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比批評更重要 第18章 常以容己之心容人 (3)
    (5)要善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的本義是指一種數理現象。例如,別人要你去車站接一個陌生客人,告訴你要接的客人是矮個子,胖臉頰,身穿藍色西服,你根據這些特徵可能很快就會找到要接的客人。至於客人個子具體有多高,臉頰胖到什麼程度,西服是什麼藍則不必講究。事實上,生活中如果對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尋根究底,去問一個或多個為什麼,那實在是既無益處,也不必要。生活不是科學研究,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弄得清清楚楚,又有什麼價值呢?完全可以撂下不管。對於有些並不太重要的事,沒必要鑽牛角尖,細細盤查考證。生活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對生活中的小事模糊一些,才能真正品到生活的樂趣,也才能集中心思和精力去處理大事。

    容忍別人的缺點

    如果你很任性,那麼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中就有很多你看不順眼的人。總是「以惡為仇,以厭為敵」是不行的,久而久之,你將會無路可走,自身也會成為眾矢之的。唯不任性,「不以愛惡喜厭定交往」乃「處世至理」。

    要有容人之過的雅量,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謂「容過」,就是容許別人犯錯誤,也容許別人改正錯誤。因此不要因為某人有過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從此另眼看待對方,「一過定終身」。

    在工作中對員工顯露出來的缺點,要以平和的心態應對,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要耿耿於懷。容忍要表現在平日的工作中,對對方的缺點要付之以含蓄的一笑,就像是標點符號一樣自然地出現。要讓對方明白,容忍不是忽略,更不是放縱,再二可以,但再三絕對不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們自身的缺點,可以說是與身俱來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常常會因為缺點而顯得可愛,人家說你有個性,或許正是在指責你的缺點。

    做人要懂得忍讓,只有懂得忍讓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業績。

    古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成大業;韓信能忍跨下之辱,終成大器;今有邱少雲能忍大火燒身之痛,終換得戰役的勝利。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可以寧靜,寧靜可以致遠,古人說的「春風致和」就是這個道理。中國人講究處世要能夠忍氣吞聲,做人要學會忍辱負重。在中國人眼裡,忍耐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姿態,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思想成熟的表現。人有時愚,小氣不願咽,大禍接踵來。大凡世界上的無謂爭端多起於雞毛蒜皮的事情,一時不能忍,鑄成大禍,不僅傷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忍耐,並非是豪無原則的容忍,也不是搞什麼「江湖義氣」,更不是姑息養奸。

    百忍成金,人應該為自己的快樂而活著,切莫因別人的失禮而生氣。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達士;而凡是不能忍者縱然有點愚勇,終歸城府太淺。忍耐並非懦弱,而是於從容之中冷嘲或蔑視對方。忍耐是人類適應自然選擇和社會競爭的一種方式。

    「吃虧人常在,能忍者自安」、「小不忍則亂大謀」,便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

    在北宋朋黨紛爭的政局中,王安石一意推行新法,忽略協調舊派以求人和政通,是他遭受舊派勢力全力攻擊的主要原因,也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主要阻力。

    舊派重臣名流勢力,能否真誠地接納王安石,與其支持合作,本來就是一大問題。但王安石的個性也偏執拗,自認「天變不足畏懼,祖宗不足取法,議論不足體恤」,不肯委曲求全。且不設法溝通以獲諒解,甚至不容忍接納相反的意見,大大喪失了人和,增添了輿論的壓力。尤其是來自諫宮的彈劾攻擊,使新法的推行成為黨派爭執的口實,表現出有你無我的陣仗,一旦舊派抬頭,新法也就全面廢棄了。

    縱觀全局,從整體上探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過重對事,忽略對人,且會導致許多嚴重的弊端。

    推行新法,首先要溝通朝野觀念,上求當政要員配合支持,下求社會大眾瞭解接受,只靠一個皇帝的全力贊成,還是遠遠不夠的。

    大舉推行新法,要有足夠的人手加以配合,做到切實負責,有為有守,並且必須使這些推行人員對所執行的新法有充分的認識,還必須受過推行方法的訓練。而不是一紙通令下去,大量用人執行,就能辦得通、辦得好的。

    王安石的才智、勇氣與理想,在歷史上是可以大書特寫的。他在器識、政治運作技術以及待人處世上所顯示的缺失,也是千百年來的一大借鑒。

    做為一個成熟的人,必須瞭解:

    世界上的人都是千差萬別的,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性格、愛好、觀點、行為不一致的人在同一範圍內生活相處,是很自然的。如果純粹以個人的愛恨喜厭來選擇交往的對象,那就只能生活在一個越來越狹窄的小天地。

    你「以惡為仇,以厭為敵」,便會自覺不自覺地對你不喜歡的人做點小動作,給他小鞋穿。好壞自有公論,優劣也自有群眾明察。結果是你的所作所為並不能將別人整垮,你自己倒是徹底地孤立於眾人之外了。不但你所不喜歡的人與你隙縫愈深,而且周圍其他人也會對你存有戒意,況且,這個你不喜歡的人或許在某些方面對你有所幫助,但由於你的敵意,結果你失去了很多正常交往的好處。

    要有容人之過的雅量,孰人無過呢?誰都可能犯錯誤,這樣一般而論,可能比較容易。「容過」講的則是這樣一種「過」,它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損害,或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有關。

    例如,下屬有了過錯,合作者有了過錯,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麼過錯等。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種「過」,當然是衡量人的素質的一個標準。「容過」是一種美德,就是要壓制或克服內心對於當事人的歧視,儘管自己心裡並不痛快,感到懊喪,但卻應該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著想,考慮一下自己如果在這種場合下會如何做,做錯了某事之後又有何種想法,當然,這裡需要「容」的是當事人本人,對於具體的事情本身則應該講清楚,該批評的必須批評。

