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上有領先者的時候,勝利取決於能否超越同行;當自己是領先者的時候,勝利取決於你能否放下過往成功的包袱。
——張近東
在許多人眼中,蘇寧是一家擁有上千個店面的超級航母。「買電器,到蘇寧」,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也讓很多人把蘇寧營銷簡單地理解為就是賣電器。事實上,終端店面的電器銷售,只是蘇寧企業營銷的冰山一角。把蘇寧簡單化地看成是「賣電器的企業」,談蘇寧營銷創新只看到店面的那一部分,是無從認識真實的蘇寧的。蘇寧營銷正如那句西諺:「Morethanmeettheeyes.(事實遠比看起來複雜。)」
每每站在行業轉型的角度,奉行大營銷理念,堅定創新意識,是成就今日蘇寧連鎖奇跡的背後力量之一。可以說,蘇寧20年的營銷史,折射出的是整個家電行業的演變歷程。蘇寧每一次大的變革與創新,改變的是一個企業,影響的是整個行業。
蘇寧創新營銷之所以能夠觸發整個行業巨變,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
其一,雙重視野的企業戰略觀。張近東對蘇寧營銷高管常講,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要看長遠的路能不能行得通,要看眼前的路扎不紮實。卓越企業的共性是採用雙重視野制定企業戰略,通過商業直覺和有意識的規劃,既專注於短期運營,不會為了未來極具誘惑的目標而無視和透支現實的生存條件;又著眼於長期運營,不會為了眼前的利益忽視和放棄未來的願景。蘇寧每一次創新,既有現實的考慮,又兼顧長遠利益,立足當前,亦放眼未來。
其二,相容性增長的企業個性。蘇寧的創新,追求的是在和諧的上下游關係中,專業分工,共同贏利,共同發展。面對同行業的競爭,蘇寧一貫認為,競爭是永恆的、對手是相對的。要尊重對手、培育對手。有市場就有對手,有對手我們會更加警覺、自覺地發展。
No1.業態模式創新:開創家電零售連鎖模式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家電消費者開始希望得到更快捷、更貼近生活、更優惠、更優質的服務,但當時的家電流通業無論是業態上還是規模上,流通企業也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顯然是無法滿足這些需求的;而中國家電市場從供不應求逐步轉變為供過於求,對當時的多數廠家來說,也是無法適應的。所以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家,都在呼喚中國家電流通業的突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蘇寧電器果敢地站出來,順應市場要求,進行業態的轉變,率先轉型作連鎖零售,建立自己的零售終端體系。
在業界,蘇寧因低調而出名,低調得讓行業外的人士常常產生誤會。當家電連鎖席捲中國,人們在回溯中國家電連鎖的歷史之路時,許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業內人士,都不知道這樣一個事實:蘇寧不是家電連鎖的追隨者,而是開創者;它是家電連鎖業的探路先鋒和開拓者,而非半路起家、橫空出世的模仿者。
蘇寧是中國整個家電業的全程見證者。蘇寧認為,如果把自己的成長史作為一部營銷發展史來看的話,其本身就是中國渠道商和上游製造企業分工協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國市場上的家電產品從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從大件的耐用消費品過渡到日常生活用品,從奢侈品逐步普及為必需品。其間,廠商之間的關係依據市場動態而不斷演變,從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其中的曲折坎坷,今天的絕大多數家電連鎖企業並非這段歷史的親歷者,沒有親身的參與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而正是這一特殊的轉型時期,催生出中國家電連鎖業態。
可以說,中國家電商業企業在20世紀末才進入快速成長期,而其得以快速成長的強勁動力來自於家電連鎖模式。以蘇寧為領跑者的中國商業企業總結自身實踐、借鑒日本家電連鎖企業的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和行業發展特點,開創了中國特色的家電連鎖模式。經過短短6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家電連鎖從區域走向全國,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人開始熟悉家電連鎖,是在2000年之後。畢竟,進入新世紀,滿大街的家電連鎖店和媒體上連篇累牘的促銷廣告,讓人無法不關注它們。然而,世間萬物皆有其來歷,沒有什麼事會莫名從天而降。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必須經歷一段痛苦的孕育過程。
追溯蘇寧家電連鎖之路的起點,就不得不把日曆翻到1996年。
1996年,整個空調市場乃至家電市場,遭遇到一個歷史性的拐點。
在此之前,國內市場上家電產品供不應求,家電製造企業竭盡所能,從國外引進生產線,擴大產能。在家電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下,家電製造企業享受著高額利潤,經營粗放,更多關注的是家電產品的生產,不需要為市場操心,家電產品生產出來交給批發環節,渠道營銷也就到此為止。家電製造企業所謂的銷售,無非是平衡不同區域的產品供應量,調整渠道政策。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這仍然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以生產為導向的供應,而不是充分競爭條件下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
