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 第17章 回鄉之路 (2)
    谷岳先去找了大學同學。他是谷岳大學時代的好哥們兒,在中國學過兩三年中文,工作過兩三年,還是中美民間文化交流協會的一個負責人,現在在波特蘭當律師。他見面就問:吃了嗎?已經變得很中國了。谷岳說沒呢,吃什麼都行。他說那我們一起去吃火鍋——這可把劉暢樂壞了,因為在阿拉斯加、在加拿大一直沒有吃到像樣的中餐,這次來到波特蘭,沒想到可以吃到正宗的中式火鍋。麻辣醬、芝麻醬、涮羊肉、涮肥牛,想起來就流哈喇子。

    店舖外面寫著火鍋城,裡面大部分是中國留學生,也有白人和黑人夾雜其中,生意紅火,用餐需要領號、排隊。老闆娘是台灣人,會說閩南話,還會講普通話。谷岳的朋友也是一口流利的中文,跟老闆娘用漢語貧——火鍋店裡面洋溢著一派熱氣騰騰的世界大團結的氛圍。

    谷岳和劉暢本打算湊500美元,買一輛二手車。他倆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500美元只能買輛廢車或者工程車——那種車開不了,想開還得花500美元修理。劉暢說:有的車標價500,破得就剩一外殼,在網上掛了好幾年了。於是他們的目標轉向1000美元左右的,這樣的車比較靠譜,選擇也多一些。谷岳和劉暢首先想買一輛美國車——老爺車、跑車都行。他們不去找中間商,直接找個人發佈的信息——北京這邊叫「中介勿擾」。

    他倆看中的第一輛車是1974年的蒙提卡羅。車主是一個十八九歲的男孩,他喜歡買二手車,修了再賣。他倆去看了——過去在電影裡看蒙提卡羅就覺得它漂亮,那車身像船一樣長,僅車門就有他倆在凱爾嘉裡開的車那麼長。鑰匙一打發動機,感覺馬力強勁——這車的平均馬力是三百多,現在這種車一般是150∼200馬力——一踩油門,嗚嗚的,給力。他倆開著它,測試不同的設備,空調壞了、暖氣壞了、電動窗也壞了,跑長途是絕對不行了。

    美國的城市住戶很分散,多數人住在自己的別墅裡。若想買車,必須走很遠的路,一家一家去看。谷岳和劉暢租了一輛車,一天三十多美元——活動半徑大了,選車的餘地也大了。

    他倆覺得淘車這事兒挺好玩的,到處轉著看,換不同的車開。劉暢比較喜歡寶馬,網上看中一輛1987年的白色寶馬,不買也得去看看。那輛寶馬保養得不錯,車主是一個白領,所有的維修記錄都有,但人家最低要價1400,有點兒貴。

    接著又看中了一輛1984年的寶馬,相當豪華的一款車,要價1200。谷岳和劉暢過去看了,車主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她說她不會開手動擋的,她爸給她買了一直沒有開。他倆試了一下,覺得這車寬敞,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動的,試駕的感覺也不錯,但是保養得不夠好,空調不製冷,有些燈也不亮,需要修理。

    在歐洲,背包客比較多,坐大巴,坐公交,都是背著包走。在美國,自駕旅行很普遍,因為美國的面積大,公交系統不發達,二手車又便宜,年輕人往往會選擇花很少的錢,買一輛二手車,開著它周遊美國。谷岳和劉暢算過賬,開二手寶馬比坐公交還便宜。

    他倆在網上還看中了一輛1974年的道奇,跟車主談了一下。車主似乎心有不捨,跟出讓自己的老馬似的,他說:你們要是買了它,希望能恢復它的原貌,開出去就別在當地露面了——這是我奶奶的車,老人家兩年前剛去世,這是她的最愛。谷岳說:行,不會在當地露面了,我們要去墨西哥。車主聽完,瞪大了眼睛說:開到墨西哥?太糟蹋車了吧。可能車主覺得有點兒對不起逝去的老人家,之後就不接電話了。

    劉暢知道,美國人是一輩子坐在車上的人,就像一個馬上民族一輩子騎在馬上,他們對車就像對馬一樣熱愛,所以他們的車很漂亮,但不一定實用。美國汽車文化的底蘊比日本、歐洲深厚很多。所以玩改裝車的人,多選美國車,很少有人去改裝日本車、歐洲車。劉暢私下裡說,中國也有一些老車,比如方方正正的老紅旗,很適合改裝成一輛漂亮的老爺車,有朝一日,我要把老紅旗改裝一下,開著它在北京跑,肯定比那些跑車、越野車拉風得多。

