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培養下屬的100條鐵律 第27章 敢於放權,充分歷練下屬能力 (3)
    總之,領導者要做到合理使用幹部和安排下屬,就必須全面掌握授權藝術,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工作熱情,發揮其工作效力,搞好各項工作,實現輕鬆而有效的領導,最大限度地實現成員個人與集體的價值。

    6.聚沙成石——人人參與和諧雙贏

    古代文明綿延了幾千年,但社會的科技水平變化不大,近現代文明不過區區300餘年時間,卻已變得翻天覆地。其原因何在?正如馬克思所說,上層建築影響著經濟發展。古代社會的專制制度正是人們思想及創造性最大的桎梏,而現代的民主制度則讓人們的智慧迸發出來。同樣道理,領導者若想讓組織不斷地發展前進,自己就不能成為那個高高在上的專制君主。而應在組織內發揮民主作風,把一些權力交給下屬,讓每個人參與管理和決策,這樣才會產生驚人的力量,實現雙贏的結果。這也正是所謂「聚沙成石」的力量所在。

    成功的領導都非常重視「參與式管理」。他們認真聽取下屬對工作的看法,積極採納下屬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參與管理」會使工作計劃和目標更加趨於合理,並增強了個人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柯達公司創始人伊士曼很重視聽取員工的意見。他認為企業的許多設想和問題,都可以從員工的意見中得到反映或解答。為了收集員工的意見,他設立了建議箱,讓員工參與企業管理。這在美國企業界是一項創舉。企業裡任何人,不管是白領還是藍領,都可以把自己對企業某一環節或全面的企業管理的改進意見寫下來,投入建議

    箱。企業指定專職的經理負責處理這些建議。被採納的建議,如果可以替企業省錢,企業將提取頭兩年節省金額的15%作為獎金;如果可以引發一種新產品上市,獎金是第一年銷售額的3%;如果未被採納,也會收到公司的書面解釋函。建議都被記入本人的考核表格,作為提升的依據之一。

    管理者每天都需要對許多事情做出決策,一些看似簡單或無關緊要的決策,實際上卻非常重要。賓館、餐廳、醫院、航空公司等服務機構的職員每天需要做出無數決策,研究單位、裝配廠、鋼鐵公司、軟件公司、電信局、商業會計事務所、火車生產線的職工們,也會面臨決策。儘管不同的組織有不同內容、不同程度的決策,但是,他們仍需要就出現的問題做決策。例如,對面前的事是想辦法解決,還是頂回去?對運轉中出現的問題是關注,還是隨它去?對他人報以微笑,還是冷漠地做「好」本職工作?儘管有些時候一些決策「看不見」,但每個組織的管理層絕不能忽視它們。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集體,每個下屬都需要做出決策,因此,管理者應當適當放權,一方面,讓下屬感到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培養下屬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問題剛出現時能夠立即給出恰當決策,並立即行動。

    所以,管理者一旦授權,就應給予下屬充分自由度,包括給他做具體事情的決策的權力。

    前北歐航空公司最高副業務主管詹.卡爾佐經統計發現,第一線的員工每年需做出大約17萬個大大小小的決策。當他升任最高業務主管時,企業每年的客流量已經達到1000萬,員工與顧客的接觸機會達5000萬次因此,員工的服務狀況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他說:「員工每天做出的決策會產生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我仍盡量避免負面效果。可以說,這是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因素。」

