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 第60章 伊曼努爾·康德 (1)
    1生平、個性、著作

    伊曼努爾·康德於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柯尼斯堡,他的父親是個馬具匠。他的父母是虔信派教徒,這個教派提倡真正的感情上的虔誠,而不僅僅拘泥於宗教條文。他在柯尼斯堡的弗裡德利克學校學習了7年,後來他說,他對學校的課程基本上沒有多大興趣,他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是自然科學和哲學。1740年,他進入柯尼斯堡大學學習,先是學習神學,不久之後他就因為對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興趣而放棄了神學學習。他在柯尼斯堡附近的貴族家裡做了9年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熟諳了人情世故,而且還獲得了細緻的哲學知識。1755年,他獲得碩士學位,並留在大學裡做編外講師。過了15年之後,他才獲得講授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教授資格,他擔任這個職位直到生命終止。

    我們的敘述已接近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在這一時期,西方哲學的發展在康德那裡達到了一個高潮和轉折點,即使康德的許多敵對者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而且這樣的情形也是史無前例的,因為發生的這一切都是由於一個人的思想成就所產生的影響而引起的。1781年,德國啟蒙運動的偉大詩人和最重要的批判者萊辛溘然長逝,就在這同一年裡,康德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即《純粹理性批判》,這標誌著歐洲啟蒙運動達到了它的頂峰並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康德生來身體羸弱,他個子矮小,體弱多病,身材有點畸形,一邊的肩膀比另一邊高,由於他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他持之以恆地恪守自己制定的生活規則,並給自己設定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康德的生活從表面上看平靜無波,並且始終如一。通過這種努力,他能夠健康地活到高齡,並最終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康德嚴格地過著極其有規律的生活,關於此,同時代人的書信和報道中都有記載。他總是5點起床,然後便立即投入工作。從7點至9點,他在大學裡講課。9點至下午1點,這是他用於個人研究的主要工作時間段,他的科學著作大都是在這段時間裡完成的。接著是午餐時間,進餐時康德幾乎總是有客人陪伴,他更喜歡接待的客人都是普通市民而非學者。午餐是用來完全放鬆自己的,往往要持續好幾小時,席間會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接著是散步,同樣是按照精確的時間,而且也非常具有規律性。散步之後,他又開始工作,晚上10點準時上床睡覺。

    康德在做講師期間,赫爾德正在柯尼斯堡上大學,他在一封信中這樣稱讚康德:「他血氣方剛,總是那麼興致勃勃,他生來就為思想的額頭裡裝滿了堅不可摧的快樂和喜悅,他思想豐富的談吐源源不斷地從口中流出,他有取之不盡的風趣、機智和變化無常的思想,聽他講課簡直就像在輕鬆愉快地享受。他能調動起學生的情緒,使我們愉快地學會自己思考問題……」他在大學裡任教40年,他不僅僅講授這兩門課程,此外還講授數學、自然地理學、人類學以及自然神學、倫理學和自然法權。他是一個受人歡迎和愛戴的教師。就和講授哲學問題一樣,康德也能夠在地理課上栩栩如生地談論那些陌生國家和民族的風土人情,儘管他一生中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柯尼斯堡。

    一位傳記作者說:「起床,喝咖啡,寫作,講課,吃飯,散步,一切活動都按他自己規定的時間表,鄰居們都非常清楚,當伊曼努爾·康德身穿灰色外衣,手拿西班牙式籐手杖走出自己的家門並漫步走向菩提樹小林蔭道的時候,這時正好就是下午3點半。如今這條被稱為哲學家之路的小林蔭道就是因康德而得名。他每天都要在這條路上走八個來回,一年四季永不間斷,當陰天或者天上的烏雲預示著將要下雨的時候,人們就會看到他的老僕人朗培爾謹小慎微地跟在他的身後,腋下夾著一把長柄大雨傘,如同一種天意的象徵。」康德非常嚴格地遵守自己設定的日程表,據說柯尼斯堡的市民可以根據他的活動來校準時鐘。海因裡希·海涅的這些略帶譏諷的描述,以及其他一些關於康德個性的逸事,都與康德的年齡有關。老年的康德是一個熱情好客的主人,因為他的談話妙趣橫生,所以他也是一個備受歡迎的客人。他與那些偶爾居住在柯尼斯堡的俄國高級軍官們交往頻繁,他們大都是來自波羅的海東岸國家的德意志血統的人。

