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細看的歷史 第23章 歷史歲月裡的這些事 (10)
    在平日裡,經常會有一些人問及關於「北京」或「北平」的稱謂歷史。在中國歷史上為什麼現在的北京有時候被稱為北京,有時候又被稱為北平?長期以來,很多人都對北京的稱謂變更弄不清楚,就連一些書刊報紙、影視劇等權威性的媒體,有時候也會將「北京」與「北平」混淆。特別是在民國時期,北京的名稱來來回回改了很多次,時而稱北京,時而稱北平,令很多人迷惑不已。

    據北京檔案史料記載,「北平」這個名稱誕生於明朝。1368年(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的得力干將徐達率軍攻破了元朝都城大都,隨即將大都改名為「北平府」。後來朱元璋便封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為燕王,駐守北平。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明惠帝。結果,朱允炆的皇帝沒做幾天,燕王朱棣便為了爭奪皇位率兵攻打了明朝首都南京,朱允炆在這場戰爭中不知所終,而其叔叔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將稱呼了沒有幾年的「北平府」改成了「北京」。這一天是公元1403年2月4日,「北京」這個稱呼也就在這一天誕生了。大約過了19年,北京在歷時15年的皇城與皇宮的營建之後,於公元1421年正式成為大明王朝的首都,而原來的都城南京則成了陪都。

    清朝入關建立了政權之後,也將都城建在了北京,而稱謂也一直沿用北京,沒有變化。「北京」這個稱呼,在明清兩代延續了長達500年之久。

    為何明清兩代,包括元朝都樂意將都城建在北京呢?從中國的歷史傳統來看,都城的區位選擇更多是考慮了對國內的政治輻射力和對外的防禦功能。通常情況下,凡是強盛的王朝多建於北方,即使遷都也不會很偏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王稼祥在建議建都北京時說:「我認為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是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屬於經濟發達範圍,北平西部亙橫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與之環接的是燕山,三面群山環抱,中部是廣闊的華北平原,而且扼守連接東北和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當今中國的重心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與社會主義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國界長而無戰事之憂。東南雖然離海較近,但是,渤海是中國的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致京師震動。此外,北平是明清兩代500餘年的帝都,從人民群眾心理上也樂意接受,考慮到這些有利條件,我的意見,我們政府的首都應選在北平!」

    這個應該是新中國建都北京的理由。可能有人會奇怪,為什麼孫中山在建立中華民國時,卻將首都建在了南京呢?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直都受到西方列強的入侵威脅,民國建立前的一段時間,資產階級在考慮建都時,認為當時革命黨人政治基礎較強的地區是東南沿海地區,因此,多主張將首都放在上海。

    1911年的12月29日,各省代表會議在南京召開,開始籌組中央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革命派經過短暫的爭執,終於選定了南京作為其臨時政治中心。因為當時清王朝仍然苟延殘喘,由此,中國就有了兩個政治中心:一個是清王朝在北京的政治中心,一個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南京的政治中心。

    由於孫中山在擔任臨時大總統之際,表示只要袁世凱擁護共和,使清帝退位,自己願擁他為總統。最後袁世凱逼清帝退位,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並且將首都定在了北京。

    1927年,國民黨發動了旨在推翻北方政權的北伐戰爭,在確立新的政治中心問題上,身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一開始想將首都設在武漢,但後來轉變了立場,將首都建在了南京。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北京又被改為北平。

    據說改北京為北平這件事與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有關,陳立夫當時擔任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一職。他說:「我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即改稱,以免殘餘軍閥再圖在那兒起野心設政府。」他的這個建議合情合理,因此很快就被政府採納了。這樣做無非是為了淡化北京的傳統政治中心概念。

    1928年6月4日,因為東北軍閥張作霖沒有答應日軍的無理要求,結果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蔣介石乘機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並進駐北京,然後宣佈將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北京改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佔領,汪精衛的日偽政府於1937年1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不過,儘管日偽政府於1937年l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實際上並未得到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沿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將首都定在北平後,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並設市。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這段時間,稱北京為北平是準確的。

    王八蛋——王八的千古奇冤

    有一個現代版笑話是這樣說的:

