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放縱和暴富景象,已成為中國社會病態的一個重要體現。新華社出版的《半月談》雜誌發表評論稱,「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地產商扮演了增加不和諧因素的角色。」研究華人商業變遷的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黃紹倫對《東方企業家》的記者說,「地產商的暴富對整個社會的工作倫理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在過去,你管理一個大工廠,怎麼融資、找市場、管理工人,都覺得這是了不起和辛苦的事情,回報和付出是有一定的關係。但地產商似乎不同,究竟他們的成功與付出有一定聯繫嗎?如果沒有,我們的工作態度還能維持嗎?所以,投機成了影響社會最大的價值觀。我們都在困惑著。」今年9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懲治與預防職務犯罪展覽」在北京揭幕,據統計,自十六大(2002年)以來,中央累計查處嚴重腐敗的省部級以上官員16位,有10名是被不法地產開發商拉下水,而走上不歸途導致身敗名裂。【中國地產業的巨富現象很特別。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J·B·德龍在《攫財大亨》中記錄:1900年,美國共有億萬富翁22位。其中靠修建鐵路或為修建鐵路融資發財的14位,而靠房地產業致富的僅1位。1957年,美國最富的16位億萬富翁中,地產商仍是1位。1996年,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為132位,電子、軟件、金融等成為誕生富豪的領頭產業,地產商有4位。很顯然,100年間,美國因房地產業一夜暴富者在同時代富豪中的比例從未超過5%,而這100年的前50年,正是美國房地產業的鼎盛期。】
股市與房市的空前繁榮,意味著在「高速公路」上持續前行了二十多年的中國經濟又駛入了一個加速度的週期,它帶來了多重的社會景象:國家及個人財富的重新分配,中產階層的空前擴容與活躍,全民投機心態的扭曲、中國公司的市值膨脹,宏觀經濟的泡沫化加劇等等,在過去的三十年裡,2007年是社會資本最為活躍、財富分化現象最為顯著的一年。
股市與房市的狂暴熱浪,幾乎吸引了所有的目光。不過,我們還是要留一部分的筆墨給實業界的企業家們。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成長後,他們都走在「缺氧的高原區」,所有的對手都是異族的面孔,而自己的那些經驗卻好像已經過時。
TCL的李東生正陷入苦戰,他在2005年信誓旦旦要在18個月內實現購併盈利,而事實卻是,每一項重組計劃都不幸擱淺,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幾乎使勁了所有的招數,甚至又像十多年前一樣,披著一條綵帶出現在商場的櫃檯前親自向消費者促銷,這個十分注重外形的南方人有時候會鬍子拉碴、神色倦怠,不過誰都看得出來,他一直試圖保持自己的尊嚴。2006年6月,他寫出了一篇《鷹的重生》,他寫道,「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逐漸衰老時必須作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後,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重新開始飛翔,重新再度過30年的歲月。」這樣的描述無疑是慘烈的,在2006年,TCL的淨虧損高達18.4億元,股票戴上「ST」的帽子,面臨退市危機,《福布斯》中文版還把他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差老闆」之一。2007年5月,李東生不得不關閉了歐洲工廠,宣佈重新把重點移回中國市場。所有的人都好奇地注視著李東生,他會是那只獲得重生的鷹嗎?
跟TCL相比,聯想對IBM電腦業務的購併進展要順利得多,不過,柳傳志的憂患似乎同樣的深重。在今年9月他宣佈,從2004年年底迄今,新公司的業務已逐步走上正軌,營業額由併購前的29億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146億美元,銷售數量由418萬台提高到1662萬台,聯想開始淡化IBM的品牌,而獨立使用聯想ThinkPad品牌。柳傳志說,現在中國的整體經濟和企業的國際化碰到了很大的難題,最主要的難題是我們對過去30年本土的成功經驗,沒有得到一個國際的認可和總結。聯想購併如果成功將第一次證明,中國人也能管理好一家跨國公司。他還說,幾十年,中國企業一直跟在西方管理者後面學「菜譜」,現在也應該一邊做一邊研究,自己也要會造「菜譜」。他揭示了中國企業家的某種焦慮: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商業國家之一,中國還始終沒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商業文化,那將是一件多麼恥辱的事情。
海爾的張瑞敏也不輕鬆。中國家電業幾經價格戰後,利潤已「像刀片一樣薄」,利潤率僅在2%∼3%之間,全行業銷售收入增長僅為3%左右,因此,在張瑞敏看來,唯一的出路是實現全球化佈局,實現高增值下的高增長。2005年6月,海爾曾經試圖以12.8億美元的出價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公司美泰克,在購併的最後一刻,全球最大白色家電企業惠而浦出手攪局,海爾宣佈退出競購。在2007年的一次訪談中,張瑞敏說,海爾儘管已經是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廠商,國際競爭力雖然持續上升,但並不意味著與跨國公司的差距在縮小。相反,隨著惠而浦兼併美泰克,規模增加到190億美元,海爾再次被拉開了距離。這位在三十年企業史中最具管理思想的企業家說,「海爾目前正處於一個高原區,身處海拔5000米,但我們的目標是8000米,因為對手都在珠穆朗瑪峰上,不僅路還很長,最後能否上去都是問題。正是因為國外對手非常強大,我們原來的有效辦法可能都不行了。海爾發力於全球佈局,這是一場生死之戰,海爾要麼通過全球化戰略而真正的上去,要麼就被人家淘汰。」
華為的任正非在今年迎來了創業20週年的紀念,跟過去的很多時候一樣,他仍然表現得憂心忡忡,他透露說,華為在過去每年堅持投入銷售收入的10%以上在研發上,尤其是最近幾年,有超過二萬五千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資金投入都維持在每年70、80億元以上,經過多年艱苦奮鬥,至今為止,華為沒有一項原創性的產品發明。更讓任正非擔心的是,它的全球頭號勁敵美國思科已經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2007年底,思科創始人錢伯斯造訪中國,宣佈將在今後5年內投資中國160億美元。這又將是一場怎樣的鏖戰?
