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產生了不容低估的影響。眾所周知,一本書的“長度”——也就是讀者為了理解一本書所要走過的道路的長度——與這本書的頁數並不是一回事。斯賓諾莎嚴格地刪除了他文章裡的任何多余的詞句,他用拉丁語將他終生的思想勞動的精華濃縮進了200頁的書裡。因此之故,若想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達它思想的基本內容是相當困難的。對於那些在哲學方面沒有預備知識的初學者來說,《倫理學》不屬於推薦給他們閱讀的書目。如它的標題所顯示的那樣,它是“用幾何學的規則”寫成的,是按照數學方式寫成的著作,有預先給出的假設,有命題、定理、證明、結論,等等。在斯賓諾莎的前輩笛卡兒那裡,我們就已經看到這種對數學的熱愛,而且他們都堅信,哲學也必須具有數學思維那樣的精確性和絕對有效性。閱讀這本書的困難一方面來自他的這種方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過分簡潔的表達方式。
斯賓諾莎的思想出發點就是實體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的含義並不是我們今天通常所理解的物質。如果我們能設想一下,這個詞在拉丁語中的字面意義就是“位於下面的東西”,這樣我們就可以更接近這個詞的本義了。斯賓諾莎的這個概念指的是太一或無限者,它居於萬物之下或之後,它將一切存在集於一體並包含著一切。實體是永恆的,無限的,自由的。在它之外無物存在。若這樣理解的話,那麼實體概念就與上帝概念是同義的了,而且作為一切存在物的總稱它與自然概念也是可以等同的。因此,斯賓諾莎思想一開始就表達了這樣一個方程式:
實體=上帝=自然
“樣態”並非像實體那樣以自身為原因,同時它又是自由的和必然的,因為在這裡必然性和自由恰好相合,也就是說,“樣態”是一切被其他事物所規定的東西,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廣義的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在一般的語言運用中,我們稱這個世界為自然界。實體與“樣態”這個概念是相對的。斯賓諾莎對此也很清楚,為了避免誤解,他使用了兩個自然的概念:“創造自然的自然”,系指前述第一種情況下包含一切的自然;“被自然創造的自然”,這是對一切有限事物的總稱。因為人類的語言並非可與數學符號世界相比擬的符號語言,而是從未知的遠古時代繼承下來並有機地發展而來的語言形式,所以,不管我們作出怎樣的概念清晰的定義,每一個詞總會帶有許多未被說出來的意義,它的意義本來就是來自某個詞的過去以及人類的思想遺產。因此,在斯賓諾莎那裡也出現了如我們在康德那裡看到的情況,他常常並不那麼嚴格地遵守他自己確定下來的定義,比如,他稱上帝就是“創造自然的自然”,他稱大自然“就是被自然創造的自然”。
斯賓諾莎為了說明他的這個基本概念舉了下面一個例子:設想將無限的實體呈現到一個無限龐大的平面上,譬如一張適合於將樣態、個別事物和各種圖形畫到上面去的白紙上。然後我們再把這個平面劃分為許多小方塊,我們把目光投向其中的一個方塊並提出一個問題,即這個小方塊是被什麼所限定的?那麼回答就會是:它是被四周和它相鄰的方塊所限定的,而不是與之相反,至少它不是間接地被整個平面所限定的。每一個有限物都是被另一個有限物所規定的。當然如果事先沒有那個大的平面,小方塊也就無從談起。斯賓諾莎想借此說明一個道理,即每一個有限物總是被另一個有限物所規定,但是上帝卻不可能是任何有限物的直接原因。
如果有限物不是直接來自上帝,而萬有卻是來自上帝,那麼在作為無限實體的上帝與個別樣態之間必然還存在一個中間環節。這個中間環節是什麼呢?讓我們再回到上面那個例子中去。平面中的某一個特定的正方形是由它四周與之相鄰的正方形所規定的,如此類推,以至無窮,所有可能的正方形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無限巨大的無所不包的整體,不管這個平面被分割為多少個形狀,而整體卻永遠保持不變。斯賓諾莎將所有這些樣態的全部稱為“無限的變態”,它是直接來自上帝的。這樣我們就獲得了一個三級階梯:無限實體=上帝;所有樣態的全部=萬有;個別樣態。
