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在最殘酷的戰場上 24  抓住一閃而過的直覺
    你相信直覺的存在嗎?

    對於直覺,我唯一知道的是,這是一片神秘而誘人的領地,它常常出現在理性思考與第六感覺的交叉點上,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它何時會來,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但一個超棒的直覺卻可能蘊涵著極好的機會。如果你抓住了那個一閃而過的念頭,說不定就會發現一個新大陸。

    也許是身為女性的原因,我這些年在作營銷決策時,並非完全依靠理性的邏輯思維。有時候,當我突然看到一種現象或是接收到一個意外信息後,會立刻在腦海裡勾勒出未來的景象。

    我漸漸體會到,每個人都有直覺,當你深入於一項事業時,總有一天直覺會找上門來。

    先講一個故事。

    1995年年底,我剛剛被任命為珠江啤酒分管營銷的副總經理,按年紀來說,我的確是太年輕了,面臨的形勢也不樂觀。這一年,中國的啤酒行業開始出現銷售不暢的跡象,生產得越多,積壓得越多。眼看春節將近,全廠上下都憂心忡忡,我馬上召開會議,與大經銷商一起商議該如何解決困難。

    隨後,我用最快的速度調研了全部基地市場,以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我很快意識到,不是消費者沒有需求,而是我們缺乏新產品,對市場變化不敏感。有一天,我突然聽到了一個消息,在當時的浙江南部地區,人們喜歡喝淡爽口味的進口啤酒,這種啤酒銷量穩定,經銷商的日子很好過。

    這會不會是一個機會呢?直覺告訴我,答案是肯定的。但對一家快消品生產企業來說,一項重大產品的推出並不只是拍拍腦袋那麼簡單,決策背後往往意味著潛在的危機與風險。

    傳統的啤酒行業有一條金科玉律,真正的啤酒必須保證麥芽濃度在11度左右,才能稱得上品質。但當時的我認為,既然市場露出了苗頭,為什麼不試一試呢?在市場需求面前,任何專家都應該讓步。

    在企業高層的討論會上,我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果然,領導沒有明確表態,沒有說行,也沒說不行,這在我看來就是默許,但生產技術部門卻直搖頭,他們無法想像濃度降低的啤酒還有什麼價值。這個時候我該怎麼辦?是重新考慮大家的意見呢,還是堅持相信自己的判斷?

    今天回過頭來看,當時的我其實正站在一個行業的產品分水嶺上,後來的行業發展證明,口味淡爽的啤酒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很多生產企業都紛紛推出了低度啤酒。直到今天,淡爽口味的啤酒一直引領著啤酒行業的產品訴求方向,人們已不再只喜歡重口味的啤酒了。

    不過,珠江啤酒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這與我當時的堅持有很大關係。在我的強力主張下,生產部門開始研究新產品的生產工藝,沒過幾個月,國內第一批淡爽型啤酒從生產線上下線了。

    它的命運到底如何,當時的我並不十分清楚。試驗首先從浙南開始,我與當地一位勇敢的經銷商建立了高度緊密的合作關係,這位經銷商後來也成了青島啤酒的永久經銷商,他的故事我以後還會講到。結果,這次合作空前成功,珠江淡爽型啤酒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銷路打開後一發而不可收。

    一石激起千層浪,1997年成了名副其實的淡爽年。各個省區的需求如潮湧來,船舶停在碼頭急著等貨,全體一線職工忘記了疲勞,日夜加班生產,機器跟不上,從共青團到工會的職工都加入了包裝一線,忙碌而快樂著。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一次新產品的開發竟然就此開啟了一個時代。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你的是,直覺不會憑空從天而降,它與我們的經驗和思考有關。

    一名優秀的競技運動員達到一定境界時,常常是跟著感覺走,狀態好的時候,他能創造出令人驚歎的成績,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離不開平時的刻苦訓練。

    很多企業家也有類似的感悟,他們感慨說,真正重大的決策反而不是在辦公室裡反覆討論出來的。我也同樣認為,好的直覺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產生,相信直覺,不要動搖,或許正是成功的秘訣之一。

