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Ⅰ(十週年紀念版) 第10章 巨人:「請人民作證」 (1)
    1992年,一家知名媒體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大城市的萬名青年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寫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

    第一名,比爾·蓋茨。第二名,史玉柱。

    當時的史玉柱,可能是全中國30歲以下青年中最著名的一個。

    10年後,當你在大街上攔著一位20歲上下的青年,問他,誰是史玉柱,恐怕知道的人不足1/10。

    這就是一個狂飆突進的創業年代的冷酷和生動。

    巨人集團的覆滅,是中國知識青年衝浪市場經濟的最慘烈的悲喜劇,它曾經在無數熱血學子的心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樣的傷害,在某種意義上,或許並非是無益的。

    文弱書生的豪賭天性

    如果沒有那個悲劇性的結局,以下的描述足以勾勒出一位罕見的商業奇才所有的智慧和勇氣:

    1989年7月,一位名叫史玉柱的安徽青年孤獨地站在深圳寬敞而髒亂的大街上。當時的深圳已經作為特區開放了將近10年,每年有百萬以上的勞工趕到這裡「淘金」,南國風吹在每一位百無禁忌的「青年牛仔」身上,讓略帶海腥味的野心在鋼筋水泥中蓬蓬勃勃地萌芽開放。7年前,史玉柱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進了浙江大學數學系;3年前,他又考到深圳大學讀軟科學管理,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可是,已經在深圳的創業氛圍中浸泡了3年的史玉柱早已無法忍受內地機關單位的平靜和呆板了,僅僅幾個月後,他便毅然辭職,又回到了那片狂熱而充滿了機遇的南國地。

    此時史玉柱的行囊中,只有東挪西借的4000元以及他耗費9個月心血研製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軟件。史玉柱長得瘦高文弱,一眼望去便是一副南方書生的模樣,可是他卻有著超出常人的驚人的豪賭天性,這種天性在他日後的創業歷程中將一再展現。初到深圳幾天之後,他便作出了一生中的第一個豪賭決定,他給《計算機世界》打電話,提出要登一個8400元的廣告「M-6401:歷史性的突破」,唯一的要求是先發廣告後付錢。「如果廣告沒有效果,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廣告費,然後只好逃之夭夭。」事後,他這樣說。

    13天後,他的銀行賬號裡收到了3筆總共15820元的匯款。兩個月後,他賺進了10萬元。這是他經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他把這筆錢又一股腦全部投進了廣告,4個月後,他成了一個默默發財的年輕的百萬富翁。

    1990年1月,史玉柱一頭扎進深圳大學兩間學生公寓裡,除了一星期下一次樓買方便麵,他在計算機前待了整整150個日日夜夜。這次他拿出來的是M-6402文字處理軟件系列產品。當他天昏地暗地走出那間髒亂的學生公寓的時候,他發現家裡的所有傢俱都已不翼而飛,數月未見的妻子已不知去向。可是,他卻站在了一個新的事業起點上。他從深圳來到珠海,這位身高1.80米、體重不到120斤的瘦長青年給自己的新技術公司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巨人」。他宣佈,巨人要成為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

    就在巨人誕生不久,他的豪賭天性再次讓他作出了一個所有部下都反對的決定:全國各地的電腦銷售商只要訂購10塊巨人漢卡就可以免費來珠海參加巨人的銷售會。一時間,200多位經銷商從天南海北齊聚珠海,史玉柱以數十萬元的代價,鬧騰騰地編織起了一張當時中國電腦行業最大的連鎖銷售網絡。第二年,巨人的漢卡銷量一躍而居全國同類產品之首,公司獲純利1000多萬元。

    又一年,巨人已發展成了一家資本金超過1億元的高科技集團公司。公司每年的銷量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在增長,巨人的年度銷售商大會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電腦盛會。史玉柱又連續開發出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巨人傳真卡、巨人中文電子收款機、巨人財務軟件、巨人防病毒卡等產品。

