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比批評更重要 第28章 容人之過少揭人短 (3)
    淡言微語,令人回味,對方自會發生好感。熱情洋溢,句句打入心坎,對方自然會產生甜蜜的反應。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對方自會發生辛辣的反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方自會發生爽脆的反應。「以反人為實」,「好為無端涯之言」,對方自會發生新奇反應。陳義晦澀,言辭拙訥,對方自會發生苦澀反應,一味訴苦,到處乞憐,對方自會發生寒酸反應。好放冷箭,傷人為快,傷人越甚,越以為快,對方自會發生創痛的反應。能得甜蜜反應者為上,能得爽脆反應者為次,能得辛辣反應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應,苦澀的反應,寒酸的反應的話都是不等,而得到創痛反應的話,就更是大反人情了。

    人都有不平之氣,對方說的話,你覺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聞。對方的行為,你覺得不順眼,不妨視而不見,何必過分認真一定要報以尖刻。與你無關的固不該予以反擊,即使與你有關的,也應該直受而不報。何況對方的說話行為,如能平心靜氣的思考一下,也未必與你有大不利,又何必斤斤計較呢?

    要經過思考後再發言,說話時也要有分寸。

    一個年輕人想到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裡工作,愛迪生接見了他。這個年輕人為表示自己的雄心壯志,說:「我一定會發明出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便問他:「那麼你想用什麼器皿來放這種萬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嗎?」

    年輕人的錯誤在於他把話說絕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換為「大部分」,愛迪生便不會反詰他了。說話沒有分寸,不僅會把話說絕,有時也會顯得特別沒有修養。

    素來以傲慢無禮、舉止粗魯而聞名於世的赫魯曉夫,也嘗到過說話沒有分寸的痛苦。那是1957年,美蘇首腦舉行會談,美國副總統尼克松應邀出訪前蘇聯。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這一決議受到赫魯曉夫的激烈抨擊,本來他可以採取比較得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但赫魯曉夫卻選擇了一個既有失身份,又有失國人尊嚴的方式。

    在美蘇首腦會談中,他指著尼克松吼道:「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的屎!沒有什麼東西比那玩意兒更臭了!」

    在這種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場合,尼克松當然也不能示弱,他知道赫魯曉夫年輕時曾當過豬倌,就一字一句地說:「恐怕主席先生說錯了,還有一樣東西比馬糞更臭,那就是豬糞。」

    赫魯曉夫不禁一時語塞,是他自己先用不得體的話傷害了別人,別人才予以反擊的。

    如果說話時把握好分寸,就不會有那種尷尬的局面。

    1974年的一天,一個中年人走進托馬斯·約翰·沃森的兒子小沃森(IBM第二任總裁)的辦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便毫無顧忌地嚷道:「我沒什麼盼頭了,銷售總經理的差事肯定要沒了,現在幹著沒人幹的閒差……」

    這個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來需求部的負責人。他是剛剛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因為柯克與小沃森是對頭,伯肯斯托克心想: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不會放過他。與其被人趕走,還不如主動辭職。伯肯斯托克知道小沃森與他的父親一樣,脾氣暴躁,也很要面子,假若有職工敢當面向他發火,其結果不言而喻。奇怪的是,小沃森卻顯得很平靜,臉上還有一絲笑意。

    伯肯斯托克有點緊張了,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有點納悶了。

    「如果你真行,不管你是在柯克手下,還是在我父親和我的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認為我不公平,那麼你就走。否則,你就應該留下,因為這裡有許多機遇。」

    「如果我是你,現在的選擇就是留下來。」小沃森說。

    伯肯斯托克詫異地問:「我剛才的話你沒有聽見?」

    小沃森沒有回答,好像真的沒有聽見。

    按正常的情況,小沃森實際上是無法忍受他的,但他在關鍵地時刻,把握住了自己說話的分寸,為的是盡力挽留面前這個人。

    伯肯斯托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促使IBM從事計算機生產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貢獻最大。當小沃森勸說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級負責人趕快投入計算機行業時,公司總部裡的支持者相當少,而伯肯斯托克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

    伯肯斯托克對小沃森說:「打孔機注定要被淘汰,假如我們不覺醒,盡快研製電子計算機,IBM就要滅亡了。」

    小沃森相信他的話是對的。小沃森聯合了伯肯斯托克的力量,為IBM立下了汗馬功勞。

    伯肯斯托克是幸運的,他得到了小沃森的寬容。也正是這種寬容,才造就IBM的不斷向前發展。小沃森在他的回憶中曾寫下這樣一句話:「在柯剋死後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成名以來所採取的最出色的行動之一。」

    小沃森自己也承認,當時挽留伯肯斯托克的價值,如果按他本來的性情,他會非常不客氣,但他的理智讓他當時說的話很有分寸,也因此讓他留住了為IBM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自己沒把握做到的話不要說,語言傷人的話不說,傷情感的話不要說,無中生有的話不要說,言不由衷的話不要說,粗言穢語不要說,造謠的話也不要說,指桑罵槐的話不要說。要把握說話的分寸,就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話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適合拿來公開談論。

    言語不僅能體現一個人做人的態度,也能體現一個人的休養。在人際交往中,傷害別人實際就是傷害自己。所以,我們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選擇,尤其是不要隨意說傷害人心的話。

