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 中篇中古哲學·第一章  柏拉圖式的基督教神學期 (5)
    739年倫巴底人在國王留特普蘭領導下企圖征服羅馬,但遭到求援於法蘭克人的教皇格列高利三世的強烈反抗。克洛維斯的後裔,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們已經失去法蘭克王國中的一切實權,國家大權操於大宰相手中。當時的大宰相,查理·馬特爾是個非常精明強幹的人,他和英國國王征服者威廉一樣,也是個庶子。732年,他在圖爾的決定性戰役中打敗了摩爾人,為基督教世界拯救了法蘭西。羅馬教會為此本來應該感謝他,但他出於財政上的需要竟而攫取了教會的一些地產,因此降低了教會對他的功績的評價。他和格列高利三世於741年相繼逝世,而他的後繼者丕平,則使教會方面感到十分滿意。754年教皇司提反三世為了逃避倫巴底人曾越過阿爾卑斯山往訪丕平,並締結了一項證明對雙方皆極為有利的協定。教皇需要軍事保護,而丕平則需要只有教皇才能賜予之物:正式承認他代替墨洛溫王朝最後一個君主,取得國王的合法稱號。為了答謝,丕平把拉溫那和過去拜占庭總督在意大利的全部轄區贈給了教皇。由於這項饋贈無從期待君士坦丁堡當局的承認,所以這就意味著同東羅馬帝國在政治上的分離。

    教皇擺脫希臘皇帝獲得了獨立,這與其歸功於他們自己的努力,毋寧歸功於倫巴底人的武力。希臘教會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隸屬於皇帝,皇帝認為既有資格決定信仰問題,又有任免主教以至大主教的權限。修道僧也曾努力爭取擺脫皇帝而獨立,為此他們曾不時地站在教皇的一方。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們,雖然情願歸順於皇帝,但他們卻絕不承認自己在任何程度上隸屬於教皇的權力之下。皇帝為了抵抗意大利境內的蠻族,不時需要教皇的援助,這時他對教皇的態度遠比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對教皇的態度還要友好。拜占庭被倫巴底人戰敗以後,教皇們深恐自己亦將被這些強悍的蠻族所征服是不無理由的。他們藉著與法蘭克人結盟而解除了這一畏懼。當時法蘭克人在查理曼領導下已征服了意大利和德意志。這一同盟產生了神聖羅馬帝國——該帝國曾有一個以教皇和皇帝之間的協調為前提的憲章。加洛林王朝迅速地衰頹了。教皇首先從其衰頹中獲得了利益,9世紀末葉,尼古拉一世將教皇的權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當時國內普遍的無政府狀態導致了羅馬貴族的實際獨立,10世紀時,他們控制了羅馬教廷並帶來了極其不幸的結局。

    教廷及一般教會,如何通過一次偉大的改革運動,從而擺脫了對封建貴族的隸屬即將成為後面一章中的主題。假如歷代教皇隸屬於希臘歷代的皇帝,天主教會的發展將要迥然有所不同。在東方教會中,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從未獲得擺脫俗界當局的獨立,或有如教皇所獲得的那種高於其他教士們的優越性。起初所有主教均被視為平等,而東方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一直固持著這種見解。尤其在亞歷山大裡亞、安提阿和耶路撒冷諸城中尚有其他東方的大主教,但在西方教皇卻是唯一的大主教。在西方俗人自從數世紀以來就大部分是文盲,這就給予西方教會以東方所沒有的方便。羅馬的聲譽凌駕於東方任何城市之上,因為羅馬既有帝國的傳統,又有彼得、保羅殉道,以及彼得曾是第一任教皇等傳說。皇帝的威望或適足與教皇的威望相頡頏,但卻沒有一個西方的君主能夠這樣做。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們往往缺乏實權,此外皇帝的即位尚有待於教皇給予加冕。

    由於這些原因,教皇從拜占廷統治下獲得解放一事,對於教會之獨立於世俗王國,對於決定性地建立教皇政治用以管理西方教會乃是必不可缺的。在這一時期裡有過一些極其重要的文件,例如《君士坦丁的贈與》和偽教令集,我們無須涉及偽教令集,但必須敘述一些有關《君士坦丁的贈與》的事項。為了給丕平的饋贈披上一個古老的合法外衣,教士們偽造了一個文件,把它說成是君士坦丁皇帝頒布的一項教令,大意說,當他創建新羅馬時,他曾將舊羅馬以及其所有的西方領土贈給了教皇。作為教皇世俗權力基礎的這項饋贈竟被以後中世紀的人們信以為真。文藝復興時1439年它才為羅倫佐·瓦拉斥為贗品。他曾寫了一本《論拉丁語言幽雅》的書,而這種幽雅自然是8世紀作品所缺乏的。在他發表了這本駁斥《君士坦丁的贈與》的書和他的另一篇讚美伊壁鳩魯的論文之後,奇怪的是,他竟被當代熱愛拉丁文風勝於教會的教皇尼古拉五世任命為教廷秘書。雖說教皇對教會的領地的管轄權是以那項偽托的贈與為依據,然而尼古拉五世卻並未提議放棄教會所轄的領地。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在中世紀理論方面劃了一個時代,但在中世紀實踐方面卻遠非如此。

