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Ⅰ(十週年紀念版) 第39章 三株: 「帝國」為何如此脆弱 (6)
    再次,人員上的浪費也相當嚴重,尤其是轉軌以前,人員急劇膨脹。有的公司70%的廣告費被用作勞務費,哪裡還有錢做廣告?人員的增多還造成了許多內耗,相互攀比,公司的團結沒有了,戰鬥力減弱。

    此外,行政費用上的浪費也十分驚人。有的子公司一年的電話費達39萬元,招待費達50萬元。轉軌以後,有的子公司招待費仍居高不下,去年(1996年)8月、9月兩個月就達7萬多元;有的子公司外事幹部一天報4頓餐費;還有的子公司墨水成箱成箱地買,保溫杯一次就買400多個,幹什麼用?手機、BP機亂配。我們的司機,甚至工廠管接待的小姑娘都配上BP機了,他們有多少業務需要BP機?浪費問題不解決,我們的家業再大,也會被它蛀蝕掉。

    10.山頭主義盛行,自由主義嚴重。不是從工作需要出發,而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利用職權,打擊異己,拉幫結派,培養個人勢力。

    此外,自由主義還表現在應付上面的要求,符合我的觀點、我的利益的就貫徹;不符合的、對我不利的就不貫徹。

    11.紀律不嚴明,對幹部違紀的處罰較少。公司「幹部終身制」盛行,能上不能下,在這個地方犯了錯誤,過幾天,又到另一個地方去任職了。

    12.後續產品不足,新產品未能及時上市。

    13.財務管理出現嚴重失控。部分財務人員的責任心差,沒有認真履行「當家人」的職責,有的甚至與經理串通一氣,共同「作案」。貨款和欠條仍掌握在業務主辦手裡,隨時都可能攜款潛逃。在許多公司,呆死賬很多,而且難以處理。有的子公司的分配方案存在明顯的比例不合理和嚴重的「虧總部,富個人」的現象。

    14.組織人事工作與公司的發展嚴重不適應。(1)人事考評機制不規範,沒有制度化的考評程序。(2)幹部培訓工作沒跟上。(3)招聘把關不嚴,一批素質不高的人甚至是社會渣滓混進了公司,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5.法紀制約的監督力度不夠。(1)法紀工作的最大問題是事前防範措施不力,忙於事後控制。(2)法紀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工作要求之間也存在一定差距。(3)懲處力度不夠。(4)信息反饋不及時,許多違法違紀行為未能及時發現。(5)幹部的約束機制不健全,尤其缺乏嚴格的法律性的合同約束。(6)總部、省指揮部個別領導對法紀工作的干預較多,給法紀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7)市場秩序混亂,沖貨越來越嚴重。審計歸屬各省級指揮部領導後,出現了地方保護主義,個別領導甚至徇私枉法,客觀上縱容了沖貨行為。

    【檔案存底三】

    吳炳新告白書/吳炳新(發佈於1998年6月17日)

    沒有利益,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我辦企業的目的就是盡匹夫之責,為了黨的事業、民族的事業而奮鬥。

    我創辦企業有一個企業理念,那就是無私奉獻,三株的實踐也逐步完成這種理念的實現。現在我們生產的是高科技產品,目的就是把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以此奉獻社會,振興民族經濟,促進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當然,我相信憑著三株人的奉獻精神和黨的政策,三株有能力實現爭當中國納稅楷模的願望,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奉獻嗎?

    從宏觀到微觀,從宇宙到地球,從物到人,運動是不停息的,管理的運動也是不停息的,我們是在運動中加強管理,在管理中去運動,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為企業發展服務。

    我是一個有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對黨有著特殊感情。在招聘員工時,把共產黨員作為我們招人、用人的優先條件,三株公司現在已建立了黨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其實我經營的目的當然是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回歸於社會,奉獻於社會。

    追求效益、提高利稅是發展企業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就好比養母雞,養母雞是為了讓母雞多產蛋,如何使母雞多產蛋,這其中大有學問。

    三株要爭做中國經濟的典範,要做頭羊,要做遼闊森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只有遼闊的林木匯聚起來,才能成為森林。

    (資料來源:《名牌時報》第102期,1998年6月26日)  