    我要講的關於直覺的第二個故事,則與「至純至真—中國第一支純生啤酒」的橫空出世有關。

    1997年的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消息,韓國一家企業生產的生啤酒發展迅速,佔領了很大的市場,並且吃掉了當地白酒市場的相當一部分份額。受好奇心的驅使,我很快就飛到這家韓國企業實地考察,在親自體驗了生啤酒的魅力之後,我決定引進這條生產線。這種新產品對生產技術、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在國內尚無先例,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在項目決策會上,我又遇到了各方面的質疑,技術廠長不同意,負責生產的老領導也沒表態。實際上,他們的擔憂是有根據的,如果在生產過程中控制不好,沒有過濾淨雜質,或是厭氧菌溜進了酒瓶,就可能會出現安全問題;而且項目引進投入高,市場前途模糊,搞不好就會砸鍋。

    但我還是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地推進,憑我的直覺,生啤酒不僅是一個新鮮的市場概念,而且很可能會引發一場行業的變革。一個強勢的產品會給企業帶來無限生機,這一點在企業界並不少見。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珠江啤酒終於確定上純生項目。正如我所預料的,珠江純生系列的推出,不僅震動了整個行業,而且為企業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珠江成了純生的代名詞,直到十多年後的今天,仍佔到企業利潤的大部分。作為行業利潤中的明星,雖然純生產品的份額不高,但卻是衡量一家啤酒製造企業實力的重要標誌。

    當年的珠江純生創下了很多個行業第一:首先,它是第一個本土企業因強化品牌意識而一炮打響的新產品,為了有效區隔市場,我們在產品形象的設計與推廣上下了很大工夫。與以往的產品不同,純生商標第一次採用了中國風的設計元素:「純生」這兩個字以毛筆書法體赫然印在商標的正中央,旁邊還加蓋了兩個中式印章,生產廠家的名稱退居次席,突出「純生」的唯一性。

    其次,這是國產啤酒第一次導入現代廣告的傳播理念,我們反覆告知消費者,如果說以前的啤酒是水果罐頭,那麼「純生」就是新鮮水果。我們請來了當時兩位剛剛出道的青春派演員當代言人,重點強化產品「至純至真」的感覺。不過當時我也沒想到,「純生」的生命力會如此經久不衰。

    最後,「純生」使國內啤酒第一次與國外品牌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它們在高檔消費終端並肩而立,定價相同。珠江啤酒的行業形象也得到了大大提升,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實,推出「純生」啤酒前,我們已確定了「高舉高打」的戰略思路,高投入、高費用、高價格,強勢出擊。在我們的重點市場廣州,隨處可見「純生」的啤酒促銷小姐,電視和報紙到處是「純生」的影子。

    不僅如此,「純生」還打破了以前生產廠商不敢提高供貨價格的慣例,隨著市場的放量,我們果斷提高了價格,市場需求反而如滾雪球一樣,一發而不可收,幾年後,才有競爭對手跟進。當時一家頗具實力的外資啤酒生產商進入中國10年,高端產品年銷量不過2萬噸,而珠江純生啤酒當年銷量就接近3萬噸。

    著名企業家格魯夫在自傳中提出了「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主張,他說:「只要涉及企業管理,我就相信偏執萬歲。企業繁榮之中孕育著毀滅自身的種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特意提出了一個企業發展必須密切關注的新理念—「戰略轉折點」。

    所謂戰略轉折點,就是企業面對的即將發生突變的時刻。這時,企業面對的是「10倍速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來自技術的突進,可能來自競爭對手的策略,也可能來自企業自身組織結構的調整。最主要的是,這種變化難以在事前預測到,能否適應並轉型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結合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無論是一個行業、一家企業,還是一個人的一生,都存在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轉折點」;而所謂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是在強調戰略直覺的作用。

    我常常發現,一個天才的想法,並不是只在某個人的腦海裡出現過,其他人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不過區別在於,有的人想到了卻沒有行動,讓好想法爛在了腦子裡,而有的人是因為周圍的意見而退縮,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奮不顧身地抓住一閃而過的念頭,傾全力將其變為現實。

    這種對於直覺的確認與把握,有人稱之為敏銳,有人稱之為魄力,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當一個好的直覺來到你身邊時,你所要做的只有六個字:抓住它,實現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