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痛 第14章 《三國演義》  政治鬥爭中的遊戲規則 (6)
    周瑜此時也太過大意,他認為諸葛亮在劫難逃,也沒有細想。諸葛亮已經透了口風,讓他第三天派五百人到江邊搬箭。草船借箭的事,當年孫堅跨江擊劉表之時已經有了先例,周瑜不會不知道,怎麼這會兒腦子不開竅了?更何況,魯肅回報周瑜時,雖然沒有提起借船之事,卻說了諸葛亮並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造箭卻不用原材料,那只能是去搶、去騙了。

    雖然躲過了兩次致命陷阱,諸葛亮還是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周瑜不殺自己是不會罷休的,於是裝神弄鬼借東風,還特意把地點選在了江邊。東風刮起的時候,正是戰鬥打響的時刻,此時,周瑜的注意力必然集中在戰場上,諸葛亮趁機溜走不是難事。

    隔江對峙的曹操雖然也想給周瑜下套,無奈行騙並不是他的專長。曹操也太低估對手了,派蔡中、蔡和詐降,卻沒讓他們帶家屬隨行。周瑜能利用蔣干殺了蔡瑁、張允,看穿這種小把戲還是不難的。周瑜將計就計,反而利用蔡中、蔡和二人給曹操提供假情報。

    曹操上了一次當還不過癮,派蔣干二次過江,這確實令人想不通。已經知道蔣干是來刺探軍情的,周瑜對他的防範肯定比防賊還嚴,在這種情況下蔣干竟然能把一個大活人帶回來,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鳳雛,世界真奇妙!可曹操竟然又一次相信了蔣干,以為他帶回來了個寶。曹操採納了龐統的「連環計」,把戰船全部捆綁到了一起,為火災提前做好了準備。

    同樣是詐降,周瑜設計的場景就逼真多了,可見,這二位的騙術不在同一個層次上。

    「赤壁之戰」結束後,雙方達成協議,由周瑜先去攻南郡,攻不下再由劉備一方去攻。周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損兵馬,費錢糧,幾乎連性命都搭上,結果卻是便宜了劉備,成全了諸葛亮的名聲。這個當上得太大了,周瑜氣得箭瘡迸裂,昏迷不醒。

    被人耍得如此徹底,魯肅竟然還要去同對方講理。他也不想想,江東眾多名嘴一起上陣,尚且鬥不過諸葛亮的一條舌頭,自己怎麼可能是諸葛亮的對手?果然,見面之後,諸葛亮避開雙方當時的約定,把劉琦搬了出來,魯肅腦子不會拐彎,總是跟著諸葛亮的話頭走,結果再次被愚弄。

    看到劉琦之後,魯肅重新燃起了取得荊州的希望。劉琦當時面色羸瘦,氣喘嘔血,看起來像是很快要去和老爸團聚了。魯肅不是好戰分子,能夠和平收復荊州當然好,他答應等劉琦死後東吳再接收荊州的建議。

    劉琦的身體狀況很令人費解,他當時正當盛年,三十六七歲的年齡,無論是體力和心智,都處於壯年。「赤壁大戰」之前,劉備無家可歸,劉琦前去接應他時,一身戎裝,一副少年英雄的模樣,怎麼時隔僅僅數月,就變成了這副樣子?從書中的描寫來看,劉琦並非酒色之徒,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可怎麼他一到了諸葛亮和劉備的保護之下,就變成這副模樣?

    劉備這個當叔叔的顯然沒有盡到責任,對劉琦個人生活關心不夠,但諸葛亮也該多用些心啊,好歹,劉琦也是諸葛亮的表哥,關係比和劉備近得多。魯肅一見面就看出來了,劉琦酒色傷身,將不久於人世。諸葛亮和劉琦在一起的日子可不短了,豈能看不出來?

    此時,劉備雖然暫時沒有了被人追殺的煩惱,但他仍然沒有自己的地盤。荊州在劉備的眼裡是最現實的目標,不過,劉琦卻是他佔領荊州最大的絆腳石。

    劉備之所以能夠被東吳高看一眼,當成盟友,靠的其實是劉琦。東吳從孫堅被黃祖殺死到「赤壁大戰」之前的十七年時間裡,一直拿荊州沒辦法,這說明荊州相當有實力。劉備初到荊州,兵不過千,將只有關、張、趙,就這點本錢,東吳哪裡會把他放在眼裡?東吳看重的是劉備控制下的劉琦。雖然沒能成為劉表的「法定繼承人」,但作為他的長子,劉琦在荊州還是很有根基的,同情他的人不少,尤其是在弟弟劉琮投降曹操之後,堅持鬥爭的人都跟了劉琦。劉琦手裡握有荊州近一半的武裝力量,比劉備的實力強多了。如果劉備強取荊州,即使成功了,荊州的實力也會大損,這對他一點兒好處也沒有。因此,劉琦自然死亡,是再好不過了。

