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讓成長不煩惱 第10章 建立和睦親子關係的幾個大原則 (7)
    我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用了很多篇幅介紹了青少年對同儕團體認同的需求和學校中確實存在的同儕壓力,在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不過,我想強調的是,青少年常用符合同儕團體的行為表現來減輕自己的壓力,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比較不好的孩子來說,找到一個可以被認同的方式,是對抗自己內心恐慌和無力感的捷徑。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的壞行為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就要幫助他從其他方面得到成就,例如體育方面、藝術方面等。

    3.藉著欺負最愛、最親近的人,來消化我的挫折。

    其實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外面受了氣,又不敢和人正面對抗,於是回家對著媽媽一通大吼,或是對著愛我們的老公亂發脾氣。人類都具有這種求生和自我療愈的本能,我們通過「欺負」愛我們、讓我們有安全感的人,或比我們弱勢、弱小的人,來消化自己壓抑的情緒。

    我在為一線銷售人員培訓壓力管理的課程時,就常用這個理論來引導他們被「花錢的是大爺」的消費者所欺負的挫折情緒,並學會用對事不對人的視角,來看待這個情緒鏈模式。

    在銷售心理學上,這個情緒模式叫做「情緒的生態鏈」。舉個例子來說,有位常在辦公室裡被脾氣很大的領導折磨的中層女白領,每個星期六都會到她家附近的一家小型美容院去做皮膚護理。每次她去做皮膚護理時,都會把她在領導那兒所受的氣,發洩在美容院的老闆娘頭上。這位美容院的老闆娘,逆來順受之餘,又不敢把氣發回到顧客的身上,於是,每個星期一上門來送貨的化妝品公司業務員,就成了她傾倒情緒垃圾的對象。這位業務員平白無故地受了氣之後,無處發洩,於是在到商場買一瓶洗髮水的時候,就把氣發在試圖取悅他的售貨員身上。而那位處在這個情緒生態鏈頂端的女領導,可能每天在家都要被她那18歲的女兒氣得想跳樓自殺!(或者,更戲劇化一點兒,這個18歲的女孩在超市打工,每次都被像業務員那樣的人欺負,於是回家就折磨她老媽!)

    上述這個看似玩笑的例子,其實是真實世界中屢屢上演的故事。對於情緒還沒有完全成熟和有能力掌控它的青少年來說,把在外面所受到的壓力挫折,傾倒在安全的、愛他的、不願還擊的、可以被他欺負的人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所以我們常常看見在學校裡溫溫順順的小孩,回家後對媽媽卻是另一種姿態,而一個剛剛兩三歲的小孩,也早就知道在愛他的這些大人中,誰最容易被他拿住。

    4.因為對現實世界束手無策,所以我把頭埋進沙堆裡。

    這個現象在人際關係能力比較差,或學習成績比較差的青少年身上常常可見。由於對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不滿意,於是在虛幻的世界中尋找可以立足的地方,例如:對某種音樂風格的執著喜愛,加入滿世界追逐偶像的粉絲團,深陷網絡遊戲世界中,把自己關在房裡無所事事地做白日夢。這些投入,都不需要人際互動,只要單方面地投入熱情,也都不需要和人面對面、真刀真槍地比較高下,所以它們既餵養了青少年對澎湃熱情的需求,也避開了他們最害怕的競爭關係。

    我所輔導的一個孩子,為了追星,幾乎耽誤了原本就不好的學業。她加入了一個偶像的粉絲團,只要偶像在國內有任何演出,她一定設法請假或逃課前往捧場。她省吃儉用,自卑內向,和粉絲團其他成員除了偶爾在偶像的官方論壇上聊天之外,絕少見面。她把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宣洩和滿足的熱情,完全投注到和偶像單方向的溝通上。此外,偶像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也替她實現了少女對美麗的想望。所以,在現實世界中,她不需要再作些什麼努力,只要在遠處欣賞著偶像,就彷彿自己已經擁有了一切!

    還有些父母原本以為孩子在房間裡安靜地讀書,但後來卻發現孩子無視明天的考試,大部分時間都對著牆壁發呆,或戴著耳機躺在床上聽音樂。氣極了的爸媽以為孩子偷懶不求上進,但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他跟不上班上的學習進度,一看見課本和想到明天的考試就害怕心慌,所以他乾脆閉上眼睛,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裡,不去面對和處理這種讓他束手無策的情境。

    5.讓你們嘗嘗我的感受……

    前文中,我一再強調青少年是個「小孩的頭,但安在大人的身體上」的怪物,而這些貌似已經成熟的半大不小的怪物,卻遺憾地得去面對許多激烈的壓力和挑戰,其中,躲也躲不掉、一翻兩瞪眼的學習成績,就是個最難處理好的關卡之一。此外,對自己相貌身材的滿意度、吸引異性的魅力指數、在學校權力階層中的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等等,都是他在艱難的學習之外需要應付的壓力和挑戰。

    如果他沒有獲得適當的引導或渠道去釋放這些情緒壓力,那麼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個墊背的和我一起受苦。(別忘了青少年的性格特質之一,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和自私!)

