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下卷) 第五部·2007年:大國崛起 (3)
    更令人瞠目的是,以該日收盤價計算,中石油A股加H股的市值大致相當於整個巴西或俄羅斯全年的經濟規模,遠遠超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5個創始成員國的經濟產出總和。【進入全球10大市值公司的其他公司為,埃克森·美孚(1)、通用電氣(3)、微軟(6)、美國電報電話公司(10),以及荷蘭殼牌石油(7)、俄羅斯天然氣公司(9)】對於這種高市值景象,國內業界表現出極其複雜的心情。中石油的表現進一步證明壟斷的力量以及股市的巨大泡沫,有人將之與埃克森·美孚比較發現,後者的營業收入是中石油的四倍,而利潤率只有中石油的一半,顯然,很難將中石油的這種盈利優勢歸結為其競爭力的體現。中國內地股市規模現已超過日本,但中國GDP總量只有日本的60%。這是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不相稱的。透過股市的狂歡,人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上升期所伴隨的資本躁動,以及非理性的市場繁榮。

    便是在這場股市狂歡中,人們仍然絕望地看到,那條灰色的操縱和投機陰影不但沒有消失,而且有越來越濃烈的跡象。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的觀察,2007年的資本市場進入到歷史上違規違法行為最嚴重的時期,他提出了三種值得警覺的行為,一是日益猖獗的內幕交易,他認為當前的市場內幕交易是17年來最猖狂的階段,「過去內幕交易還是小範圍的,現在是全面做這個事情,這將嚴重損害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成長的基礎和道德底線,要引起足夠警覺。內幕交易將會使中國市場慢慢喪失其信心。」第二是目無法紀的操縱市場行為非常令人憂慮,第三,是部分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虛假信息披露和大規模的增發行為。

    吳曉求的這些警告其實一點也不新鮮,人們在2000年就早已聽得厭煩,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記得。今年年初,*ST寶碩的表演就很能為這種擔憂提供最生動的佐證。這是一隻神奇的股票,它從2月份起接連走出10多個漲停,每股股價從2.30元升到將近20元,而它被炒熱的原因是「這是中國股市中最垃圾的垃圾股」,*ST寶碩是河北保定市一家生產塑料製品、管材的專業工廠,在2006年的年報中,這家企業虧損16.62億元,並存在逾期貸款、巨額違規擔保、大股東巨額占款等問題,2007年的第一季度又報虧7000萬元,每股淨資產為-4.17元,公司進入破產程序,而且由於股權交易複雜,始終找不到「買家」。就是這麼一家公司,因為「它面臨破產,而且神秘買家未定,存在重大的想像空間」,因此引起炒家們的追捧,從4月到5月,*ST寶碩連續發佈了3份破產風險提示公告,但與之相呼應的卻是公司股票一連14個漲停板,股價持續上漲,讓人莫名咋舌。

    如果說,股市的狂熱已到了癲狂的地步,那麼,發生在樓市裡的財富傳奇則令人無言。

    今年以來,全國房價延續上一年的上漲態勢全面飄紅,很多城市都漲了一倍,甚至兩到三倍。年初,北京市中心城區的二手房交易價格為每平方米0.7萬至1萬元,到10月份,已經上漲到每平方米1.6萬元至3萬元。4月,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披露了上海某樓盤房價高揚的真相:真實成本約0.6萬元/平方米,開發商最終向消費者發售時房價已抬高到了1.8萬元/平方米,開盤當日,消費者漏夜排隊領號。8月,杭州市區的一塊土地被高價拍賣,樓面地價達到了1·57萬元/平米,消息發佈後的第二天,該地塊邊的一個售價為1.5萬元每平方米的樓盤當即跳空提價6000元。房價如此瘋狂,連賺到手軟的開發商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年初,深圳一家地產業推出160多套別墅,600多戶聞訊搶購,近千萬元一套的豪宅每兩三分鐘成交一套,開發商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現在樓盤的利潤率已經高到讓我們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10月1日,美國《福布斯》亞洲版公佈2007年「中國富豪榜」,一個陌生而年輕的26歲女子成了新一任的中國首富,這個叫楊惠妍的廣東姑娘是廣東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女兒,她個人淨資產高達160億美元,因此創造了三項記錄:中國第一個資產過1000億元的富豪、第一個不到30歲就成為全國首富、全亞洲最富有的女人。人們還記得,2005年的首富是盛大遊戲的陳天橋,其身價為90億元,不過兩年,首富標桿提高10多倍,地產的造富魔力讓所有從事製造業、流通業甚至互聯網產業的企業家們都黯然失色。

