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電視圈 第24章 下篇 編導實戰錄·大自然的同期聲
    一個記者的最高價值就是去做報道,一是要報道的質量,二是要有報道的數量,說白了就是能做出好的節目,每一個報道的節目裡,都要傳達一個準確的中心思想。在學校學過的理論,真正走到工作中就是兩回事了,比如我們都學過電視的三大語言,畫面語言、符號語言、有聲語言,畫面語言不可置疑,這是電視的母體語言,因為電視是以視頻為主,那符號語言呢,有人說是彌補畫面之不足,也有人說是強調重中之重的標記,我還記得老師講課時說過的一句話,「符號語言是彌補畫面之不足」。

    學理論的時候,是多麼認真地去聽去記,可是就是不太理解,現在我明白了,上面所說的兩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在實踐中又發現,符號語言有時就是畫面語言,如:兩個容器,一個是白醋,一個是白酒,我們的攝像師不管本事有多高,誰能拍出來它們之間的區別,這時只能利用標記語言,文字,打上字,醋、酒,就變成一目瞭然了,這不正是應了那個理論,「彌補畫面之不足」嗎?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兩個容器上的字,也是用視覺才能看到啊,不也是畫面嗎,只不過是給畫面上強加了一個標記而己。說到這我倒想說,符號語言和畫面語言都必須是用眼睛來看,如果你不看,就不存在它的真正意義了,也許有一天人們會把符號語言也歸納到畫面語言了,到了那個時候,電視就是兩大語言,一個是畫面語言,一個就是有聲語言了,說白了,不管是誰在談這些理論,電視無非就是聲、畫面這兩大語言,也就是看的是畫面,聽的是聲音,我認為這就是天經地義的理論。

    我通過多年的實踐,現在更看中的是第三種語言——有聲語言,上學時老師講的有聲語言,是音樂和現場聲兩種,音樂有一種叫有源音樂,也就是有人在現場演奏,或者在現場播放音樂,用這種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出現的,叫做有源音樂,也就是說,這個音樂的來源是有人在這裡演奏呢,觀眾可以看到音樂是從這裡發出來的,還有一種音樂就是人為強加上去的音樂,這種音樂的用途我就不說了,我要是細說下去,就有點在關老爺門前耍大刀了。不過我今天就想說說我對同期聲的感受。

    不知有多少人還能記得80年代前的專題片,背景是滿滿的音樂,解說詞是一刻不停地在說,整個片子成了一言堂。同期聲的出現是在80年代中葉,有人說這是海歸派從國外帶回來的方法,這種說法我只能說海歸派也許是先走了一步,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須要突破現狀,如果沒有海歸派,我不信中國的電視到現在還不用同期聲,這些說法我們不去爭論它,我今天就想說說我對同期聲的認識。

    說真話,同期聲進入電視片中,在電視發展史上應該是一個里程碑,尤其是紀錄片,同期聲在片子裡的作用不可忽視,我2006年在《中國農業影視》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奇妙的同期聲》。

    我為什麼把標題叫做《奇妙的同期聲》呢?你想想,同期聲在電視片裡的作用,真是一個奇妙無比的東西,它能影響片子的節奏,它能叫你對事件堅信不疑,它既能叫你捧腹大笑,也能起到催人淚下的奇妙作用,有時就是一句簡單的同期聲,它比你說上幾十句還管用,為什麼呀,就是因為這是真實的聲音。但是怎麼用好同期聲,這就是作為一個編導的功夫了。

    現在的電視片走向,都是向講故事的方向發展了,不管是什麼題目,都是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講述事件的過程,這樣看起來也就有意思了,在講故事中大量運用同期聲,這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手法,同期聲最重要的是,它能證實事件的真實性,它能多角度多側面來說同一事件,尤其是大自然的同期聲,雷、雨、風能帶你走進真實的事件現場。另外,同期聲還有一個最關鍵的作用,它還能調整一個片子的節奏,但是,同期聲千萬不要用來講事件的過程,也就是,當事人的說話同期聲不要用來做敘事之用,誰用了,誰就犯了一個現代電視人不該犯的錯誤,有人要問我為什麼這樣說,我先說說現在的電視觀眾你們就知道了。現在的電視觀眾都不是認認真真去看你的節目,都是在閒情無事時打開電視,如果你一打開電視就看到一人在那裡講著什麼事情,在你沒有弄明白之前你還想看下去嗎?這就是我說的不要用當事人講話的同期聲去敘事的理由,因為現在的電視觀眾,他們手裡拿著一個可怕的遙控器,想換一個台,不費吹灰之力,如果你聽明白了,你就也不會這樣做了。