    好不容易等到劉琦去世,魯肅一相情願地以為對方會遵守當初的君子協定,於是跑去「收債」。沒想到諸葛亮這時候變了臉色,耍起了無賴,他不僅不認賬,反而倒打一耙,把魯肅打得暈頭轉向。諸葛亮緊跟著拋出一根「胡蘿蔔」,答應取得西川之後再把荊州歸還東吳。這一次比上次正式了不少,不只是口頭約定,雙方還立下了字據。

    這樣的字據,不過是「白條」一張。如果劉備得了西川,有了爭奪天下的實力,怎麼可能再將荊州讓給東吳?難怪孫權要對魯肅大發脾氣了。周瑜見荊州要不回來,又想用計騙殺劉備,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雖然喜歡耍小聰明,但「厚黑」的程度遠遜諸葛亮,被騙了多次,最後終於被活活氣死了。諸葛亮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算出周瑜要死,去了一塊心病,把這個好消息報告給了劉備。諸葛亮也太小肚雞腸了,缺乏容人之量。看看魯肅的心胸,龐統這樣的人才,在孫權面前沒受到賞識,魯肅知道了,親自寫了封推薦信,讓他到劉備那裡去討個好前程。

    即使是自己的老哥,諸葛亮同樣是騙起來沒商量。明知老哥家屬被「拘留」,還有心情設計、演出了一場好戲。讓劉備唱白臉,扮成一個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情種,為老婆被騙走之事和東吳算賬。自己唱紅臉,為兄長一家人的性命哭求劉備。

    諸葛瑾也是個老實人,被這兩人搞得沒了主意,再次中了緩兵之計,拿著劉備打的「白條」去找關羽,關羽「招待」諸葛瑾的只有一頓臭罵。

    是什麼讓手足相殘

    「願生生世世不再生於帝王家」,這是十歲少年劉子鸞的臨終之言。作為宋孝武帝劉駿的愛子,新安王劉子鸞的童年還是很幸福的。其母殷淑儀是劉駿的至愛,劉子鸞因此也跟著沾了不少光,從父親那裡得到的關愛遠超過其他兄弟。劉駿幾次想把劉子鸞立為太子,因為大臣們再三勸阻才沒有成事。對此,身為太子的劉子業對劉子鸞恨之入骨,劉駿活著的時候,劉子業無可奈何,只能暗中發狠。劉駿一死,劉子業的機會終於來了,登基伊始,他便迫不及待地將劉子鸞及其胞弟、胞妹賜死。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養了三十幾個兒女。他死後,他的這些兒女均在二世胡亥的安排下,早早赴陰間同他團聚去了。

    胡亥因為自己不是「法定繼承人」,生怕哪位兄弟也像自己一樣變戲法般地拿出一份老爸的遺囑,乾脆向兄弟姐妹揮起了屠刀。根本無須要理由,胡亥分批分次,將老爸的三十幾個骨肉清理得一乾二淨。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聰明一點兒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在劫難逃,乾脆豁出去了,主動上書胡亥說願意為父親殉葬,以此來換取家人平安。胡亥很高興——這個兄弟真是善解他意。他馬上批准了申請,甚至還賞賜了公子高一大筆「獎金」。

    做大事的人必須能夠拋棄私人感情,劉邦就是一個例子,不要說兄弟,就是親生父親他也不在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那是指身處低位,需要有人幫忙向上爬的時候。等到了自己當權的時候,自家兄弟往往比明處的敵人更可怕。如果自家兄弟給自己帶來威脅,那「手足」比「衣服」斷得還快。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明君,也因為兄弟相殘被後世詬病。

    三國中主要人物的子弟幾乎沒有和睦相處的,袁氏、曹氏、劉氏、孫氏,每個家族都有一段「相煎太急」的故事。

    袁紹和袁術是兄弟,他們的父親是司空袁逢。雖然袁紹是大哥,可他的母親卻不是袁逢明媒正娶的太太,身為嫡子的袁術因此很瞧不起袁紹,時常稱其為「家奴」。況且,袁紹被過繼給了伯父袁成,袁成的官沒有袁逢大,袁術因此更不把袁紹放在眼裡。

    不過,有了分一杯羹的機會,袁術也不會放過。聽說袁紹得了冀州,他也想跟著沾點光,派人去要一千匹馬。袁紹不想「割肉」,兄弟兩人自此關係不睦。

    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討伐董卓時,袁術先斬後奏,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事後才向「中央政府」發了份「通知書」。當時,袁紹是討董同盟的「盟主」,他沒把獻帝放在眼裡,總覺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對袁術這種目無組織紀律的行為十分不滿,自己做主又任命了一個豫州刺史,袁術可沒把「家奴」袁紹當成「盟主」,他趕走了袁紹派來的人,兄弟倆的矛盾開始激化。

    董卓通過廢立之舉坐上了「攝政王」的寶座,這讓袁紹既憤恨又眼紅。既然無法從董卓手中搶到獻帝,袁紹乾脆表示要立幽州牧劉虞做皇帝,另組朝廷。袁術當然不會答應,劉虞在袁紹的勢力範圍內,如果他當皇帝,那袁紹豈不成了太上皇?袁術大發俠義帖,攪黃了袁紹的好事。