    在這張榜單上,前四位均為大地產商,分別是楊惠妍(碧桂園)、許榮茂(世茂集團)、郭廣昌(復星國際)和張力(富力集團),前100名中有39人從事地產業。而在早前發佈的《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中,排名前十的有6位是來自IT、互聯網行業,相比較,這是一張頗有嘲諷意味的榜單。新華社記者在題為《福布斯榜單揭示房地產暴利》的評論中認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繁榮並非起步於房地產開發,而是始於加工製造業。為什麼製造業出不了多少富豪?顯然還是一個行業利潤率的問題。」

    地產業的暴利怪狀,除了業者利用景氣大賺其錢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這個產業存在一條罪惡的「灰色產業鏈」。6月25日,《人民日報》旗下的的《市場報》刊登報道稱,「四成利潤被職能部門吃了」。據一位姓蔣的房地產開發商曝光,「我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商品房建築行業。當年每平方米的建築成本價不過350元至400元,房價不過1000元/平方米至1500元/平方米,建築成本占房價的1/4,加上土地出讓金,房地產成本價格也不過是房價的1/2至1/3。如今建築成本比原來只漲了100元至200元,房價卻比原來翻了好幾倍,房屋成本只佔房價不到20%。」

    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商均向外宣稱「價格上揚」的最大原因是土地價格、開發成本上升。而據這位開發商透露,實際上,土地「招拍掛」沒有增加房屋成本,而「暗箱操作」成為房地產商降低成本的主要渠道。「招拍掛」的項目一般分為3種情況:一種是規模較小的項目,在招投標過程中開發商可以通過「內部渠道」瞭解政府方面的土地價格「底線」、「上限」,與有可能參與的同行形成「價格同盟」。由一家公司競拍下來後,其他公司共同建設,但樓盤銷售價格參照周邊樓盤價格抬高銷售。

    一種是規模涉及幾百畝土地的項目,土地連片開發就需要通過集體「圍標」的方式來實現對土地的掌控,開發商往往事先做好評估部門、招投標審委會的「工作」,通過招投標「評估」方式,排擠一些外來的競爭者,通過打壓對手、減少競爭壓力來降低潛在的成本風險。還有一種是獲得規劃部門的「風聲」,在未來的黃金地段搶先「圈地」的做法。如政府搬遷、城市發展規劃等出台前夕,地方政府決策層尤其是「一把手」對城市發展的目標指向,成為開發商趨之若鶩的消息,一有風吹草動,房地產開發商就會連夜「跑馬圈地」,因為這時候土地價格最低廉。要獲得這些消息、「搞定」這些職能部門,就必須「有酒大家喝」,從樓盤開發中拿出一部分利潤,讓包括評估、規劃、拍賣、土地、政府等部門「分享」。這位開發商對記者說,「我認真算過這樣一筆賬:一棟樓盤開發下來,成本只佔房屋價格的20%,開發商能夠拿到的利潤占房屋價格40%,還有40%就是被各種「灰色開銷」吞噬了。

    碧桂園的創辦人是1955年出生的廣州市順德區北滘鎮人楊國強,他自幼家貧,據稱17歲前未穿過鞋,早年曾放牛種田、做泥水匠及建築包工頭。他平時十分低調,幾乎與媒體絕緣,出現在公開場合時亦沉默寡言,穿著的西裝永遠像大一個碼。還有媒體記錄,他在開會時,喜歡脫鞋、盤腿而坐。他是第一批涉足地產業的私營企業者,1992年就開發順德碧桂園樓盤,此後多年在珠三角一帶發展。碧桂園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在公司9個執行董事中,8位均為楊氏家族人士,唯一非血緣成員是公司總裁崔健波,此人曾任楊國強老家、順德區北滘鎮鎮長數年,據稱「對楊國強的事業發展進行了堅定的扶持和幫助。」2005年,楊國強將所持股份轉予1981年出生的二女兒楊惠妍,今年4月20日,碧桂園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按所持股份的市值,楊惠妍一躍而成中國新首富。

    碧桂園上市後,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房地產公司,而在此前的地產界,碧桂園在開發規模及知名度等方面均不是最突出的,而且其財務壓力也非常巨大,公司的財務總監曾表示,到2006年底,企業負債40億,淨負債對股本比為160.1%。然而,儘管如此,它的上市還是受到熱烈的追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全國最大的「地主」。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到今年8月中旬,碧桂園土地儲備達到5400萬平方米,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規模。碧桂園一向最引為自豪的是土地價格低廉,它在上市招股書中便宣稱,「我們是中國擁有最龐大和低成本土地儲備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此等儲備為我們未來的增長和盈利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碧桂園的上市保薦人瑞銀也在報告中提到,碧桂園所得土地的最低成本,以每平方米計,只有25元。有媒體披露,它在廣州增城的項目鳳凰城一期土地地價低廉到每畝3萬元,而華南碧桂園的地價則是每畝6.8萬元。公司招股書表明,在過去三年間碧桂園每年營業額的複合增長為56.5%,而純利增長則為驚人的141.1%。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