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辦事,事半功倍;不會辦事,事倍功半。能把各種各樣的事情辦得盡善盡美,不但會得到當事人的青睞,而且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份成功的發碼。古今中外成大事者,無不是以智慧的頭腦,嫻熟地駕馭辦事的技巧和方法,把事辦得順風順水。路子對了,方法多了,問題也就簡單了。
標新立異,才能獨領風騷
標新立異才可以獨領風騷,只有那些能不斷創新的人才可以不斷獲得成功。模仿與抄襲也許可以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但不能永久發達。當形勢與環境發生變化時,惟有標新立異的人才可以從一個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起創立的索尼公司的宗旨是:「絕對不抄襲偽造,而專選別人今天、甚至以後都不易搞成的商品。」
如果在創建事業的最初,這條宗旨表明了公司的原則和奮鬥目標的話,那麼之後實施和堅持這條宗旨則成了盛田昭夫接連成為市場競爭大贏家的秘訣之一。
一般日本企業經營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產、大批銷售,但盛田昭夫走的並不是這條路。他的方式正如上述那一條宗旨所要求的,首先投資開發研究,創造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產品,即便是這種商品被其他競爭者趕上了,還有新的產品出現。盛田昭夫的方法在於標新立異,重在以新取勝,依靠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20世紀50年代初,收音機在日本還不是十分普及,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收音機的好處。收音機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很多製造商都看準了收音機市場必將火爆的那一天,因而紛紛大批量生產。
當時流行的收音機並非很完美,而是存在很大的缺點。其內部幾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熱的真空管,體積大的不得了。耗電量又高,並且不能隨身攜帶。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當時也被收音機市場的潛力引誘著,但又生怕背負未來市場過剩的競爭壓力。這時井深大總經理抓住了流行收音機的缺點,設想如果索尼(當時名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生產的收音機能夠克服這些缺點,必然會大受消費者的青睞,獨佔收音機市場的鰲頭,成為技術革新的領導者。
盛田昭夫想要研製一種能攜帶甚至可以放在襯衣口袋裡的小型收音機,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以半導體取代真空管。而半導體的專利權,當時只在美國有,發明它的是休克利博士。他們專門為半導體的事去了一趟美國,想要引進休克利博士發明的半導體專利。以後,盛田昭夫與擁有半導體專利權的西方電氣公司簽訂了專利合約。
最終,盛田昭夫推出了日本第一批小巧玲瓏的半導體收音機。這批第一次標有「SONY」字樣的產品一出世便令同行和消費者驚詫,「SONY」牌收音機一下子風靡日本,原來的真空管收音機頃刻之間成為陳舊的過時貨。
時隔不久,盛田昭夫生產出更小的口袋型半導體收音機大批上市,這種收音機可隨身攜帶,就像手錶一般便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新時尚,標新立異的索尼公司頓時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SONY」成了家喻戶曉的名牌。
標新立異使盛田昭夫贏得了消費者的心,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同行企業在對盛田昭夫既嫉妒又羨慕的時候,他又開始了新的研究。
盛田昭夫在和同行的競爭中總能以新取勝。他寫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的計劃是用新產品來帶領大眾,而不是被動地去問他們要什麼產品。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知道。因此我們要去下一番功夫做市場調查,並且有不斷修正每一種產品及其性能、用途的想法,設法依靠引導消費者,與消費者溝通,來創造市場。」這段話體現了盛田昭夫的經營雄心,體現了索尼公司的一個基本精神,風靡全球的「Walkman(隨身聽)」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
一天,總經理井深大提著手提式錄音機和一副耳機,來到盛田昭夫的辦公室,一臉無奈地說:「我喜歡聽音樂,可又不希望影響別人,又不能整天坐著不動,只好提著錄音機走,可這實在是太沉重了,這份疲累哪是我這老頭子能吃得消的?」
井深大這番抱怨的話一下子激發了盛田昭夫的思維與想像。他想,能否研製一種小型隨身攜帶的錄音機呢?如果研製成功的話,井深大總裁不就再也不會抱怨手提式錄音機的沉重了嗎?當然,它會更好地滿足那些須臾也離不開音樂的年輕人。
