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走直線 第8章 精神專注,避免誤入岔道 (3)
    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只要把精力集中,注意手頭工作的任何細節,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相信你也能像那位詢問處服務人員一樣那麼輕鬆自如、鎮定自若。

    如何才能做到精神集中呢?

    1.養成不輕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的習慣。無論怎樣,先整頓好環境,排除那些妨礙集中思想的客觀刺激源。試想一下:當你的精神正高度集中於某一主題時,突然從旁邊傳來了歌聲,此時換上任何人,也要分心。

    2.要預先把桌上和附近收拾乾淨,以免被雜物分心。接著,要先處理掉分散注意力的工作。比如你一方面埋頭於明天就得交差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惦記著其他工作,這樣自然難以集中精力。所以先把必須做的工作處理掉。

    3.預先定好工作期限,也有助於精神集中。「什麼時候都行」就等於「什麼時候都完不成」。因此要定下一個「何時幹完」的目標,將自己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強迫自己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幹完。

    4.這是精神集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對這項工作抱有興趣和關心。不管你多麼想集中精力,對那些毫無興趣和一點不關心的事情,是怎麼也無法集中你的全部精力的。相反,一旦你迷戀某樣東西,自然會精力集中。

    5.依靠外部的條件來幫助你精神集中。例如:在公司,使用秘書設一道防線,使你不受其他人的干擾,或提醒你工作截止的日期,或想辦法防止你分散精力。再例如,與別人一起從事某一項工作,也有助於精神集中,但是不能與那種朝三暮四、反覆無常的人在一起,那樣只會互相起反作用。

    面對誘惑需要專注

    一個人只有專注於一個目標,才能在這個目標上取得成功。相信大家對麥當勞都不陌生吧,可誰又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呢!

    麥當勞在創業之初只是小店,當時有一個叫克羅克的年輕人和一個荷蘭人從麥當勞兄弟手下買下了這個小店。克羅克是一個有點愚蠢的人,他只開麥當勞店,加工牛肉,養牛錢都由別人賺,而荷蘭人卻十分聰明,他不讓任何人有賺錢的機會,麥當勞,牛肉加工廠,養牛場全在他一個人旗下。好多年後,人們在一個荷蘭農場裡找到那個荷蘭人,他除了200頭牛以外一無所有,而此時克羅克早已將麥當勞店開遍世界了,他使麥當勞成為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而他自己也成為了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

    這也許就是專注的力量吧!也只有專注的事情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年輕的時候,沒有可以靜心讀書的環境。他在一個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的一個角落讀書。剛開始他常常在嘈雜的人聲中頭昏目眩,後來他強迫自己把思想集中在書本上,經過磨練,再亂的環境也不能把他從書上拉開了。居里夫人十幾年如一日專注於從小山似的礦石中提煉放射性元素,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陳景潤專注於數論,終於攀登上了數學的高峰。青年偶像歌手周傑倫,若不是對音樂的執著與專注,短短時間寫出十首歌做成第一張同名專輯,今日的歌壇也不會因為他綻放異彩。

    他們的成就讓我看到了專注的力量,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出自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感,而是出自與對人和對客觀事物的熱愛和專心。「出乎其外,如乎其內」,如果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只要你努力做好,無與倫比的專注就會帶來不尋常的收穫!

    荷蘭有名的科學家萬·列文·虎克,初中畢業時,來到一個小鎮為鎮政府看門,也許是工作太輕閒,他選擇了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他一直專注地工作,一磨就是六十年,磨出了比專業技師使用的還要好的復合鏡片,並藉著他研磨的鏡片,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微生物世界,他成了科學家。

    虎克的例子不是偶然的也絕非個別,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世界級頂尖人物其實也都是極為平常的普通人,他們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更專注,精力更集中。

    現實中,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誘惑就像攀附樹幹的籐蔓一樣,糾纏於人成長的全過程,永遠無法擺脫。因此,我們說:人的成長過程,實質上就是與誘惑抗衡、化解誘惑、戰勝誘惑的過程。專注難,但是想真正幹出點名堂,在一生中有所建樹,我們還必須做到專注。

    專注是境界,專注是修養。專注於某一事業要出污泥而不染,不能被物慾所困擾,不能被凡事所羈絆,只有這樣,才能面對富貴淡清貧,面對喧囂甘寂寞,才不至於像有些人那樣為權錢名利而奔波忙碌。

    專注是激情,激情是動力。要專注於某一事業,你就要真心熱愛這一事業,傾心這一事業。只有真愛,才能真專,才能不至於在各種風、各種潮面前左右搖擺,才能不至於發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裡的世界很無奈的感慨,才不至於像有些人那樣朝秦暮楚,跟著感覺走。

    專注是自信,自信是豪氣。要專注某一事業,你就要對自己充滿自信,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堅信「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堅信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風景這邊獨好」。只有堅信,才能經受得住各種風吹浪打,經受得住失敗挫折,才能鍥而不捨,百折不撓,才能不至於像有些人那樣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半途而返,才不至於隨波逐流,在世事紛擾中迷失自我。

