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比批評更重要 第30章 容人之過少揭人短 (5)
    人總是愛一點兒面子的,當雙方在一起的時候,都要考慮一下:這句話說出去,會不會讓對方難堪?或做這件事會不會給他招惹什麼麻煩?如果都能這樣想的話,那說話辦事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麻煩和誤會了。我們來看一個幽默而親切的生活小品。

    在一家餐館裡,一位老太太買了一碗湯,在餐桌前坐下,忽然想起來麵包忘了拿,於是又去櫃檯上取麵包。當她回來時,卻發現在她的座位上坐著一個人,而且更令人吃驚的是那個人正在喝自己的湯。

    「他無權喝我的湯。」老太太尋思道,「可能他太窮太餓了吧。算了,不跟他計較,不過,不能讓他一個人把湯全喝了。」於是老太太坐在那人對面,拿起湯勺。不聲不響地開始喝湯。

    就這樣,兩個人都默默無語地喝著同一碗湯。過了一會兒,那人忽然站起來,端來一盤麵條,放在老太太面前,面裡插著兩把叉子。兩個人也不說話,又埋頭共吃一碗麵條。等到吃完了,各自起身,準備走了。

    「再見!」老太太說。

    「再見!」那人說。

    當那人走後,老太太才發現旁邊的一張餐桌上,擺著一碗湯,一碗顯然被人忘了喝的湯……

    當然,那位陌生人有足夠的理由,不讓老太太和他喝同一碗湯,但他沒有拒絕,他不聲不響地與她喝湯,還特意端了盤麵條,繼續與老太太共享。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把那人換成你,你會怎麼做?如果不能給別人留面子,那麼別人也絕對不會給你台階下的;你嘲弄別人,別人也一樣會嘲弄你。

    對於許多人來說,拒絕別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要顧及對方感情,巧妙地拒絕他人要求。當別人對他們提出要求時,他們不好意思說「不」,因為這樣很可能會傷害對方的感情,造成兩個人的關係疏遠,但是,有時候如果答應別人的要求自己又確實有難處,或者自己會喪失許多東西。許多人在面對這種矛盾時都十分苦惱,不知道該怎樣辦。

    其實,在自己確有難處,或者在答應別人的要求後,自己的利益會損失很大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拒絕別人。但是,拒絕別人要考慮對方的情感,盡懸做到不傷害雙方的感情。怎樣說「不」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在拒絕別人時應該注意不使他們的面子受損。如果既拒絕了別人的要求,又讓他們丟了面子,那麼他們心中必然會產生不滿情緒。可是,如果在拒絕別人的要求時,不讓對方丟面子,使別人非常體面地接受拒絕,結果可能就會大不相同了。

    指責別人要先指責自己

    人多有這樣的感覺,只看到別人身上的不足,卻很少看見自己身上同樣的缺點。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那裡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著點兒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終於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有四個和尚為了修行,參加禪宗的「不說話修煉」。

    四個和尚當中,有三個道行較高,只有一個道行較淺。由於該修煉必須點燈,所以點燈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淺的和尚負責。

    「不說話修煉」開始後,四個和尚就盤腿打坐,圍繞著那盞燈,進行修煉。經過好幾個小時,四個人都默不作聲。因為這是「不說話修煉」,無人出聲說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油燈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負責管燈的那個和尚,見狀大為著急。此時,突然吹來一陣風,燈火被風吹得左搖右晃,幾乎就快熄滅了。

    管燈和尚實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說:「糟糕!火快熄滅了。」

    其他三個和尚,原來都閉目打坐,始終沒說話。聽到管燈和尚的喊叫聲,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個和尚立刻斥責他說:「你叫什麼!我們在做『不說話修煉』,怎麼能開口說話。」第三個和尚聞聲大怒,他罵第二個和尚說:「你不也說話了嗎?太不像樣了!」第四個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終沉默靜坐。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就睜眼傲視另外三個和尚說:「只有我沒說話。」

    四個參加「不說話修煉」的和尚,為了一盞燈,先後都開口說話了。最好笑的是,有三個「得道」的和尚在指責別人「說話」之時,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了「說話」的錯誤。

    生活中常常發生這樣的事,別人走錯了路,我們往往會提醒人家。別人做錯了事,我們會指責人家。可很多時候,我們在提醒別人的時候,忘了提醒自己;在指責別人的時候,忘了指責自己。我們要在心中放一面鏡,眼睛看到別人的同時,心中先看到自己。

    有很多人有這樣的毛病,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卻不知道先把碗裡的吃完,可能就已經足夠了。人們做好自己很難,永遠只看別人表面的好,卻看不見對方可能也會羨慕你。

    有一天,上帝閒來無事,突發奇想:假如讓現在世界上的每一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們會怎樣選擇呢?於是,上帝便給世界眾生發了一份問卷,讓大家填寫。

    答卷收回後,令上帝大吃一驚,請看他們各自的回答:貓:「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老鼠。我曾偷吃主人一條魚,竟被他打個半死。老鼠呢,可以在廚房裡翻箱倒櫃,大吃大喝,人們對它也無可奈何。」