    做過一個片子,就是一個種蓮人老許的故事,我還想拿這個故事來說說我是怎麼做的這個片的。遼東半島上來了一些外來物種,叫麝田鼠,專吃小魚和植物的根,尤其是蓮藕,蓮花灣種蓮養魚的老許有些急了,因為魚被吃光了,藕也沒有了,怎麼辦?他給我們記者打來了電話,想求助記者來想辦法。當我採訪許時,他講了蓮花灣發生的事,說得很全,也很完整,但是不能用他的話去講述事件的過程啊,這樣的片子怎麼看呀,就誕生了這段詞:

    解說:魚塘裡的魚沒了,哪去了?會不會是被別人偷了?

    老許同期聲:我們這附近這麼多年沒有人偷東西。

    解說:沒有人偷東西!那魚是不是死了?

    老許同期聲:一個死魚也沒有!

    解說:既沒有人偷,魚也沒有死,到底哪去了?就在這時,老許想把他放在水下越冬的藕種撈出來,準備移栽,當他把裝藕的大桶撈上來一看,叫他大吃一驚。

    老許同期聲:媽呀!都空了。

    解說:魚光了,藕種也沒了,這叫老許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了。

    老許同期聲:壞了,這下完了!

    這是一段典型的同期聲和解說詞的對話,其實這些同期聲都是從老許的採訪裡摘出來的,如果不是這樣使用,直接讓老許把事件說完,那會是一個什麼節奏,這樣一摘,每一句話都是簡短有力,避免了無效同期聲的存在,這樣加快了片子的節奏,整個事件的過程也沒有一點改變,尤其是最後一句同期聲,這是當事人好多話裡摘出來的一句,「壞了,這下完了!」你要用多少語言來表達當事人的心情,你說多少句也不如他自己說的這一句話,既表達了當事人的無奈,也看到了當事人的迷茫,這句話給下邊的故事,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切忌無效同期聲,解說詞說過了,觀眾也明白了,這時同期聲又出現,還在說著這個事,這是流失觀眾的重要環節,現在的觀眾只要有幾十秒鐘不好看的,他手上的遙控器就輕輕一點,一去不回呀。

    所以現在人們強調有效同期聲,同期聲最好一字也不要多,只要表達意思清楚,就達到目的了。在採訪時,同期聲的出現,語言和當事人的行為也要考慮協調性,講一個故事,多處出現同期聲,可是有的同期聲都是在一個地方完成採訪的,這樣勢必要影響事件的真實性,好編導會考慮到這一點的,故事在進展,同期聲也要有進展,不能在一個地方一說到底,這樣就會造成明顯的導演痕跡。

    同期聲最好出現在行動中,當事人正在做著什麼,說出來的話才是真實的。一個有趣故事的報道,說一位老人在村裡總是詼諧幽默,和別人打賭,說能把一個石頭磨盤頂在腦袋上喝一瓶飲料。看看下面的解說詞和同期聲的運用:

    解說詞:看!這就是那位老人家,他說,誰要是給他買一瓶飲料,他能頂著這個磨盤喝下去,引來了好多村裡好奇的小伙子。難道他真的能頂起來磨盤喝飲料?你相信嗎?

    群眾同期聲:我不信!

    群眾同期聲:他能把磨盤頂起來,我就能把磨盤吃下去!

    解說:看!有人真的買來了飲料。(老人接過飲料,來到石頭磨盤旁往地下一躺,頭頂著磨盤大口大口地喝起了飲料)

    同期聲:大笑,眾人大笑。

    老人同期聲:是啊,我也沒說頂起來呀,我說頂著喝。

    這些同期聲都是簡短有效的,而且情緒是吻合現場氛圍的,說到這裡,我還真的發現一些同期聲,並不是在事件現場採訪的,所以說話的語氣和情緒都與現場不協調,這樣的同期聲一出現,就會影響整個片子的氣氛,尤其是一個新聞故事的報道,一定要注意到故事的進展,人物語言的情緒,要和事件現場的統一性,也就是說,讓美妙的同期聲,在片子中真正起到更美妙的作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