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深究我們對孩子回嘴生氣的原因,除了是感受到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之外,還有就是覺得孩子不尊敬我們。這種權威被挑戰和不被尊敬的感覺,更多是來自孩子的肢體語言和眼神。孩子可能像頭自衛的豹一樣拱著肩,像發怒的貓一樣狠狠地斜睨著眼,像受傷的獅子一樣齜牙咧嘴,我們於是感到被威脅、被挑戰、被蔑視,其實,他回嘴的內容沒有激怒我們,而是他的態度激怒了我們。
對於這一點,我一定要幫孩子們說說話。
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這個能力幫助我們在面對不論是身體上還是情緒上遭遇突如其來的威脅或攻擊時,在恐懼心理的作用下,行使自衛和反擊的能力。我們因為擁有這種由腎上腺所分泌的腎上腺素而產生的自我防衛能力而得以存活,但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的後果,也會造成身體上的一些反應,例如:滿臉通紅、眼神肅殺、汗毛豎立、全身顫抖、咬牙切齒、肌肉緊繃,以及可能因為交感神經受到腎上腺素的刺激而產生的不可控的、看起來像是無所謂的挑釁行為的咯咯笑。有個高中三年級的美國男孩,屢屢在學校被肌肉壯碩的橄欖球體育老師體罰,有次甚至被打到差點兒發生腦部出血。男孩的父母一狀把體育老師告到法院,並提交了一份權威神經內科醫生的證明,證明男孩那被體育老師誤認為是挑釁的咯咯笑,其實是因為他受罰時太緊張害怕,因而啟動了腎上腺素分泌,刺激了交感神經,才引發了他自己都控制不住的咯咯笑。
所以,當我們處罰孩子、孩子也試圖申辯時,他肢體上的表現和臉部表情,並非是對我們的輕蔑,很多時候,他不過是在試圖武裝自己,好保護那顆怕得半死的心。(同樣,當我們責罵孩子的時候,我們也啟動了自我防衛機制,也分泌了腎上腺素,也刺激了交感神經,也滿臉通紅,也咬牙切齒,也眼神肅殺,也肌肉緊繃,也充滿了蔑視和挑釁!)
所以我建議,除了給孩子為自己申辯的權利之外,如果在責備他的過程中,看見孩子表現出這些情緒時,要趕快捏自己一下或深呼吸一下,不要被這個並不代表他真實情緒的面具所激怒,繞過它們,不要被它們激怒。如果我們真的能跳出來,作為冷靜的第三者,看到這個面具後面那顆受傷的心的時候,我們就會柔軟下來,因為這是我們最愛的人,我們為什麼要讓他用這個機制來保護自己?
第五,不要還像對兒童那樣過度保護,或不讓他知道真相。
很多時候,父母出於好意作的一些決定,卻常常適得其反。我們的過度保護或粉飾太平,只會讓孩子覺得我們不夠信任他面對危機的能力,或是拒絕他,不把他當一家人,而像外人一樣虛假對待。
舉個例子來說,最近爸爸所服務的公司遭遇了巨大的財務危機,必須裁掉一半以上的員工。爸爸因為職務的原因,首當其衝,成為第一批就被裁撤的人員。更糟糕的是,由於現金流吃緊的問題,爸爸連離職補償金都沒有拿到。這件事發生以後,爸媽的情緒都很壞,一方面擔心每個月固定支出、為數不小的房屋貸款繳不出來,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的遭遇憤憤不平。
由於女兒參加高考的日子已逐漸迫近,爸媽決定不讓她知道這件事,以免影響她讀書的心情。可是,一來家裡就只有三個人,二來家裡也就只有這麼點兒大的地方,因此,任何一個人的心情都不可能被完全地隱藏,更何況是兩個對女兒來說意味著心理支柱的大人。女兒從爸媽低落焦慮但又故作無事狀的神情,和他們總是偷偷地在角落講電話的行為中嗅到了異樣,她很擔心,於是問媽媽家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媽媽說:沒事,沒事,大人的事小孩不用管這麼多,你只要專心學習就好。女兒從媽媽那裡得不到答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不可能沒事,也不可能就此專心唸書。她開始覺得焦慮擔憂,腦子裡想像著各種可能發生的壞事,越想她就越害怕,越想也就越沒法專心看書。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了幾天之後,有一天姥姥到家裡來,從偷聽姥姥和媽媽的談話中,她終於知道了真相。知道真相後的她,氣得奪門而出,不管媽媽和姥姥在後面呼喊,流著眼淚一直往大街上跑去。
女兒為什麼會有這個反應?原因可能是以下這兩種錯綜複雜的情緒攪在一起:
1.她很害怕。害怕自己的家就要分崩離析;害怕房子被銀行查封拍賣;害怕即便考上大學,也沒有錢供她上學;害怕自己再也不能像現在這樣無憂無慮地生活;害怕父母不具有解決當下困境的能力和方法。以上這些是她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心智所引發的對未來的害怕情緒。
2.她很生氣。氣父母不信任她已經長大,還把她當不懂事的孩子一樣對待;氣父母把她排斥在解決問題的圈子之外,拒絕她為家庭作出貢獻;氣父母欺騙她,把她蒙在鼓裡,讓她像個傻子一樣。以上這些是她已然脫離孩童時期的心智所引發的因自尊自信受挫而產生的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避免事態往這個方向發展呢?