    如果沒有曹操的異軍突起,袁氏兄弟很可能會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當時,袁紹佔有冀、並、幽、青四州,是北方的實際統治者。袁術的勢力雖然沒有袁紹大,但地盤也不小,他先後佔領了揚州、豫州、司隸和荊州一帶,儼然是南方的霸主。如果兩人聯手,處在中原地帶的曹操很難兩頭兼顧。但這兄弟兩人之間只有競爭,沒有合作,結果被曹操各個擊破。

    曹操東征劉備時,許昌老巢空虛,正是袁紹打擊曹操的絕佳機會。偏偏此時袁紹的小兒子染上了皮膚病,身上長滿了疥瘡,奄奄一息。袁紹充分展示了慈父的形象,形容憔悴地守護在兒子身邊。謀士勸他去攻擊許昌,袁紹說,機會難得,這道理我懂,可是,我這一輩子最愛的就是這個兒子,如果他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佔領許昌又有什麼意思?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這麼被他輕易放過了。

    袁紹的幾個兒子既沒有創業的本事,也缺乏守成的能力,可搞內部鬥爭的勁頭卻比父親還大。

    本來,長子袁譚應該是繼承人,可是,袁紹也犯了大多數老年人都有的毛病,喜歡小兒子。小兒子袁尚是個帥哥,由於他母親劉氏是袁紹的新寵,因此袁尚在同兄弟們爭繼承人位置時佔有優勢。最終,他擠掉了老大袁譚,接手了袁紹的基業。

    袁譚身為大哥,並不甘心向兄弟低頭。袁紹一死,袁譚、袁尚兄弟二人馬上開始了明爭暗鬥。袁譚擺出了鴻門宴對付兄弟,袁尚不是傻瓜,乾脆翻臉,直接刀兵相見。兄弟相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曹操坐收漁翁之利。

    蜀漢政權的劉禪即位時只有十六歲,他兩個弟弟魯王劉永、梁王劉理當時年齡更小。隨著兩個弟弟年齡的增長,劉禪對自己的兄弟也漸漸起了防範之心。即位八年之後,劉禪徙魯王劉永為甘陵王,梁王劉理為安平王,將兩個幼弟趕到了「邊境線」上,沒事不准他們離開封地。此後,兄弟感情日漸淡薄,甚至十多年不見面。

    東吳孫氏兄弟看起來關係很和睦。孫策英年早逝,臨終前讓兄弟孫權做了繼承人,手足情深的場面頗為感人。這其實不過是表面現象,孫策知道,自己的兒子太小,即使傳位給他,也只會害了他,因此當面囑咐幾個弟弟:「吾死之後,汝等並輔仲謀。宗族中敢有生異心者,眾共誅之;骨肉為逆,不得入祖墳安葬。」囑咐完了家裡人,他還怕在外面沒有回來的周瑜不聽話,接著又叮囑妻子喬夫人,讓她告訴妹妹一定看好周瑜,不要起異心。真誠換來的結果,是孫權不好意思對孫策的後人下狠手。

    事實證明,孫策的決策很英明,這一招不但穩固了自己的基業,也保住了自己的兒女。孫權可沒有他哥哥那麼大度,雖然接手了哥哥的家產,但是他對侄子們卻很吝嗇。他稱帝后,追諡自己的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對孫策,卻只追諡為長沙桓王。孫堅最風光的時候也不過是在袁術的支持下做了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豫州刺史,只有程普、黃蓋等幾個老兄弟,也沒有牢固的「根據地」。孫策憑著從袁術那裡借來的三千兵馬起事,盡得江東,不但有了「根據地」,還網羅了周瑜、張昭、張紘、蔣欽、周泰、太史慈等眾多人才。可以說,江東的基業是孫策創下的。

    晉武帝司馬炎奪過曹魏江山稱帝后,還能記得自己的伯父司馬師,追尊其為景帝。同他相比,孫權就顯得比較無情了。他的兒子個個封王,孫策的兒子卻沒有一個能夠享受這種待遇。以此推測,孫策真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孫權多半會讓侄子「退居二線」或「永遠消失」。

    三國中,家業最大的是曹氏,曹氏兄弟之間的鬥爭也是最無情的。曹操的正妻卞皇后共為他生了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在這四個兒子當中,曹操最喜歡曹植。

    楊修之死同曹氏兄弟爭權關係很大。楊修是曹植的親信,曹操殺他是為了保持集團的穩定,好讓自己死後不讓曹植有機會鬧事。如果郭嘉當時健在,楊修多半還是有活路的。郭嘉的能力遠在楊修之上,幫助曹丕穩定局勢不成問題。可他卻英年早逝,以致曹操托孤無人。當時,曹操手下的幾大謀臣都無法擔當托孤重任,荀氏叔侄同情漢室,劉曄本身就是皇親,賈詡「加盟」太晚,程昱比曹操大了十四歲,曹操臨終的時候,他已經快八十歲了。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只好自己動手為兒子掃清障礙,為此他清除了不少資深望重的手下。

    對付外人可以採取雷霆手段,對自己的兒子,曹操就無法狠下心腸了,只能由哥兒幾個自己解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