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Ⅰ(十週年紀念版) 第22章 玫瑰園: 在沒有路標的花園裡 (3)
    第二年3月,受法院委託,北京市房地產價格評估事務所對利達玫瑰園進行評估,確定「玫瑰園別墅區」項目用地及地上物的市場價格為5.99億元人民幣。同期,北京市審計事務所對利達玫瑰園的所有賬目進行審計後,玫瑰園資不抵債,總額1億余元。

    7月21日,法院公告:北京利達玫瑰園正式破產,由法院破產清算組接管,並擇日拍賣。

    最後一個守護人

    破產可能是此刻玫瑰園最渴望的結局,她終於可以安靜一會兒,那些喧囂吵鬧的債主和封條都暫時地消失了,她總算可以期待下一位主人了。

    作為對玫瑰園感情最深的人,鄧智仁當然不會甘心失敗。就在玫瑰園破產的1周後,他便又出現在北京街頭。他的身份是香港一家置業公司的中國代表。他很快承接到了幾家樓盤的代理權,並以其富有想像力的營銷手法再一次引起關注。當然,人們尤為關注的是,他對即將被拍賣的玫瑰園到底是否會再度出手。

    而跟鄧智仁這時的局外人身份相比,北京城裡倒還剩下最後一位跟玫瑰園因緣難斷的男人,那就是玫瑰園的建造者、44歲的山東樂陵人梁希森。

    就在劉常明、鄧智仁、梁振山、陸蒼等人走馬燈般地為了玫瑰園風頭出盡而又落魄失魂的那些年裡,真正在土地上勤勤懇懇、一磚一瓦地建造著玫瑰園的,便是這個滿口純正德州口音的梁希森。

    跟那些誇誇其談、自命不凡的風流人物們不同,梁希森的出身可謂卑微至極:他只上過一年小學,曾經食不果腹,浪跡四方。他認不得街道門牌,連自己的名字也不太寫得好,簽訂合同更是難上加難。可是,就是這位近乎文盲的乞丐,從創辦麵粉廠、手工作坊起步,先後辦起了毛巾、五金加工、建築裝飾、鋼結構等企業,並組建了一個資產過億元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森集團。據稱此人「性格堅毅,直覺奇佳,講義氣,善用人」。

    1996年,梁希森到大北京尋求商機,他幾乎是一眼就看上了玫瑰園,很快他與鄧智仁掛上了鉤,成為玫瑰園的施工商。其間風吹雨打,世事飄搖,江湖人物頻繁出入玫瑰園,日日身在園中的梁希森卻冷眼旁觀、默然處之,只是埋頭蓋自己的房子。鄧智仁沒錢付他施工費,梁希森也不硬討,就一筆一筆地從山東老家調來資金往下墊。幾年下來,鄧智仁欠下的施工費竟超過億元,梁希森不知不覺間成了玫瑰園最大的債主。有人戲稱梁希森是玫瑰園裡最大的冤大頭,這位山東農民漢呵呵笑笑,不置可否。

    當第一批40套別墅建成以後,實在拿不出錢的鄧智仁只好與梁希森重新簽訂合同,梁希森由建築商變成了承包商,由他出資興建配套設施,並負責辦理房屋產權。鄧智仁信誓旦旦地向梁希森保證:「玫瑰園肯定能賺兩個億,我們倆一人一半。」梁希森還是呵呵笑笑,他又從山東調來上億元資金和1800名民工,繼續一磚一瓦地蓋房子。

    1997年初,鄧智仁在與陸蒼交易前找到梁希森,希望他以零成本收購玫瑰園。此時,鄧智仁欠梁希森的錢已多達2.38億元,玫瑰園的總負債超過6個億,梁希森猶豫再三終於拒絕。

    後面進來的陸蒼還得靠梁希森蓋房子,為了沖抵債權,他不得不把手頭的部分別墅產權陸續地給了希森集團。就這樣,玫瑰園絕大多數已建別墅的產權證一張張地落到了梁希森的手中。當糾紛四起,八方法院紛紛衝進玫瑰園到處貼封條的時候,梁希森成了玫瑰園最後的守護人,他緊急從山東調來500萬元現金交給法院,希望能夠啟封銷售。然而,暴風雨來得實在太迅猛了,當法院把玫瑰園的每一寸土地都貼上了封條,梁希森的努力終告失敗。他遂以最大債權人的身份向法院起訴,希望通過破產來保住最後的利益。