    他的主要著作問世以後,康德立即就聲名遠揚,而且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名氣就已經超越了德國國界。人們紛紛向他表示敬意。來自柯尼斯堡之外的許多聘請都被他一一謝絕了。雖然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的思想創造力已經漸漸消退,但是,當他於1804年2月12日溘然長逝時,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還是紛紛前來拜謁他的故居,目的是再看一眼這位偉大人物。城市、大學以及居民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這對於柯尼斯堡這座安靜的城市來說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2前批判時期

    [1]康德的自然科學著作

    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康德的《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康德在其中闡述了一種關於宇宙形成和行星運動的理論假說。牛頓認識到並計算出了引力對於天體運行所產生的影響,但是太陽系的形成問題他卻沒有解決。他明確地指出,人不可能對此作出自然的解釋。在他看來,天體的循環運動是兩種力量作用下產生的結果,一種是吸引力,對於這種力我們可以用機械的方式作出解釋;另一種是排斥力,它阻止行星在重力的作用下衝向太陽。牛頓認為,對於這第二種力我們只能作這樣的解釋,造物主自身已經賦予天體這種運動規律,使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逃逸太陽的追趕。

    《純粹理性批判》發表以前的這段時期,或者說,康德思想真正開始形成以前的這段時期被稱為康德思想發展的「前批判」時期。從他的第一部著作發表到他寫出自己的博士論文,在這幾十年內他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這一時期的作品——其中的大部分我們在這裡並沒有列舉出來——大都是涉及自然科學問題。康德的著作涉及火、火山、自然地理學、風的理論以及里斯本大地震。牛頓物理學是他思想的基礎,對他來說,牛頓物理學是精密自然科學知識的一個典範。

    康德提出的兩種力都可以用機械論加以解釋。他假定了一種宇宙的原始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物質的最小微粒均勻地分佈於空間之中。由於這些最小微粒在密度上和引力上都各不相同,於是,那些密度較大因而引力也較大的物質微粒就會將那些密度較小因而引力也較小的物質微粒吸引過去。在引力的作用下,較輕的微粒會呈直線形移向較重的微粒,並在那裡集結成一團。但是,在移動的過程中,它們會與其他微粒相撞,它們會被撞開,因而會改變自己的運動方向,因此會產生運動方向的偏移。從最初的混亂無序的運動中,會逐漸形成一種運動的均衡,從而達到一種最低程度上的相互制約,於是就形成了圓周運動。那些呈圓周運動的微粒的一部分被太陽吸引了去,並圍繞太陽旋轉。其他微粒組成了行星。它們離太陽越近,其密度就越大,其體積就越小。幾十年之後,法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比埃爾·拉普拉斯在對康德的理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得出了與康德非常類似的結論。從此以後,這種宇宙形成的假說就被稱做康德—拉普拉斯理論。

    康德試圖用這個假說來表明,為了解釋從混沌無序的原初狀態如何形成一個和諧的宇宙整體,人們並不需要假定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一切都可以用物質的吸引和排斥的規律加以解釋。至於那瀰漫於空間中的原初的物質微粒又是如何產生的,在康德看來,任何自然的解釋對這個問題都失靈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假定一個造物主,他創造了物質,並賦予它們力量,使它們有能力從混沌無序的原初狀態構造出一個有秩序的宇宙來。

