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陞的事,要借梯去做
千里馬沒有伯樂只能永遠是一匹普通的馬。一個人光有才能還不行,還需要有人來為你提供發揮才能的平台,抓住機會,借梯登高!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則故事,說一位年輕人在海邊看捕魚,見老者不時有魚上網,一時羨慕不已,老者告訴年輕人,這樣看下去,不如回家織個網,就會有魚上鉤了,這就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一方面要自強不息,注意培養自己的才幹;另一方面,還要學會「結網」,善於在自己未發跡之時結交人才,並善於借梯而上,在一個好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宏圖大略。
當然,一個人要想步步高陞和成功,固然要靠實幹,但有人一輩子實幹也未必成功。這大約是缺少「貴人」相助。「貴人」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許是令掌權人物崇敬的人。這樣的人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在那個圈子裡「名頭」響,說話管用。讓貴人扶上一把,有時可以省很多力。
清朝末期的頂樑柱之一的李鴻章早年屢試不第,「書劍飄零舊酒徒」,他一度鬱悶失意,然而1859年他卻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從一個潦倒失意客一躍而成為湘系首腦曾國藩的幕賓,從此他的宦海生涯翻開了新的一頁。李鴻章曾拜訪曾國藩,牽線搭橋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國藩的心腹,當時隨曾國藩在安徽圍剿太平軍。有了這層關係,曾國藩把李鴻章留在幕府,「初掌書記,繼司批稿奏稿」。李鴻章素有才氣,善於握管行文,批閱公文、起草書牘、奏折甚為得體,深受曾的賞識。
有一次曾國藩想要彈劾安徽巡撫翁同書,因為他在處理江北練首苗沛霖事件中決定不當,後來定遠失守時又棄城逃跑,未盡封疆大吏守土之責。曾國藩憤而彈劾,指示一一個幕僚擬稿,總是擬不好,親自擬稿也還是擬不妥當,覺得無法說服皇帝。因為翁同書的父親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師,弟弟是狀元翁同龢。翁氏一家在皇帝面前正是「聖眷」正隆的時候,而且翁門弟子佈滿朝野。怎樣措辭才能讓皇帝下決心破除情面、依法嚴辦,又能使朝中大臣無法利用皇帝對翁氏的好感來說情呢?大費躊躇。
最後,這個稿子由李鴻章來擬。奏稿寫完後,不但文義極其周密,而且有一段剛正的警句,說:「臣職分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這一寫,不但皇帝無法徇情,朝中大臣也無法袒護了。曾國藩不禁擊節讚賞,就此上奏,朝廷將翁同書革職,發配新疆。通過這件事,曾國藩更覺李鴻章此才可用。
有人曾在很多公司中做過統計,發現90%的中、高層領導有被「貴人」提拔的經歷;80%的總經理要得「貴人」賞識才能坐上寶座;自行創業成功的老闆100%受恩於「貴人」。職場中人的「貴人」也許就是此人的師傅、教練、頂頭上司。不論在什麼行業,把年輕人「扶上馬再送一程」向來是傳統,這種情況在體育界、演藝界、政界也是如此。
話又說回來,如果一個人一無所長,是很難得到「貴人」賞識的。即使僥倖獲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著看笑話。「貴人」也會比較謹慎,如果選擇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擺著往自己臉上抹黑嗎「相馬相出一個癩蛤蟆」,那可是天大的諷刺。「伯樂相馬」,同時「良禽擇木」,所以雙方最好各取所需,以誠相待,投桃報李。
受「貴人」相助,有利也有弊。因為有些「貴人」提攜新人,是出於愛才、出於公心,但也有人是有私心的,為了培養自己的班底,增強自己的實力。如果「貴人」倒台,身敗名裂,作為他的「黨羽」,自然也要小心受到牽連,影響仕途、財運或名譽。
總之,一個人光有才能還不夠,還需要借助貴人的「梯子」相助,還需要有人為你提供發揮才能的機會,只有借梯而上,才能步步高陞!
