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 中篇中古哲學·第五章  13世紀 (1)
    13世紀被認為是中世紀的極點。自從羅馬帝國滅亡後,逐漸建立起來的綜合體系業已完備得無以復加。14世紀帶來了各種制度和各派哲學的瓦解;而15世紀則帶來了我們在今日仍舊認為是近代哲學的開端。另外,13世紀的偉人都是十分卓越的:尹諾森三世、聖法蘭西斯、弗裡德裡希二世和托馬斯·阿奎那等,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各自成為其類型的傑出代表。此外,還有一些巨大的成就但這些卻與偉大人物沒有什麼確切的關係,例如,法蘭西哥特式大教堂,有關查理曼、阿瑟王和尼伯龍根的浪漫主義,大憲章和眾議院中的立憲政治的創始等。

    下面大致講一講對於形成這一時代精神面貌最有影響的一些事件。教皇尹諾森三世是13世紀初葉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機敏的政治家,具有無窮的精力,並堅信教皇具有無上的權力,但在稟賦中卻缺少基督的謙遜。他自稱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是一個遵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的永世大祭司」。他在厲行這一觀點時,利用了一切有利的情況。西西里早先被羅馬皇帝亨利六世所征服,亨利和諾曼族諸國王的女繼承人康斯坦斯結了婚。當尹諾森接任教皇時,新王弗裡德裡希才三歲。這時西西里國內多亂,康斯坦斯需要教皇的幫助。她請教皇做了幼王的監護人,藉著承認教廷的優越權,取得了教皇承認幼王在西西里的統治權。葡萄牙和阿拉貢對教廷的優越權也有過類似的承認。在英格蘭,國王約翰經過了頑抗之後,終於被迫把他的王國獻給尹諾森,然後,把它當做教皇的采邑重新領回。

    在某種程度上,威尼斯人在第四次十字軍中曾佔過教皇的上風。十字軍士兵本擬在威尼斯乘船出發,但卻得不到足夠的船隻。當時除了威尼斯人之外再沒有這麼多船隻,但他們卻主張與其攻打耶路撒冷不如攻打君士坦丁堡——無論如何君士坦丁堡是塊有用的墊腳石,而且東羅馬帝國對十字軍戰士又從來不很友好。——結果大家認為有必要向威尼斯作出讓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並且選立了一個拉丁系的皇帝。最初尹諾森曾感到煩惱,但是他又想到現在或有可能把東西兩方的教會重新聯合起來。除了在這件事上,尚不知道有什麼人在什麼程度上佔過尹諾森三世的上風。

    他派遣了大批十字軍去討伐阿勒比占西斯派,這次十字軍把法蘭西南部的異端教派,幸福、繁榮和文化一起都給根絕了。他因圖路斯伯爵,雷蒙德對這次十字軍抱著不冷不熱的態度而把他廢黜,同時並把大部分阿勒比占西斯派的土地賞給這次十字軍的統帥西蒙·德·蒙特富爾。他和德意志皇帝奧托發生了爭執,因而號召日耳曼人廢黜奧托。他們執行了他的指示,並且又按著他的提議選立了剛成年的弗裡德裡希二世。然而為了支援弗裡德裡希,他卻勒索弗裡德裡希答應付出一筆驚人的代價——然而,弗裡德裡希已決心盡快地背棄這項諾言。

    尹諾森三世是第一個沒有神聖素質的大教皇。教會的改革使教階制對它的道德威信感到安全,因而也就使它確信無須再為聖潔問題有所掛慮了。從那時起,權力的動機,日益專擅地支配了教廷,因而甚至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引起了一些虔誠教徒的反對。為了增加教廷的權力他將教規編為法典,瓦勒特·梵·德·符格勒外德稱這本法典為「地獄給予人類的一本最黑暗的書」。教廷雖然仍能取得一些顯赫的勝利,但其日後衰落的景象卻已可預見於此了。曾為教皇尹諾森三世所監護的弗裡德裡希二世於1212年去到德意志,在教皇的支援下當選為皇帝來接替奧托。尹諾森沒有活著見到他培養了一個多麼可怕的攻擊教廷的敵人。