    【新新觀察一】

    蒼狼終將消失

    2005年,中國台灣明基公司董事長李焜耀去土耳其。那邊的人告訴李焜耀,他們與中國是有血緣關係的。而有些當地的朋友,他們的姓就真的叫「窩闊台」、「察哈台」等等,他們就是蒙古人的後裔。在歷史上,有著草原蒼狼性格的蒙古人,帶著他們的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在元朝時,因為追逐擴張草原勢力,逐步遷徙到土耳其。但這些原本是追逐水草的遊牧民族後裔,在土耳其落地生根之後,逐漸變成農耕民族的生活方式。而到了現代,土耳其人不再逐水草而居,而是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文明體制中,他們尋求加入歐盟的機會,尋求一個與現代文明緊密結合的生活方式。

    李焜耀從這個例子中得出的感慨是:蒙古人的例子,真的可以讓我們思考,那種遊牧式的產業形態,對台灣製造業究竟是利還是弊,將怎樣影響長期的生存?又能為台灣社會留下什麼?台灣現在的產業主流價值已被嚴重扭曲,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以後的故事,去讚揚甚至傚法這些蒼狼式、遊牧式的經營模式。但大家不知道,或是刻意忽略的是,在這些成功故事背後,可能用了很多的社會資源,以及不盡合理、不一定合法、不見得合情的手段。如果這樣的成功故事被大肆歌頌或稱道,而沒有展現出背後的完整面貌,並探討這種營運模式的利弊影響,這對社會是不公平的。

    對於大陸讀者來說,讀這樣的文字一點也不會陌生。跟台灣的產業界相比,大陸企業界的浮躁與蒼狼化態勢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那種「狼文化」現在正成為商業思想的主流。

    「中國的機會太多,以至於很難有中國的企業家專注於某個領域,並在該領域作出卓越的成績。」說這句話的人就是亞洲最好的戰略家、日本人大前研一。多年以來,他對中國公司的觀察一直喜憂參半。「我認為中國人有點急躁。」大前研一舉例說,他曾在一家中國書店看到過一本書《西方百部管理經典》,竟然濃縮在200頁的篇幅中。「只想閱讀管理書籍的摘要,只想在5年之內就趕上日本花了50年所學的,這正是中國企業打算做的。可是,管理是一個連續反饋的過程。如果你只是這樣『濃縮』地學習,然後匆匆忙忙地採取行動,或者是讓其他人來對組織進行改造,這簡直就像個『人造的孩子』。」

    急躁、功利、兇猛決然、見到獵物就上、從不顧及生態,這種「狼文化」據說正被很多中國企業家奉為「圖騰」。在過去的20多年裡,我們目睹過太多的血腥傳奇,我們看到太多的公司一夜崛起,攻城略地好不痛快,所謂的商業道德、公共責任都成為利益的「祭品」。我們看到太多的產業在最短的時間裡被砍殺成一片焦土,以狼為榮的中國企業家們正把任何一個可能的領域都變成價格戰的「紅海」。中國和地球都實在太大了,殺遍東南沿海,還可馳往內陸腹地;砍盡華夏大地,又可遠征南洋彼岸,似乎總是有耗用不光的物資能源、開拓不完的市場疆域、剝削不盡的低廉勞工。

    當尖刻的郎鹹平教授把中國高科技企業戲稱為「科幻公司」的時候,我們其實並沒有開始認真地反省。這些年來,我們曾經「創造」和「發明」過多少蠱惑人心的高科技概念,可是直到今天,我們甚至不能完整地掌握一台電冰箱或彩電的所有零配件技術,即使是技術含量極為低下的微波爐,我們也只能實現99%的國產化,那剩下的1%已成為中國企業界的恥辱。

    與產業的遊牧化相比,一個更可惡也更可怕的現象是,一場「洗腦運動」正席捲中國企業界。「不問任何理由地執行」、「只關注自己崗位的細節」、「像狼一樣地為公司攫取利益」,對這些理念的推崇,正讓中國公司陷入空前的功利誤區之中。在很多著名中國企業的公司文化中,充斥著偽善、輕浮和言不由衷。可以說,自2000年以來,一種奴役式、麻痺式的洗腦文化正籠罩著中國公司,中國企業家們更希望用這種文化來改造所有的員工。