    梁希森在整個玫瑰園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耐人尋味。他走進這個園子的時候只是一個希望賺點施工建設費的「包工頭」,可是一個又一個的冒險投機家硬是逼得他一步步地往更遠的地方跑,他是被迫地往前走的。可在艱難行進中的每一步,這位沒有文化的山東農民卻保持著一種十分樸素的警惕和天生的狡黠。當別人把圈套一個個地套在他身上的時候,他卻成了最後一個還站立著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他在玩著一個遠比劉常明、鄧智仁們要驚險、刺激得多的冒險遊戲,他的意志之堅韌、目光之犀利更是遠在他人之上。

    1999年6月,玫瑰園拍賣公告正式發出,起拍價3.88億元人民幣,比1年前的評估價整整縮水了2億多元。但就是這樣,玫瑰園依然以「中國房地產最大破產案」而再度引起關注。就在拍賣公告發出後,拍賣行的電話幾乎被打爆,而百分之一百的電話都是要求採訪拍賣會的新聞記者打來的,報名參加競拍的買家一個也沒有。

    這幾乎是一個沒有任何懸念的拍賣:除了梁希森,誰還願意染指那座名聲已經狼藉的大園子?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目睹玫瑰園花開花落的人們不禁有萬千感慨:最後有資格和能力呵護玫瑰園這位薄命紅顏的竟是一位訥言無學的農民,這倒很像一出很經典的中國古裝戲文。果然,1個月後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進行的拍賣會僅僅持續了4分鐘,希森集團以高出基價1000萬元的價格拍得玫瑰園,這起拍賣也被媒體戲稱為「中國效率最高」、「最為默契」的拍賣。

    鄧智仁也在不遠處以令人莫測的心情關注著玫瑰園。據說梁希森在拍賣的前一夜與他通了長達5個小時的電話,希望他重回玫瑰園,鄧智仁徘徊不已,終而撒手。2000年8月8日,鄧智仁發起創辦北京環宇信達行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他稱,信達行以開發商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全程顧問服務,但是,「有機會還將做做開發商」。這位年屆知天命的戰敗者依然希望能夠重新證明自己。

    玫瑰開放終有時?

    接下來跟玫瑰園有關的情節似乎是一個新的故事的開始:

    梁希森拍得玫瑰園的第二天首次走到前台接受記者訪問,他不太會說話,反反覆覆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相信『不成功』三個字,我有決心把我要干的任何事情幹好,即使接手最爛的攤子,我也能成為最好的園丁。」有專家分析,因玫瑰園欠希森集團2億多元,其實此次梁希森拍得玫瑰園只需拿出1億元,而被剝去的債務加上資產縮水部分至少達4億元以上,如果操作得當,梁希森無疑是真正撿到果實的那個人。梁希森也聲稱他至少能從玫瑰園賺到3億元的利潤。

    不過也有人認為玫瑰園的明天吉凶難卜,他們談到三點:一是名聲已敗,購房者可能產生心理障礙;二是別墅已風吹雨淋數年,售價必打折扣;三是希森集團從建築商向開發商轉型並非易事。更關鍵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如何將最終決定玫瑰園這樣超大樓盤的命運。

    從梁希森拍得玫瑰園後的種種舉措表明,他似乎已看到了上面這些疑問。據稱,在他的努力下,玫瑰園原有的購房戶沒有一人要求退房。為了把玫瑰園建成理想中的「世界性的園林化別墅區」,他聘請了加拿大北佳集團參與主持玫瑰園後期設計,包括建築整體規劃設計、園林設計、房地佈局及格局等;在物業管理方面則聘請了香港A級資質的凱萊物業管理公司。

    2000年6月1日,一條不長的新聞稿出現在國內媒體上:在房地產業界頗具傳奇經歷和悲壯色彩的北京玫瑰園別墅在沉寂了將近1年之後,將於今年6月10日重新開盤。報道透露說:「目前,玫瑰園已一次性支付法院拍賣款項,他們與法院和債權人的債權債務關係已全部清償完畢。」

    就在這條讓人將信將疑的新聞播發後,9月,全國住宅社區環境交流大會在北京召開,由建設部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全國範圍內在建和竣工的400多個優秀房地產項目進行社區環境評選,北京有5個樓盤獲「環境金獎」,其中玫瑰園赫然在榜。這也是破產事件後,玫瑰園第一次以這種正面的形象為傳媒所報道。

    緊接著,一些跟玫瑰園有關的好消息也時時傳來。據報道,希森集團已投資3000萬元修完了從京昌路至玫瑰園的道路,並將售價從每平方米1500美元起降到9000元人民幣,2000年以來已售出100多套。

    尤其讓梁希森興奮的是,有專家預測,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及中關村等高科技園區的成熟,跨國機構及國內其他省市的高階層人士將大量地湧進北京,別墅市場啟動在即(參見2000年4月12日《財經時報》的《北京別墅開發萌動市場再熱指日可待》一文,記者王紅月)。就連在玫瑰園別墅上折戟沉沙的鄧智仁依然對別墅情有獨鍾,相繼承攬了「銀湖別墅」等項目的營銷。