    弗裡德裡希在艱難困苦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他父親亨利六世征服了西西里的諾曼人,娶了該王朝的繼承人康斯坦斯。亨利六世建立了一支為西西里人所痛恨的日耳曼人駐防部隊,他死於1197年,此時弗裡德裡希才三歲。康斯坦斯於是開始反對日耳曼人並試圖拋開他們而借助於教皇的支持進行統治。日耳曼人大為憤慨,於是奧托乃試圖征服西西里,這正是他與教皇發生爭端的原因。弗裡德裡希長大的地方,帕勒爾摩曾經歷一些其他的動亂。那裡的回教徒不時暴動,為了攻佔西西里島,比薩人同熱內亞人並同其他任何人等進行著戰爭。西西里的顯要人物經常視戰爭中的一方肯否為叛變行為付出更大的代價而歸順於一方或另一方。可是在文化方面,西西里卻得到極大益處。

    穆斯林、拜占廷、意大利和日耳曼文化的交融為其他任何地方所不及。希臘語和阿拉伯語那時還通行於西西里。弗裡德裡希能流暢地操六種語言,而且在各種語言的使用上都能做到出言機智的地步。他精通阿拉伯哲學,並和回教徒有著友好的關係。這使虔誠的基督徒頗為憤慨。他是一個霍恩施陶芬皇族,在日耳曼可以被算是個日耳曼人。但在文化和情感上卻是一個意大利人,帶有阿拉伯和拜占廷的色彩。與他同時代的人以驚異的目光注視著他,但這種驚異卻逐漸變為恐怖,他們稱他為「世界的奇跡和奇異的改革家」。當他還在世時,他就已成了許多傳奇故事裡的主角。他被人認為是《三大騙子論》一書的作者——三大騙子指摩西、基督、穆罕默德——本來世上從來沒有這樣一部著作,但很多教會的敵人卻先後被說成是該書的著者。其中最後的一個便是斯賓諾莎。規勒夫和基伯林兩詞的使用開始於弗裡德裡希和皇帝奧托互爭雄長的時代。規勒夫和基伯林是兩個對手的姓「魏勒夫」和「外布林根」的轉訛。尹諾森三世死於1216年,而敗於弗裡德裡希的奧托死於1218年。

    新任教皇霍諾留斯三世和皇帝弗裡德裡希兩人之間,起初還友好,但為時不久就發生了糾葛。首先弗裡德裡希拒絕參加十字軍,繼之,他又和倫巴底諸城發生了紛爭,倫巴底諸城之間於1226年,訂立了為期二十五年的攻守同盟。他們仇恨日耳曼人,他們中間的一個詩人曾寫下了攻擊日耳曼人的如此激昂的詩句:「你們不要愛日耳曼人,讓這些瘋狗,遠遠地離開你們。」這似乎表達了倫巴底人的普遍的感情。弗裡德裡希本想要留在意大利來對付這些城市,但霍諾留斯於1227年時死去,教皇位由格列高利九世繼任,這是個熱烈的禁慾主義者,他熱愛聖法蘭西斯,並為聖法蘭西斯所熱愛。格列高利認為什麼事情也不像十字軍這般重要。

    弗裡德裡希因不參與十字軍而被他給予破門處分。弗裡德裡希娶了耶路撒冷王的公主兼王位繼承者,如有可能是十分願意前往的,同時他已自稱為耶路撒冷王。1228年還在破門期間,他竟參軍前往,這次他比前次不去時更使格列高利惱怒,試想十字軍隊伍怎能由一個被教皇開除了教籍的人來領導呢?弗裡德裡希到了巴勒斯坦之後,和回教徒進行了和解,並向他們解釋:雖則耶路撒冷很少戰略價值,但基督徒卻很重視它。他終於成功地勸使他們把該城和平地返還給他。這事使得教皇更加惱怒了——基督徒應該和異教徒作戰,而不應該同異教徒進行和談。但不管怎樣,弗裡德裡希卻在耶路撒冷被正式地加了冕,並且誰也不能否認他是成功的。

