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來到一間二層樓的屋子。他進到第一層樓時,發現一張長長的大桌子,兩旁都坐著人,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吃得到,因為大家的手臂受到了魔法師的咒詛,全都變成直的,手肘不能彎曲,而桌上的美食,也夾不到口中,所以個個愁苦滿面。但是他聽到樓上卻充滿了歡愉的笑聲,他好奇的上樓一看,同樣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彎曲,但是大家卻吃得興高彩烈。原來每個人的手臂雖然不能伸直,但是因為對面的人彼此協助,互相幫助對方夾菜餵食,結果大家吃得很盡興。
當然這個故事更多是在說明:沒有一個人可以不依靠別人而獨立生活,這本是一個需要互相扶持的社會,先主動伸出友誼的手,你會發現原來四周有這麼多的朋友。但同樣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大家都想著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並滿足對方的需要,那最終能滿足自己的願望嗎?
儘管這一道理很淺顯,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時間都忽略了它。在工作中,同事之間不免會有摩擦,這時你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結果是與人爭得臉紅脖子粗,但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如果我們試著冷靜一下,把自己擺在他或她的位置上來處理這個問題,換位思考一下,相信這時的你應該不會怒髮衝冠了,而是能夠理解他或她為何這樣做了吧。
卡耐基說:每次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會想我所喜歡吃的東西,而是想這些魚兒喜歡吃什麼。我會在魚鉤上掛上一條蚯蚓,代替草莓奶作誘餌,這樣魚兒才會上鉤。相信卡耐基的話中寓意大家都能理解,結合現實生活,當你「釣」人的時候,何嘗不是同樣的道理呢?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有些人總是大加談論自己的需求。你要知道,這應該是孩子們才會做的荒謬事情。因為人們只關心自己的需要,你對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永遠都會很感興趣,但別人對你所需要的並不感興趣。別人都像你一樣,只會對自己的需要感興趣。
所以,要影響他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談論他的需要,並告訴他如何去獲得、滿足他的這種需要。現實生活中能證明這一點的例子太多。如:廈門市府部分高官受賴昌星影響,而且程度很深,這不得不讓我們佩服賴昌星的厲害之處。
不論是談論他人的需要,還是告訴對方如何滿足他的需要,都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滿足對方的需求,這才是成功之道。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也曾說過這樣的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並滿足對方的需要。」這話實在是再簡單、淺顯不過了,任何人都應該能輕易地看出其中的道理,但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在絕大多數時間都忽略了它。
工作中,同事之間難免會有摩擦,這時大家試著冷靜一下,把自己擺在他或她的位置上來處理這個問題,換位思考一下,你會怎麼做?這時的你還是那麼的生氣麼?還覺得他或她罪該萬死嗎?還會認為只有你做得對,他或她一定錯了嗎?相信這時的你應該不會怒髮衝冠了,而是能夠理解他或她為何這樣做了吧。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能恰當的去做一些滿足對方需求的事,那他一定會記住你的恩德,有朝一日,必將得到回報。
當然,在生活中,為人處事我們也要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
一個犯人被單獨監禁,為了不讓他傷害自己,警察拿走了他的鞋帶和腰帶。這個囚犯用手提著褲子,在單人牢房裡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從鐵門下面塞進來的食物是些殘羹剩飯,他拒絕吃。但是現在,他嗅到一股萬寶路香煙的香味。
通過門上一個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門廊裡的衛兵深深地吸一口煙,然後美滋滋地吐出來。這個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煙,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關節客氣地敲了敲門。
衛兵慢慢地走過來,傲慢的問道:「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說:「對不起,請給我一支煙……就是你抽的那種—萬寶路。」
衛兵看了他一眼,嘲弄地哼了一聲,就轉身走開了。
囚犯又用右手指關節敲了敲門。
衛兵惱怒地扭過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道:「對不起,請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煙給我一支。否則,我就用頭撞這混凝土牆,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覺為止,如果監獄當局把我從地板上弄起來。讓我醒過來,我就發誓說這是你幹的。當然,他們決不會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須出席每一次聽證會,你必須向每一個聽證會委員證明你自己是無辜的;想一想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想一想你將捲入的事件吧,所有這些都只是因為你拒絕給我一支劣質的萬寶路!就一支煙,我保證不再給你添麻煩了。」
衛兵會從小窗裡塞給他一支煙嗎?當然給了。他替囚犯點煙了嗎?當然點上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衛兵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這個囚犯看穿了衛兵的立場和禁忌,或者叫弱點,因此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獲得了一支香煙。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很大,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只需稍微轉變一下思維,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得到什麼。你就會立刻獲得了一種快樂——發現一項真理的快樂。它會使你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有益處的。
