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流行「導演」這個稱呼,通常簡稱為「導」。姓什麼就叫什麼「導」,如:張導、李導、劉導。「導」是做什麼的呢?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文藝演出、拍攝電影、各種表演的總指揮。「導」可以在演員面前呼風喚雨,當人們看到舞台上龐大的陣容,看到振奮人心的場面時,就會說,導得不錯!也可能問導演是誰,這時的「導」一般都站在一旁,雙臂抱胸分享著成功的快樂。
還有一個稱呼就是編輯,和導演一樣,也有一個公稱叫「編」,張編、李編什麼的。編輯是做什麼的呢?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報紙、雜誌,大家都知道編輯肯定是文字方面的「腕兒」。看到精彩的報道,看到轟動一時的新聞,就會想到,我哥兒們就在這當編輯呢,自豪!
不過,近些年來「導」多得遍地開花,「編」呢,也是抬頭可見,怎麼辦,有人就在「導」和「編」的前面加上一個「總」字,「總導」、「總編」。儘管人們不完全明白「總導」和「總編」的真正職位,但是概念清楚,帶個總字就比「導」和「編」要大得多,也許就是專門管這些「導」和「編」的了。
這還好,總算又有了一點區分,不過在人們那疲倦地跟潮步伐前,不知道什麼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稱呼——「編導」,編導這是做什麼的呢?有的人就有點不知為何職了,對編導這個職務有點不大清楚,叫導吧又不是導,叫編吧也不是編,他有什麼公眾稱呼嗎,說真的,還真沒聽到過。
「編導」這是電視行業裡的特殊職務,他是因為電視迅猛發展起來以後才有的名稱,也可以說是和電視同步出現的這個稱呼,他又是編輯又是導演,集編輯、導演於一身,對外的公稱就和「導演」「編輯」不一樣了,因為他是取自「編輯」「導演」的第一個字,所以說就沒辦法再去簡稱了,他就不能再叫「編」和「導」了。所以就一直沒有什麼簡稱,只好就叫編導了。
編導是做什麼的呢?是做新聞類故事的,大多數都是紀實性的節目,也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電視節目,由於是做電視節目,就要出去採訪、拍攝,所以對外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人們最常說的「記者」,有人就要問了,編導怎麼又叫記者呀?這是因為編導是電視行業裡的專用名,做的節目都是紀實性的,每一個節目都和新聞有關,既然是新聞,不叫記者叫什麼?
要說「編導」這個名詞的出現,和一個時代是分不開的,那就是20世紀80年代。因為是那個年代在中國才出現電視,編導就是有了電視後才有這個職務的,要說起編導在早些年就有,但是那個年代中國的電視沒有普及,所以在那個時候很少有人聽過這個名稱。另外,在中國那個時候也沒有多少做這個「編導」專業學科的,就說大專院校吧,也許是獨一無二的北京廣播學院,後來聽說又有了一個「浙廣」。這兩所學校都有專門的編導專業,這才把這個職業推向了正規化。可是到了21世紀,也許是編導在這個國度裡太吃香了,好多個學校都開了編導專業,所以不管是藝術院校,還是音樂學校都有個編導專業,有意思的是,財經學院也設個編導專業,看來現在這編導又多得數不清了。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導是多得不得了,不過哪個欄目裡都缺好編導,不信你可以問問業內人。
編導的真正任務是什麼?那就是做節目,也就是所說的連編再導啊,一個事件的報道從開始拍攝,一直到播出都是你一個人來完成的,也就是你要出去採訪,拍攝你要講故事需要的鏡頭,這屬於導的範疇。
