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在汪洋大海中航行重要的也就是明確方向,順著方向到達目的地,不要因為風暴而改變風帆轉向,那樣的話就永無法到達。大多數人都擁有強大的能力,自身也出類拔萃,但他們卻沒有集中精力在某一方向拓深與發展,終不能發光放彩。
「決定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在於是否具有專注力。」這是一名企業家說過的一句話。回想這句很有道理的話,它很適合各年齡段的人。特別是對於剛失敗或已經失敗的人來說,一名成績好的學生不是整天在那埋頭苦讀,而是懂得堅持,能夠集中精力堅持到底。
人們總是很習慣把企業家說成堂吉訶德似的人物,他們勇往直前,面對艱難險阻和不可抗拒的失敗,也不放在眼裡。事實上企業家就是一個現代神話,一個現代版的勇夫。沒錯,是有一些不斷冒險的企業家享受了許多名譽,但只有一小部分的例外。通常當今成功的企業家有勇有謀,心思慎密,集智慧與魄力於一體,對於新事物勇於探索,但是他們首先會考慮到風險和利潤。
一個成功的商人明白事事都很難把握,所以在一開始,他們就努力降低失敗的可能性,用大量的時間來作前期籌備。一位公司創始人這樣簡潔地描述運營哲學:「只有你嘗試之後才會發現問題,某些問題甚至是很大的麻煩,你必須找到一種低成本的辦法擺脫困境。」
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宏偉的計劃中,並專注於重要並有價值的目標之上,並為此付出十分的努力,也許,若干年後的今天,你,也會是名強者。
精簡工作清單,不要盲目地忙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新的可能和新的問題,對它們進行分類和處理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儘管這些確實也是工作,但是卻是沒有產出的。即使你哪兒也不去,什麼也不做,這樣也會很容易讓你變得衰老、疲憊、煩躁不安。「我忙了一整天,都快累死了,可是卻沒做什麼事。」這樣的話你聽過多少次,又對自己說過多少次?
在我們努力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會盡量遵從「根據優先順序安排工作」這一重要的做事原則。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將你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排列起來,除了令你覺得更加緊張和不堪重負之外,並不能幫助你實現任何目標。首先,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那些沒必要的東西,還有大部分重要的管理詞彙,例如「合理安排」、「優先順序」等,其實你不會在上面花什麼力氣,所以把它們都忘了或是放在一邊
走進老李的房間,你很難想像,兩年前他這裡是怎樣的「髒、亂、差」。現在的房間,已經被整理得有條不紊,而房間的主人——兩年間也從一個普通技術員晉陞為華普的中層管理者了。
老李以前做事往往不分「輕重緩急」,喜歡「一勺燴」。現在,他可不這樣做了。他把所有的事分成了四類:「重要且緊迫」、「重要但不緊迫」、「不重要但緊迫」、「不重要且不緊迫」的事件。做事、生活變得條理清晰、輕鬆自如,再也不用暈頭暈腦地「團團轉」了。
這個經驗給予我們如下的啟發:那就是所謂的「忙」是一個態度問題,是一個能否認真對待專注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同樣多的時間,關鍵在於你怎樣去利用好它。
有的人工作時採取毫不在乎的態度,敷衍了事。他們與同事扯些無聊的廢話,或沒完沒了地打電話,在無謂的小事上浪費著時間。下面列舉一些最常見的浪費時間的行為:
工作分配不合理:別人能幹的工作不分配給別人干,卻自己抓住不放,結果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在必須自己親手干的工作上時間不夠,無法把任務完成好。
優柔寡斷:總是要花費許多工夫才做出個結論,總是猶豫不決,行動遲緩正如俗話說「遲緩是時間的小偷」。如果你想到一件事,就要馬上動手幹。現在要幹的事如果拖到以後,就等於處理這件事時多花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因為在未著手處理它的這段時間內,心裡要惦記它,為幹這件事做了不必要的「心理上的準備」,這就浪費了時間。
馬馬虎虎地工作:馬虎地工作也等於是浪費時間。比如說:一旦把文件書籍放錯了位置,找起來就要花費時間。把還沒有處理的文件之類的東西統統堆在桌面上,不定什麼時候就得花工夫整理。
亂打電話:電話若使用得當,會是節約時間的最有價值的工具,但沒目的而老打電話,或說完正事還閒扯,那就是浪費時間了。
會議佔用的時間過多:隨意召開很多會議也是浪費時間的一個很大原因。有調查顯示:無效率的會議,是企業中時間浪費的最大來源。
無限度地寬容自己:有些人,在工作中無限度地寬容自己:「這項工作我打算用3天的時間來完成。」實際上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一個上午足夠可以處理完畢。
一位著名的時間管理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事先分配好的時間範圍內,工作將一直拖延著。」這就是說,如果我們認為某項工作需要一周的話,那麼它果然就需要一周時間,如果認為某項工作需要10天的話,就真需要10天才能做完。
現今,無數的事情正在進行著,即使是非常恬靜的生活,比起20世紀早期演說家的生活,也要豐富3倍。各種信息、事件、提議和機會不僅僅是出現在我們周圍,簡直是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即使站在原地不動,10分鐘之內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也比早些年代的10天還要多。