棘手的事,讓他人替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自己很難抉擇和處理的事情,這個時侯,不妨用自己的智慧利用別人的手去做,有時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談到讓他人替你解決棘手的事情,我們不能不討論一下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這一計,它主要是借助第三者和外部力量,來削弱自己敵人的勢力,或乾脆將其除掉。此計用途廣泛,但為何而「借」,怎樣去「借」,卻意義大為不同。用於陰謀害人者,有之;用於除惡揚善者,也有之,不能一概而論。
石碏是春秋時衛國的大夫。石碏任大夫時,衛國正是衛莊公在位。衛莊公的妻子名叫莊姜,是齊國國君的女兒。莊姜生得姿質艷麗,傾國傾城,但始終未能給莊公生孩子。莊公為傳宗繼位,便又在陳國娶妻名叫厲媯,生了孝伯,但不久又天亡。後來,厲媯的妹妹戴媯又為莊公生了兒子,取名為完。以後,莊公的妃子們又為他生了其他的兒子。而莊姜很愛完,便將他作為自己的兒子。
莊公的一個兒子名叫州吁,是一個寵妃所生,很受莊公的寵愛,但莊姜很不喜歡他。石碏便對莊公說:「怎樣才算是真正喜歡孩子呢我認為應當教育他懂得道義,不走邪路。怎樣才能不走邪路就是不要對孩子偏寵、溺愛。偏寵、溺愛,就會使孩子傲慢、無禮、違法、放蕩,就會走上邪路。孩子受寵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對自己地位下降不安心,不安心就會導致怨恨,怨恨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現在州吁就處在這個地位上。他很受您的寵愛,您卻不能對他嚴加管教。而莊姜王后卻不喜歡他,一旦他地位下降,就會釀成禍亂。如果您準備立州吁為太子,那就趕快定下來,如果總定不下來,禍患遲早會發生。您作為一國之君,應該全力除去隱患,總不該不除隱患,反而加速它的爆發吧!」
莊公對石碏這番苦口婆心的勸告一點也聽不進去。石碏見勸說無用,知道州吁早晚要危害衛國,便去管教自己的兒子石厚。因為石厚和州吁關係很好。但石厚不但不聽,反而和州吁更加親近。
衛莊公死後,國內果然出了亂子。莊姜的兒子完繼位,為衛桓公。但不久,州吁便殺了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自立為國君後,國內局勢非常不穩,很多人都對他的統治不滿。為了轉移國內百姓的視線,他利用宋國和鄭國的矛盾聯合宋國、陳國、蔡國共同攻打鄭國。當時魯國人眾仲就預見到州吁一定會失敗,他說:「州吁殺了他的國君,又挑起戰爭,使百姓飽受戰爭之苦。一個人不是靠自己的美德去贏得百姓,反而想通過戰亂取得成功,是一定要失敗的。」
果然,戰爭並沒有挽救衛國的政治危機,國內百姓反對州吁的情緒越來越強烈。州吁為了穩定其統治地位,便讓石厚向石碏請教安定君位的辦法。石碏早就想除掉這兩個禍國殃民的傢伙,他見石厚前來詢問自己,便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對兒子石厚說:「如今各諸侯國雖已紛紛各自為政,但周朝天子還有他的虛名,因此.可以利用朝拜周天子的辦法取得州吁的合法地位。」
石厚問:「怎樣才能去朝拜周天子呢」
石碏說:「現在陳國的國主陳桓公正受著周天子的寵信,而陳國又與衛國相好。如果你帶著州吁去拜見陳桓公,讓他代為請求周天子,就可以如願以償了。」
石厚聽了非常高興,於是便跟著州吁去陳國。不料石碏派人先到了陳國,對陳桓公說:「我衛國是個小國,而我年事已高,有心為國除害,但已力不從心。州吁、石厚這兩個人,確實是殺害君王、篡奪君位的賊子,希望您能藉機幫助我們除掉他們。」陳桓公答應了。
石厚、州吁一到陳國,便被陳國逮捕起來。接著,陳桓公便派人去衛國,請衛國派人前來處置他們。衛國便派來兩個人將石厚、州吁分別殺死。
石碏假借陳國之手除掉衛國的禍害,帶有為國家安定著想的積極意義,而所誅之人中,又有一個是他的親生兒子,自然稱得上是「大義滅親」之舉,令人由衷地佩服。可見,石碏不愧為一個有智有識之士。
