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比批評更重要 第20章 常以容己之心容人 (5)
    有位智者同一友去旅遊,經過山谷,智者失足滑落,幸友人相救才得以生還。於是,智者就在附近的石頭上刻寫:某年某月某日某友救我一命!事畢,二人繼續前行,但卻因一小事而爭吵,朋友就打了智者一巴掌。而智者就跑到有沙灘的地方寫下:某年某月某日某友打了我一巴掌!事後有人問智者,為什麼要將救你事情要刻寫在石頭上,而打你的事情要寫在沙灘上呢?智者回答:我永遠感激我的朋友救我一命,他打我的事情,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消失,從而忘得一乾二淨。

    要讚揚別人的善事,不要宣揚別人的過失;對別人慚愧羞恥之事,不要宣講;聽到別人的隱秘,也不要向其他人講說。談論他人的是非,只會蒙蔽自己的心性,妨礙解脫之道。在談論是非之時,內心呈現的是紛擾的情況、不安的狀態。而且,「說人者,人恆說之」。若是不知道謹言慎行,可以預見,這個人將會很難掙脫是非的困擾。慈航法師曾經講過他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我們應該可以從中明白這個道理。

    慈航法師當年在鼓山當沙尼的時候,有一次上廁所時,忘記帶衛生紙了。於是,他就向正在他身旁上廁所的寺中一位茶房頭索取,不過茶房頭是個壞心人,他把用過的衛生紙扔給了慈航法師,弄得慈航法師一手的大便。茶房頭如此的捉弄人,要是別人一定會很生氣的,可是慈航法師並沒有生氣。

    一天,慈航法師搬房間,那位茶房頭來了,慈航法師對他說道:「你來得正好,請你幫我看守一下東西,我先把棉被搬去,馬上就回來。」

    不一會兒,慈航法師回來了,他發現抽屜裡的一百元銀洋少了六七十個,很明顯,不是茶房頭拿的還會是誰呢?但這件事卻不能揭穿,揭穿了的話,會對茶房頭的名譽造成有很大的影響。錢少了還是有再來的時候,但是失去了名譽的人,又要怎麼恢復呢?慈航法師想到這裡,就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過了一會兒,茶房頭要告辭了。臨別時,慈航法師拿出十五塊銀元送給他,他卻不肯接受,慈航法師告訴他,人要互相幫助,他現在當沙尼,每月有二十元,這一點給他拿去用沒有關係,這樣茶房頭才肯接受。

    不久,寺中很多人都懷疑茶房頭哪來這麼多的錢,茶房頭說是慈航法師送給他的。又有人來問慈航法師是不是真的,如果換作是別人早就揭發茶房頭的竊盜行為了,但是寬宏大量的慈航法師,始終都沒有說一句茶房頭的不好。

    後來,慈航法師說自己的身體本來是很瘦弱的,但從這次事情後,他就慢慢地胖了起來,彌勒肚子也大了起來。

    向怨恨的人行佈施,而不說怨恨的人的壞話,這種精神是多麼偉大。這種「不念舊惡,不怨惡人」的行為,唯有菩薩的「等念怨親」的觀念才能做到。然而,有許多人只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而不能客觀地評價一個人,那就無法正確地對待他人,更談不上尊重了。

    在唐、宋之間,出現了著名的「五胡之亂」,在那幾十年裡都是胡人統治天下,而這五個朝代都請了一個叫馮道的人出來做官,而馮道對每一個君主都表現得極為忠心。對於馮道這種行為,歐陽修罵他「無恥」,認為他替胡人做事,喪失了漢人的氣節。但是,和歐陽修同時代的王安石、蘇軾等人卻認為馮道這個人很了不起,是「菩薩位中人」。馮道儘管在胡人的朝廷中做官,但他本人的生活卻十分嚴謹,從不貪財好色。在他的謹慎和圓滑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人生原則,這就是他值得後人肯定的優點,所以不能像歐陽修那樣一概地加以否認。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歷史故事,說明的也是這個道理。

    《左傳》記載:齊桓公和公子糾都是齊襄公的弟弟,而齊襄公為政無道,為了不受牽連,齊桓公在鮑叔牙的侍奉下逃到莒國,公子糾則由其老師召忽和管仲護衛,逃到了魯國。後來,齊襄公被殺,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幫助下重返齊國,當上了齊國的國君。隨後,出兵魯國。魯國在齊軍的壓力之下殺死了公子糾,召忽見公子糾已死,也就自殺了。此時,管仲不但沒有自殺,反而在鮑叔牙的舉薦下,當上了齊桓公的重臣。

    於是,就有人說管仲這個人「不仁義」。但孔子卻說管仲這個人「很了不起」,因為他後來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並沒有付諸武力,就使天下得到安寧,而且老百姓也得到了恩惠。孔子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今天很可能都成了野蠻人了。他為天下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不是一個只知道自己上吊,倒在水溝裡默默無聞、白白死去的人所能比的。」

    管仲背棄舊主,為齊桓公做事,對舊主來說的確是不忠、不仁、不義。但是,他為天下人做出的貢獻,為天下人盡了大忠、大仁、大義。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管仲的做法又沒有違反做人的原則。所以,孔子能夠辯證客觀地評價他,並且充分肯定了他的優點,這就是對人的尊重。

    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也有所短,對於缺乏包容心的人來說,他們總是喜歡盯著他人的隱私和缺點不放,並大做文章,開口就會講出傷人的話;而包容心強的人則善於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誇獎他人的長處,同時也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他們能夠從以下幾點嚴格要求自己。

    (1)不涉及對方的錯處

    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自己就會感到難堪或者惱怒。因此,包容者在交際中,一般都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有這樣一個事例:

    在廣州一家著名的大酒樓裡,有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茶點後,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地放入了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裡。服務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面小匣子說:「先生,我發現您在用餐時,對我們的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准,我代表酒樓,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過的景泰藍食筷送給您。」

    那位外賓當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頭腦有點兒發暈,誤將食筷插入內衣袋裡,並且聰明地借此下了台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說著取出內衣袋裡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之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

    (2)不張揚對方的失誤

    在社交中誰都可能會出點兒小失誤,比如念錯了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對方的姓名或職務,禮節有些失當等。當包容心強的人發現對方出現這類情況時,只要是無關大局,就不會對此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來已被忽視了的小過失,一下變得顯眼起來。更不會抱著譏諷的態度,以為「這回可抓住他人的笑柄了」,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在眾人面前取樂。因為,這樣做不僅會使對方難堪,傷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對自己產生反感或報復,而且也不利於自己的社交形象。如果把每個人的失誤當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製造笑柄的失誤。

    (3)不讓對方敗得太慘

    在社交中,常會進行一些帶有比賽性、競爭性的文化活動,比如棋類比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儘管這只是一些文娛活動,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勝利者。有包容心的社交者,在自己絕對能夠取勝的情況下,往往不會使對方失敗得很慘且顯得狼狽不堪,反倒是有意讓對方小勝幾局,既不妨礙自己總體上的獲勝,又不使對方太失面子。否則,計較起來,會給雙方的情緒造成不愉快。

    社會,就是不同物質和個體的和諧共存體,並且允許人們在遵守共同規則的前提下發展個性。具體說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就需要將共性和個性分清,既要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又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而且要學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這是佛家包容之道的要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