在拍攝時一定要導好,不能缺少鏡頭,因為是電視,以視覺為主,圖面是報道的母體語言,因為是紀實性的故事,所以拍攝現場只有一次,要想得周到,不能漏掉一個鏡頭,拍完了回來還要把故事編起來,第一步就是寫稿子,寫稿子就是編的開始,要把採訪來的鏡頭按著講故事的方法編成故事,編完了也就成了電視片,因為一個片子講的就是一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專題片了。這不就是導和編都有了嗎,也有的人叫前期和後期,前期就是攝,後期就是編,這也是編導的全部任務。
我做了獨立編導後的第一個選題,就是東北有一個市發生這樣一件事,一個抗美援朝的老兵楊大爺被騙的事。
快過年了,民政局給這些老兵發了2000塊錢的過節費,楊大爺高興地領了錢回到家裡。下午「民政局」的人又來了,這次來說要給楊大爺蓋房子,還準備明年要給這些老兵提高工資,楊大爺這個樂,又是倒茶又是讓座。說完叫楊大爺上車,說是去參加一個榮軍會,老爺子沒多想就上車了,上車後這個「民政局」的幹部又下去了,匆匆回到屋,叫大娘先給拿2000塊錢,一會在路上用,等大爺回來時就給拿回來了,大娘什麼也沒想,把上午領回來的錢交給了這個「幹部」。在車出村的岔路上,車上的「民政幹部」對大爺說:「你先下去在這等一會,我再去那個村接一個人。」大爺就下來了,沒想到,車開走了就再也沒回來。大爺等了好久發現事不對了,自己走回了村,這才知道兩個人把上午領來的錢全拿走了。這是事件的真實經過,報道目的是揭穿騙局,讓民眾有所瞭解,以免今後再發生同類事件。
我和攝像來到了當地,找到宣傳部,說明我們的來意,宣傳部的領導有點不高興,直接指著我們說:「你們怎麼不報道點我們的好事呢,這是個什麼事,為什麼要去宣揚?」明確表示不接待。我又找到民政局,民政局的領導說沒有這事呀,正說著來了一個老鄉向民政局報案,我們聽完了後,這又是一個同類案件,我們通過瞭解才知道,已經發生多起這類事件了。我真的有點受不了了,幾乎有點質問的口氣說:「楊大爺事件第一天就知道了,為什麼不採取辦法去控制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呢?」民政局領導回答:「我們也沒什麼好辦法。」我馬上說道:「你們可以發通知,發到鄉鎮,一定要求通知到每個這樣的老人們,這也不是什麼複雜的事吧!」民政局局長沒說什麼,叫來秘書,當著我們的面安排了發通知的事。我決定不和他們談了,去那個村,直接找楊大爺瞭解全過程。我們打了車走了,正走在去那個村的路上,後邊一輛當地政府的車追了上來,叫我們回縣城,我們也只好又坐上了政府的車回來了,這回把我們直接拉到當地最好的賓館。
一個人指著那個幹部給我介紹說:「這是我們縣委副書記。」寒暄了幾句就進了餐廳,這位副書記說明了來意:「這個事值得告知公眾,我聽我們宣傳部給我匯報了,我把他們也批評了,他們的做法不對,我先向二位記者道個歉。」
餐間,說來說去副書記又說回本職上來了:「今天這事就別報了,畢竟不是什麼好事,我通知民政局了,還有公安局,他們全面動起來了,絕對不會再出現這類事了。」我態度非常堅決:「這個縣可能避免,還有多少個縣還會發生,這幾個作案人就不會想到去別的縣嗎?」我堅持要報道,而且我說話非常堅定,一定要報。
下午,副書記的安排,先去觀光當地風光,再有晚餐的安排,全部安排完畢副書記走了,我和接待我們的人說:「你們一定支持我的工作,必須去那個村。」那個工作人員看到我的堅決,只好同意去了那個村,兩個多小時我們拍完了,回來的路上,當地的工作人員問我:「你們為什麼非要報這個題呀?」我說:「我原來是搞藝術,剛改成記者,也許幹上記者都會這樣,完全被正義所綁架了。」
我做完了採訪匆匆趕回北京,用最慢慢騰騰的速度編好了這個報道,完全用講故事的手法,再現了這個騙局的全過程,告訴了觀眾一個騙局的真相。這是我做編導後的第一次報道,就算是成功吧,反響很大,我也理解了什麼是編導。
也就是用最直截了當的手法去講所發生的故事,清晰地告知觀眾事件的來龍去脈,講清事件的重點,還要闡明記者的觀點,這就是一個編導要做的事情,做好了也就成了一個好編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