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論:捨得寬容幸福 第21章 有一種智慧叫寬心 (1)
    如果不能具備寬容大度的胸襟,寬容的處事智慧,就難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這種傷害並不是別人強加到我們身上的,而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心胸太過狹窄,自己給自己設置了障礙。

    1、寬容之心是一種智慧之心

    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你的人生和生活就會和諧愉快。

    寬容之心是一種智慧之心,它能辯證地認識問題,用大智慧來解決問題。

    寬容之心只看重大的和長遠的利益,有寬容之心的人會抱走西瓜,丟掉芝麻。

    有寬容之心的人吃小虧,佔大便宜。

    有寬容之心的人能集中力量發展,更快獲得成功,而且會因為心情愉快多健康長壽。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這樣感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我國古語也說,「天地本寬,鄙者自隘」。

    有寬容之心的人是真正智慧的人,他能夠正確地判斷問題,找到真正重要和有價值的方面,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們會捨棄眼前利益,收穫長久利益;會放棄小的利益,收穫大的利益。

    有寬容之心的人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林肯總統素來以寬容之心對待政敵,後來終於引起一個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

    沒有寬容之心的人,會一直處於委屈、怨憤、嫉恨狀態之中,用別人的過錯來不斷地折磨自己——但對於解決問題來說,則一點也沒有幫助。

    人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一樣的,當你持續地處於怨恨狀態,無法釋懷時,就無法投入精力做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大家都爭先恐後去收穫果實時,你卻因為和別人磕碰了一下,然後站在那裡思前想後想出氣,怒目而視卻又無計可施,這個功夫,別人已經收穫了不少果實,哪個大,哪個小,一目瞭然。,但是人們往往是人在事中迷。

    更重要的是,無法釋懷的你,同時還在損害自己的健康,——而健康,難道不是正常人生最根本的事情嗎?醫務人員所做的試驗顯示,患心臟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勞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勞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壓的原因,莫過於外表好像很安靜,內心裡卻被強烈的怨恨所煎熬。

    所以,沒有寬容之心,就會在別人傷害你之後,你自己再持續雙重損害自己。

    但寬容之心是有底線的,它不是包庇、縱容,不是無原則的退讓,更不是以損害整體利益為代價的妥協,而是建立在平等交流、和諧共處基礎上的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寬容之心的前提是看清問題的大小輕重,忽略小的,輕的,堅持大的,重的。對罪犯的寬容之心就像農夫對待蛇一樣,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對邪惡的寬容之心會帶來得寸進尺的罪惡。擁有寬容之心不是讓人們去當好好先生,做老好人,那樣,只能助長壞人的氣焰,毒化社會空氣。

    有寬容之心是一種智慧,是明辨大小輕重,從而進行取捨的智慧。因此,它也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或者說,就是如何處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的智慧。

    彼此都以寬容之心真誠相對,世界就會變得更精彩。寬容,不論對人對己來說,都會成為一種無須投資便能大把收藏的「精神財富」,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個人身心健康,而且對保持家庭和睦、幸福,人際關係良好,事業、前途的光明都有極大的幫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都需要有一顆包容、忍耐的心,寬容失敗,寬容流言,寬容冷漠……

    和家人、朋友、同事相處時,若能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就會讓世間少一些摩擦和磕碰,多一些和諧與平靜。寬容之心是一顆智慧之心!

    2、寬容是一種忍讓的智慧

    卡耐基是當代社會一位著名的人際關係管理大師,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例如諒解,寬容,欣賞別人、樂觀、不抱怨等等,這位人際關係大師的著作《人性的弱點》中,開篇第一章便是「學會寬容」,可見「寬容」在這位大師心目中的卓然地位。寬容即是包容,而包容不僅僅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修養,更是集體生活中與人共處的美德。