    谷岳和劉暢把搜索範圍放大,開始考慮其他牌子的車。這一路上搭車印象最深的,是69歲老頭開的1984年的沃爾沃,它跑了32萬公里,還縱穿了阿拉斯加,想起來夠結實的。他倆發現了一輛白色沃爾沃,後面寬敞得可以睡覺。沒想到車主很年輕,是個杭州人,幾年前跟父親移民到美國。小伙子中文不錯,讓他倆覺得親切。谷岳打開引擎蓋,感覺發動機的聲音有些異樣,這可不是小事——他倆雖然開了十幾年車,但都不知道怎麼修。谷岳在網上特意打印了《購買二手車的注意事項》,每次看車的時候,都查油路,聽引擎,看信號燈亮不亮,裝得跟真懂似的。

    他倆轉去看了一輛20世紀80年代的紅色雷鳥,據說是頂級賽車,要價1300。谷岳明白,20世紀80年代的車,過了16萬公里之後,一般就不能開了,質量嚴重不行,需要換引擎和許多零件,不像歐洲和日本的車可以開到二三十萬公里。車主是專門修車的,這讓他倆疑心大增。這車馬力三十多,動力強勁,絕對吸引女孩。谷岳說:20年前可能,現在只能吸引你我這樣的中年窮人了——它可能確實拉風,拉三四天、一兩周,就該掛在路邊了。谷岳的意見保守,認為應該買輛沃爾沃。劉暢也覺得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那種車,類似於「肌肉男」——前門後門八個缸,力量大,架子沉,樣子拉風,就是太費油,容易壞,不經折騰。

    他倆又找到一輛1991年的沃爾沃,是一家黑人賣的,她女兒上高中時開的車,女兒畢業之後搬去佛羅里達,車沒用了。谷岳研究了一下,覺得不錯,打開引擎,噪音很小,唯一的缺點是後廂較小,不能睡在裡面。他倆猶豫不決,這車是靠譜,但過於老派,不夠顯擺。

    這時,谷岳的手機上突然又搜到一輛1968年的福特蒙特雷,據說保養得很好,要價才1200美元。再去看看吧——不看也不會死心。差不多晚上九點,找到了賣主的家。樹底下停著一輛淡藍色的福特,看上去像一艘遊船。跟車主聊了聊,他說這輛車是他們家上一代人傳下來的,在車庫裡放了很久,現在要搬家,想把它賣了。有11個人打來電話想看這車,他倆也像找到了寶貝。他們問車主,能不能試開一下——在美國試開車,車主會把鑰匙給你,你隨便開去吧,他不會跟著你,信任有加。那車跑的時候沒問題,就是轉彎噪音大,倒車也費勁。另外,儀表盤上沒有燈,白天開還可以,夜裡就麻煩了——總不能在車裡掛個手電筒吧。

    這車問題雖多,但它確實漂亮。谷岳和劉暢有點兒捨不得,專門開到超市附近,在路燈下欣賞了好久——他們一直在「強調拉風」還是「重視性能」上猶豫,誰不想「魚和熊掌兼得」啊——美國的公路片,車雖舊,但有派,感覺相當「東風破」。他倆也想實現這個夢想,如果選一個沃爾沃,性能靠譜沒問題,就是缺了點兒刺激。

    谷岳和劉暢此前還試過一輛綠色的「甲殼蟲」,車主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院子裡全是廢車和老車。這輛甲殼蟲是1972年的,他們也試開了一下,開出去還行,後來死活掛不上擋,差點兒開不回去了——甲殼蟲雖然浪漫,但它畢竟快40歲了。

    最後,理智戰勝了情感,他們決定買那個黑人的沃爾沃。谷岳和劉暢在咖啡館裡湊夠了1200美元,付款之後,那個黑人直接就把鑰匙給了谷岳。美國有一種轉讓證,把名字簽上,在當地註冊一下,這車就變成你的了,手續非常簡單。這是谷岳平生第二次買車,大學畢業後,他貸款買過一輛二手本田,花了兩年的時間才還上貸款,總計4000美元。這次買車和上次不同,用的是現金。

    他倆把車開出來,花100美元把車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沒什麼大問題,只是油表不走字。劉暢建議說,去超市買個油桶,灌點兒油放在後備箱裡,如果沒油了,加進去一點兒,再找加油站。谷岳說:咱們已經買了一輛這麼靠譜的車了,應該留一點兒不靠譜的空間——最好開到哪兒算哪兒,或者乾脆用里程表計算,比如加滿油能開350邁,那我們就加350邁的油進去。如果運氣不好沒油了,那就耗在路上唄——劉暢說:谷岳這個態度,說明不是很喜歡這輛車,可是只圖刺激了又不適合這次旅程,這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這車雖然平庸,但是事實證明,他們太有眼光了——它總共陪了他們一個月的時間,從美國到墨西哥,然後再返回美國,開了七八千英里。這麼長的路程,對於一輛新車來說都是考驗,更別說是一輛20世紀90年代出產的、開了20年的老車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