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針對「中國製造」的攻擊性言論和行動喧囂塵上,兩年前那個宣佈「一年內不使用中國商品」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新聞記者莎麗·邦加妮在這時候出版了《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喬納森·伯查爾寫道,「書中有大量表達不滿的潛台詞,這意味著,在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本書可能成為顯示公眾憂慮的又一個指標。」對「中國製造」的譴責成為某些政治人物隨手拈來的「工具」,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灣市市長馬齊奧梯甚至發佈命令,宣稱將制止政府購買中國貨,該市政府不得購買價值50美元以上的中國商品,或一半以上部件為中國製造的商品,這個有10。7萬名居民的小城市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某一國家貨物的城市。正是在這種洶湧的抵制風潮中,玩具商之死把矛盾推到了頂點。對中國商品的漫罵、或侮辱式的指責,似乎已經不需要理由,這是當今商業世界最詭異的事件之一:誰也離不開「中國製造」,可是每個人都在表達著對它的不滿。《金融時報》的駐京首席記者雷蒙德·馬利德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西方消費者獲得巨大好處,另一方面,西方人大聲抱怨廉價中國商品正在讓當地人失去工作,讓中國得到不容置疑的好處。」
張樹鴻死後,玩具召回事件的質量責任人確定居然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覆。在一開始,美泰公司儼然一付受害者的姿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埃克爾特在向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認定,事故責任完全在於中國的承包商,他說:「有人對不起我們,造成我們對不起你們。」然而,中國商務部卻在調查中發現,美方宣佈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不是因為製造質量的問題,而是美方標準的突然改變以及經銷商的風險轉嫁。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介紹,美國玩具公司大規模召回涉及的2100萬件玩具當中分為兩類情況:一類是屬於所用的塗料和油漆含鉛超標的問題,這一類大概有300萬件,佔整體召回數量的14%。
造成鉛含量超標的原因,既有中方廠家在生產管理當中的漏洞,也有品牌經銷商在驗收環節當中的缺陷。第二種情況則是,美方經銷商的風險轉移,2007年5月,美國材料測試協會公佈了一項針對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標準,中方製造商生產的1820萬件玩具是根據之前的出口標準生產的,美方經銷商以不符合新標準為理由召回玩具,而全部風險及損失則由中方承擔。這一調查結果的出現,讓國內輿論再度嘩然,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被動和被欺壓現狀逼現無疑。9月21日,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美泰公司為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並表示,所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是由於美方設計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國製造商的問題,美泰在聲明中表示,「願意承擔這些召回事件的全部責任,並親自向中國人民和所有收到我們玩具的顧客道歉。」
玩具風波的一波三折及發生在今年的眾多事件表明,發力於1998年前後的「中國製造」在歷經了10年的黃金成長期後,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分敏感的十字路口。至少有兩個事實讓未來的中國製造充滿了變數。
一是中國製造商已不堪國際渠道商的壓搾。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低廉的中國商品為全球商品的物價平抑提供了巨大的支撐,而流通大公司成為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它們與中國製造工廠的利益戰愈演愈烈。在紹興、溫州等地的工廠,人們看到這樣的景象,在一條生產線上懸掛著不同的商標,有些是顯赫的國際品牌,有些是國內製造商的品牌,儘管它們都從同樣的生產線上被製造出來,但是貼上不同的商標後,身家就會有一倍甚至數倍的差別。品牌的力量在這些車間裡展現得殘酷而讓人感慨。而製造工廠卻很少很從這種差異中獲得利益,一位溫州皮鞋工廠的總裁訴苦說,「中國皮鞋的出口目前完全制約於歐美的幾家大的渠道商,它們對付我們的唯一辦法是壓價,壓價和不斷的壓價。一雙皮鞋,它們只肯給5美元的價格,我們如果要求再高一美分,它們馬上就轉身到別的工廠去了。
那麼,製造5美元一雙的皮鞋,我們會用怎樣的皮料?進行怎樣的節約?不就是可以想像的事情了嗎?你能夠指望用5美元做出來的皮鞋會是質量一等一的嗎?況且,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中國皮鞋廠家的出口生意已經成了一塊雞肋業務。」今年7月,中國最大的襪業製造企業浪莎集團宣佈,月底交完最後一批貨後,不再接受沃爾瑪的訂單。這家企業每年向沃爾瑪提供500萬美元的商品,然而因利潤太薄,最終選擇了放棄。【由國際品牌商和渠道商控制的輿論,似乎一直在強化對中國製造的矮化和詆毀。2007年4月,《環球奢侈品報告》中文版宣稱,它通過調查發現,有86%的中國消費者因為奢侈品標有「MadeinChina」的字樣而不願意繼續購買,對於信仰頂級奢侈品的消費者來說,「中國製造」已成為炫耀式消費的障礙之一。這份報告說,「目前的狀況是誰承認在中國設廠生產,誰就會被踢出奢侈品這個圈子。」】