    一位母親在失去丈夫後,與女兒相依為命,並含辛茹苦地把女兒撫養長大。當女兒大學即將畢業的時候,與同班的一位男生戀愛了。他們愛得純粹而又專注。男孩來自鄉村,是個遺腹子,家中還有一位含辛茹苦的寡母。母親在女兒的央求下見了那個男孩,並在閒談中得知他的家庭背景之後,便堅決地拒絕了女兒要與他來往的請求。女兒傷心至極,從此與母親感情日漸寡淡,對母親的成見也是日益加深。終於,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女兒不顧母親反對,義無反顧地跟著男孩去了他的家鄉——一座小小的縣城。兩個人人匆匆成了家,並把男孩的母親從鄉下接到了縣城的家裡一起過日子。

    歲月使這座小城的顏色日漸斑駁脫落,當年那光鮮豐腴的愛情也逐漸被生活的瑣碎磨掉痕跡,銷蝕得瘦骨嶙峋,慘不忍睹。女孩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感覺幸福在他們的生活中來說,始終是遙遠的、不切實際的抽像幻覺。當她滿身風塵地趕回母親的家,看到母親那熟悉的臉的那一刻,她立刻淚雨滂沱。母親問她說:「是不是他心裡有另外一個更為深愛的人?」女兒無言地點點頭。「是不是他總站在那個人的立場上,而不顧你的內心感受?」女兒依然沉默地點點頭。「是不是他對那個人從來都是言聽計從,而不管你是不是受了委屈?」女孩驚詫地答道:「是的。」「你嫉妒,甚至怨恨那個人卻又無可奈何?」女兒更加吃驚:「是的。」「那個人就是他的媽媽,對嗎……」

    女兒十分的迷惑,她無從得知母親究竟是如何未卜先知的:難道母親去看過她?於是她開口問道:「媽,你怎麼會知道?」母親歎了口氣,對她說道:「你的父親也是獨子,由於我和你奶奶之間的關係不好,導致了我和你父親之間的感情出現了裂縫,到他去世,我也沒有原諒他。一個和自己的親生母親也無法溝通的人,我不知道他如何去處理自己、妻子與母親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我當時竭力反對你和他交往的原因。」

    「媽,我想和他離婚,好不好?」女兒說。

    母親一言不發,只是從果盤裡揀了一個一個橘子,遞到她手裡。她看著女兒剝下橘皮扔在一邊,緩緩說道:「我們總是只想著吃掉那金燦燦的橘瓣,可是卻忘了橘皮和橘瓣是連在一起的一個整體。不管你是否樂意,橘瓣離了橘皮就不能成為完整的橘子。就像婚姻,你不單單是與自己喜歡的人結婚,還要與他身後的整個家庭、背景結婚。你不僅要愛你愛的人,還要愛與他關聯的所有親朋好友。因為他不是純屬於你一個人的,他還有父母與朋友。婚姻的良好與否往往不是取決於婚前愛情的濃烈度,而是以你與他的家人相處的情況為標準。」母親說完,意味深長地拍拍女兒的手,「如果你還愛著他,那就回去,學會好好地與他的家人相處,學會包容與忍耐。」

    這位母親用樸實的話語教會我們,在生活中要擁有一顆包容、忍讓的心。假若凡事都能以寬廣的心胸來面對,能夠以忍讓的態度來包容別人的失誤,原諒別人的過錯,改正自己的錯誤,生活就會更加輕鬆,更加完美……

    是啊,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謙讓別人,喪失自己既得的利益;但是,更不能一味地爭。有時候,在與人相處中退的一小步,不但會幫助別人,同時也是給自己開闢了一條道路,甚至,退一小步就會帶來一大步的發展。

    我們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忍讓、退避並不是懦弱的表現,給別人讓路就是給自己讓路。假如在遇到爭執的時候,雙方都堅持己見,沒有絲毫的退讓,結果就只能僵持下去,最終不僅耽誤了雙方之間的時間,還有可能耽誤其他人的時間。更有許多時候,會使雙方的感情受到傷害,從此分道揚鑣。就比如說,在職場上,如果同事之間明爭暗鬥耍手段的話,最終就一定會落得個兩敗俱傷;而假如兩個人或者兩個小團體同心協力,工作就會完成得極為出色,老闆的嘉獎自然不會再是空談。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對別人好,別人卻絲毫不領情。其實對別人的仁慈永遠不是徒勞無功的,即使當時接受者無動於衷,至少施予者也可以受益。假如我們能夠勇敢地去愛,堅強地去包容,容忍地去相處,大度地為別人的快樂而高興,明智地理解身邊的微小幸福和溫暖,我們就一定能取得別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古往今,凡能成大事者皆須經得起忍、讓的考驗。忍,不是示弱的表現,而是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失落中休養生息,在逆境中積蓄力量以圖東山再起;讓,就是退一步而進兩步,不輕易認輸,最終失而復得,發展壯大,達到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完全可以把包容理解成忍讓,容忍別人的過失,在爭執不休的時候讓步。