無限實體有兩個屬性不管怎麼說人類心靈只能感知到兩種。:思想和廣延。一方面,上帝是無限的廣延也就是說上帝沒有形體,因為所有形體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上帝是無限的思想也就是說上帝不是某個特定的或有限的思想。因為萬物都在上帝之中,所以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從這兩方面加以考察:從思想方面,它顯現為觀念;從廣延方面,它顯現為肉體。盡管只有兩種不同的實體,但是我們從兩個方面考察的卻是一個東西;盡管個體只是由兩種不同實體即肉體和靈魂組成的,但這兩種實體卻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個觀點在現代人類學那裡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
每個個體都力求維持自己的存在,在斯賓諾莎看來,這與個體的本性是相符的。和每個個體一樣,人在這種努力中必然會與其他個體相遇,一方面,他會通過對對方施加影響而行動;另一方面,他會通過接受對方對自己施加影響而消極忍受。如果他自我保存的欲望得到滿足,那麼就會產生快樂;如果這種欲望受到阻礙,那麼就會產生悲傷。所有這一切,人的行為和人的痛苦以及人的愛、恨和激情,這些都與人的肉體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它們都帶有自然的必然性和堅定不移的合乎邏輯性。因此,用冷靜的數學般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審視和分析人的欲望和激情,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如斯賓諾莎所言,“我將要考察人類的行為和欲望,如同我考察線、面和體積一樣”。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意志自由在其中是沒有活動余地的,斯賓諾莎將一個幻想自己能夠自由選擇和自由決定的人比作一塊被拋向空中的石頭,這塊石頭在下落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徒然幻想自己能夠決定它下落的路線和地點。和所有自然事件一樣,我們的行為也必須遵循同樣的鐵的規律。
善與惡的普遍有效的概念也並不存在。凡是有利於個體自我保存的東西就被稱為“善”,凡是阻礙個體自我保存的東西就被稱為“惡”。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這個世界上究竟還有沒有一種能夠指導人們應該如何行為的普遍有效的倫理學原則呢?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每個個體都遵循自我保存的原則,如果這個世界上的“自由”也只符合最高級的生命體的利益,那麼在這樣一個世界上試圖建立一種倫理學究竟還有什麼意義?斯賓諾莎的回答是,首先,他所說的不存在意志自由並不意味著人對他的行為可以不負責任。由惡行導致的惡果之所以並不那麼可怕,是因為它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我們的行動是否自由,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的動機就在於希望和恐懼。因此,如果認為我不再給戒律和命令留出地方,這種斷言就是錯誤的。事實上,歷史上已經有足夠的例子證明,許多非凡的人物都度過了堪稱模范的一生,盡管他們對人的不自由堅信不疑。但是這個理由仍然不能令我們感到滿意。