    誰也不知道業已落定的塵埃是否還會再度揚起,誰也不知道歷經滄桑的玫瑰園到底能否給她的新主人帶來真正的好運。

    一位追蹤玫瑰園事件多年的北京記者很沉重地寫道:「玫瑰園已成為一個經典。如果日後有北京房地產史話或大學市場教程,肯定會有玫瑰園一節。至少有數十名當事人及數名旁觀者都表示過強烈的願望,要寫本關於玫瑰園的書。但我們其實還不知道玫瑰園真正的故事,浮在水面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大家要寫玫瑰園的書,最需要的不是時間、精力或文筆,而應該是勇氣,特別是最初的一段歷史。」(摘自「萬信網」,闞軍撰寫)

    玫瑰園是一個關於漠視道德、沒有遊戲規則的暴利年代的經典故事。那些曾經在暴利年代叱吒一時的人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隨時可能攫取到超乎想像的利益;可同時他們又是不幸的,因為那些輕易攫取到的利益又隨時可能輕易地隨風逝去。

    【玫瑰園大事記】

    1984年,香港人鄧智仁創立香港利達行,並很快成為與中原物業和美聯物業齊名的香港三大地產代理商之一。

    1992年12月,北京市昌平縣房地產開發總公司與中國飛達房地產共同投資建設飛達玫瑰園,董事長劉常明。

    1993年中,利達行向劉常明支付8000萬港元,買下玫瑰園的開發權。在此前後,鄧智仁先後承接10多個著名樓盤的銷售代理,連創寫字樓、商舖每平方米售價和日租金的新紀錄,成為北京樓市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截至1995年秋,利達行已先後向玫瑰園投入資金9000萬港元,進展並不順利。鄧智仁聘請梁振山任總經理,開始對外四處舉債。

    1996年2月,山東人梁希森以帶資裝修方式進入利達玫瑰園,其前後在玫瑰園的債權達2.38億元人民幣。8月,鄧智仁、梁振山矛盾爆發,玫瑰園風波浮出水面。

    1997年3月,香港金時有限公司陸蒼成為玫瑰園新主人,其時,玫瑰園的債務已高達6.5億元人民幣。9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北京利達玫瑰園別墅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還債程序,債權申報總額高達10億余元人民幣。

    1998年7月21日,法院公告,北京利達玫瑰園正式破產。

    1999年6月8日,玫瑰園拍賣公告正式發出,起拍價3.88億元人民幣,首付20%。

    1999年7月16日上午10時30分,正式拍賣玫瑰園。拍賣過程極短,僅兩人競拍,希森集團加價1000萬元購下玫瑰園。

    2000年6月10日,北京玫瑰園別墅重新開盤。

    2000年9月,玫瑰園在全國住宅社區環境交流大會上獲「環境金獎」。業內外人士對其未來的命運仍然莫衷一是。

    2004年,玫瑰園入選「中國十大超級豪宅排行榜」第4名。

    【後續故事】

    敗走玫瑰園之後,鄧智仁繼續在北京地產圈從事策劃業務,他趕上了2000年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井噴年代,因此生意還是很紅火。他曾經為潘石屹的現代城項目擔任過總顧問,還經常在北京和上海一些大學給MBA班學員上課。多年來,鄧智仁一直不改其桀驁本色。有一次,他被邀請去一家房地產公司做咨詢,臨告別前,他對總裁說:「這公司什麼問題都沒有,員工也很稱職,只有一個人有問題,應該被開除,那個人就是你。」他評論北京房地產業時說:「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唉,我老實同你說,一個弱智兒。從1歲到10歲總會有長進,但改變不了它是弱智的事實。」

    2000年8月,他創辦北京環宇信達行房地產顧問責任有限公司。2003年6月,該公司宣告解散。2005年,他創辦鄧與周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任總裁。2006年11月,他在論壇中自曝行蹤:「在一美國上市公司擔任CEO,在東北投資房地產。」

    【案例研究一】

    在一個經濟轉型的發展中國家,投資浩大、社會資源關係複雜的房地產業歷來是最容易產生暴利和腐敗的領域之一,玫瑰園的劉常明、梁振山與本文的蔡林芬等無非是其中一些失足敗露的典型而已。

    上海灘房產女大亨沉浮錄

    蔡林芬1951年出生於上海楊浦區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87年,蔡林芬自籌資金在上海市虹口區開了一家小餐館。1年後,蔡林芬就成了「萬元戶」。這時,蔡林芬動員丈夫辭職,兩人聯手打理「夫妻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