    酒菜滿席,領導姍姍而來。滿座的人都起身相迎,一片寒暄之聲。

    旁邊侍宴的服務小姐因為是新來的,沒有什麼經驗,因此看上去有些緊張。

    待眾人坐下來之後,其中一個人對服務小姐說:「小姐,茶!」

    服務小姐連忙用手指點著數道:「1、2、3、4、5、6、7,共7位!」

    大家都笑了起來,領導以為服務小姐不明白,便補充說:「倒茶!」

    服務小姐忙又「倒查」了一遍:「7、6、5、4、3、2、1,還是7位。」

    有人發問:「你數什麼呢?」服務小姐猶豫了一下小聲答道:「我屬狗。」

    眾人怒,生氣地說:「叫你們經理來!」經理入,垂手訕笑,問:「諸位,傳我有什麼事嗎?」

    領導說:「別多問,去查查這位小姐的年齡屬相。」

    經理有點納悶,但還是按照領導的要求問了服務小姐,然後回來說:「18歲,屬狗!」

    領導大笑,眾人大笑。領導海量不做追究,眾人雅量不便追究。

    服務小姐、經理如墜五里雲霧。

    酒過三巡,上來一道菜:「清燉王八!」

    眾人皆喜,但都沒有忘記規矩,於是有個人用筷子撥了撥王八的頭說:「領導動動,領導動動!」

    領導看著被撥得亂顫的王八頭,心中不悅,但又不能因此違背了眾人的美意,於是邊舀著湯邊說:「好,好!大家請隨意。」

    又有人奉承說:「對,王八就該喝湯!」領導氣得幾乎噴飯。

    過了一會兒,湯就要喝完的時候,有個圓圓的東西浮了上來,於是領導問:「小姐,這是什麼?」

    小姐忙答:「是王八蛋。」眾人又驚喜:「領導先吃,領導先吃!」

    這次領導沒聽到「晦氣」之言,很高興,然後對服務小姐說:「給大家分分!」

    但過了好長時間,小姐也沒有動,領導很生氣:「怎麼,這也分不清楚嗎?」

    小姐為難地說:「七個人,六個王八蛋,您叫我怎麼分啊?」

    眾人聽罷,個個伸脖瞪眼,滿口美食,難以下嚥。

    一般罵人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罵某某人是「王八蛋」。不過想想,罵人「王八蛋」倒是夠「惡毒」的,假如別人罵你「王八蛋」,他不但罵了你本人是「王八蛋」,還罵了你父母是王八,可謂一箭雙鵰。可能有些人會奇怪,為什麼只聽說有人罵「王八蛋」,而沒聽到罵其他動物的蛋,比如雞蛋、鴨蛋的呢?看來,也許是王八在什麼時候不小心得罪了老祖宗,才導致「王八蛋」成了最難聽的罵人話。

    據考證,實際上,「王八蛋」這一俗語是「忘八端」的諧音。

    那麼,什麼是「八端」呢?古時候的「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因此,忘記「八端」的人就被罵為「忘八端」了。由於俗語都是口頭流傳的,所以沒有多久,就被誤傳為了「王八蛋」。結果人們都知道了「王八蛋」,卻忘記了「八端」。

    一般來說,哪些人會被罵成「王八蛋」呢?它被分為如下幾個類型:比如不孝父母的、不尊兄長的、奸詐好欺的、不守誠信的、無理取鬧的、背信棄義的、偷人養漢的等等。總之,都是關於中國人傳統的思想道德的。

    不過說到對王八的誤解,還需要追溯到東漢時期。這時候的著名經學家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中講到「龜」字時,就認為烏龜都是雌的,要想下蛋生仔的話,必須找蛇進行交配。理由是兩個背著個大甲殼的烏龜,怎麼可能相互交配呢?既然兩隻烏龜無法交配,但又不能不傳宗接代。按照當時人的思想水平,即使像許慎這樣的專家,也沒法解釋箇中原因,因此,只好胡思亂想,既然烏龜之間不能交配,那和他們相似的動物應該可以吧。這不,許慎就想到了蛇。

    許慎的理由有二,首先蛇和烏龜不爭鬥,很和睦;其次,蛇不像烏龜那樣背著龜殼,行動很不方便,而蛇沒有龜殼的束縛,一切來去自由,而且無孔不入,和烏龜進行交配的話,是沒有任何難度的。就這樣,許慎「亂點鴛鴦譜」,將蛇和烏龜看成了一對夫妻。

    而這「王八蛋」怎麼又和人扯上關係了呢?其實剛開始的時候,「王八蛋」是被用來罵男女之間亂搞這種事情的。結果按照許慎的理解,烏龜和蛇也是因為亂搞才產蛋的,以此類推,古人便把他們心目中的龜這一特點用在了人類身上,那些男女亂搞生下來的「蛋」,自然就是「王八蛋」了!從這點來看,古人的類比能力確實是很強的。不過,人們在用「王八蛋」罵人的同時,也「玷污」了烏龜的一世英名,這樣看,烏龜真是千古奇冤啊。

    古人認為烏龜產蛋需要和蛇進行交配,是古人的無知。事實上烏龜之間的交配,雖然有點吃力,但還沒到借和蛇進行交配來實現傳宗接代的地步。經過它們的努力,也還是能夠琴瑟和諧的。

    皇帝的性生活並不是很自由

    皇帝的性生活怎麼樣?因為正史很少對此記載,所以現在中國的大多數人都不太知道。可是我們卻都知道,皇帝可以名正言順地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人」。眾多男人對皇帝的性生活艷羨不已,卻不曾思考過皇帝的性生活是否健康和幸福。

    自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稱帝開始到20世紀初廢除帝制,中國古代產生過數以百計的皇帝。而這些皇帝大都是妃嬪如雲,那麼,皇帝如何與妃嬪們過性生活便成了後宮制度的重要內容。當然,既然有了後宮制度,即便是擁有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要想把哪一位妃嬪拉上自己的龍床也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

    那麼,皇帝的後宮究竟有多少妃嬪?後宮制度又是如何規定的?皇帝們實際上又是如何實施的呢?

    漢代權威著作《春秋傳》是這樣描述的:

    「晦陰惑疾,明淫心疾,以辟六氣。」故不從月之始,但放月之生耳。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後御,十六日則後復御,而下亦放月以下漸就於微也。諸侯之御,則五日一遍。亦從下始,漸至於盛,亦放月之義。其御則從姪娣而迭為之御,凡姪娣六人當

    三夕,二媵當一夕,凡四夕。夫人專一夕為五夕,故五日而遍,至六日則還從夫人,如後之法。……凡九嬪以下,女御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御,五十則止。後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御。故《內則》云:「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