    這絕非危言聳聽,在著名的英特爾公司就使用被稱之為「參與式決策」的決策方式。它的這種決策方式,給下屬充分的權力去參與公司的決策。事實已經證明,英特爾公司的上層管理者經常會與下屬們公開交換意見,提出討論並採納各種觀點,最後得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讓下屬參與管理,增強下屬的責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讓下屬參與組織的決策過程及各種管理,是組織文化優良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許多管理者對基層下屬強調的只是執行,而忽視了下屬的創新能力,忽視了下屬參與管理的作用,這明顯抑制了整體的活力。讓下屬與領導者處於平等的位置上,來共同研究和討論問題,可以提高組織的績效和改善下屬的工作心態。要想讓下屬對工作總是充滿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下屬參與管理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下屬參與管理以後,領導者不是自上而下地發號施令,而是鼓勵下屬勇於探索、勇於嘗試,即使出現偏差也不過分苛求下屬。同時,通過培訓和教育,使下屬逐步參與到決策中來,實現和諧雙贏,才是領導的管理目的。組織的發展不是只靠-個或幾個領導者的能力,還必須依靠每個下屬的積極努力,借助他們的才智,群策群力逐步將集體推向前進,這才是謀求發展的王道。

    讓下屬參與決策,就會獲得更多的人的支持,從而減少辦事的阻力。同時,由於參與者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他也會為此盡自己的力量。沒有什麼能比做主人的積極性更高。所以,「聚沙成石」是實現雙贏的基礎,讓每個下屬參與到決策中來,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7.集而不專——把握原則控放自如

    現代管理主張「把監工趕出權力層」的說法,就是對專權與放權關係的精闢概括。每一位有志於管理革命的管理者,應當謹記這種說法的意義。許多事實證明,集權如掌握不好,很容易引起下屬的反感,甚至會將整個事情引向極不理想的方向。所以,管理者集權,要掌握集權和放權的良好運用:集權過分,下屬會認為你過於專制,不近人情,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不願幹出成績;過分放任,會使你顯得軟弱,缺乏應有的威懾力,從而對你的命令或指示置若罔聞。所以,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原則問題。總的來說,要做到集權而不專權,應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民主原則

    民主原則,就是指管理者在集權的過程中,要走群眾路線,聽取下屬的看法,發揮集權領導作用,實現民主決策。民主原則是管理者在工作中處理與下屬關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管理者要遵循民主原則,首先要有民主意識。貫徹民主原則的基礎和前提是民主意識,較好的民主對管理者遵循民主原則會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管理者要遵循民主原則,就要有平等意識。管理者在行使權力過程中,應該把下屬視為朋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不擺架子,不打官腔,充分尊重下屬的權利,在管理者與下屬之間建立一種互相瞭解,互相幫助的新型的關係,把下屬對自己的服從性和自覺性結合起來。

    依法原則

    依法原則,就是指管理者要在法律、制度、政策規定的範圍之內,正確地運用權力。法,它是法律、法令、制度、規定的總稱。

    管理者注重法制,就是要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嚴格依照法律和制度來進行管理。任何管理都是對一個單位的管理,都是對一個群體的管理。管理就需要法,若離開了法,單位本身也就難以存在,群體就難免解體。管理一個國家需要有國法,管理一個單位也需要有規章制度。一個群體只有在一定的規則之內行動,才能保單位的完整性、穩定性、正常性,和諧性。既然法是一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保證、正常運轉的規則,那麼作為掌握一定權力的管理者,在行使權力中,首先就要注重法制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遵循國家的法律、政策的同時,對本單位需要規範的問題用明文規定出來,明確允許怎麼做,不允許怎麼做,作為規章制度,用以約束下屬和自己,也作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依據。

    遵循依法原則,還要求領導者要依法用權。領導者職位有高低,權力有大小,但是無論職位多高,權有多大,都必須受法律制度的約束,都必須在法律、制度、政策規定範圍之內行使權力。

    廉潔原則

    廉潔原則,就是指領導者在運用權力時,要奉公守法,廉潔自律,不以權謀私,運用權力更好地為員工和企業服務。

    權力是為了完成各種不同職能而被賦予的,它是完成工作任務的工具。凡是掌握一定權力的管理者都有圓滿、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無責任的權力,也沒有無權力的責任。責任與權力是相伴而生的。

    堅持廉潔原則,不以權謀私,不是一個深奧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重在行動、貴在自覺。評價一個管理者是否廉潔,不是看他定了多少條措施,做過多少次聲明,而是看他在行使權力中做得如何。一個管理者只有排除個人主義、私心雜念,不打自己的「小算盤」,才能堅持廉潔原則。