二是隨著人民幣升值及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第一次出現遞減跡象。今年7月,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6%,這是十多年來最急劇的增長。食品價格猛漲15.4%,由於農業區的家畜爆發疫症以及嚴重的洪水,單是肉類和禽類就漲了45%。而且通脹不僅僅是國內問題,由於中國是世界上很多產品的供應國,中國大陸的成本提高會體現在全世界沃爾瑪及其他大零售商的貨架上。美國商務部表示在2007年的上半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品價格上漲了4.1%。這是自美國在2003年開始追蹤中國進口品價格以來增長最快的,而且遠高於美國2%的通脹率。
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彩電2255萬台,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原因,除了人民幣升值、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外,還受到國外專利費上調的制約--由於中國企業欠缺核心專利技術,每出口一台電視機,需繳納10美元左右的專利費。《時代週刊》在10月底的報道中分析說,「一些人在警告,低價中國產品幫助全世界維持異乎尋常穩定的物價的歲月已經到頭了。」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也在接受訪問時認為,「中國出口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這將促進全球通脹的復甦。」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中國戰略家本·辛芬德費爾則說得很簡潔:「在過去十年,中國是通縮勢力,在未來十年,它將是通脹勢力。」
就這樣,關於「中國製造」的話題還將持續延燒。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這樣的「蝴蝶效應」正活潑潑地發生在中國與世界之間。而張樹鴻就像一隻無辜而悲情的「蝴蝶」。
今年的中國股市,只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全民狂歡」。這是自1999年之後,資本市場的又一場無度盛宴。自去年上證股指突破2000點之後,股市的的復甦已成事實,它曾經在2月底出現過一次有預謀的大洗盤,緊接著便是一路高歌。在4月到9月的半年時間裡,股指連連上攻,熱點頻繁轉換,市場價值呈幾何級的膨脹,市盈率高達五六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股票相當之多。
在這段時間裡,新開戶的股民每天多達30萬人,湧進來的這些人不僅僅是城市白領、理財老手,而是大學生、農民、小商販、鄰居的張大媽,各地的典當行的生意興隆,很多人抵車、抵房、向銀行貸款,衝進仍在不斷上漲的市場,他們或許連P/E值都不懂是什麼意思。一首由杭州女股民創作的網絡歌曲《死了也不賣》成為了很多人的手機鈴聲,這首歌是這樣唱的,「死了都不賣,不給我翻倍不痛快,我們散戶只有這樣才不被打敗,死了都不賣,不漲到心慌不痛快,投資中國心永在。」還有人甚至填詞翻唱《國歌》,「起來,還沒有開戶的人們,把你們的資金全部投入誘人的股市。中華民族到了最後發財的時刻,每個人都在發出興奮的吼聲:買進,買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被套牢的風險,錢進,錢進,錢進進!」到5月25日,滬深兩市的賬戶總數突破1億戶。
8月9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達到21.147萬億元,超過去年21.087萬億元的GDP總量,這意味著我國A股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首次超過GDP總量。如果把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市值計算在內,中國股市總市值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8月23日上午,在萬眾期盼中,上證指數一躍突破5000點大關,從而實現了中國股市歷史性的一次跨越,在很多交易日,中國股市的成交額甚至超過亞洲其他市場的交易總和。
隨著資本市場進入到了歷史最繁榮的時期,中國公司的市值達到了前所未見的高度。到8月份,中國鋁業的市值,已經超過全球最大的兩家鋁業公司市值的總和,深圳萬科的市值,竟比美國最大的4家房地產公司市值之和還要高出40%。10月16日,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提供商彭博社公佈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大上市公司中,中國公司已和美國公司平分秋色,各佔4席。其中中石油排名第2,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和中國石化排名依次為第4、第5和第8。這條新聞發表後的20天,中國公司再一次震驚世界商業界,11月5日,中石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價高開,市值達到1.1萬億美元,不僅一舉願摘下「全球市值規模第一」的桂冠,並一舉將歷史紀錄整整擴大了一倍,高於緊隨其後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和通用電氣的市值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