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之死 第12章 死於權奸佞臣之手的帝王 (1)
    不聽忠言,齊桓公被活活餓死

    齊桓公之所以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得力於忠臣管夷吾的鼎力輔佐。齊桓公的慘死,又應該歸罪於他用人失察。因晚年昏聵,用人不當,齊桓公最後竟落了個被活活餓死的悲慘下場!

    任用管仲,稱霸諸侯

    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姜姓,名小白。其兄齊襄公被殺後,由莒回國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號召「尊王攘夷」,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聯合中原各國攻楚之盟國蔡,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會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內亂,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管仲。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干時(今桓台)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改革之後,齊國國力大為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諸侯朝服之車),不要桓公下拜受賜。桓公想不拜,管仲說:「不可。」於是桓公還是下拜收賜。這年秋天,又和諸侯會於葵丘,周派宰孔參加。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霸主。桓公說:「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諸侯不要違背寡人。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麼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管仲勸說,桓公不聽。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才不考慮這事。

    齊桓公之所以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得力於忠臣管夷吾的鼎力輔佐;而齊桓公的慘死,又應該歸罪於他用人失察。

    管夷吾初任宰相時,上至皇親貴戚,下至宮女太監紛紛站出來說他的壞話,姜小白的回答是以後再有砥毀宰相者要嚴懲不貸,國事先向宰相匯報,然後才能向他報告,他自己稱管夷吾為「仲父」,國人不可直呼宰相的名字,當面背後只能稱宰相為管仲(管夷吾字「仲」,古時稱字表示尊敬)。

    於是管仲得以不受干擾地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使齊王國成為春秋一霸。

    齊桓公一生對管仲言聽計從,唯獨管仲臨終的告誡沒有聽進去,並因此付出了餓死的代價。

    寵信奸佞迎奉之人

    晚年齊桓公信任豎刁、易牙、開方三個佞臣。豎刁又叫寺人貂,是齊國的一個宦官,他少年時就進入齊國宮廷,侍候齊桓公。易牙名巫,時稱雍巫,字易牙,齊國雍邑(治所在今陝西鳳翔南)人,他善御射,且精於烹調,在齊桓公宮廷侍御。開方是衛國人,後到齊國,任大夫之職。三人身份雖各不相同,但都得到齊桓公的寵愛和信任,顯赫於宮廷內外,時稱「三貴」。

    他們是怎樣博得齊桓公的寵信的呢?先說豎刁。豎刁天資機敏,極好察顏觀色,揣摸他人心理。他自行閹割來到宮中當了宦官,利用職事之便,時刻留心齊桓公的生活習慣和各種嗜好,事事迎合齊桓公的喜好,使齊桓公稱心如意,漸漸地把他當成十分親近的人。

    在這方面,易牙的本事決不在豎刁之下。易牙精於烹飪,善制美味佳餚,每天都能使齊桓公吃到可口的飯菜。他還千方百計地討好齊桓公的愛妾長衛姬,使長衛姬在齊桓公面前多次讚揚他,因而得到齊桓公的信任。有一次,齊桓公開玩笑說他沒吃過人肉,不知道人肉是什麼滋味,易牙竟將自己三歲的兒子殺了,做成蒸肉給他吃。齊桓公得知那香噴噴的蒸肉真的是人肉以後,開始覺得很噁心,後又覺得易牙忠心可嘉,於是對他非常信任。

    開方也是善於迎合的佞臣。他看到齊桓公貪戀女色,便向桓公舉薦衛懿公的女兒,盛讚她們如何美麗,齊桓公被說得動了心,就向衛懿公請求讓他的女兒入宮,先後把衛懿公的兩個女兒納為妾。開方薦美有功,也博得了齊桓公的好感。開方為了表明自己對齊桓公忠貞無二,盡職盡責,在齊桓公身邊供職十五年,從未回故國衛國探視過自己的親人。

    豎刁、易牙、開方這三個奸佞就是這樣在齊桓公身邊站穩了腳跟,成為寵極一時的顯貴。

    三奸佞得寵以後,互相串通一氣,在朝廷之中結黨營私,為非作歹。他們先是在桓公面前搬弄是非,挑撥桓公與管仲的關係,繼而又進行立儲的陰謀活動。齊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都沒生兒子。有六位庶夫人,各生一子。長衛姬生無詭(《左傳》作「無虧」),小衛姬生惠公元,鄭姬生孝公昭,葛贏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齊桓公最初與管仲商議,想立孝公昭為太子,後因豎刁、易牙與長衛姬串通一氣,向桓公鼓動和糾纏,於是讓齊桓公改變了主意,答應立無詭為太子。豎刁等人想立無詭,動機是十分明顯的:無詭是長衛姬所生,長衛姬與他們關係密切,立無詭可以控制國政。