經過不斷的創新,一台「隨身聽」的樣品造出來了,精緻而小巧,音效也非常的好。以盛田昭夫為首的技術骨幹認定「隨身聽」一定會風靡起來,但銷售人員則認為這種產品連一點銷路都沒有。於是,在公司內對「隨身聽」形成了反對派和支持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面對反對聲,盛田昭夫堅持己見,並說明自己負全部責任。由於「隨身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價錢(3萬日元)也適合年輕人的「腰包」,結果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面對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索尼公司必須以自動化生產來應付。
與此同時,「隨身聽」也大大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機研製,使它躋身於全世界最大耳機製造商之林,在電子產品大國日本也佔據了50%的市場。
幾十年來,索尼公司在盛田昭夫的標新立異思想指導下,發明創新,利潤豐厚,美名遠揚,真可謂名利雙收,一舉兩得。
瞭解對方需要,實現自身目標
許多人從小學起就有這樣的經驗,寫作文,最怕的就是文不對題。做事也是這樣,最忌諱「南轅北轍」。試想,假如你是位數學老師,你卻在課堂上大談歷史;面對農民,你對航天科技滔滔不絕;領導因產品銷路不暢而心情不好,你卻對本單位的管理問題大加分析。可能你講得很對,有時也很有道理、很有價值,但人家不需要。「對牛彈琴」的結果頂多不過是白費力氣,可你的交流對象是人,有時還是掌握你命運的上司和領導,假如你真的這樣說了,後果可能就遠遠不是白費嘴皮子那麼簡單了。
在美國,神學院畢業的學生,必須要到鄉村教會去當一段時間的牧師,一來可以豐富他們的工作經驗,二來可以鍛煉他們的韌性和毅力,為他們日後能夠更好地宣傳神學,更好地發展打下基礎。
有一位成績和各方面表現都十分突出的學生,他從一所著名的神學院畢業後,自願到一個以牧業為主,生活十分艱苦,人們的認識還比較落後的村莊去擔任牧師。為了使那裡的人們很好地接受自己並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從而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領會神旨,他準備召開一個布道大會。經過緊張而又繁忙的準備之後,他的布道大會如期召開了。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了足足一個上午,卻只有一個牧童來到了會場。他心灰意冷,準備將布道大會取消,但為了不讓牧童反感,他主動向牧童徵詢意見。結果牧童說:「尊敬的牧師先生,要不要取消大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在我所養的100隻羊中,就算迷失了99只,只剩最後一隻,我還是要養它。」年輕牧師頓有所悟,決定大會如期舉行。牧師使出渾身解數,面對這位牧童全力進行灌輸,想不到這位牧童竟然睡著了。
牧師非常難過,卻又不好意思叫醒牧童,結果他又等了整整一個下午,到了黃昏,牧童醒了,牧師就迫不及待地問牧童:「你為什麼睡著了,難道我講得不好嗎?」牧童回答說:「尊敬的牧師先生,你講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當我在養羊的時候,絕對不會拿我最喜歡吃的漢堡給羊吃,而要拿給羊最想吃的牧草。」牧師經過一番思考,終於大徹大悟。過了不長的時間,這位牧師成為全美國最著名的牧師。
有的人認為,這位牧師的布道大會失敗了,因為他在大多數人們不需要布道大會的時候舉辦了布道大會,並且對唯一的一位參加者講述了人家並不需要的內容;也有的人覺得,他的布道大會成功了,因為他明白了只有從人們的需要出發對人們進行引導,才能成功布道。事實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牧師布道大會的失敗在於他忽視了人們的需要,牧師後來能夠成功,則歸功於他重視了人們的需要。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有一個著名的高級將領叫伊德·喬治,在戰爭結束後他依舊雄踞高位。於是有人問他:「很多戰時的領袖現在都退休了,你為什麼還能身居高位呢?」
喬治回答說:「如果希望保持官居高位,那麼就應該學會釣魚。釣魚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從魚兒的願望出發,放對了魚餌,魚兒才會上鉤,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不同的魚要使用不同的釣餌,如果你一廂情願,長期使用一種魚餌去釣不同的魚,你一定是勞而無功的。」
這是從釣魚中所悟出的人際交往的原則,是經驗之談,也是深刻領悟人性心理所得出的智慧的總結。
無獨有偶,卡耐基說:「每一年的夏天,我都去梅恩釣魚。以我自己來說,我喜歡吃楊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於若干特殊的理由,水裡的魚愛吃小蟲。所以當我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它們所需求的。我不以楊梅或奶油作引子,而是在魚鉤上扣上一條小蟲或是一隻蚱蜢,放進水裡,向魚兒說:「你要吃那個嗎?」
釣魚的道理誰都應該懂。可是如果你希望擁有完美的交際,為什麼不採用卡耐基的方法去「釣」一個個的人呢?