    和「小人」交往,並沒有降低你的人格。或許你會覺對於那些性格觀點不一致的人,固然不應該以愛惡喜厭來處理同他的關係。但是,對於那些品質不太好,行為不太檢點,因而令你看不慣和不喜歡的人來說,和他過不去又有什麼好處呢?和他們交往豈不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就感情而言,這種人的確很令你憎惡和討厭。但這並不等於,就要與他為敵,更不應置之於死地而後快。只要他不是諱疾忌醫、不可救藥的人,就應當盡力和他溝通,滿腔熱情地接近他、團結他、感化他、幫助他。這並不是自貶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人格的明證。相反,要是別人一有錯誤和不足,就把人家往死裡打,往坑裡推,這不但會暴露出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還顯得心胸也太過於狹窄。

    非常可能會因為你和他有著相同的缺點,才顯得你們雙方格格不入。人一旦遇到和自己具有相同缺點的人,就會像物理上的共振一樣,使雙方不自覺的共同產生震動,即刻產生厭惡的感覺。

    我們通常想與某人融洽相處卻遭到失敗時,首先就會醜化對方。欲以排除,倒不如先謙虛地自省,改正自己的缺點,或是拔除厭惡對方之感的根源,這才是最重要的。

    要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就是不要總去盯著別人的缺點,而是要多想想、多發現、多提及別人的閃光之處。要多鼓勵而不是要多打擊,多表揚而不是要多批評,多容忍而不是要多排擠,多善意而不是要多誹謗。

    很多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苛求完美,其實,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人也一樣,所以,只有懂得容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才能增添自己的人格魅力。張雨向來對自己要求很苛刻,也同樣苛刻地要求周圍的同事和朋友。

    其實,他很聰明,對人很熱情,又極其熱愛交際。可以這樣說,他根本無法忍受沒有朋友的那種孤獨和寂寞。然而,他又不允許別人身上存在缺點和毛病,甚至不允許存在與他不同的個性和為人處事的方法。一些朋友能同他保持一段時間的友誼,只好時時刻刻壓抑著自己。可是,壓抑自己是一種非常痛苦的事情,誰也不能堅持長久。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從農村考進的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被分到了縣城的一所高中當老師,是一位非常懂得交朋友的人。

    他的朋友中有位嗜酒如命的,有酒必喝,酒後必醉。也正因為他的醉後失控,常常鬧得家人整夜難安。因為這個缺點,很多以前的朋友每遇之,就如見蜂蠍,唯恐躲之不及。而只有這位老師,每次都能奉陪到底,並且盡力地阻止他酒後的一切不合理的行為,還能把他安全的送回家中。

    在老師的朋友中,還有一個人的性格極其暴躁,語言也是極其的刁鑽刻薄。在朋友聚會時,不一定是誰的那一句話,就會惹得他大發雷霆,甚至掀翻桌子、摔碎茶杯;或者突然說出幾句刁鑽刻薄的語言,讓某人丟盡顏面,無地自容,最終鬧得大家不歡而散。後來,很多朋友都對他敬而遠之。同樣。只有這位老師依然同他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有些人對他很不理解,背後也常有微責之詞,甚至有人說:「能和那種人是好朋友,你身上也一定有那種人的不穩定因素。」但不管別人怎樣理解,他總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別人不喜歡的東西。但我們能成為朋友,那是因為我們身上都有各自喜歡的東西。何不多容忍一點!容忍我們所不喜歡的,珍惜我們喜歡的呢……」

    就因為他的容忍,他身邊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每當社會上有什麼新機會,每當他個人有什麼重大舉動,這些朋友都會積極圍攏過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智謀的出謀劃策,有社會活動能力的也不甘落後,以至於他的人生之路走得一帆風順,他的生活也是五光十色。

    曾在某雜誌上,見有人這樣寫過自己的體會,他說:「和對方關係好轉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從前對我也同樣有厭惡的感覺,而且總是與我唱反調,覺得我冷酷厭惡的理由,完全與我對他的理由相同,這使我再度感到了驚奇」。

    容忍朋友、家人和相識之人的缺點,正如習慣醜陋的面孔一樣,施行起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難。

    有句俗語說的好: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連聖人都會有過錯,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庸之輩呢。因此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是得民心,是處理好與別人關係的關鍵。

    當然,我們在發現別人的缺點時,若是真心地想幫別人改正的話,我們可以採取比較溫和的態度。用較能讓人接受的辦法來幫別人改正,而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人難堪,讓人出洋相,這樣好心反而辦成壞事。

    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正如哲人羅曼·羅蘭所說:「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征服世界之前,先得戰勝自己。」只有我們對自己有了一顆寬容的心,才能夠寬容別人,容忍別人。

    人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對手,煩惱也是自己的對手。疾病既是對手,就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是對手,也要面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自己也是對手,更要面對,更要「戰勝自己,征服自己」。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一個小和尚什麼事情都發愁。他之所以憂慮,是因為覺得自己太木訥了。他很擔憂他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常常覺得自己的心不純淨,令他無法安心誦經……

    最後,小和尚決定到九華山去旅行,希望換個環境能夠對自己有所幫助。他上路之前,師父交給他一封信並告訴他,等到了九華山之後再打開看。小和尚到九華山後,覺得比在自己的廟裡更難過。因此,他拆開了那封信,看看師父到底寫的是什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