人生在世,在做正義的事情時往往會有些人、有些事阻礙自己的去路,但有時自己又不好出面,這時候就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去掉自己的障礙,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實現。
此外,通過他人的力量往往還可以幫助我們實現一些單憑自己的實力很難達到的目標。
古時候,中山國君王的兩個愛妃陰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爭奪十分激烈。中山王的謀臣司馬喜認為這正是個可用之機。他暗中求見陰姬父親,對他說:「爭奪王后並不是一件輕鬆好玩的事,事若成,則為國中第一夫人,有土地,有子民;事若不即,則恐怕連自家性命都保不住。所以,要麼讓她放棄這個念頭,要麼就好好地把它做成功。要作成此事,微臣或許可以助她一臂之力,何不讓她同微臣見見面呢」陰姬的父親拜謝了司馬喜,果然讓陰姬暗地裡拜訪了司馬喜,請司馬喜幫她出謀劃策。陰姬感謝地說:「若成功,我必定厚報先生。」
陰姬走後,司馬喜即按計行事。他先寫了一份奏章給中山王,奏請允許他出使趙國瞭解趙國的山川地形、軍事設施、人民貧富、君臣好壞,然後據此擬出削弱趙國的詳盡方案。中山王大喜,同意了。
可是,司馬喜到趙國,瞅準機會就對趙王談起了美女。他對趙王說:「微臣聽人說趙國是天下出美女的地方,現在來到趙國,進入都邑,可至今無緣見上一面。看到很多趙國婦女,覺得她們容貌顏色,沒有特別出色的。微臣成年周遊各地,跑過的地方多了,美女也見多了,但從未見過有一個人能與我國的陰姬相比。在微臣看來,她就像天女下凡,她的美貌是沒法用言語形容、筆墨描繪的。她的容貌顏色,簡直超過絕代美人了。」
趙王聽了,不禁想入非非。司馬喜剛回國,趙王的人馬後腳就到了,並向中山王要陰姬。削敵之計沒有,如今卻引入一條色狼,中山王一時倒沒了主張。
司馬喜見機又獻計說:「何不立陰姬為後一旦為後,即是一國之母。趙王也就不會再來索要了。」中山王認為說得有理,於是便立陰姬為後。司馬喜巧借外力介入宮闈之爭,凸顯出陰姬的重要性,終於幫助陰姬達到了目的。
引起競爭以強化信息的做法大用之處甚多,其實,馮諼令孟嘗君復相,用的也是同一方法。
當時是孟嘗君已被齊王罷相。馮諼先跑到秦王那兒,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極言孟嘗君之才華過人,「用之可得天下,失之天數難定,則難為雄雌尚不可知。」秦王信其言,立即乘車十輛,黃金百鎰,東入齊國。這邊,馮諼借口前去通報孟嘗君,搶先趕回齊國,對齊王說:「臣私下聽說秦王厚禮來迎孟嘗君。一旦孟嘗君人秦,則天下歸心於秦,齊國臨淄、即墨危不可保。王可在秦使到來之前,恢復孟嘗君相位,加大他的封邑。孟嘗君感恩,必然接受。秦國雖強,豈可迎請別國之相因此,只可拆秦國之謀,絕其霸強之略。」這時,秦使已經來到齊國。齊王先前曾把孟嘗君疑為妨礙主子的害群劣馬,如今經秦國哄抬身價,競把孟嘗君視作保國安民的千里良駒。於是,一方面趕忙拜孟嘗君為相,另一方面加封田邑一千戶,並答應把孟嘗君先王祖廟建在薛邑。秦使見此舉動,還以為是遲到一步,錯失機會,只好打道回府。
這場由馮諼挑起的人才競爭,只有一個勝家,便是孟嘗君。馮諼是借重敵方,抬高我方,雖系詐騙,卻又不留痕跡,手法著實很高妙。
很多時候自我吹噓往往讓別人覺得是在自己抬高自己,讓人覺得不可信任。但讓別人特別是競爭對手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卻讓人覺得非常可信。
不懂的事,借他人智慧去做
借用別人的智慧,可以使借用和被借用者之間產生一種親密感,更重要的是能夠完成
自己不能辦好的事,很多成功的人都善於借用別人的智慧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術業有專攻,人不可能樣樣精通。要想成事,就必須善於借用別人的智慧。齊國的孟嘗君,號稱食客三千,這裡面什麼人才都有,甚至雞鳴狗盜者也有,關鍵的時候還真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