愛讓成長不煩惱 第17章 如何聰明地面對孩子的早戀 (1)
    好吧!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讓父母焦慮擔心、聞之色變、似乎束手無策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孩子的早戀和可能引發的性行為。我本來不打算再說太多「為什麼」,因為我相信所有青少年的父母都已經知道了這些「為什麼我的孩子會突然開始喜歡異性」的原因。但是為了加強我們真正對這些原因的理解和接納,並因為這些理解和接納,而進一步發展出有效和合理的處理機制,我還是得在這兒利用一些篇幅,絮絮叨叨地說明一下這些「不得不然」的原因。

    早戀「不得不然」的原因

    第一,確實存在的生理因素。

    我們必須嚴肅地從青春期的「性發育」談起。根據生理學的研究,在生殖內分泌系統中,存在著一個「下丘腦—腦垂體—性腺」的控制主軸系統。在兒童期和青春前期,這個主軸系統是處於靜止的狀態。一旦到了青春期,由於促性腺荷爾蒙以及其他荷爾蒙的協同作用,這個主軸系統開始啟動有效而緊湊的工作。這個工作,讓個體在生長、發育、代謝、內分泌以及心理狀態各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與此同時,這個工作,也開啟了一扇有趣的、充滿了新奇刺激的門——通往對愛情以及性的幻想的門。

    因此,青少年對異性的態度,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有不同的表現。在青春期前期,他們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但又同時感受到威脅,尤其是女孩對異性的敵視態度更為強烈。此外,他們開始對有關異性的知識和描述,產生了希望瞭解的傾向。(所以,如果我們希望灌輸給孩子正確的兩性關係概念和性知識,最好從10歲左右就開始。)

    當性生理發展到穩定的水平時,也就是進入了所謂的「青春發育期」之後,與異性交往的興趣大幅度增強,在團體活動中也開始喜歡有異性同伴的加入,而這喜歡有異性陪伴的心情,就漸漸地被有實踐能力的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們,化想像為行動了。

    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現象是,女孩在愛情和性方面的成熟比男孩早,而早熟的女孩,因為身體第二性徵發育較快的原因,例如最明顯的乳房的發育,常常會受到同年齡男孩女孩的排斥,因此她們會有較低的自信心,常常不滿意自己的身體特徵,也比較不快樂。作為補償心理,她們常常希望表現得像成人一樣,因此容易較早有抽煙喝酒、戀愛和性的行為。研究指出,早熟的男孩也有類似的情形發生,但不如女孩的比例高。

    晚熟的女孩,會受到同儕及家庭較多的呵護與支持,因此通常會有比較好的心理發展與行為表現。但晚熟的男孩就沒有那麼幸運。畢竟在青少年時期,尤其是男孩之間,特別重視在體能、運動技巧以及受歡迎的體格外形上的較量,晚熟的男孩因此有可能存在人際交往上的弱勢,自我認同的危機較高,也有比較多負面的自我心象。這一點是我們做父母的必須瞭解和關注的事。

    第二,社會風氣開放,以及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

    我還記得自己近40年前念高中時的蠢事。那時我們對性一無所知,對男孩怎麼讓女孩懷孕也毫無概念。有一天,有位在我們中間總是顯得成熟而有見地的女同學,向我們宣佈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們坐公交車時一定要小心,千萬別在男生剛坐過的椅子還熱的時候就立刻坐上去,因為這樣,我們就會懷上那個男生的孩子。

    於是,無知的我就信以為真。每次在公交車上,只要坐上某個男生剛坐過的位子,都要啪啪啪地拍上好久,等它涼透了之後才敢坐下。(可憐的我,到現在對任何公共場所中的熱椅子都還很排斥!)而在我們那天真無知的心裡,只要讓某個男生吻了你,你就已經失去了純潔的童貞,就已經是屬於那個男人了。所以,當我和先生在我大學二年級時,在學校圖書館的頂樓陽台上親吻了之後,我差點兒既興奮又罪惡得想跳樓自殺。

    我相信,如果現在有個正在念初中一年級,甚至小學高年級的孩子,讀到了上面這段我的慘綠少年時期的蠢事,一定會難以相信地狂笑不已,他們一定會以為這是故意編出來、不屬於正常人類的笑話。因為對他們來說,每天上學、放學途中,時時都會看見一對對還穿著中學制服、無視旁人、貼著身體、熱烈親吻的年輕戀人。所以他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等自己到了也對異性有感覺的時候,就順理成章地一腳跨了進去。

    此外,我一定要「譴責」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毫無節制的、充滿性誘惑的聲色刺激。你只要打開電腦、進入網絡,幾分鐘之內,就一定會有數個,甚至數十個帶著性誘惑的廣告出現。這些伴隨著十足興奮挑逗能力的畫面、聲音、音樂,讓擁有自制力的大人看了都不一定把持得住,更何況是荷爾蒙洶湧澎湃,但心智能力又還沒成熟的青少年?