家電行業的「暴利」產生了虹吸效應,眾多企業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蜂擁而入,家電品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僅以空調為例,1996年,全國有18個省、市、自治區有空調生產廠家,共計近300家,當時市場上銷售的空調品牌達百餘個。面對高額利潤的誘惑,很多人加入銷售隊伍當中,導致商業流通環節增多。與此同時,一些實力雄厚的批發企業開始進入不同的地區,構建分銷網絡。然而,物極必反,事物總是在最頂峰的時候不可遏止地走向反面。從家電製造商到渠道商的連帶膨脹,致使家電產品供過於求的時代很快到來。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存空間遭到壓縮,利潤被攤薄,家電製造企業坐不住了,他們開始關注市場。一開始,家電製造企業本能的反應是:吞噬業內同行。於是,家電廠家之間針尖對麥芒,一片廝殺。限於當時的營銷理念,競爭的手法簡單粗放,市場爭奪戰的主要手段就是廣告大戰和價格大戰,而且一發而不可收。
在高空,生產廠家重金投入,通過各種媒體大作宣傳,進行廣告轟炸,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只要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收聽廣播,人們總是可以聽到看到各種各樣火藥味濃烈的廣告。而伴隨著廣告大戰愈演愈烈,作為一個特有的歷史現象,「廣告標王」應運而生。
在地面,廝殺更是血雨腥風。價格大戰導致各廠家大傷元氣。很快,整個家電業深陷於自相殘殺的紅海,市場維持了多年的均衡態勢驟然間被打破。
戰火很快殃及下游渠道商。當時,許多家電品牌商先後發起市場渠道模式變革,提出了「掌控終端、實現渠道扁平化」的變革思路與目標,紛紛向代理商「開刀」。他們一改以往的做法,不但不再扶持家電批發環節,而是採取行動封殺大戶,以奪得終端市場控制權。20世紀90年代末,「砍大戶」成為中國家電行業風行一時的詞彙。
在這股浪潮中,作為空調行業「大鱷」的蘇寧,首當其衝成為「削藩」的對象。先前互為援手的戰略盟友,轉瞬之間,一方就成了另一方「渠道扁平化」的絆腳石。面對家電製造企業「封殺」的做法,蘇寧老總張近東從商業經營的角度表示理解:「其實這件事本身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是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然規律。隨著市場逐漸供大於求,對廠商來講,出路是什麼?就是降低產品的價格,滲透到更細分的市場中,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要全面壓縮成本,包括渠道等中間環節,肯定要進行一定的梳理。」
張近東認為,廠商之間在商業模式、營銷手段上出現分歧是正常現象,但雙方不可因此而根本對立。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講,由於信息不對稱,競合關係演變成競爭對立關係,對立的結局是兩敗俱傷。如果競合關係中有了信息溝通和相互理解,競合關係就變成了合作共贏關係。一切競合關係中,合作始終是一個整體最優的策略。
當時,張近東開導憤憤不平的蘇寧人說:「企業與企業的關係,如同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廠商之間只要有專業分工,就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在面對重大考驗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怨、去怪,反而要更加理性,要更加清楚必須提高自己,自己必須有能力,我們只有凸顯自己,讓別人再度發現你的存在價值和利用價值。根本的出路在於我們的運營模式要能幫助上游供應商解決問題,讓供應商覺得我們確實有價值,我們有他們做不到的核心專長。」
正如西方古老的諺語所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微軟從最基本的操作系統MS-DOS起步,轉移到應用,再轉移到Windows,一步步取得了成功。比爾·蓋茨深有體會地說:「這個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於是,蘇寧選擇主動調整自身的經營模式以適應變化。蘇寧一方面抓住空調行業混戰、新品牌不斷進入的時機,不斷開拓新的合作夥伴,維持其傳統的批發流通業務優勢;另一方面,重新為其駐外地辦事處定位,以批發業務為重心轉向以零售業務為重心,把一些辦事處轉變為子公司,在條件成熟的地方開設零售專業店,並嘗試進行連鎖經營,走連鎖專賣之路,做大做強零售業務。
1996年2月,蘇寧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張近東正式作出戰略轉型決策:從「批發重心」回歸「零售重心」,嘗試進行連鎖經營。
事實上,這對蘇寧來說,是一個十分痛苦的決定。當時作出這個決策時,蘇寧內部反對的聲音很激烈,面對捉摸不定的未來,有人畏懼,有人擔憂。因為,現實是所有人都感同身受的:批發業務,四五個人一年就能完成幾個億的業務,而未來之路卻艱難、曲折;零售業務,直接面對諸多終端的競爭,將空調一台一台賣出去,上百個人忙活一年銷售額不過一個億。
這個局面讓我們想到了這樣一則故事:獵人開槍打到了狼的一條後腿,狼瘸著這條腿逃跑了;獵人繼續追,受傷的後腿成了狼前進的阻礙,狼情急之下回過頭去果斷地咬斷了受傷的腿,快速逃跑了。企業有時需要學習狼的這種「斷腿保全身」的智慧,學會放棄,當斷則斷,不留後患。對很多企業來說,在成長的關鍵階段,不能作到合理的取捨,後患無窮。
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指出,當企業管理者對放棄與否表示懷疑時,就必須認真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我們從未做過這件事,以我們今天的所知,會不會去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管理者就應該繼續追問:「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通過這種追問,最終得出放棄與否的結論。他認為,當以往的優勢還能讓企業有「幾年好日子」可過的時候,企業就應當選擇放棄。
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中,英特爾前董事長安迪·格魯夫指出,作為影響特定企業具體力量的直接結果,所有的企業都會出現戰略拐點。當以往的戰略無法奏效時,必須啟動新的戰略,企業才會進入一個新的戰略高地,這就是戰略拐點。當年放棄存儲器業務,專注於開發CPU芯片,英特爾敏銳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戰略拐點,在一片新興的市場上,跑馬圈地,劃定了自己的市場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