    專注是膽識,膽識是魄力。要專注某一事業,你就要敢於捨取,敢於有所為有所不為,敢於攏起指頭攥成拳。只有這樣,你才能不至於得隴望蜀,這山望著那山高,才不至於戰線拉得過長,才能達到挖深井者得甘泉的目的。

    專注是清醒,清醒則不迷惘。要專注某一事業,你就要保持冷靜和清醒,要清醒評價自己,一日三省吾身。要清醒選定目標,切忌「人心不足蛇吞象」,只有這樣才能專注於適合自己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克服「常立志,不踐志」的問題。

    辛勤的蜜蜂永遠也沒有時間悲哀。在世事喧騰、紅塵滾滾中靜下心來,專注於某一事業,不受其他慾望誘惑的擺佈,意味著有可能放棄很多機會,意味著遭遇困難不能退縮,但是只有這樣才能成就於某一天地,這樣的人生才不失為一種智慧人生。

    精神專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代價最小,收效最大。通過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人們可以達到組織管理的最高境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也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哲學,是一個人實現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則。

    做事不到位是一種浪費。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盡快結束工作,我們迅速地把某件事情做完,沒有過多地考慮細節問題,結果因為粗枝大葉,把關鍵問題搞錯了,最後不得不重頭再做一遍;有時候,我們因為偷懶,明知可能是錯的,也不思考,心想先交了差再說,結果反而要花更多的精力來彌補自己之前所犯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其實只需你花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完全可以避免。

    做事不到位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還會給上司帶來工作上的不便,對於上司安排你去做的事,無論鉅細,你不去做你的上司就要去做,你做不到位,他就要返工。而這樣的下屬,一般都是很令上司頭疼的。相對於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工作的低效率或者無效率造成的隱性浪費就更大。例如:

    一位企業家總是抱怨自己忙得沒有時間賺錢。原來,他的工廠總是不能按期完成生產計劃、按期交貨。用戶們為此怨聲載道。為了趕工期,他不得不新招了400名工人,但是生產速度還是趕不上訂單的增加。

    後來,一位工商管理學博士為他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方法很簡單,就是取消產品的返工區。企業家很疑惑:「取消返工區?那返工的產品在哪裡重新加工?要知道,返工的產品佔了全部產品的30%!」

    博士在紙上寫了這樣的建議:

    1.關閉返工區,讓在那裡工作的人都回到各自的生產線中去,作為指導員和培訓員。

    2.在生產線盡頭擺3張桌子,讓質量工程師、設計工程師和專業工程師各管一張。將出現的缺陷進行分類,並堅持徹底解決問題。

    3.將機器送回生產線修理。

    4.建立「零缺陷」的工作執行標準。

    幾個星期後,企業家驚奇地發現,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同時,他們已經能夠完成所有的訂單,並佔領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再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李助理一時疏忽,在公司的宣傳冊中弄錯了一個電話號碼,這給公司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和損失。李經理忙了很久才解決了問題,耽誤的工作不得不靠加班來完成。領導和其他部門的幾位同事也為此忙了好幾天。

    李助理第一次沒有把電話號碼寫對,導致整個公司上下無謂地忙亂,由此可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對於企業和員工是多麼的重要。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遇到過越忙越亂,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故障的情況,在忙亂中造成的錯誤,輕則自己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

    可見,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忙著改錯,改錯時又很容易製造新的錯誤,如此導致惡性循環,勢必降低工作效率。

    幾乎所有的人,包括老闆和員工在內,都認為他們不可能「第一次就做對」。而實際上,「第一次做對」也可以如此簡單和容易。原因就在於他們把握了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對」的核心理念:確定工作目的;建立一次做對的基本標準;消除達成這一標準的障礙;為標準而努力工作。所有的人和企業,只要遵循這一理念,都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一家製造降落傘的工廠產品合格率從99%提高到99.9%,但軍方仍然不滿意,要求生產和檢驗人員親自登機試驗。結果使該企業的降落傘合格率保持在100%。

    如何能第一次將事情做對?首要的是改變心態: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它既是一個工作方法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態度的問題。如果我們都認為工作中難免出錯,怎麼可能一次做對呢?其實,錯誤的發生至少有兩個前提:一是我們容忍它的發生,因為它的發生與我們的切身利益沒有太大關係。二是我們雖然不容忍它的發生,但默認錯誤的不可避免,因而未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範和規避,聽任它的發生。有了這兩點,想不發生錯誤的確很難,而這又反過來證明了錯誤發生的「必然性」。

    只要我們對不應該發生的錯誤事件制定了一個可接受的水平,它就永遠存在;可是當它不被接受時,它就自然消失。

    在一次工程施工中,一位師傅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邊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飛奔而去。師傅等了許久,小徒弟才氣喘吁吁地跑回來,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說:「扳手拿來了,真是不好找!」可師傅發現這並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氣地說:「誰讓你拿這麼大的扳手呀!」徒弟沒有說話,但是顯得很委屈。這時師傅才發現,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時候,並沒有告訴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沒有告訴徒弟到哪裡去找這樣的扳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