    鼠:「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貓。吃皇糧,拿官餉,從生到死由主人供養,時不時還有我們的同類給送魚送蝦,很自在。」

    豬:「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當一頭牛。生活雖然苦點,但名聲好。我們似乎是傻瓜懶蛋的象徵,連罵人也都要說『蠢豬』。」

    牛:「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頭豬。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幹的是力氣活,有誰給我評過功,發過獎?做豬多快活,吃罷睡,睡了吃,肥頭大耳,生活賽過神仙。」

    鷹:「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隻雞,渴有水,餓有米,住有房,還受主人保護。我們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風吹雨淋,還要時刻提防冷槍暗箭,活得多累呀!」

    雞:「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隻鷹,可以翱翔藍天,任意捕兔捉雞,而我們除了下蛋、打鳴外,每天還膽戰心驚,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終日。」

    蛇:「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隻青蛙,處處受人類保護。我們呢,走到哪裡,都要遭人毒打,還要吃我們的肉,活著有啥意思!」

    青蛙:「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意做一條蛇,人見人怕,都躲得遠遠的。我們呢,本來登不得大雅之堂,現在卻被人們想著法子吃,宴會酒席、飯店餐館處處可見。」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男人一律填寫為:「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個女人,上電視、登報刊、做廣告、印掛歷,多風光。即使是一個無業青年,只要長得靚,一陣銀鈴般的笑聲,一句嗲聲嗲氣的撒嬌,一個朦朧的眼神,都能讓那些正襟危坐的大款們神魂顛倒。」女人的答卷一律填寫為:「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做個男人,經常出入酒吧、餐館、舞台,不做家務,還擺大男子主義,多瀟灑!」

    上帝看完,氣不打一處來,「哧、哧」把所有的答卷全都撕得粉碎,厲聲喝道:「一切照舊!」先做好自己,這是每個人別無選擇的路。

    人的一生,誰都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誰身上都難免會有缺陷,誰都難免會遇上尷尬的處境。虛榮的人喜歡藏藏掩掩、喜歡辯解。其實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辯解,卻會越辯越醜,越描越黑,最佳的辦法是學會從自身找問題。

    從自身找問題,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人生態度,它帶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作為生活的一種藝術,具有調整自己和環境的功能。它不但能應付周圍眾說紛紜帶來的壓力,擺脫心中種種失落和不平衡,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成功,還能給別人增添快樂,幫助別人更清楚地認識真實的自己。

    人總有一些地方不能與別人相比,如果故意掩蓋,反而讓別人覺得有笑料可挖,就越想把事情搞明白。這樣,自己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與其讓別人去挖,乾脆自己承認好了,這樣既滿足了別人的好奇心,又釋放了壓力。如果再藝術地自嘲一下,別人笑過之後也就不會再去探究什麼了。可是,世界上就是有許多人不想承認自己的不足,更不會以自嘲的方式去解脫自己。

    伊索寓言裡的那隻狐狸用盡了各種方法,拚命地想得到高牆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於是只好轉身一邊走一邊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這只聰明的狐狸吃不到那串葡萄,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滿,但它卻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來解釋問題,使失望和不滿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

    連狐狸都會給自己台階下,人的聰明才智到哪裡去了?虛榮心讓許多人騎虎難下,如果別人不給他梯子,他就不會自己下來。而聰明的人貴就貴在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即使別人不給梯子,他自己也要下來。

    從前有一位王子,他問一位年長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將是什麼樣的呢?」智者回答說:「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將遇到三道門,每一道門上都寫著一句話,到時候你看後就明白了。」

    於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門,上面寫著「改變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規劃世界,改變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於是他就這樣去做了。幾年之後,王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門,上面寫著「改變別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們,讓他們的性格向著更正確的方向發展。再後來,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門,上面寫著「改變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完美。

    一天,王子又見到了智者。王子說:「我已經看到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門了。」智者聽了,微微一笑,說:「你現在應該往回走,回去仔細看看那三道門。」

    王子將信將疑地往回走。遠遠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門,和他來的時候不一樣,從回來的這個方向上,他看到門上寫著「接納自己」。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自己時為什麼總是自責和苦惱,因為他總把目光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長處,所以他學會了欣賞自己。王子繼續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門上寫著「接納別人」。他這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埋怨別人,因為他拒絕接受別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別,而總是不能理解和體諒別人的難處,所以他學會了寬容別人。王子又繼續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門上寫著「接納世界」。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世界時,為什麼總是失敗連連,因為他拒絕承認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忽略了自己可以做更好的事情,所以他學會了包容世界。這時智者已經等在那裡了,他對王子說:「我想,現在你已經懂得什麼是和諧與平靜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慨歎:別人總是如此苛刻和不可理喻。特別是被人誤會,甚至是被人曲解的時候,我們總想申辯、表白,或想極力去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結果可想而知,猶如掉進染缸,怎麼也洗脫不了。

    其實,指責別人不如先指責自己,只有自己擁有了一顆寬容的心,才能夠更好地容納他人。在紛繁冗雜的世界裡,改變自己何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