    從1992年開始,巨人已赫然成了中國電腦行業的領頭軍,史玉柱也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典範人物和現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識分子代表。他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廣東省十大優秀科技企業家」,獲得珠海市第二屆科技進步特殊貢獻獎,得到獎金63620元、一輛奧迪轎車和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中央領導人紛紛視察巨人,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更是三顧巨人,表現出特殊的眷注之意,先後題詞「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的希望」、「巨人集團在軟件開發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等。1994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巨人集團,在試寫巨人中文手寫電腦時,他說:「中國就應該做巨人。」

    史玉柱的事業在此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而此時的他剛剛邁過而立之年。這個瘦高、訥言卻又充滿神奇色彩的安徽人幾乎在最短的時間裡成了全中國知識青年的偶像。

    在20世紀90年代的企業家群體中,史玉柱算得上是一個「神童」和異類。

    我們發現,在中國乃至世界企業圈中,能夠獨立門戶、開疆拓土的一代宗師們,幾乎都沒有太高的學歷背景。因為往往學歷越高、讀書越多,便越具有理性精神,在機遇稍縱即逝的商海中,瞻前顧後,舉棋不定,缺乏在大風大浪中豪情一搏的創業激情。而那些學歷不高者,則顧忌較少,敢想敢為,埋頭一衝,或許真的能一躍而出,開創出一片新天地來。

    在深圳特區開闢的前15年中,先後有100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前來淘金,每年全國博士畢業生中的1/30也決然地來這裡尋找機遇,可是能創出像史玉柱這般事業的卻沒有第二人。其最關鍵之處在於,史玉柱的身上流淌著一股天生的充滿草莽氣息的豪賭天性,而這正是創業型企業家所必備的一種稟賦。

    從38層到70層

    1992年,在事業之巔傲然臨風的史玉柱決定建造巨人大廈,當時巨人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億元,流動資金約數百萬元。最初的計劃是蓋38層,大部分自用,並沒有搞房地產的設想。這年下半年,一位中央領導人來巨人視察,當他被引到巨人大廈工地參觀的時候,四週一顧盼,便興致十分高昂地對史玉柱說,這座樓的位置很好,為什麼不蓋得更高一點?就是這句話,讓史玉柱改變了主意。於是,巨人大廈的設計從38層升到了54層。

    這時候,又一個消息傳來,廣州想蓋全國最高的樓,定在63層。便有人建議史玉柱應該為珠海爭光,巨人大廈要蓋到64層,奪個全國第一高樓,成為珠海市的標誌性建築。

    到1994年初,又一位中央領導人要來視察巨人。不知哪位細心人突然想到,「64」這個數字好像不吉利,領導人會不會不高興,於是馬上打電話給香港的設計單位咨詢,一來二去,索性就定在了70層。

    這就是最後導致史玉柱身敗名裂的巨人大廈的投資決策過程。在整個國家都處在激進洪流的時候,是沒有人會察覺出這一連串的偶然和隨意中所蘊涵的風險和不妥的,沒有人看見,危機的導火線從此時開始已經在絲絲冒煙了。

    在當時,蓋一座38層的大廈,大概需要資金2億元,工期為2年,這對巨人集團來說,並非不能承受之重,可是,蓋70層的大廈,預算就陡增到了12億元,工期延長到6年。這不但在資金上缺口巨大,而且時間一長,便也充滿了各種變數。

    可是,史玉柱卻信心十足。當時巨人的M-6403漢卡在市場上賣得十分火暴,1993年的銷量便比上年增長了300%,每年回款有3000多萬元,如果保持這樣的勢頭,蓋樓的資金應該不成問題。史玉柱犯了一個很多青年企業家都容易犯的錯誤:把預期的利潤當成了實際的收益,並以此為基數,來設定自己的規劃。