    第三,同儕認同的壓力。

    我很喜歡看一部美劇《實習醫生格蕾》。裡面講述的是一群畢業於名牌大學—如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大學醫學院的精英們,在西雅圖醫院裡工作時所發生的愛怨情仇。

    我還記得其中一集的劇情,這群在學業和專業上都很傑出的尖子生們,總拿其中一個女尖子同事的囧事開玩笑,而這位女尖子醫生的「囧事」,就是她已經25歲了,卻還沒有性經歷。所以每回同事們把她這不可思議的囧事拿出來開涮時,這個女孩都尷尬痛苦不已。

    這就是同儕的壓力。如果別人都有,那麼,我也得有!否則,我就是個怪人,不被團體認同,也不會被團體接納成為一分子。而我們都已經很清楚地知道,「在圈子之內」,對青少年來說是多麼重要。

    我有次和一個正在念高中二年級的男孩聊天,談及學校生活時,他總是很稀鬆平常地用「我嫂子」來形容一個女同學,我當時聽了不敢太動聲色,只是很輕描淡寫地說:哦,你哥也在同一個學校唸書呀?這個高中男孩也很自然地回答我:哦,不,就是我同學,我哥們,我們都管他的女朋友叫嫂子!

    第四,滿足某些心理需求。

    逃避,可能是最常見的心理動機。例如,學業上的成績比較低落、家庭的氛圍常是緊張和充滿壓力的、在同儕團體中的適應能力比較差等等,都有可能讓青少年在失望挫折之後,轉而尋求異性的安慰。而在異性面前所取得的成功,又可以具有補償性地滿足對成就的渴望。

    曾經有個15歲就有性經歷的女孩告訴我:「媽媽最喜歡拿我和別人比較,尤其是和我姨媽的女兒比較。她也不想想看,人家姨媽的先生多成功,多會賺錢,我表妹從小學那麼多才藝,又上那麼多家教課,她當然比我書念得好,也討人喜歡。我媽也不看看她自己,每天邋裡邋遢像個黃臉婆,就會在家罵我爸和我。我真的巴不得趕快找個人,離開這個倒霉的家!」

    還有另一個常見的心理動機,就是對安全感的需求。青少年後期正是對親密關係最為渴求的時候,渴望信賴和關心別人,同時也願意分享別人深度的感受和關懷。此外,他們對於一些新發現的想法和感覺,也都需要通過和別人的聯繫表達出來。身體的接觸,如擁抱、親吻、愛撫以及性等等,就都成為這類需要的外在表現。資深青少年心理學家約翰·米切爾曾說:「對青少年而言,性行為尤甚於在其他地方微不足道的參與,成為構成心理親密聯繫的基本通道。」

    另外,叛逆和負面的自我也是心理動機之一。對某些青少年來說,不被允許的戀愛,甚至性行為,都是發洩敵意、讓父母傷心、報復他們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當東窗事發後,父母的驚狂或暴怒反應,也都能讓他們享受到「終於」刺中要害的快意。

    那麼,在看了這麼多讓人沮喪得喘不過氣來的理由之後,總該有些好消息吧?是的,是有個好消息,那就是青少年的愛,來得快速,來得猛烈,但也消退得快速,消退得猛烈。所以,我們不用擔心他現在交往的對象,就是日後結婚的對象。(針對全球15000名青少年長達15年的追蹤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有92.56%的青少年15年後的結婚對像不是自己中學時代的初戀。)因此只要我們「應對得當」,孩子的早戀是可以「完美地開場,也完美地收場」,並且不危及他的學業和前途的。

    聰明的父母,如何聰明地面對孩子的戀愛關係

    粗暴地橫加阻撓,是最不可取、最拙劣的做法。

    我在《愛在左,管教在右》那本書裡曾經提到過,對心智發展還未定性的青春期孩子來說,愛上一個人之後所分泌的瘋戀激素,在不受外力介入干擾的情況下,大約只能持續6個月。可如果在這期間有外力介入,例如父母師長的強加干預、第三者介入、突發事件產生等,這原本只能維繫6個月左右熱情的戀情,就可能轉變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或梁山伯與祝英台式的淒美悲壯愛情,那它還會繼續維持多久,就要看老天如何安排了。

    所以,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橫加阻撓。但照這麼說來,難道我們就視若無睹,放任他們去戀愛嗎?呵呵,那當然不是。事實上,孩子一旦有早戀的現象,我們一定要留心觀察,一定要在旁邊輔佐監督,以免孩子誤闖禁地,釀下影響他們一生的後患。但問題是,我們怎麼能做到既不粗暴干預,又能輔佐監督呢?

    現任高中輔導老師的美國青少年專家黛安娜·海姆回答這個問題時說:「在『知悉這段戀情的發展進度』和『被認為在干預這段戀情』之間,只存在著一條很細的線。」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定得瞭解並掌握孩子的戀情進展,但又不能拙劣地讓孩子以為我們在橫加阻撓,反倒激發了他的熱情。

    那麼,這條在專家口中所謂的絲線,是什麼呢?

    1.如果孩子現在還沒有進入青春期,或剛進入青春期前期,趕快去建立親子無障礙溝通的通道,因為讓孩子對我們敞開心扉,吐露真實的進度,是掌握資訊的最好方法。但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之後,如果還沒有和父母建立好這通暢的通道,那要讓他在這時候打開心門就會比較困難了。所以,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最好就先建立好這穩固而通暢無阻的橋樑。不過,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自然而然地會想關上一些些曾經洞開的門,別在意,這是正常的。

    2.態度要溫和冷靜,但一定要堅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