    康德繼承了萊布尼茨的單子概念。宇宙形成於最小微粒的運動,康德試圖更進一步確定這種最小微粒的本質。他將它們的本質定義為「充滿空間的力」。也就是說,物質具有物質性和不可穿透性,物質的本質就是力。沒有「材料」,只有力!《物理單子論》中包含著康德具有前瞻性的自然科學思想。康德的這一思想在當代物理學中又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復興,當代物理學不僅在理論上認為「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特殊形式,而且還在實踐運用中清楚地證明了物質能夠轉化為能量,反之亦然。

    「自然史……將要描述地球的變遷、地球上造物(植物和動物)的變化,這些變遷或變化都是自然歷程的必然結果;它還要描述由這些變化而來的原始種的原始類型的變異。它或許會將一大批看上去各不相同的物種歸列為同一個種屬,並且將今日描述自然的如此詳細的學科分類轉變為一種便於理解的自然體系。」在康德的第三部自然科學著作《論各種不同的人種》中,康德用一種自然史的觀念來代替純粹的自然分類描述。他在其中表達的思想使他成為進化論思想的開創者之一,這一思想在19世紀時已被廣泛接受。

    [2]批判問題的形成

    從理性原則出發能夠獲得關於世界的正確認識,而且也不必借助於經驗——這一點很重要。對於理性主義者來說,經驗並不是認識的基礎和界限,因此,他們也沒有理由懷疑一種形而上學的可能性,這種形而上學作為一種超越經驗和超越感性的科學而存在。況且理性主義者也創立了這樣的形而上學體系。他們採用的是獨斷主義的方法,也就是說,不做事先的批判性檢驗,也不管理性是否有能力在不依賴經驗的前提下獲得超驗的確定性認識。讓我們回到哲學本身!在大學學習期間以及工作的初期階段,康德在德國所見到的占統治地位的哲學體系就是萊布尼茨—沃爾夫哲學體系。如果我們用簡短的詞語來概括它,那就是理性主義,在方法上則是獨斷主義。之所以稱它為理性主義,是因為它是一種理性哲學,它相信:我的理性關於世界所表達出的是真實的。康德的老師科努岑就是一個沃爾夫主義者,在老師的影響下,康德到1760年左右也一直是一個萊布尼茨—沃爾夫體系的追隨者。

    洛克曾說:沒有感官經驗,理智中就一片空白。這是徹底的經驗主義。只有經驗包括外在的感官經驗和內在的自我觀察的意識活動。才是我們認識的源泉,而且也是認識的界限。對於這種經驗主義來說,因為經驗不為超驗提供任何根據,所以超驗科學意義上的形而上學則是不可能的。康德然後發生了思想的轉變被從「獨斷主義的昏睡中」喚醒了,而喚醒他的人就是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約翰·洛克和大衛·休謨。

    康德與獨斷的形而上學分道揚鑣了,他關於沃爾夫哲學說的一段話已經明確地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我們觀察一下某些思想界的空中樓閣的建築家們……那麼我們必須忍耐他們的說法中的矛盾之處,耐心等待這些先生們從幻夢中醒來。」他的整篇文章都帶有類似的嘲諷語氣:「機敏的胡迪布拉斯本來應該讓我們自己來解開這個謎;因為照他看來:如果一股季肋部的風呼嘯著吹進內臟,那麼要看它朝哪個方向吹,如果它朝下吹,那麼出來的就是大糞,如果它朝上吹,那麼就會出現幻象或者顯靈。」「也許有人會問,是什麼動機促使我去研究這種無聊的瑣事,這等於是在繼續傳播荒誕的故事,一個理智健全的人是很難去聽它的,更不用說還把這些荒誕不經的東西放到哲學研究著作中去……愚蠢和智慧之間的界線是如此之模糊不清,以至於由於在其中的一條道路上走得時間太長了,也難免有時會沾著另一條道路的邊。」康德開始懷疑理性主義的正確性,因而也開始懷疑舊的意義上的形而上學是否是可能的,這種懷疑尤其表現在《視靈者的幻夢》一書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