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下卷) 第五部·2006年:資本的盛宴 (4)
    一種悲觀的情緒已經在民營資本集團中瀰漫開來。當年在海南淘金的「萬通六兄弟」之一、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在年終寫出一篇題為《跨越歷史的河流》的文章,這位法學碩士畢業、平時嬉笑遊戲喜歡說半葷段子的企業家這時候卻表現出令人驚奇的洞透力,他寫道:「民營資本從來都是國有資本的附屬或補充,因此,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要麼遠離國有資本的壟斷領域,偏安一隅,做點小買賣,積極行善,修路架橋;要麼與國有資本合作或合資,形成混合經濟的格局,以自身的專業能力與嚴格管理在為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同時,使民營資本獲得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可,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發展環境。今後,隨著和諧社會的建立和發展,民營資本將以數量多、規模小、就業廣、人數多為特徵,其生存空間將被局限在與國有資本絕無衝突或者國有資本主動讓出的領域。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只有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裕如,持續發展。」

    跟身為企業家的馮侖相比,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則顯出學者的冷靜和遠瞻,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用十分決然的語調說,「我原來講過一句話,沒有哪個媒體敢登。你們一定要準確表達我的意思。我一般不太用國家利益這個詞,因為好詞被壞人用得太多。但我還是想說,對待民營企業的態度問題是一個愛國主義的問題。愛這個國家,就要扶植民營企業,給他們公平競爭的環境;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是對國家利益最大的損害。」

    今年夏天,一個專業性很強的併購案突然濺起了一場空前的「口水大戰」,最戲劇性的是,它的挑起者是併購企業的競爭對手,而且是用寫博客的「草根方式」發動的。

    6月22日,湖南三一重工的執行總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裡寫了一篇《謹防徐工收購案搶點過關》,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它在幾天內迅速成為全國點擊率最高的商業博客。江蘇徐州市的徐工機械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國有大型企業,2004年之後,受宏觀調控和行業競爭激烈的雙重壓力,徐工陷入虧損,2004年5月,徐州市政府向全球投資者公開出讓徐工股份,10月,美國投資機構凱雷集團擊敗全球機械製造業龍頭卡特彼勒中標,根據協議,凱雷注資3。75億美元,獲得徐工機械85%的股份,2006年1月,併購方案通過了江蘇省國資委審批,商務部和證監會的最終批復通過也指日可待,就在這時,橫空殺出一個向文波,,他在短短的三個多月裡,先後寫了46篇博客。

    向文波認為,裝備製造業是國家戰略產業,由外資控制有危國家安全,是必須被堅決抵制的。他每天在自己的博客裡對此起併購案提出種種的質疑,他還曝光另一家美國投資機構摩根大通的收購價比凱雷高了10億元,因此徐工有賤賣國有資產的嫌疑。而向文波也不諱言的是,已經於去年率先完成股改的三一重工也是徐工出售的競標者之一,不過,「徐工某些人拒絕三一的真正理由只有一個:就是不賣給三一!」在他看來,徐工與三一才是「天作之合」,「徐工是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最大成就,三一是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成就,體制上具有極強的互補性」。他甚至在博客中提出,三一打算以高出凱雷30%的價格併購徐工。向文波的討伐在網絡上引起了空前的呼應,也有專家據此提出了國家產業安全的命題,認為「中國應該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建立起有效的經濟和產業安全管理機制」。對此不以為然的學者也大有人在,復旦大學的經濟學家張軍便認為:「徐工所處不是戰略性行業,中國現在不是外資多的問題。凱雷併購徐工,肯定跟安全扯不上邊。」

    向文波的狙擊起到了成效,10月16日,凱雷同意將入股比例改為50%,2007年3月,這個比例進一步下降到了45%,原定的控股意向被放棄。就在徐工併購事件風生水起的時候,另外一些併購案也遭到了類似的命運,今年8月14日,國內最大的壓炊具製造企業浙江蘇泊爾公司宣佈向法國SEB集團出售61%的股份,兩周後,愛仕達、雙喜、順發等六家炊具企業緊急聚首北京,聯合對外發佈了集體反對蘇泊爾併購案的緊急聲明,理由是,「SEB控股蘇泊爾後,必然壟斷中國相關產品市場,給國內企業帶來的生存危機。」12月17日,國內第二大低壓電器企業溫州德力西宣佈與德國施耐德公司合資組建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各擁有50%股份。消息發佈後,與德力西同處溫州柳市的行業最大企業正泰集團當即起而反對,認定「這樣一起看上去十分常見的合資其實是施耐德壟斷併購的第一步。」

    日後的事實是,除了徐工併購案被改變了控股意向外,蘇泊爾和德力西兩案最終均獲得了商務部的通過。這些專業性很強的併購案,之所以會引起公眾如何熱烈的關注,成為「被詛咒的婚姻」,在某種程度上是社會心態的情緒性折射。人們對跨國資本在中國市場的超國民待遇原本就有不滿,再與民營企業這些年的邊緣化狀態相對比,強烈反差自然會醞釀出非理性的、十分亢奮的公眾情緒,在這些事件上,這種情緒得到了極大的宣洩。

