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之死 第20章 死於國亡兵亂的帝王 (1)
    言而無信,齊襄公被部將謀殺

    齊襄公(?∼前686年)春秋齊國第十四位國君,姓姜名諸兒。襄公荒淫無道,殺戳無辜。與其妹魯桓公夫人通姦,又謀殺桓公,大失人心。公元前686年姜諸兒到郊外打獵,當晚大將連稱發動兵變,姜諸兒被逮,為公孫無知、連稱、管至父等人所殺。

    言而無信,激怒部將

    公元前689年(周莊王八年)冬,齊襄公和宋、魯、陳、蔡四國諸侯聯合起來圍攻衛國,衛國國君黔牟向他岳父周莊王求救。第二年,莊王派兵救衛,大敗,黔牟僥倖逃脫。此後,齊襄公怕周王再來攻打,便以大夫連稱為大將,管至父為副將,到邊城葵丘(今山東臨淄縣西)戍守。此時正值七月瓜熟時節,齊襄公向二將許諾:「你們在那裡戍守一年,軍到明年瓜熟的時候就把你們換防撤回來。」二將信以為真,二話沒說地到葵丘戍守去了。

    光陰似箭,轉眼間,一年時間過了。當戍卒向二將進瓜嘗鮮時,他們忽然想起了齊襄公的瓜熟之約,就商議道:「現在瓜已再熟,換防時間已到,主公仍然沒有派人前來,我們何不前去問個明白?」計議已定,便派一名心腹前往國都臨淄去探聽消息。心腹回來報告:國君不在都城,正與其妹文姜在轂城玩樂,已經去一個多月了。連稱聞聽大怒說:「無道昏君,不顧倫理,與妹淫樂,我一定要殺了他!」管至父勸阻道:「將軍千萬不要莽撞行事,『及瓜而代』是主公許諾的,或許是他忘記了。不如前去請求換防,主公如不允許,將失信於軍中,怨怒必生,到那時再動手不遲。」連稱認為管致說得很有道理,派人向齊襄公提出了換防請求。齊襄公是個言而無信的人,齊大夫鮑叔牙曾斷言「君使民慢,亂將作矣」。當二將的使者說明來意後,齊襄公竟勃然大怒,說:「輪流戍守須由國君定奪,當臣子的怎麼能夠主動請求?回去轉告你們將軍,讓他再等一年,明年瓜熟時再說!」

    連稱無法忍耐了,決心興兵殺往臨淄,並請管至父相助。管至父是個穩健多謀的人,儘管他也深深地怨恨著國君,但他不主張貿然行動。他認真地思忖一番,獻計道:「要舉事必須有個名目,尋找有利時機,並且應該爭取多方配合,否則,以我們這點兵力很難取勝。公孫無知與主公之間結怨很深,如果和他取得聯繫,裡外配合,定能取勝。」

    連稱讚許地點點頭。這位公孫無知是齊襄公之父僖公祿父的同母弟夷仲年的兒子。公元前699年(僖公三十二年),夷仲年死了,僖公特別疼愛公孫無知,讓他和自己的兒子、太子諸兒(即後來的齊襄公)享受同樣的待遇,諸兒很不滿意父親的做法,認為公孫無知根本不能和他相提並論。所以,在他於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即位之後,立即將公孫無知的俸祿減少了一半,致使二人的矛盾進一步加深。管至父敏銳地察覺到公孫無知與齊襄公的矛盾,並斷定其人可用,使連稱頓開茅塞。也許是受了管至父的啟發,連稱也想到一條「內線」,即在宮中為妃的堂妹連妃。連妃雖入宮已久,但一直不得寵,對齊襄公有很深的怨恨。連稱決定,在密通無知的同時,給堂妹捎去信息,讓她注意齊襄公的行止,及時報告,並許諾事成之後,讓她做新君主公孫無知的夫人。

    接下來便是尋找時機問題。管至父認為,齊襄公喜歡打獵,若在他離開宮廷外出打獵時乘虛而入,必能獲勝。連稱聽了之後,連聲叫好,於是,他們一面不動聲色地繼續在葵丘戍守,一面靜待機會的到來。