卡耐基還說,世界上唯一能夠影響對方的方法,就是時刻關心對方的需求,並且還要想方設法滿足對方的這種需求。
讓對方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心理學上,有「角色效果」之說。就是說如果你給某個人一個角色,比如長官、士兵、教授、學生,這個人就會在假設自己是這個角色的過程中,逐步適應這個角色,按想像中的這個角色的思維方式去工作、生活,甚至舉手投足都帶上了這個角色的味道。
妻子正在廚房做菜,丈夫站在她身旁嘮叨:「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
妻子不耐煩地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試想,下一次丈夫開車,妻子還會在旁邊指手畫腳嗎?多半不會。因為這位聰明的丈夫,通過轉換角色,讓妻子站在他的立場考慮問題,進而理解了他的苦衷。
當妻子忙著炒菜時,丈夫在旁,喋喋不休。妻子的角色轉換了,似乎成了正在開車的「丈夫」,於是,她一下子便明白過來:任何人在專心致力於某項工作時,都不希望被他人干擾,那些橫加干涉的行為是多麼不明智,多麼不受歡迎啊!
不過,讓對方轉換角色,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似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怎樣用最快、最輕鬆的方式讓對方轉換角色呢?
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對方:「假設您是我,您會怎麼辦?」或者「您看我該怎麼做好?」
凱西在一家公司任前台接待員。一天,她遇到了一件麻煩事。一位客戶打了好幾次電話來,說要找老闆。她把這件事立即告訴了老闆。但第四次,這位客戶又打電話過來,埋怨她沒有及時轉告,原來是老闆沒有馬上給這位客戶回電話。
為此,凱西很發愁,她不知道,如果這位客戶再打來電話質問,她該如何處理。
凱西想,如果對老闆說「你不回電話,××先生很生氣!」老闆肯定會不高興,說不定還會怪罪於她。.
於是,凱西改口向老闆請教,說:「我遇到點麻煩,需要您的幫助。×先生打來四個電話,他對我很不滿,因為他沒有接到您的回電。下次他再打來電話。您看我該怎麼答覆他好?」
結果,領導一下子便明白了凱西的難處,立刻解決了這一問題。
一句「假設您是我,您會怎麼做?」或「您看我該怎麼做呢?」的請教,不僅能讓忽視你的人為你著想,更能讓他理解你。
有一位設計師,也是利用這種方式,輕鬆地應對了他那苛求完美的老闆。
沃克長期為一家文化公司做圖書的版面設計。文化公司的老闆羅斯德是個完美主義者,常會在看完設計圖之後,讓沃克反覆修改,直到他滿意為止。
一次,沃克為文化公司設計了一套圖書的封面。他非常用心,作品完成之後,本人很滿意,辦公室的同事也認為很有創意。
可是,老闆羅斯德看了封面之後,並不十分滿意。他通知沃克,讓他再仔細想想,再多改改。
為此,沃克很苦惱,因為他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創意了。
無可奈何之餘,沃克只好打電話給羅斯德,向他請教:「對不起,我一時還真想不出更好的方案。假設您是我,您會怎麼做?」
羅斯德遲疑了一陣,然後回答說:「讓我想想吧。如果有新的想法我再告訴你。」
結果,羅斯德接受了原先的封面設計。因為當他自己去設計時,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創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