    堅持廉潔原則,就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領導者的思想道德狀況制約著權力的使用。領導者集權時,其思想和行為都應遵循道德規範和準則,這就是職業道德。

    總之,權力是一種管理力量,權力的運用是有法度的,而不能是領導者個人慾望的自我膨脹。因此一個高明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這一點:自己的工作是管理,而不是專制;也就是說,領導者不是監工,因為監工是專權的化身。把自己當做監工,往往大權獨攬,把所有的下屬都看成是為自己服務的。這樣的領導者,永遠不懂「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道理,或者說,監工式的管理已經與現代「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相去甚遠。也許監工式的管理一時有用,但不可能時時有用。牢記這一點,人性化的管理會對用人方式帶來益處,至少不會招致下屬的心理抗拒,容易使雙方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際關係,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

    人際關係理論認為:生產效率的高低,組織目標的實現與否,主要取決於組織成員的士氣與態度,而高昂的士氣和積極樂觀的態度是通過「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來實現的。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時代,人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更多地追求高層次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者管人必須關注下屬的主觀感受和願望,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管理工作都應以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出發點,必須體現以人為本。

    集權和放權是一個領導的工作方法和態度問題,直接關係到能否發揮副手和下級的積極性。做到放權而不放任,集權而不專權,控放自如,才是最好的選擇。

    8.防止越權——有效監控收緊瓶頸

    領導要事必躬親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在今天競爭激烈的各種環境中也不應該如此;否則,你將因為自己的管理失策而失去權力。當領導把權力授予下屬後,就要防止和糾正下屬的越權,「越權」的危害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擾亂了正常秩序

    如果中層領導對有些下屬的工作「越權」,對工作橫加干預,或有意無意地過問、插手、表態,這就打亂了正常工作秩序,使下屬無所適從,甚為難辦。

    不利於調動下屬的積極性

    如果中層領導「越權」行事,使做事的下屬不主動去想、去幹。因為他知道,包辦一切,他的下級就習慣於服從,而自己即使想也是白想,因為上司已經按照自己的意願替他想好了;學也沒有用,因為學不學都要按照上司的邏輯去辦;主動干也不成,因為不一定符合上司的路數。這樣,下屬還有什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可言?而沒有這「三性」,任憑這個主管有三頭六臂,也不會把事情辦好。影響下屬積極性,同時也就影響了人才的鍛煉和成長。

    有害於團結

    中層領導的「越權」,實際上也是一種「侵權」現象。對下「越權」,使下屬有職無權,下級會產生「上級領導對自己不信任、不重用」的疑慮;群眾也會對這樣有職無權、說了不算的領導產生抱怨情緒,從而使上下層級關係產生隔閡。如果是中層領導對上級「越權」,也會有目無領導、不自量力之嫌,這也是影響工作和團結的因素。

    所以,領導要有效地防止「越權」,有以下的方法與藝術可供參考:

    明確職責範圍

    權力是適應職務,責任而來的。職務,是一定的職位和由此產生的職能;責任,是行使權力所需要承擔的後果。有多麼大的職務,就有多麼大的權力,就承擔多麼大的責任。職、權、責一致是領導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有職無權」,是被人「越權」;「有權無職」,是侵越了別人的權力。「越權」是「有權無責」,被「越權」是「有責無權」。因此,只有職、權、責相統一,真正克服有責無職、有職有權無責、有職無權無責、無職無責有權等現象,才能防止「越權」現象。這就必須明確職責範圍。

    進行一級抓一級的教育

    除了明確職、權、責的範圍外,還要對下屬進行分級領導原則的教育。分級領導就是分層領導,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要求。任何事物都可看作一個系統,都作為系統而存在,都有層次結構,它的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的,系統之間能否有效地運轉是由層次性決定的,同一層次的系統的功能聯繫須由各級系統之間自主地進行。只有在發生障礙,產生矛盾,出現不協調時,才提交上一層次的系統解決。這是分級領導的理論依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