別坐在那裡試著將l萬件「要做的事情」進行優先順序排列——那只會耗盡你的時間,給你帶來困擾。從每天圍繞著我們的許許多多的事情中,把真正必須要做的找出來,這比排列順序重要得多。要成為一個能幹且有進取心的人,第一步就是要拋棄那些你並不是真正想要,也不是真正需要的事情和選擇——這些東西只會使你感到迷茫。
相對於1萬件事情來說,我們每年把1200件事情按照優先順序排列,這要容易得多,而且這些事情也更有可能做得到。
一次專注一件事,效率會更高
大多數上班族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總覺得有很多事壓在頭,心亂如麻,似乎除了加班或敷衍,就找不到其他的解決方法。實際上,工作其實很簡單。看似一團亂麻、無頭緒的工作,也無外乎是由一件接一件的事組成的。實踐證明:將眾多的事壓在心頭,只會降低工作效率,將原本簡單的工作複雜化。要想簡單工作,首先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太多的事壓在心頭,一次做好一件事。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它,取得最高的效率。
李敏是某家著名公司的高級文案人員,對於她來說,每天的工作可謂是多如牛毛,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大致列出如下:
1.完成某食品廠家的創意文案。(一周之內完成)
2.完成某公司的報紙軟文。(三天之內完成)
3.修改前一篇策劃案。(三天之內完成)
4.與4個目標客戶洽談。(一周之內)
5.負責招聘面試。(一周之內)
6.4個提案會的發言和材料準備。(一周之內)
7.一個大型活動的策劃案。(一個月之內完成)
8.看書本、雜誌、報刊以及各種行業資料,學習和提高自己。
這還只是比較重要的事情,不包括日常的瑣事。這使得李敏無比壓抑,整日垂頭喪氣,每天早上,只要一坐在辦公桌前,她就感到無比壓抑。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她的心頭不停地縈繞,她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一會兒想想這個,一會兒想想那個,雖然不斷地有火花迸現,但每當她決定在電腦上敲下一篇文案時,卻發現靈感遠遠不夠。心煩意亂之中,她推掉了所有的朋友聚會,取消了日常的鍛煉計劃,想好好地打上一個星期的「攻堅戰」。
然而事與願違,一天過去了,直到加班到9點鐘,她才發現自己不僅沒能搞定任何一項工作,連白天應該完成的事情都無暇顧及。但此時她已經很疲憊了,她也知道,即使再工作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
無可奈何之中,她只好暫時放棄手頭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今日必須做好的工作:寫一份上周工作總結,明天要交給上司;明天的提案會將由她主持,她必須將所有的資料匯總並擬出一個大致的頭緒。等做好這兩件事,時間已經接近10點了。
經過認真的反思,李欣覺得自己不能這樣下去。她決定將這些工作一件一件地完成,不能讓自己的心中同時裝下這許多件事,不能期求這些事同時得到解決。
她決定首先修改前一篇策劃案,出乎她的意料:不到一上午,她就保質地完成了。她頓時覺得心裡輕鬆了許多,在這種狀態下,她又於兩天之內依次完成了其他幾項工作。
由此可見,專注是多麼重要。一個人在工作時,必須專注於你的任務,才能迸發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正如我們學習時必須一心一意,倘若學的時候心裡還想著玩,那麼學習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倘若不一心一意,也無法從中獲得絲毫滿足感和快樂。
當認定一件事情值得自己去做時,就要立刻把精力只集中於一件事情上,讓自己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效率自然會高。而一個做什麼事情都定不下心來,做事浮躁、三心二意、不能集中精力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據我所知,就節約時間而言,每天應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一次只幹一件事,並把它幹完。」
世界上,最緊張的地方可能要數紐約中央車站問詢處了。每一天,匆匆的旅客都在那裡爭著詢問自己的問題,希望能夠立即得到答案。問詢處服務人員工作的緊張與壓力可想而知。可櫃檯後面的有位服務人員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他總是顯得那麼輕鬆自如、鎮定自若。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個矮胖的婦人,充滿焦慮與不安。問詢處的先生傾斜著上半身,以便能傾聽她的聲音。他把頭抬高,集中精神,透過他的厚鏡片看著這位婦人,「你要去哪裡?」
這時,有位穿著入時,頭上戴著昂貴的帽子的男子,試圖插話進來。但是,這位服務人員卻只是繼續和這位婦人說話:「你要去哪裡?」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嗎?」
「不,是馬薩諸塞州的春田。」
他看著時刻表,說:「那班車在第15號月台出車。在10分鐘之後發車。你不用跑,時間還多得很。」
「是15號月台嗎?」
「是的,太太。」
女人轉身離開,這位先生立即將注意力轉移到戴著帽子的那位男子身上。但是,沒多久,那位太太又回頭來問一次月台號碼。這一次,這位服務人員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這位頭上扎絲巾的太太了。
有人請教那位服務人員:「能否告訴我,你是如何做到並保持冷靜的呢?」
那個人這樣回答:「我只是單純處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換下一位。我一次只服務一位旅客。」
「一次只為一位旅客服務。」這話堪稱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