    我不知道眾狼橫行的時代什麼時候會走到它的悲涼盡頭。李焜耀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蒼狼最終在歷史上的下場都是會消失的,因為草原總會有被吃盡的一天。最後生存下來的會是什麼呢?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不會有狼,只有懂得生活文明的人類,用更文明的手段、更有文化的思考、更具有歷史觀的企業經營模式,才有條件繼續生存下來。」

    此言鑿鑿,可以銘石,立在這個商業年代的某些顯眼角落。

    【新新觀察二】

    「冷酷打擊,堅決消滅」,這幾乎是中國企業對待同行競爭對手的共同作風。在興盛期,三株是如此待人,在衰落期,人家也如此待三株,一切都天經地義。然而,這種「對手觀」正是中國市場無法步入健康期的最大障礙。學會尊重對手,是中國企業家亟待補上的一課。

    對手

    對手是什麼?

    最簡單地說,你是一匹賽馬,那麼對手就是逐鹿場上的另一些賽馬。

    有時,一個產品的開發、一個市場的拓展,正是由於對手的存在才得以實現的。對手之間的公平競爭和精彩對決,創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商業神話,才使我們這個商業世界熱鬧非凡,市面繁榮,充滿了勃勃生機。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永遠不要試著去消滅你的對手,有時候更要樂於看到對手的強盛。

    對一個產業和企業家而言,最具危機的,不是看到對手的日益強盛,而是目睹對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這預示著一個產業正走向夕陽,或市場競爭方式的老化。

    對手又是什麼?

    如果說,你是一對拳擊手套的這一隻,那麼對手就是另一隻。

    因此,一個相稱的對手的選擇過程,就是一個產品的市場定位過程。

    在百事可樂最初的70年裡,它一直是一種地方性的飲料品牌。直到20世紀初,它找準了一個對手——老牌的可口可樂,並相應制定出「年青一代」的品牌策略。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於是這對偉大的對手,從彼此的身上尋找到了靈感和衝動,並造就了一場偉大的競爭。正如後來的經濟學家所評論的?押「百事可樂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了一個成功的對手。」

    對手還是什麼?

    如果說,你是一枚硬幣的這面,那麼對手就是硬幣的另一面。

    因此,尊重你的對手,尊重彼此之間的遊戲規則,就是尊重你自己。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新聞界,《華盛頓郵報》和《華盛頓明星新聞報》是一對競爭最激烈的死對頭。

    1972年,水門事件最初被《華盛頓郵報》披露。為了以示懲罰和恐嚇,總統尼克松表示只接受《華盛頓明星新聞報》獨家採訪,而把《華盛頓郵報》記者趕出了白宮。

    就在這樣的時候,《華盛頓明星新聞報》卻發表了一篇大大出乎白宮意料的社論?押它不會作為白宮洩憤的工具來反對自己的競爭者,如果《華盛頓郵報》記者不能進入白宮,他們也將停止採訪該機構。

    這樣的對手,這樣的競爭,20年後說起來還不禁讓人悠然神往。

    好朋友難找,而好對手似乎更難尋。

    尊重你的對手——如果是一個好的對手,你更要珍惜它,甚至熱愛它。

    然而,在當今的中國市場上,卻很難找到堪稱楷模的對手。相反,在競爭中給對手出難題、「射暗箭」、「使絆子」,乃至互相拆台製造醜聞的小動作倒成了「不二法門」,頗為流行。

    而所有這些,還都被看成是市場競爭意識強烈的表現。

    我有時候便想,我們在呼喚一種成熟的市場競爭觀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先培養一種成熟的「對手觀」?

    日本三洋電機創始人井植,在向客人介紹自己企業的同時,總要帶著尊重的口氣,花幾乎相同的時間來介紹同行業的強勁對手:索尼、松下、夏普電器……

    或許就是這種「尊重」,才使日本電器能以一種集團的態勢傲然縱橫於世界市場。

    而對中國企業家來說,什麼時候學會了尊重對手和按牌理出牌,學會了選擇和研究對手,學會了以世界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產業進步和產品競爭,這才是真正地走進了現代經濟的殿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