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比批評更重要 第11章 常以責人之心責己 (1)
    林逋《省心錄》裡說:「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生活中,假如我們能以對待別人的心理來對待自己,就會少犯很多錯誤;假如我們能以寬恕自己的心理去寬恕別人,就會更加容易被別人接受。

    少怪罪別人,多檢討自己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自然也避免不了矛盾、爭吵和誤會,假如我們總是在一些是非問題上講什麼勝利,那就永遠也不可能得到好心情。倒不如學會檢討自己,提升自己,以盡量減少在以後的生活中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一般情況下,人總是會因為對客觀事物不滿而產生一種發脾氣的情緒反應。發脾氣是由外在的各種刺激所引起的。雖然發脾氣並不都屬於不良情緒,有耍小性子的,有特定環境中善意的。但發脾氣既傷害自己又傷害別人,而且常常發無名之火是很缺乏修養的,氣量狹小的一種表現,我們應當努力的克服和避免。

    世界上從不發脾氣的人恐怕是沒有的,但是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脾氣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生活中,凡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人,也常常是寬宏大量、風趣幽默的人。這類人很少在一些小事上大動肝火。因此,要想控制自己的脾氣,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加強自身文化知識的修養,拓展自己的心理容量。不要為了一點點的小事就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要培養自己的容人之量,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控制,學會容忍,多檢討一下自己,少怪罪別人……

    總有一些人為了證明別人的錯誤,大海撈針般的到處搜集一些證據,然後加以大力撻伐。不知道這樣究竟是為了指出別人的錯誤,還是證明自己的高明,每個人都會有做錯的時候,但是最起碼他有勇氣去做這樣一件事,所以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的嘲笑、諷刺、打擊,而應該包容別人的失誤,吸取他人的教訓,使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裡能避免這些問題。

    在現實中,我們很難改變別人的思想和看法,所能改變的,唯有我們自己。生活裡的不好的方面並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是因為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因此才會覺得生活充滿了黑暗。讓生活變得美好幸福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秘訣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有放棄了我們的怨恨和歎息,美好的生活才會隨之而來。我們主觀上都想得到好的生活,然而在客觀現實上卻發現沒有想像中的美好,那就是因為,我們總想著讓別人來改善生活,卻忘了檢討、改變自己,永遠的匍匐在生活的腳下。

    優秀的人的人格魅力往往來自於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擁有自律性格的人能夠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那些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人總是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而那些總是輕易就失敗的人則總是嚴格要求別人,寬容自己。而放任自己、苛求別人的人,往往最易招致他人的怨恨,成為孤家寡人。如果想要要求別人做到,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否則便沒有立場去要求他人。只有閉門常思自身之過,才能不斷進步;只有寬容別人,才能換來真誠的友誼。

    對別人嚴格,對自己放鬆就會害了自己。在處理事務時,我們一定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並且要多多的理解和寬容別人。寬容能夠驅散仇恨,能夠讓我們頭頂的那片藍天更加廣闊;理解能溝通人們的心靈,打消人們的猜疑,使人與人之間輕鬆和諧氛圍更加廣闊。我們能夠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很不易,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艱辛,因此,我們只有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人生的內容才會更豐富,人生的道路才會更寬廣。

    一位哲學家在海邊休假的時候目睹了一艘輪船的遇難。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斃了。於是哲學家就痛罵上蒼的不公道,只是因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這條船,竟然讓眾多的無辜者受害。

    正當哲學家陷入這種思緒之際,他發覺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圍住,原來他站的位置距離螞蟻窩不遠。這時,突然有一隻小螞蟻爬到了他的身上,並叮了他一下,他就立刻把那只螞蟻碾死,並用腳踩死了旁邊所有的螞蟻。

    就在他踩死螞蟻的時候,天神現身了,並用手中的枴杖敲打著哲學家的腦袋,說道:「你既然以類似上蒼的方式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那麼你又有什麼資格去批判上蒼的行為呢?」

    寬容待人,嚴格要求自己,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現代人為人處世所應做的正確選擇。但是,在我們的周圍總是存在有這樣一些人,當評判別人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慷慨激昂,頭頭是道,教導別人不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然而一旦他自己身陷其中,身份由旁觀者變成當事人的時候,往往就沒有了標準,一不小心,就會犯了與他人的相同的錯誤。

    人是一種感性的動物,對事情的處理往往會以自己看到的景象為標準,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來判斷,因此對待別人的要求與對自己的要求就有了雙重的標準。表現在工作中就是,一方面用放大鏡觀察別人的行為、失誤,對他人評頭論足,說三道四;而另一面卻又放縱自己,任由自己發揮,毫無標準可言。殊不知,當我們再用放大鏡的眼光對待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用放大鏡對待我們。那麼,我們可以想像,由此產生的衝突有多麼的後患無窮。

    有那麼一些身在職場的人常常會抱怨公司缺乏一種融洽、和睦溫馨的人際關係,同事之間也缺乏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的氛圍,而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他們從來沒有嘗試過主動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只是在一味的抱怨而已。事實上,人在職場,當你主動問候別人,對別人微笑,你也一定會得到別人同樣真誠的問候和微笑。俗話說得好:「不要總是抱怨別人的不好,看到別人是如何對待你的,你就會知道你是如何對待別人的。」