    1230年教皇與皇帝重歸於好。在此後短暫的幾年和平期間裡,皇帝專心致力於西西里王國的政務。在彼得·德拉·維格納首相的協助下頒布了一部新法典。新法典導源於羅馬法並顯示出其南部國土的高度文明,為了便利希臘居民,這部法典立即譯成了希臘文。他在那不勒斯創辦了一所重要的大學。又鑄造了一種金幣,名叫「奧格斯塔勒斯」,這是許多世紀以來西方的第一批金幣。他制定了比較自由的貿易制度,並全面廢除了內地關稅。他甚至召集各城選出的代表參加他的參議會,不過,這種會議卻只有咨議權。這一段和平時期由於弗裡德裡希和倫巴底聯盟於1237年重開戰端而告終,教皇和聯盟諸城命運與共,再次將皇帝開除教籍。從這時起一直到1250年弗裡德裡希死去時為止,戰爭不但從未間斷,而且對於雙方變得越發劇烈、殘酷和詭譎多端。期間雙方互有得失,直到皇帝死時為止,勝敗猶未可預卜。但那些試圖繼承弗裡德裡希事業的皇帝們卻沒有他那份魄力,他們逐次敗北,留下了意大利四分五裂和教皇獲得勝利的局面。

    教皇相繼死去,但對當前鬥爭的形勢卻沒什麼影響,每一個新接任的教皇實際上原封不動地奉行了其前任者的政策。格列高利九世死於1241年;1243年弗裡德裡希的死敵——尹諾森四世當選為教皇。路易九世儘管是一個十足的正統教派,卻試圖調解格列高利、尹諾森四世間的嫌隙,但亦終歸於無效。特別是,尹諾森拒絕接受來自皇帝的任何建議,並使盡一切權謀術數來反對他。尹諾森宣告罷黜他為皇帝,組織十字軍討伐他,並把所有支持他的人給以破門處分。托缽僧到處宣講他的壞話,回教徒起而叛變,並且就在名義上支持他的一些顯要人物中也有一些陰謀活動。這些事使得弗裡德裡希日益殘酷起來,密謀者遭到了酷刑,囚犯往往被挖掉右眼和斬掉右手。

    在這巨大的鬥爭中,弗裡德裡希曾一度想創立一個新宗教。在這種宗教裡他充當彌賽亞,彼得·德拉·維格納首相充當聖使徒彼得的角色。他沒有把這項計劃考慮成熟從而把它宣佈出去,而只是在信中寫給德拉·維格納。可是,突然間他確信彼得正在密謀反對他,這也許正確,也可能不正確;他刺瞎了他的眼睛,並把他放在囚籠裡示眾,然而彼得卻以自殺擺脫了更多的苦楚。儘管弗裡德裡希有他的才能,卻終於不能成功,因為當時反抗教皇的力量是虔誠的和民主的,而他的目的卻有些類似要恢復一個異教的羅馬帝國。在文化上弗裡德裡希是開明的,但在政治上他卻是反動的。

    他的宮廷是東方式的,他設有一個附有太監的後宮。可是意大利的詩歌,就是在這個宮廷裡興起的,而且作為詩人,他也有過幾分才情。在同教廷的衝突中他曾幾次發表有關教會專政危害性的反對論,這在16世紀或許會博得讚賞,但在他所處的時代卻沒有產生任何效果。異端者本該成為他的同盟力量,但他卻認為他們只是些叛徒,而且為了討好教皇他甚而迫害過他們。那些自由城市,若非為了皇帝的緣故,倒很可能去反對教皇的;只因弗裡德裡希要求他們投降,他們才歡迎教皇來當他們的同盟者。這樣,他雖然擺脫了當代的迷信,並且在文化上遠遠超過當代的其他統治者,但皇帝的地位迫使他去反對一切政治上抱自由主義見解的人們。他無可避免地失敗了,然而在歷史上所有的失敗之中,他的失敗卻是最有興趣的一個。為尹諾森三世的十字軍所討伐以及為所有統治者所迫害的諸異端,無論就其本身抑或就其反映當代大眾感情來說,都是值得研究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