    《每日經濟新聞》的財經評論員葉檀在專欄中寫道,「在事實上,這些企業真正應該呼籲的是公平的併購環境,比如,給予內外資、國企民企一視同仁的稅收與貸款政策,比如,提供一個開放而透明的併購平台、一個完善的遊戲規則,讓併購的結果符合市場合理性與法治的公平性。」【很多年後,如果人們再追憶徐工併購案,恐怕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形式。向文波用博客發動輿論戰,展現了草根和互聯網的傳播力量。他說,「如果不是利用博客這種方式,我的意見不知被扔到哪個垃圾箱了。博客把這個行業裡的事變成了公共事件。如果我寫信反對,說不定在政府機關的收發室就變成了垃圾,還有可能被一些領導的秘書轉給了徐工···博客讓決策者聽到了不同的聲音,這些討論為國家政策調整提供了一個好的氛圍,我覺得我們社會需要這樣的機制。」】

    2006年的中國企業界還發生過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新聞嗎?很多年後,人們可能想不起來。除了喧騰一時的徐工案,好像還有一個富士康索賠事件。今年6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富士康員工:機器罰你站12小時》一文,揭露台灣首富郭台銘旗下的深圳富士康公司存在員工超時加班的現象,7月10日,富士康向寫稿記者王佑和編委翁寶索賠3000萬元,這是中國記者遭到的最大金額索賠,更過分的是,富士康還申請凍結了兩個記者的銀行帳號。這一事件當即引起全國媒體的聲討,《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發誓決不屈服於商業強權的恐嚇,富士康一時成「輿論公敵」。8月30日,富士康把賠償額降到象徵性的一元錢,又過3日,富士康宣佈與《第一財經日報》「和解」。

    到2006年底,一些敏感的人們已經嗅出了景氣變動的氣味,開始於2004年春夏的宏觀調控似乎已經結束了。在過去將近三十年的改革歷程中,宏觀調控--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被稱為治理整頓--已成為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名詞。它幾乎每隔三到五年就會出現一次,而且從1981年開始,歷次的宏觀調控從來只宣佈開始,而不通知結束。

    宏觀調控結束的最重要原因是,它啟動的目標已經達到。通過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國營企業在壟斷性行業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在很多人看來,2004年前後的經濟過熱正是民營企業的「重型化運動」所釀成的。今年以來,除了國有銀行的大規模上市之外,企業併購活動明顯加快,一些重大的建設項目也相繼宣佈完成,5月20日,歷時12年建設的三峽大壩全部完工,這個人類歷史上規模龐大的水利工程投資總額高達240億美元,年均發電量將達847億千瓦時,取代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成為世界最大的發電和防洪綜合工程。7月1日,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該項目總投資逾330億元,有960多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6月6日,國務院發佈《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天津濱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比深圳還大300多平方公里,是香港兩倍,浦東的三倍,它將成為北方中國新崛起的金融開放中心。人們將它與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東相提並論,新華社在評論中認為「在新一輪改革的版圖之上,上海浦東新區、深圳市和天津濱海新區正在成為我國綜合改革的』三駕馬車』」。

    這些重大投資項目的建設與開工,意味著固定資產的投資性拉動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模式,它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預期。而最具景氣意味的標誌是,已經沉寂了兩年多的股市和房市雙雙出現快速回暖跡象。

    11月20日,上證指數在6年後重返2000點,如果你記性好的話,應該還記得去年的6月6日,它曾經令人絕望地跌到過998.22點。從今年1月到這一天,短短10個月,指數已經悄悄上漲了近800點。漲幅超過70%。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資本市場的復甦非常明顯,人們開始把錢從銀行中取出投入股市,今年10月,銀行儲蓄五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很多股評家都開始計算,股市將在什麼時候突破2001年6月創下過的歷史最高點2242·42點。也是在11月,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佔到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五分之一,並首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華爾街日報》在評論中警告中國經濟可能過熱。它說,「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將創造過多的流動性,可能引發高通膨、資產價格泡沫和商業銀行的放款衝動。」它的這些提醒都將在半年後被一一證實。

    房市的回升也是明顯的。自宏觀調控後,全國地產沉寂多時,從年初開始,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率先領漲,5月,國務院出台六項新政策,試圖遏制迅猛的房價上漲勢頭,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條是,規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很顯然,這幾乎是一條無法被認真執行的法令,而事實上,它也從來沒有被執行過。在下半年,中央政府持續出招,銀行升息、限制外資炒房、有些房價增長過快的城市的行政長官被懲戒,可是儘管如此,房價上漲一點都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股市、房市的穩步雙漲,是最為典型的景氣高昂信號。一個非理性繁榮的週期又開始了。

    今年的11月13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開始播出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系列專題片,它講述的是五百年來世界歷史上九個大國的興盛過程和原因。這九大國並不包括中國,它在開播的時候,沒有做任何的宣傳,也不是在最黃金的時間播出。然而,它很快在知識界和互聯網上延燒成一個十分火爆的話題,專題片的解說詞成為今年冬天最暢銷的圖書之一,盜版光碟在第一時間充斥各大城市。這部專題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片名:《大國崛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