    忍讓,是一種崇高的人生修養。一個人假如擁有忍讓的智慧,就能夠在面對榮辱的時候寵辱不驚,心靜如水。忍讓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氣度,就像一泓清泉能夠澆熄那哀怨、嫉妒的火光。忍讓,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化衝突為祥和。忍讓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假如別人不小心衝撞了你,內心必然會感到不安,這時候如果能夠以忍待人,自然會得到他人的感激與擁戴,而不分青紅皂白地計較,則會讓兩人間的嫌隙越來越深;。

    忍讓,是一種大智大勇的謀略,擁有忍讓智慧的人往往不計較一時的高低和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放眼全局,胸懷未來;忍讓,是一種無私寬容的美德,擁有忍讓美德的人,就擁有寬廣的胸懷和無私的心靈,這樣的人懂得去容納人,感化人,團結人。

    擁有忍讓智慧的人一定是具有深厚涵養的人。忍讓是一種善待別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的境界,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心靈的寧靜昇華與恬淡享受。擁有忍讓的智慧,就擁有了一塊敲開良好人際關係大門的試金石,不但能夠改善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還能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慰藉。我們沒有必要總是和別人斤斤計較,爭強鬥狠,只要給別人一條路,我們自己的路也自然順暢許多。

    3、學會忘懷也是一種智慧

    你的胸懷是否豁達大度對做人很重要。今日之你已非昨日之你,過去積年累月而形成的痛苦與創傷、錯誤與愧疚,如果不知道擺脫與清除,必然由於負累沉重而減緩了向前奔赴的速度。

    每個人本來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為某些心理壓力,如緊張、失敗、挫折等等,漸漸形成情緒問題。有時反應暴躁,有時反應冷淡,導致心灰意懶,半途而廢。為了避免半途而廢,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一定要學習忘懷之道。

    我們生活在現在,面向著未來,過去的一切,都被時間之水沖得一去不復返。我們沒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那些人間的仇怨,不妨把心胸放寬大一些。念念不忘,只能被它腐蝕,而變得憎恨和怨懟,甚至導致精神崩潰,而陷自己於瘋狂。

    樂於忘懷是胸懷豁達大度的一種表現。有一句話說的是: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狼狽不堪,不值得。樂於忘懷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徵,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

    忘懷,它是忙碌的樹蔭。它讓我們在燥熱疲倦時,有機會休息,使活力恢復過來。然而,怎樣才能忘懷呢?只有一個辦法:放下。

    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懷之道的人,當有一天發現他最信賴又依靠的僕人蘭佩一直有計劃地偷盜他的財物時,便把他辭退了。但康德又十分懷念他,於是,他在日記上寫下悲傷的一行:「記住要忘掉蘭佩。」真正說來,一個人並不那麼容易忘掉傷心的往事。不過,當它浮現出來時,我們必須懂得不陷於悲不自勝的情緒,必須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憤恨、恐懼和無助的哀愁裡。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扭轉念頭去專心工作,計劃未來,或者去運動、旅行。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能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狀況,它可能是來自某人的莫名其妙的指責,也可能是一種他人平白無故的批評;它可能來自親朋好友的誤會,也可能是來自某些有心人的陰謀和唆使。而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我們不能正確處理的話,就會把一切搞得一團亂,甚至會「好事變壞事」。而「忘懷」這樣一種包容的智慧,則有助於我們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各種類似問題與困難。我們總是有機會與各種人打交道,因此,只有能夠正確地包容各種人,各種看法和行為,時時保持一種容忍的態度,就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交際關係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