    二將起兵,謀殺襄公

    這年冬天,連稱接到連妃的報告,齊襄公離開了都城臨淄,到貝丘(今山東省博興縣南)去打獵,隨從只有幸臣孟陽徒人、費、力士石之紛、如等數人。連稱、管至父認為機不可失,馬上密傳號令,整集人馬,進圍貝丘。葵丘的戍卒們長時間戍守邊疆,備受艱辛。思鄉心切,無不踴躍響應。

    對於這一切,自以為是的齊襄公全然不知。他只顧縱放鷹犬,合圍射獵,樂而忘歸。他令人在林中放起了火,以迫使野獸跑出,供其射殺。突然,一頭大野豬迎面奔出,把齊襄公嚇了一跳,還未來得及張弓搭箭,自己卻從車上跌落下來,左腳被摔傷,鞋也摔掉了。侍衛們也慌了,竟讓那野豬在眼皮底下跑了。侍衛們都說遇見了鬼怪,那野豬很像是死去的彭生,這使齊襄公更是驚恐萬分。原來,齊襄公當太子時便和他的妹妹文姜通姦,後來,文姜嫁給了魯國國君魯桓公。公元前694年(齊襄公四年)的一天,魯桓公和文姜一起來到齊國,齊襄公仍與文姜重敘舊情。魯桓公憤怒地斥責文姜淫蕩亂倫的醜行,文姜把這一切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惱羞成怒,趁魯桓公酒醉,命力士彭生將其殺死,後又殺人滅口,以彭生的頭顱向魯國謝罪。齊襄公心裡有鬼,所以聽到彭生現形不免大為驚駭。但是昏庸的齊襄公卻把失儀的罪過推到主管鞋的宦者費身上,認為鞋掉了是費失職,回到貝丘離宮後,將費鞭笞三百。

    當費脊背帶血走出宮時,正遇上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率兵前來,他們得知齊襄公行獵受傷,便部署攻襲離宮,並請費協助,把他放回宮中。

    費雖然無辜遭到齊襄公的痛打,但對齊襄公卻是一片忠心的。他進宮後,把連稱反叛的消息告訴了齊襄公,並將齊襄公藏了起來。齊襄公的侍者孟陽還偽裝成襄公,躺在床上,費則帶著背傷與石之紛出來抵抗連稱軍。但是,他們的力量太弱了,剛一交手,便被連稱軍戰敗,費與石之紛皆戰死。隨後,連稱等人殺進宮中,一見國君的床榻上躺著一個人,手起劍落,將其殺死。等仔細一看,死者相貌不對,便在房中仔細搜索起來,忽見門後露出一隻腳,推開門一看,正是齊襄公,連稱一把將他揪了出來,怒斥道:「你這昏君,連年用兵,黷武殃民,即是不仁;背父之命,疏遠公孫無知,即是不孝;兄妹宣淫,公行無忌,即是無禮;不念將卒遠戍之苦,瓜期不代,即是無信。四德皆失,何以為君?我今日殺了你,正是為國除害,為魯桓公報仇!」齊襄公無言以對,渾身顫抖,面如死灰,正要跪地求饒,卻被連稱的利劍刺穿了前胸。

    連稱、管至父殺死了齊襄公以後,擁立公孫無知為國君,連妃為夫人,連稱為正卿,管至父為亞卿。至此,由兩名戍邊將領發動、以公孫無知為內應的宮廷政變獲得了成功,言行無常的齊襄公終於應驗了鮑叔牙的話,「身死權移」。但新君主公孫無知的地位並不穩固,僅僅在兩三個月以後,公孫無知前往葵丘遊歷,便被葵丘大夫雍廩殺死。

    寄人籬下,孝武帝元脩被毒殺

    北魏孝武帝元脩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意欲勵精圖治的帝王,但他雖有雄心壯志,卻沒有多大才幹,又因為和權臣高歡不和,最後弄到了勢不兩立、兵戎相見的地步,以至於落到了另一個更有本事、更有野心、更專權擅殺的臣下宇文泰手裡。羊入狼口,焉有活著逃跑的道理?雖然他忍氣吞聲,含悲受辱,但最後還是落了個被毒殺的下場。