    當然,很多時候,青少年暴躁、不耐煩的行為,不過是模仿父母的情緒行為表現,或對父母加在他身上的情緒的反彈。所以他們有可能是一面鏡子,反射了我們對他的態度和與他溝通時所使用的言語和情緒反應。

    第四,也許,我們也需要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在上一章裡已經提到過,青少年問題之所以比較難處理,原因之一是,青少年的父母也都正值人生中比較辛苦的階段,所以在一家三口都有一些情緒的波動時,難免不容易心平氣和地去看待問題,也不容易客觀地去檢視問題。所以,我在和「難以管教」的青少年的父母談話時,常常會丟出這樣的一個問句:「他的行為,到底是影響了誰?是他,還是你?」

    我再用一個大家也許都已經熟知的例子來說明這個觀點。在2011年奧斯卡金像獎典禮上大放異彩,並得到最佳女主角獎項的電影《黑天鵝》(BlackSwan)中,很生動地描述了這樣的情節:

    已經28歲的女孩,是紐約專業舞蹈團中的首席芭蕾舞者,長得很漂亮,很有天分,舞也跳得非常好。但是她有一個問題,她會撕下自己的指甲皮,也會用指甲抓後肩上的皮膚,所以手指和身體常被她弄得鮮血淋漓。她必須天天剪指甲,因為只要指甲一長,她就會控制不住地抓自己的皮膚,甚至每天晚上睡覺還需要套上一雙襪子,以防止睡夢中不自覺地去傷害自己。另外,晚上睡覺時,她不能關上房門,因為愛她的媽媽睡前要進來看看她、親親她。

    芭蕾舞女孩的媽媽也是個藝術家,是個曾經前途似錦的畫家,但因為是單親媽媽的緣故,她犧牲了自己原本大好的前途,專心在家培養照顧心愛的女兒。她在家裡有個畫室,所完成的畫中,有80%以上都是美麗女兒的肖像。

    被母親照顧和保護得無微不至的女孩很純潔,人際交往十分單純,從來沒有性生活的經驗,也不太清楚情慾是什麼東西。當舞蹈團決定演出芭蕾舞經典劇目《天鵝湖》的時候,女孩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選,而她也和其他女舞者一樣,對這個夢寐以求的角色嚮往不已。可是,在選角的時候,藝術總監卻對她說:你是一隻完美的白天鵝,你可以跳出白天鵝最善良、純淨、美好的靈魂;但你卻不是黑天鵝,因為你跳不出黑天鵝所擁有的魅惑、狂放、嫉妒和邪惡的氣質。雖然你有完美的舞技,但很可惜,你的靈魂中缺乏對黑天鵝那陰暗特質的體驗。

    女孩為了得到這個對於芭蕾舞者來說,既是最高境界,也是最嚴酷挑戰的角色,白天黑夜地練習舞步,可是無論她怎麼努力,卻總是釋放不出黑天鵝那放縱情慾、邪惡妒忌的靈魂。她沮喪極了,眼看公演的日子逐漸迫近,她不僅練得腳指頭出血、腳指甲斷裂,摳手皮、抓皮膚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最後,極度焦慮的她,開始產生了幻覺,她妄想著自己有個敵人,想像這個跳舞時比她放得開、生活經驗也比她豐富得多的女孩,一直在設法搶奪她的位置,而她卻毫無還擊之力。距離首演的日子越近,她的幻覺也越真實。

    首演的日子終於到了。女孩在舞台上絕美地舞出了黑天鵝的快意放縱和攝魂魅惑,也絕美地舞出了白天鵝因愛心碎和垂死前的絕望掙扎。當滿場觀眾在落幕前站起來瘋狂地為她鼓掌喝彩時,卻發現天鵝絨黑幔下的女孩已因失血過多而氣絕。原來她在上台前,在化妝室裡迷亂地用刀刺向自己的心臟,好去感受那黑、白天鵝強烈的、錯綜複雜的情緒。

    這部片子拍得很棒、很有張力,可是我更喜歡那位編劇的功力。他讓我們看見一位母親是如何強有力地運用自己的情緒來鉗制女兒的人生,也讓我們看見在看似偉大無私、犧牲保護的外衣之下,一位母親可以佔據多麼重要和有利的位置,去實行向孩子索取回饋的實質。而且這個回饋,還不僅僅是孩子的感恩,更是孩子根本就回饋不了的、靈魂深處的情緒。