今年的7月8日,對於老資格的民營企業家魯冠球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是他創業的第38個紀念日,同時,他創辦的萬向集團宣佈成為美國AI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萬向的海外業務規模首次超過了國內業務,這意味著當年的修車鋪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AI公司是一家很獨特的公司,它由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克萊斯勒、福特和通用發起,是專門為這三大公司提供模塊裝配及物流管理的公司。萬向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配件生產商能夠成為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意味著中國企業開始以資本購併和專業參與的方式,直接「嵌入」到了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核心部位。在魯冠球位於蕭山鄉鎮的家中,還一直懸掛著那幅汽車的圖片,他的「造車夢」到何時會真正實現?
美國20世紀初期的傳奇企業家洛克菲勒晚年對友人說,「也許以後別人的資產比我還多,但我是唯一的。」這句話,魯冠球、柳傳志和張瑞敏等人也應該有資格說。因為,他們所經歷的轉型大時代是唯一的。他們起身最早,活得最久,事業做得生龍活虎。然而,商業又是一個用結果來檢閱過程的冒險遊戲,他們必須更長久地活下去。「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名言應該可以成為這些企業家共同的生存格言。
到2007年,連美國硅谷都已經誕生50週歲了。還有幾個人記得半個世紀前那家發明了集成電路的飛兆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創建了偉大的英特爾公司的諾伊斯已經去世經年,發明了「摩爾定律」的戈登·摩爾年近8旬,甚至連永遠穿牛仔褲的喬布斯也都肚腩微現,人們崇拜的是更年輕的布林(Brin)與佩奇(Page),他們創辦的google如日中天。在硅谷創業的華人中,曾經躋身全美10大富豪的王安早被遺忘,年過40的楊致遠也好像過氣了,最受歡迎的是1978年出生的台灣青年陳士駿,2005年2月,這位的計算機天才跟硅谷的其他前輩一樣在一個車庫裡創辦了視頻網站Youtube,20個月後,google以16.5億美元收購了他的公司。
在今年,互聯網的光芒明顯被狂熱的股市和房市所掩蓋,那些動輒上千億元的市值以及上百億元的財富身價,讓IT精英們有點失落。他們甚至開始有點後悔為什麼非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搜狐的張朝陽便在年初說,他有點後悔到美國上市,「到美國上市是中國互聯網的整體悲哀!為了收入、報表,我們整天忙短信、忙無線,整天忙,把網民給忘了。」不過,起得晚卻趕上了一個好集市的人也有,他就是阿里巴巴的馬雲,他的公司今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為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為600萬中小企業提供外貿交易的平台,它讓無數不懂外語、沒有出過國,甚至不知道任何國際貿易知識的中小商人找到了國際買家,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中國製造」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2004年,馬雲創辦從事CtoC業務的淘寶網,在兩年時間內戰勝全球最大的同業公司Ebay易趣,取得了75%的市場份額,2005年,阿里巴巴成為陷入困境的雅虎中國的實際控制人,使得自己從一個技術應用型公司變成了掌握一流技術的公司。為了解決網絡支付的信用難題,馬雲還創造性地發明出了一種叫做「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它以阿里巴巴為交易的擔保中介,從而解決了資金欺詐的問題,也讓自己間接地進入了金融服務領域。2007年的阿里巴巴看上去是一個體系龐大而面目不清的帝國,馬雲決定把已經實現了盈利的電子商務項目拿出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馬雲顯然選中了公司上市最為合算的時候。股市的結構性泡沫意味著公司股價的普遍高估,而阿里巴巴同時具有中國和互聯網兩大概念,在此時籌資,無疑會佔到相當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