1.首先開個家庭會議,把爸爸被裁撤的事實,就事論事地告訴女兒。
2.請女兒不用太擔心,因為面對這個困境,爸媽已經想出了解決的方法。例如,以爸爸的專業,不難找到新的工作;就算一時半會兒還沒有找到,銀行裡還有存款;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在爸爸還沒有固定收入的時候會幫忙繳房貸;媽媽的工資收入足以應付家用開銷;爸爸已經托了從前的同事,張叔叔答應會幫爸爸想辦法在自己的單位找工作……
3.告訴女兒,爸爸媽媽都是歷經風雨的成年人了,很有自信,一定可以解決目前的困境,絕對不會讓家因此而分崩離析,讓她沒法完成學業。所以請她還是要把心思放在學業上,好好地應付高考,因為對這個家來說,這才是最關鍵的。
4.向女兒請教。從日常生活中,爸媽觀察到女兒對事情很有自己的觀點,也很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請她建議,有沒有什麼是爸媽沒有想到,但她認為是可行、可以去做,以改善目前的困境的。(說不定女兒會建議,把她的零用錢減少,她可以少用手機;大家都先不用車,坐地鐵公交,以節省越來越貴的油錢;她可以不再去補習,可以自己在家唸書,以省掉昂貴的補習費等等。)
所以,和孩子針對問題的溝通原則就是:告訴他,事情的真相是什麼(接納他);告訴他,我們有哪些解決的方法(釋放他的焦慮);告訴他,他是安全的(維繫他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最後,告訴他,他的參與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信任他、尊重他)。
這幾個原則不僅僅適用於我剛才舉的例子,任何家庭中遇到的事情,不一定非是困境,有的時候是抉擇,例如,爸爸要不要接受一個到外地去的新工作;要不要把現在的房子賣了,換棟新房子;媽媽要不要離開有外遇的爸爸等,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來得到孩子的參與,以及最重要的,保持和他之間無礙的溝通。(對於低年級的兒童來說,他們可能還不具有面對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以上方法並不適用。)
第六,如果溝通的門已經關上,用請教的方法來重新打開這扇門。
只要有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已經不再跟我說話、不再跟我溝通了,我應該怎麼辦呢?我就會說:你去請教他。去找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真的是困擾你的問題,然後你跟他說:媽媽看你平常跟同學相處都挺有主意的,而且很多時候你作的判斷都很正確。媽媽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怎麼做?
或者我們可以請教很會玩電腦的兒子怎麼用一個你新裝的程序,或怎麼下載音樂。但是我們一定要記得,請教孩子時一定要誠懇,他教我們的時候,例如怎麼下載音樂,我們也要很專心地聽,千萬不要為請教而請教,那樣就會變得很假。現在的孩子都很機靈,如果他感覺出來我們是刻意地在做這件事,他就會有被耍的感覺,反而就弄巧成拙了。
請相信我,孩子對我們來找他求之不得。如果我們確實有困難需要他幫助,尤其是在「出主意」這件事上的幫助,他就會覺得:第一,你把我當成大人;第二,你信任我;第三,你承認我的能力;第四,我對這個家是有貢獻的;第五,我深愛的爸媽因為我的幫助而解決了困難。這5點對亟須建立自我價值的青少年來說,具有巨大的正面影響力。所以我教過很多青少年的父母這一招,而且都特別管用。
當然,我們去求救或者求教於他,他所回答的方法也許會讓我們覺得有點兒幼稚可笑,但我們絕不能譏笑說:「你這是出的什麼餿主意,這樣絕對是行不通的!」我們要尊重他的建議,采不採用我們可以自己作決定,但一定要虛心聆聽,因為這是打開溝通之門的一把很管用的鑰匙。其實,這也是我和我先生常常用來和兒子溝通的方法,我們會發自內心、很認真地請教他:「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然後,他也會很誠懇地告訴我們他的想法和建議,因此,這扇溝通的門在我們之間就從來沒有關閉過。
我知道以上我列舉出來的這6個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的要點,對父母來說個個都是需要學會控制情緒以及必須付出努力的功課,我自己也一直在往這些方向努力地學習之中。不過,為了給我們自己打氣,也為了我們能繼續堅持這個目標,我們可以這麼告訴自己:
●如果我們不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遇到問題時,只能帶著問題去求教於心智也沒有完全成熟的同儕。那麼,問道於盲的結果,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糟,也可能耽誤了孩子。
●如果我們不能提供一個溫暖、柔軟、開放、寬容的懷抱,那麼當孩子行經人生最容易走上岔路的路段時,就沒有一雙可以引導他避開前方坑洞的手,也沒有一雙可以讓孩子緊握著、在面臨人生彷徨時足以依靠的手。因此,我們有責任去保持這渠道的暢通。
●很多時候,我們從和孩子的溝通中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獲得了很多快樂。在溝通的過程中,並不僅僅是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這樣那樣的幫助,孩子也為我們打開了看見新世界、瞭解新觀念、增加新知識的窗戶。為此,我們要心懷感激。
●最後,通過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我們也學會了更能覺察自己情緒的方法和學會擁有控制它們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給了我們一個自我成長的機會。為此,我們更要心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