生死相敵的對手,這一條規則更為重要!偉大的鬥士,都是不會隨便輕視他們的對手的。實際上,我們很明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就是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現代運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有助於我們「知彼」,也有益與我們「知己」。
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讓我們能看懂身邊的一些事和一些人,會使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不是處處懷疑別人,時時記恨別人,更能使你身心愉悅,開朗大方,遇到不順心的事也不會徹夜不眠了,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只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才能使你看問題看得更深入、更清楚,而不會被表面現象所蒙蔽,更不會給小人以可乘之機。
移情理解,多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體會別人的感受還能贏得珍貴的友誼。通過自己優雅、得體的言行舉止、儀表風度、熱情大方的品質更夠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人際交往的深入奠定基礎;善與人進行溝通,人際之間的瞭解要靠彼此思想和態度上的溝通。經常與人談心,討論問題,交換意見,更能夠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關係。
凡是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在生活中,只要做到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許多事情都可以順利地解決。這個世界就會擁有更多的關懷。生活中的很多誤解和隔膜,實際上都是由於人與人的生活狀態存在差異,因此而造成的思維角度和方式不同引起的。比如,一個衣食無憂的人很難體會飢餓的滋味,一個為生活所迫的人又不會理解有錢人的生活。只要人人都能夠從對方的處境思考問題,設想「如果自己處在對方的地位會怎麼辦」,那麼就會對對方的做法給予更多的理解,任何事情就都容易解決得多:同時,也會使自己的行為有意識地有利於對方。
東漢的袁安,就是一個遇事很為別人著想的人。有一次,鵝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應該是掃雪的時候了。但是他怕自己掃雪而打擾了在自己家門口避寒的人,於是就關上門繼續在家裡躺著。這時,洛陽的地方官下去視察,發現家家戶戶都出來掃雪。可是,在他走到袁安家門前時,看見雪地上連個腳印都沒有一個,官員們懷疑袁安是不是在家裡凍死了,急忙命人將他門前的雪掃開走進屋子,看見袁安在家裡直直地躺著。地方官問他為什麼不出去掃雪,袁安說:「在這樣的大雪天氣,那些在我門前避寒的人又冷又餓,我不忍心出去打擾他們。」地方官認為他很賢德,就舉薦他當了孝廉。
為自己謀取方便似乎是人們的天性,能夠將別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來考慮的人,無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為怕妨礙別人在自己門前躲避寒冷,就不出門掃雪,真可稱得上是君子的行為,無怪地方官要把他舉薦為孝廉。下雪的時候袁安不是先考慮為了自己出行方便去掃雪,而是設身處地地為那些在門前躲避寒風的人著想。人在順境中往往會沉浸在自己的快樂生活中,而忽視他人的苦難和不幸。袁安卻超脫於個人的情感之外,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和自己素無瓜葛但卻需要幫助的人,體現出他高於常人的境界。
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能使人們消除心中積怨和憤恨,更能促使同事、朋友和鄰里之間的關係和諧。如果我們不能滿足對方需求,也千萬要記住這條為人處事的原則,那樣我們的社會會更和諧美滿。
很多時候要盡量替別人想一想
替別人著想,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博愛,更是一種境界。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有誤解、有矛盾。這時,如果你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為對方著想,你就會選擇寬容選擇忍讓,如此一來,你的委曲求全也就能感化對方,所謂的矛盾也就迎刀而解。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裡總是要提著明亮的燈籠。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提著燈籠走路呢?」盲人說:「我提著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同時別人也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倒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也保護了自己。」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一定要替別人著想,替別人著想也就是為自己著想。
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學會寬容,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多為他人排憂解難,對他人的過失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體諒,這樣我們就能從生活中獲得更多地安慰和快樂,取得他人的尊敬。犧牲一點,放棄一點,並不影響你什麼,但卻可以換來和平與寧靜,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自己的心靈也會因為付出而感到滿足和充實。
印度偉人甘地,有一次乘火車,他的一隻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開動,再下去已沒有可能。於是甘地急急地把還穿在腳上的另一隻鞋子也脫下扔到第一隻鞋子旁邊,這才回到自己的坐位。同行不解地問甘地為什麼這樣做,甘地認真地說:「這樣一來,路過鐵軌旁的窮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