    中世紀是一個特別熱衷於法權虛構的時代,當時的虛構主張前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在法律上仍隸屬於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而皇帝是被認為合法權威的唯一源泉。法權虛構的大師查理曼曾主張:帝國的皇位尚無人繼承,因為統治東方的伊琳是個篡位者,因為女人是不能做皇帝的。查理從教皇那裡為自己的主張找到了合法根據。因而教皇與皇帝從最初就有過一種奇妙的依存關係。一方面,無論是誰,若不經羅馬教皇加冕就不能做皇帝;另一方面,數世紀以來每一代強力的皇帝都主張有任免教皇的權限。中世紀法權的理論有賴於皇帝與教皇雙方的決定,雙方雖都為這種依存關係而感到苦惱,但歷時數世紀之久一直無法避免。他們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摩擦,這種摩擦時而有利於一方,時而有利於另一方。

    13世紀裡雙方的鬥爭終於達到無從和解的地步。教皇雖獲得了勝利,但不久以後卻失去了道德上的權威。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二者並存了幾個世紀,教皇一直延續到現在,皇帝則延續到拿破侖時代為止。然而,所建立起來的關於雙方各自權力的精緻的中世紀理論,卻在15世紀時即失去了效力。這理論所主張的基督教世界的統一,在世俗方面被法蘭西、西班牙以及英吉利等君主國的強權所摧毀,在宗教方面則為宗教改革所摧毀。查理曼是個精力充沛的蠻人,在政治方面與教會結成同盟,但他卻不關心個人的虔誠。他既不會讀又不能寫,但他卻掀起了一次文藝復興。他在生活上放蕩不羈,同時又過分溺愛自己的女兒,但他卻不遺餘力地勖勉臣民過聖潔的生活。他和他的父親丕平一樣曾巧使傳教士的熱誠為自己在德意志擴張勢力,並設法使教皇服從他的命令。教皇們都心滿意足地聽從他的命令,因為當時的羅馬已成為一個蠻族的都市,如果沒有外界的保護,教皇自身的安全是毫無保障的,而且歷次教皇的選舉也早已變成了混亂的派系鬥爭。779年,地方的敵對者逮捕了教皇,把他投入監獄,並威脅要刺瞎他的眼睛。查理在世時似將開始一個新秩序,但他死後卻除去一套理論以外什麼也沒有遺留下來。

    德意志的改宗主要是英格蘭傳教士聖鮑尼法斯的功績。他是個英格蘭人,曾是查理·馬特爾和丕平的朋友,並且全面效忠於教皇。鮑尼法斯在德意志建立了許多修道院。他的朋友聖戈勒在瑞士建立了一所名為聖戈勒的修道院。根據某些權威者所述,鮑尼法斯曾按《列王紀》上卷中的儀式為國王丕平舉行過塗油式。聖鮑尼法斯的原籍是德文州,受教育於愛克塞特和溫徹斯特。他於716年去弗利西亞,但不久即返回。717年他去到羅馬。並於719年被教皇格列高利二世派往德意志去勸化德意志人改教,以及對愛爾蘭傳教士的影響進行鬥爭。他在取得相當成就之後,於722年回到羅馬,在羅馬被格列高利二世任命為主教,並宣誓服從教皇。教皇給了他一封致查理·馬特爾的信,並任命他在勸化異教徒改教的使命之外,去鎮壓異教徒。732年他被提升為大主教;738年他到羅馬作了第三次訪問。741年教皇札卡理阿斯任命他為教皇使節並命令他去改革法蘭克的教會。他建立了弗勒達修道院,並為這修道院制定了一套比邊奈狄克特教團還要嚴格的規章。然後他和撒爾茲堡的一名愛爾蘭籍主教,維吉爾發生了一場爭論。

    維吉爾雖曾主張在我們的世界以外尚有其他世界,但也是一位被正式列入聖籍的人物。754年鮑尼法斯和他一同回到弗利吉亞後遭到異教徒的屠殺。德意志基督教之所以成為教皇派,而不成為愛爾蘭派,主要是由於他的功績。英格蘭的一些修道院,特別是在約克州的那些修道院,在當代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羅馬統治期間的不列顛文明早已蕩然無存,由基督教傳教士所導入的新文明幾乎全部集中於全面直接仰賴羅馬的邊奈狄克特派修道院。可敬的畢德是賈羅地方的一個修道僧。他的學生埃克伯特,約克的首任大主教,建立了一所教育過阿魯昆的教會附屬學校。阿魯昆在當代的文化中是一重要人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