    不聽賢相之言被餓死

    對於豎刁等人的企圖,相國管仲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他對齊桓公說,繼承霸業,需有德才,公子無詭的德才遠不及公子昭,勸桓公不要被豎刁等人的蠱惑貽誤了齊國的未來。管仲的一片忠心,使桓公有所醒悟,同意了管仲的意見,確立了公子昭的太子地位。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曾在齊國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幫助齊桓公首先成就霸業的一代賢相管仲得了重病。齊桓公前往探視,並問管仲身後誰可為相。管仲回答說:「沒有比君王更瞭解他的臣子了。」桓公又逐一舉豎刁、易牙、開方相問,管仲警告桓公:易牙、豎刁、衛開方三人乃刻毒小人,千萬不可以靠近他們,一定要驅逐豎刁等三人出宮。

    當時齊桓公還申辯說:「易牙曾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烹為佳餚給我吃,愛我勝過愛自己的兒子,他的忠心還值得懷疑嗎?」

    管仲回答說:「人情至愛莫如親子,連兒子都忍心殺掉,更何況君王你呢?」

    齊桓公又為豎刁申辯:「豎刁為了能長期進宮侍候我,不惜閹割自己的陽物,愛我勝過愛自己的身體,這樣的忠心還有水分嗎?」

    管仲回答說:「人情至重莫如自己的身體,連身體都可以傷殘,君王又算什麼?」

    齊桓公又提及衛開方:「衛公子開方寧願不當太子,去國千里跟隨寡人,15年不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國奔喪,愛寡人勝過愛父母,這才是真正的忠心。」

    管仲說得更加透徹:「人情至親莫如父母,父母尚且忍心拋棄,到時難道不會拋棄君王嗎?衛國乃千乘之國,開方不惜丟棄千乘之位跟隨你,說明他的慾望大於千乘之封,別忘了齊王國可是三千乘的國家。此人千萬不可任用,用必亂國。」

    如今看來,豎刁、易牙、衛開方三個佞臣超乎常理的隱忍背後一定有天大的陰謀。

    齊桓公再問:「這三個人跟隨我很久,先前仲父為何不勸誡我?」

    管仲:「國王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嗜好,這三人能迎合你的嗜好,我先前不勸誡是為了讓你快樂。有我在,這三人不敢胡作非為。譬如三人為洪水,我就是堤防,堤在洪水就不會氾濫成災。現在堤防沒有了,洪水就會氾濫為害,所以君王要遠離他們。」

    管仲的這番話使齊桓公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在管仲死後就將豎刁、易牙、開方免職並斥逐,而任命鮑叔牙為相。

    但時過不久,齊桓公又懷念起豎刁等人來。沒有了易牙,感到食物不再可口;豎刁離開了,覺得後宮不那麼舒適可心;不見了開方,也覺得朝儀不那麼整肅威嚴。長衛姬乘機鼓動齊桓公將三人召回,齊桓公也懷疑管仲的看法不妥當,於是又將三個奸佞官復原職。相國鮑叔牙對齊桓公的這一決定很不滿,憂悶發病而死。鮑叔牙死後,三奸佞去了塊心病,更加肆無忌憚。加之此時齊桓公已老,後宮中又有長衛姬的支持,他們再不把朝臣放在眼裡,專權用事,為所欲為。

    齊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冬天,齊桓公臥病在床。豎刁、易牙、開方認為時機已到,便圖謀作亂。他們假傳齊桓公的話,不許任何人前來探視,只留公子無詭和長衛姬在宮中。過了三天,又將侍候齊桓公的宮人全部逐出,並用高牆堵塞了宮門,將齊桓公困了起來。宮女晏娥兒從宮牆的洞穴進入桓公的宮室,桓公說他要吃飯,晏娥兒說無法弄到,又要水喝,晏娥兒還是搖頭。桓公問是何原因,晏娥兒告訴他,豎刁等人作亂,堵住了宮門,連大街上都十多天不見行人了。齊桓公感慨流涕地說:「管仲識見高遠,真是聖人!我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與他相見呢?」於是用衣襟蒙住臉,在飢餓和羞憤之中離開了人世。

    在桓公病重時,他的幾個兒子各樹朋黨,互相殘殺,爭奪君位,桓公死在空宮中,無人過問,連屍體也沒裝入棺材,「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史記?齊太公世家》),一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著名政治家,因晚年昏聵,用人不當,竟落了個如此悲慘的下場!

    而在此期間,陰謀家豎刁等人則加快了立儲奪權的步伐。十二月乙亥(公歷前643年11月11日),他們擁立公子無詭繼承君位,然後才為桓公收屍,裝棺下葬。

    昏庸殘忍,秦二世胡亥胡作非為害自己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最後一個。提起他,人們首先就會想到奸臣趙高,想到指鹿為馬的荒唐故事,隨著這個故事的家喻戶曉,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殘暴和胡作非為也在歷史上臭名遠揚。就是因為他的胡作非為,他最後不僅丟了性命,更丟了江山,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傳萬世萬代的的好夢徹底破滅了。

    「亡秦者胡」的讖語與矯詔篡位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為了紀念自己的蓋世功業,秦始皇自稱皇帝,由於他是秦朝的第一個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後的子子孫孫,要接著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讓秦朝的帝業能夠千秋萬代的延續下去。但是,秦始皇沒有想到,他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秦朝不但沒有傳下千世萬世,相反,僅僅過了短短的十五年,便「二世而亡」了。這一切,要從一個神秘的讖語說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