    一開始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順風順水。珠海市為了支持這個為珠海爭「全國第一高樓」的標誌性建築,大開綠燈,巨人大廈的每平方米地價從原來的1600元降到700元,最後再降到350元,幾乎成了一個「象徵價格」。史玉柱原本打算向銀行貸一部分款來啟動大廈的動工,可是,他的智囊團卻想出了一個當時看來比貸款要好得多的融資辦法:賣樓花。

    此時的巨人集團在公眾眼中無疑正戴著迷人的光環,企業又在樓花廣告中濃墨重彩:國內最知名的高科技企業,億元資產和38家全資子公司,計劃於1995年上市,1996年目標產值5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企業,將於1996年交付使用的巨人大廈將成為巨人騰飛的象徵。更誘人的是,巨人集團還向公眾提供了一份「零風險、高回報」的無風險保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提供本金保險及100%的回報保險,珠海市對外經濟律師事務所進行常年法律見證。」

    巨人大廈是最早在香港市場上出售樓花的大陸樓盤之一。挾著巨人集團的赫赫名聲及強有力的推銷攻勢,巨人大廈的樓花在香港賣得十分火,1平方米居然賣了1萬多港元,加上在大陸的銷售,史玉柱一下子圈進了1.2億元。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座被視為史玉柱和巨人集團成功豐碑的大廈,最終導致了巨人的突然窒息。

    巨人下達「總攻令」

    1993年,中國電腦市場風雲突變。隨著西方16國集團組成的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解散,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口計算機的禁令失效,康柏、惠普、IBM等國際著名電腦公司大舉入境,被稱為中國硅谷的北京中關村一時風聲鶴唳。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生死對決,以巨人為代表的本土電腦品牌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多舛的命運。

    許多年後,有人議論,如果巨人堅持在電腦行業發展,或許不致落到日後的結局。其實這樣的判斷也僅僅是一廂情願而已。當時的市場現狀是,巨人從桌面印刷系統和漢卡起步,其市場覆蓋面有限,幼弱的本土電腦品牌基本上缺乏與國際品牌抗衡的能力。巨人之所以受到傳媒和中央領導的高度青睞,最關鍵的是其高舉了發展民族工業新經濟的大旗,而事實證明有時這可能是企業發展的一條歧途。與巨人的電腦發展思路相映成趣的,是日後取代其行業地位的聯想。在前10年的積累期,聯想基本上走的是代理的路子。在市場容量相對增長、消費人群日漸增多而企業實力亦逐步增強的情況下,聯想才開始實施自主開發、自創品牌的戰略。在1993年前後,中國產業界曾經進行過一次民族產業振興的大討論,事實一再地證明,類似「振興民族工業」這樣的話題在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將隨著經濟的起伏會被一再地提起,它可以作為一件包裝的外衣、謀求公眾認同和政府支持的口號,但如果作為一家大企業發展的根本綱領,那麼稍有不慎就很可能作繭自縛,走入歧途。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巨人超越現實的發展戰略,使它從一開始就陷進了自己圈畫好的狹隘的民族經濟陷阱中。

    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創業不久的巨人集團內部也出現了管理上和體制上的問題。史玉柱不同於那些沒有文化而一夜暴富的鄉鎮企業家,沒有智謀而僅僅靠膽量打天下,巨人是國內第一個明確提出「管理也是生產力」的現代企業,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管理機制。同時,從很早開始,巨人就是一家很有危機意識的企業。就在江澤民視察巨人集團後的兩個月,史玉柱在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便拉響了危機的警鐘,他直截了當地剖析了巨人集團的五大隱患:創業激情基本消失、出現大鍋飯現象、管理水平低下、產品和產業單一、開發市場能力停滯。這五大隱患,除了「產品和產業單一」這一條之外,直到巨人集團覆滅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也成為世人日後評說巨人之敗的緣由。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史玉柱明確提出巨人「二次創業」的總體目標:跳出電腦產業走產業多元化的擴張之路,以發展尋求解決矛盾的出路。他把新產業的目標確定在保健品和藥品產業上,宣佈將斥資5億元,在1年內推出上百個新產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