    君臣失和,孝武帝親征高歡

    北魏孝武帝(公元532∼535年),即元脩,北魏孝文帝子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公元530年(永安三年)封平陽王,公元532年4月,高歡廢元朗,擁立元脩為北魏皇帝,史稱孝武帝。高歡,勃海修(今河北景縣)人,其爺爺高謐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到他父親高樹生時早已家世淪落。高歡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鮮卑軍人,高歡是個完全鮮卑化的漢人,終日舞槍弄棒。鎮將段長覺得高歡相貌不凡,資質卓異,對他說:「你有康濟時世的才能,這輩子不會白活!我這歲數見不到你發達了,希望你日後能照顧我的兒孫。」當時這幾句小小的鼓勵,高歡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國柄後,追贈段長為司空,並提拔段長的兒子段寧為官。在北魏末年混亂的情況下,他從河北起兵,誅除亂臣,穩定局勢,扶立元餡,應該說是功勞巨大。因此元脩當上皇帝,拜高歡為大丞相、大將軍、太師。不久孝武帝元脩又納高歡女兒為皇后,高歡成為國丈。君臣之初,相處還是不錯的。

    但高歡既是扶立社稷的人,又官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難免有一些擅權的事情。當時的都城在洛陽,而高歡將自己的大丞相府建在太原,時常有丞相的話從太原傳過來。偏偏這元脩又是一個意欲勵精圖治的人,不喜歡國家大事都由丞相說了算,再加上旁邊還有一些想鞏固皇權的人的不斷嘀咕。於是,皇帝和丞相之間漸漸產生了隔膜、齟齬和猜疑,最後,終於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北魏孝武帝公元534年(永熙三年),魏孝武帝準備率軍攻伐駐紮在晉陽的高歡,下詔戒嚴,聲稱要南伐梁國。又和斛斯椿征發河南諸州兵馬,在洛陽近郊進行大閱兵。為了麻痺高歡,他密詔給高歡說要帶兵攻打關西的宇文泰和賀撥勝。高歡是何等聰明的人,他馬上回復,說自己屬下五路兵馬共22萬已出發,助援皇帝征討,並清除朝中奸佞,實際上是講明了我已帶兵趕赴洛陽要和你爭個高下。孝武帝親信中軍將軍王思政勸皇帝避高歡兵鋒,前往關中依附宇文泰軍隊。東郡太守裴俠是個明白人,對王思政說:「宇文泰為三軍信服,位處關中形勝之地,已握權柄,怎會輕易讓權給我們。如果去投靠他,無異於避湯而入火啊。」王思政覺得很有道理,但南去荊州又離敵國宋朝太近,就問該怎麼辦。裴俠說:「與高歡相戰有眼前之憂,向西面投奔到宇文泰處有將來之慮,先往關右一帶駐軍觀察一下再做決定。」

    這一年七月,魏孝武帝親帥十萬軍隊駐紮在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驅列陣於邙山之北。斛斯椿奏請孝武帝派兩千兵馬趁夜渡黃河,趁高歡立腳未穩進行偷襲。孝武帝開始時覺得此計很好,黃門侍郎楊寬勸道:「現在這緊急關頭把兵權給別人,恐生他變。萬一斛斯椿渡河偷襲成功,那可是滅掉一個高歡又生出另外一個高歡啊。」孝武帝一聽也對,於是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發兵。斛斯椿歎息道:「皇上不用我計,真是天意不興魏室。」

    就這樣,皇帝與丞相的軍隊就隔著黃河互相觀望。兩軍未交鋒,孝武帝一方已有賈顯智、田怙等人暗中約降,高歡很快就指揮自己的軍隊渡過河來。

    誰知元脩雖有雄心壯志,卻沒有多大才幹,手下的軍隊及其將領,或是佩服高歡,或是害怕高歡,當高歡的軍隊過來時,竟然兵無鬥志,一哄而散。

    墜入狼穴,忍氣吞聲終被殺

    孝武帝又驚又急,只好帶著幾個本家王爺率五千兵馬出逃。孝武帝一路狂逃,缺糧少食,飢渴困頓,最後在長安東陽驛遇見率兵迎駕的宇文泰。

    宇文泰也不是等閒之輩,他是南北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後追諡),他所創建的功業深深的影響到了他以後的中國數百年的歷史走向,他生於亂世,養成了冷靜沉穩、豁達大度的性格,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幾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國家,他不尚虛飾,崇尚簡樸,這與南北朝眾多荒淫放蕩的統治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這種執政風格也被後來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繼承。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