    其實,改變自己工作的環境很簡單,只要每天早上都面帶微笑的去上班,在遇到他人時,能夠禮貌的點頭致意,微笑的說出「早上好」之類的話,下班時,再以真誠的道別作為結束,你的心情一定會保持一整天的輕鬆快樂,並且會把這種快樂傳遞到他人的心裡。身在職場,本來就是一件無奈且繁雜的事,在這種時候,你需要牢記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期待別人或者是外部環境的主動改變,相反的,只要改變自己,環境就會因你而改變。

    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的責難少一點,我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氛圍必定會輕鬆愉悅許多。否則,我們面臨的便只有無窮無盡的誤會與煩惱,怎樣選擇,其實答案顯而易見。

    古人有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謂「嚴於律己」,不用說,一定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約束,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個人自然也有個人的「紀律」,而這個「紀律」,指的就是對自己的高要求、高標準,時常的做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所謂「寬以待人」,則是面對各種誤解和委屈而毫無怨恨之心,以德抱怨而不計較;不過高的要求別人,允許別人有缺點;給別人時間和空間,讓他去改進自己的缺點;給別人機會,讓他屏蔽自己的缺點;不要評論別人的缺點,不要宣傳別人的缺點,更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古人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即是這個道理。

    但是生活中,卻常見有的人寬於律己,嚴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誇,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責備,時而感世傷懷,時而悲天憫人,時而怨物,時而自嗟。總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間惟我獨尊,世間萬物難入他的紅眼。

    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各有長短:「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更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又何必囿於成見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在生活和工作當中,看人、對人,要見人之長,容人之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別人寬容自己,自己就應該寬容別人,不情願別人苛求自己,也就不應該苛求別人。學會將心比心,以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這樣的話,我們就一定能豁達地寬容別人。

    寬以待人,就是要做到時時對人寬容,事事對人寬容。寬容是深藏愛心的體諒,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寬容是對生命的洞悉。寬容是一種文明胸懷,一種仁愛的的光芒,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樣做才能達到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標準呢?人和人之間朝夕相處,必然會產生相應的矛盾和誤會,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就一定要嚴於律己,主動承擔責任,多想想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化干戈為玉帛」,增進與他人的友誼。並且需要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即便是受點委屈,也要從大局著想,做到有禮讓三分。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是現代人際關係交往中的「潤滑劑」,可以減少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紛爭。假如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和他人一語不和就「針尖對麥芒」,那麼一句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極有可能鬧得一發不可收拾。一位哲人說過:「心底無私天地寬,人到無求品自高」,事實證明,一個人只有跳出以個人為中心的狹小圈子,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人世間有那麼一種美德,叫「寬以待人」,天地間有那麼一種尊敬,叫「嚴於律己」,這兩方面將我們的文化和生活不斷地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峰。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他人的融洽相處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得以在不斷的反省中發現自己的弱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並且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假如你與他人的利益相衝突時,只要略作讓肯,或許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假如別人犯了錯誤,請不要急著教導人家,先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責任,這樣會使自己在人群中的威信和魅力倍增;假如你覺得長期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和讚賞,那麼請先檢查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表現,而不是鬱鬱寡歡,長吁短歎,甚至懈怠工作。那樣你會發現,其實有時候只要調整一下思考問題的角度,周圍的環境就會豁然開朗,空氣清新。

    明朝有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也就是說,看到別人的缺點或者是稍遜自己的地方,不能因為自己這一點比別人強,就自視過人甚至看不起對方。

    有一個古老的寓言:一個少年去拜訪一位智者,問:「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的人呢?」智者回答說:「其實做到四點即可,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把別人當作別人,把自己當作自己。」

    世界上沒有不會犯錯的人,當然也包括自己,我們總是很快的就能夠原諒自己,卻無法輕易原諒別人。這種善於自我原諒,卻對別人的失誤斤斤計較的行為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因為這樣的人只願面對別人的錯誤,卻不敢正視自己的過錯。

    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總是事事計較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不會有任何改變,這種態度也不能扭轉任何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以寬容的態度待人,以理解作為基礎,站在客觀的角度給人評價,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長處和優點,也能使自己對對方的不足給予善意的充分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都會有如何要求別人的時候,還有如何對待自己的問題。能否把握好一個律己和待人的態度,不僅能充分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還能培養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所以,打開自己心裡那扇封閉的門吧!這樣你會發現,當你對別人表示寬容的同時,也會得到同樣的回報,而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內省你能夠幫你看清自己

    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節目中訪問武術指導程小東,他說道:「如果讓我多讀書,學更多的知識,那麼以前所拍的電影將會更加優秀。哪怕讓我讀到小學六年級都是好的,讀書是根基,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理解到更加多的東西,更好的去實踐經驗。」

    這些話真可謂是警句良言,鞭策我們不走彎路、少走錯路。而現實也確實是這樣的,沒有知識,沒有基本的文化理解能力,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加好,基本概率很低。雖然不排除有這樣的人,但那也是極少的一部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