    對別人不必過於苛責

    關於立身處世的道理,自古以來的聖賢都認為,要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嚴於律已,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寬以待人,則不但可以羸得尊敬和友誼,還能盡量不得罪人,不為將來埋下隱患。凡事多為別人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從而不對犯了錯的人求全責備,既能使對方知錯而改,又會對你心懷感激,欲以回報。這實在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當然,不「薄責於人」不僅僅是為了「遠怒」每個人都不完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與其把精力浪費在關注別人的缺點上,還不如用點心思提高自己的修養。把苛責別人、議論別人的話咽到肚子裡,你將發現會受益匪淺。

    孫子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強弩,節如發機。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以上這段話出自「勢篇」,這一章是討論用兵的奇正的,孫子在這裡用非常形象的語言描述了用兵中勢的重要性。我們回顧一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討論,其中有三派思想家論述了「法」、「術」和「勢」的思想。

    「法」是以商鞅、韓非子、李斯等為代表,認為治軍和治國,法規是必須嚴厲的,有功就要重獎,有過就必須嚴懲。

    申不害等思想家和稷下學派的哲學家,比較重視對於「術」的研究,「術」也就是駕輿之術,君對於臣,將對於兵,要有權有術,這樣才可以執掌權柄。而韓非子把這三個思想結合起來,「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這個思想對於我國兩千年的帝王之術影響極大,從漢朝的劉邦到清代的康熙,無不是玩弄權術的高手。

    而「勢」是兵家特別強調的,勢的含義非常豐富,主要可以理解為兩點:第一是自然;第二就是形勢。所謂弄術不如乘勢,正是突出了形勢的重要性。

    張預說,水性至弱,而能漂動巨石,是因為勢峻。杜牧說,節就是節量遠近而搏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打鳥能一擊而中是因為節的作用,是對於遠近的判斷恰到好處。因此,善於打仗的人要佔據險要的形勢和恰到好處的攻擊距離。勢要快如箭弩,節就像靠近了才扣動扳機,一擊必中。善戰的人要利用勢而不苛求人的能力,任勢就是利用自然的形勢和力量,而戰爭中的人就像轉動的木頭石頭,有什麼樣的形勢,就有什麼樣的特徵,安穩的形勢會靜而不動,放在不牢固的位置就會動而不安,方形的木石容易靜止,圓形的木石容易滾動。因此,善戰的人就像把圓的木頭石頭放在高山上,衝下來就能產生巨大的勢能。

    在投資的過程中,可以把選擇企業比作任人而用,而利用趨勢比作任勢。在投資的過程中,有的人特別強調個股的選擇,叫做放棄大盤做個股。跟隨趨勢則不強調個股,只要形勢好,買什麼股票都會盈利,因此任勢勝過選股。當然,孫子並沒有說不重視個人的作用,而是說重勢而不強求於人。為人處事之時,注意把握自己的度,要適可而止,莫要強求於人。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這樣的事: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或有意做了傷害你的事,你是寬容他,還是從此分手,或待機報復?有句話叫「以牙還牙」,分手或報復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這樣做了,怨會越結越深,仇會越積越多,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果你在切膚之痛後,採取別人難以想像的態度,寬容對方,表現出別人難以達到的襟懷,你的形象瞬時就會高大起來,你的寬宏大量、光明磊落使你的精神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你的人格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寬容,作為一種美德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寬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藥,寬廣的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寬容能使你贏得朋友友誼。一般人總認為,做了錯事得到報應才算公平。但英國詩人濟慈說:「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個人都有缺點,在他最簿弱的方面,每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每個人都有弱點與缺陷,都可能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作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傷害他人,但作為當事人要以博大胸懷寬容對方,避免怨恨消極情緒的產生,消除人為的緊張,愈合身心的創傷。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與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從惡交到寬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傑弗遜在就任前夕,到白宮去想告訴亞當斯說,他希望針鋒相對的競選活動並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友誼。但據說傑弗遜還來不及開口,亞當斯便咆哮起來:「是你把我趕走的!是你把我趕走的!」從此兩人沒有交談達數年之久,直到後來傑弗遜的幾個鄰居去探訪亞當斯,這個堅強的老人仍在訴說那件難堪的事,但接著衝口說出:「我一直都喜歡傑弗遜,現在仍然喜歡他。」鄰居把這話傳給了傑弗遜,傑弗遜便請了一個彼此皆熟悉的朋友傳話,讓亞當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後來,亞當斯回了一封信給他,兩人從此開始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信往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寬容是一種可貴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戴爾·卡耐基在電台上介紹《小婦人》的作者時心不在焉地說錯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聽眾就恨恨地寫信來罵他,把他罵得體無完膚。他當時真想回信告訴她:「我把區域位置說錯了,但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麼粗魯無禮的女人。」但他控制了自己,沒有向她回擊,他鼓勵自己將敵意化解為友誼。他自問:「如果我是她的話,可能也會像她一樣憤怒嗎?」他盡量站在她的立場上來思索這件事情。他打了個電話給她,再三向她承認錯誤並表達道歉。這位太太終於表示了對他的敬佩,希望能與他進一步深交。

    寬容意味著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寬容還能將敵意化解為友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