“每個人都愛他自己,都尋求自己的利益——尋求對自己真正有利益的東西,並且人人都力求一切足以引導人達到較大圓滿性的東西。並且一般講來每個人都盡最大努力保持他自己的存在。這些全是有必然性的真理,正如全體大於部分這一命題是必然性的真理一樣。”每個客體的本性都在於追求自我保存,這個原則同樣也適用於人類。德行不是別的,它無異於人實現他的上述目標的能力。也就是說,德行和權力並無不同。人的自然權力也就是他的這種權力,因為斯賓諾莎說,所謂自然權力也可以理解為自然法則或自然權力。“絕對遵循德行而行,不是別的,只是依照我們固有本性的法則而行。”那麼,人依循其法則而努力追求自我保存和自我完善的固有本性又是什麼呢?接下來是關鍵的一步,它決定了斯賓諾莎思想的發展方向,他認識到:人就其本性而言是理性動物。如果人在理性的引導下追求自己的利益,那麼他也就是依循他的本性而行動,而由於理性努力追求理解,因此“指向理解的努力乃是德行之首先的唯一的基礎”。這讓我們想起蘇格拉底,他也曾經將德行與正確的認識聯系起來。
“一個情感只有通過一個和它相反的、較強的情感才能被克制或消滅。”那麼理性究竟有什麼作用?它的作用倒是有幾個。當然,人不僅僅是理性動物,此外他還身不由己地受本能、欲望和激情的控制。那麼理性和激情的關系如何呢?斯賓諾莎對人的本性可謂了如指掌,因此他對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理性必須克制和壓抑激情。而且他了解的更多,人的個別激情都有一個特性,即它會力求使自己的欲望得到完全滿足,它不顧人的其他情感,也不顧整個人的幸福。在激情中,人會完全沉醉於那一刻之中而忘乎所以,他不顧將來會發生什麼。假如人完全沉醉於其中,這對他個人的真正利益來說並沒有好處。只有當理性能夠超越倏忽而過的當前時刻,能夠看到當下行為的未來結果,它才能幫助我們統攬全局並采取正確的行動。作為生命的原動力,欲望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但是理性告訴我們,應該將人身上的各種對抗力量相互協調起來,使它們之間達到一種平衡狀態,這樣才會真正有利於他建立一種和諧的人格。沒有激情,人將不成其為人。但是激情必須經過理性的調整和引導。
斯賓諾莎說:“我們為被動的情感所決定而產生的一切行為,也可以不為情感所決定,而為理性所決定。”理性的能力還不止這些。也就是說,理性本身也可以變成激情,變成感情沖動,並像激情那樣對人產生影響!正因為對善與惡的認識本身就能夠起到一種情緒的作用,所以就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即人能夠使他對善與惡的認識成為他行動的准繩。所以說,理性可以通過使自身成為激情從而戰勝激情。
最終,理性會繼續引領我們走向更高的下一步。讓我們再回到前面舉的那個例子上去,即那個上面畫有各種圖形的無限大的平面。有最簡單的生物,它們是“第一級別的個體”,我們可以設想用一個正方形來表達它。我們所認識的最為復雜的生物就是人,我們可以設想用一個非常復雜的圖形來表示它,並把這個圖形畫到平面上去,很明顯,它本身就包含了許多個正方形。但是,它會與其他大量的單獨的正方形相交,而只將一部分包含在自己身上。從廣延的角度看,即將它作為物體來看,那麼這樣一個生物將不會完全控制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運動,其他物體會對它施加影響並干擾它。或者從思想的角度看,即將它作為精神來看,這樣一個個體會將某些正方形完全包含到自己身上,而另一些則只能是部分地被包含。斯賓諾莎稱這種能夠完全占有精神的理念是適當的理念,而其余的則是不適當的理念。
在人的欲望和激情中,人會將其他身體作為自己的欲望和激情的對象,因為其他身體同時也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他只能獲得不適當的理念,只能獲得支離破碎和雜亂無章的理念。這也同樣適用於其他身體的感官知覺。而理性則與此截然不同,特別是它的最高級形式,斯賓諾莎稱之為“直覺”。理性只會幫助人們獲得適當的理念,理性不會提供對孤立狀態下的事物的雜亂無章的認識,理性將一切事物放到它們永恆的和必然的聯系中加以考察在此,我們不禁要作幾點說明,即斯賓諾莎在這裡的表現足以證明他是那個理性時代的真正兒子。個別思想家或個別人無疑是不假思索地作出的假定,卻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這無論如何是非常有意思和富於啟發意義的事情。斯賓諾莎不相信人的感官和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