    劇中,媽媽只看見女兒有撕手皮、用指甲抓身體的壞習慣,但卻沒有覺察、或無力覺察、或根本不願意覺察女兒的焦慮行為其實是一種壓力的宣洩,是利用疼痛來宣洩巨大壓力的方法,而這具有毀滅性壓力的來源,卻居然就是愛她勝於自己生命的母親。對女兒來說,母親為她犧牲了自己的事業(還一直不斷地提醒她),是讓她氣都喘不過來的不可承受之重,而想逃離母親去外面呼吸新鮮空氣的渴望,又讓她有背叛母親的罪惡感。於是,這幾乎滅頂的焦慮,終於奪走了她年輕的生命。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許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的時候我們撕掉指甲邊緣乾燥的甲皮,明明是已經流血了、很痛了,但我們卻非要繼續下去,直到實在是受不了了為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有一種享受疼痛的心理機制,那個痛對我們來說是痛並快樂著,是可以幫助我們轉移心理或情緒疼痛的代幣。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看見孩子做一些幾近自我毀滅的行為,例如離家逃學、打架鬧事、沉溺於毒品之中,也許對他來說,只有用這些「猛烈的疼痛」,才能轉移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恐懼。

    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也告訴前來求救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我們不要為了孩子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也不要放棄我們享受快樂的權利。請放心,我們享受快樂,並不代表就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我們追尋理想,也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再是個把孩子放在心目中最重要位置的好母親。因為對孩子來說,如果他看見父母享受當下的生活和滿足於自身的成就,他就不會有背負所有責任的壓力,也不會害怕父母把他放在舞台中央,放在聚光燈底下,讓目光注視的焦點只放在他一個人身上,因為這目光的殺傷力強大到讓他寧願再也不用張開眼睛。

    因此,在輔導有些行為問題或學習成績過於落後的青少年時,我常聽見這樣的吶喊:「老師,可不可以求你告訴我媽,求她不要再為我犧牲奉獻了,可不可以讓她為自己做點兒事,不要都為了我。而且,可不可以求她別一直對我說:我為了你這樣、我為了你那樣。這樣我的壓力會很大,大得快要崩潰了!」

    我一直覺得這種吶喊,可能在從前一對父母有四五個孩子的時候不太容易發生。因為如果家裡有這麼幾個孩子,一來,爸爸媽媽沒法把精力只聚焦在一個孩子身上;二來,當媽媽喊著「我都是為了你們」時,每個孩子都可以假設媽媽為的是你、是他,反正就不是「我」,所以他可以找到一個溜走脫身的機會,也不用為媽媽的辛勞而承擔所有的心理責任。我想這是獨生子女不得不遇到的問題。

    所以作為情緒成熟度比孩子高出許多的成年人,我們理應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並且學習去控制我們的語言和情緒。此外,為了時刻檢視我們是不是利用關心之名,而把自己的情緒強加在孩子身上,面對孩子激怒我們的行為時,我們可以問自己下面這兩個問題:

    ●這個行為,影響了孩子什麼?

    ●這個行為,影響了我什麼?

    如果我們覺得這兩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可以試試看用下面這個表格來釐清思緒:

    問題行為:兒子從不收拾自己的房間,裡面亂得一塌糊塗。

    它如何影響我的孩子:

    ●那麼髒亂邋遢,會影響精神和健康,也會影響學習。

    ●如果現在不學會生活自理,將來的生活也會像這樣,一事無成。

    它如何影響我:

    ●我得進他房間去幫他收拾,工作回來已經夠累了,還要幫他去收拾。

    ●我要喝水時,廚房裡都沒有杯子了!

    ●家裡一團亂,沒準兒有老鼠、蟑螂!

    問題行為:兒子偷偷在房間裡抽煙。

    它如何影響我的孩子:

    ●危及他的生命健康。

    ●現在的煙都很貴,所以他的零用錢總是不夠。

    ●我擔心他接下來會學壞,萬一跟著壞朋友染上毒品就糟了。

    它如何影響我:

    ●我討厭煙味兒。

    ●我擔心他在床上抽煙,睡著了引起火災。

    ●他的衣服上都是煙味兒,很難洗。

    問題行為:兒子學校又通知我到學校去談,這是這個學期的第三次了。

    它如何影響我的孩子:

    ●他有可能被學校退學,這樣要再考上大學就難如登天了。

    ●如果連高中畢業證書都沒有,他連找個工作都難。

    ●他完全浪費了自己的天分。

    它如何影響我:

    ●我真的很為他感到焦慮,也很失望他浪費了家庭給他的這麼好的資源。

    ●我在親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