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細看的歷史 第17章 歷史歲月裡的這些事 (4)
    不過,凌遲的運用,並不局限於這些罪行,比如為了鎮壓農民反抗,對那些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人,也要處以凌遲之刑,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最為突出。

    凌遲到底有多殘忍?從劉瑾被處死的過程中足以發現其慘烈程度。因此,從其被發明的那天起,就一直被視為酷刑中的極刑。通常情況下,是將人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朝代的不同,行刑的方法也有所區別,但大體上都是切八刀,先切頭面,然後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後梟首。不過實際上比8刀要多,清朝就有24刀、36刀、72刀和120刀幾類。史書上對八刀是這樣記載的:

    第一刀,切胸口(一般都是從左側開始,下列其他部位也是如此);第二刀,切二頭肌;第三刀,切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蓋;第八刀,梟首。

    劊子手在行刑的時候,首先做的不是肢解罪犯,而是先一刀剜去犯人的喉結,以免他喊叫(可以想像,如果犯人能喊的話,痛苦聲是多麼慘烈),然後迅速地將傷口包紮好,最先動手的部位是背,每刀割下的肉必須只有指甲蓋大小。通常情況下,殺一個成年人必須要施3357刀,而且刀刀須見血、掉肉,要用大白瓷盤將其貼在上面供圍觀者鑒賞,並要得到讚賞,如果犯人在規定刀數前死去,劊子手將被圍觀者嗤之以鼻,並有可能丟掉飯碗。

    罪行越大,凌遲的刀數越多。根據劉瑾的罪行,他被判凌遲3357刀,而且,要分3天割完。足見凌遲是個技術活,既要確保割足刀數而且要盡量使犯人不死、能感知疼痛,這是非常有難度的。而且凌遲的刑具並不只是利刃,還有一個鐵鉤,把要割下來的肉鉤起來再割,犯人的痛苦由此增加百倍。

    有人認為,在遙遠而漫長的封建社會,聰明的中國人在更早地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明之後,也帶來了刑罰和鎮壓上的「文明」,其中剝皮、腰斬、車裂等都是中國人的傑作。但這些酷刑似乎仍然無法從根本上杜絕犯罪行為,也無法阻止如日中天的農民起義。因此,酷刑中的極刑便應運而生了。

    當人對別人恨之入骨的時候,常聽其說「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大概只有血海深仇,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無非就是要讓罪犯欲死不能、受盡折磨,事實似乎不這麼簡單。史料記載,將凌遲的刑罰發展和運用到了極致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對自己憎恨的人必定會讓其以最痛苦的方式死去。當然,僅僅痛苦還遠遠不夠,還要讓他死無全屍。在古代人的眼中,一個人如果死無全屍的話,他下輩子就再也不能脫胎轉世了。可見,凌遲不僅僅是對人身體上的摧殘,也是對人靈魂上的褻瀆和詛咒。同時,這也正是利用了中國人重視來生輪迴這種民間信仰來達到最大的懲戒效果。

    凌遲的發明者似乎沒有想到,其發明並沒有杜絕原本應該存在的犯罪和反抗,人殺了一批又一批,朝代更迭了一代又一代。凌遲酷刑伴隨著血與火的歲月,在封建社會狂奔千年,其中不乏廢除這種酷刑的呼聲。關於這一點,從著名詩人陸游的《陳情書》中就可以看出了文人反抗的聲音。陸游在他的《陳情書》裡強調,為什麼不用斬立決取代凌遲呢?然後他慷慨激昂地陳述了廢除凌遲的好處。陸游的觀點主要有這麼幾點:第一,殘酷死法、暴露器官,使民族失去尊重,妨礙實踐教化的使命;第二,打擊最惡劣的反對派,不應以牙還牙,肢解罪犯並不合法理,即使他曾經肢解過別人;第三,漢朝和唐朝兩代同時提供革新與有效的刑罰系統,放棄殘酷之刑。因此,他認為應該限制並廢除「凌遲」與其他殘酷的刑罰。

    此外,清朝初年的法學家王明德也提出,凌遲為五刑(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之外,不是正規的刑罰,因此應該廢除。當然,在帝王的統治之下,文人請求廢除凌遲或減少死刑的聲音實在太微弱,他們必須承受沉重的外在壓力。

    清末大法學家薛允升也大量援引陸游、王明德、錢大昕,再次呼籲恢復漢唐,從《大清刑律》中剔除凌遲。終於,從1905年4月起,使用了上千年的凌遲酷刑,永遠消失了。具有戲劇性的是,凌遲廢止沒幾年,搖搖欲墜的晚清王朝也轟然倒塌,難道凌遲真的是封建王朝的護身符嗎?

    紫禁城——暴君朱棣打造的最昂貴的形象工程

    明成祖朱棣因其暴虐的本性以及作為史上著名的篡位者而聞名天下。其屠戮行為更是讓人發指——在顛覆了建文帝的政權之後,他虐殺了前朝皇帝的忠臣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等人及其家族上萬人。為了鞏固尚不穩定的政權,他大量起用宦官,開設東廠和恢復錦衣衛,形成太監政治和特務政治的雙重體制。之後,朱棣作為不折不扣的篡權者,為了掩人耳目,不惜數次修撰《太祖實錄》,以此偽造自己的身世,證明自己是皇太后所生而不是后妃的子嗣。

    諸如以上因素,朱棣始終是作為暴君的形象出現在後人面前的。但客觀地講,朱棣也是偉大的權力美學的締造者。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權力方面的建樹,遠遠超過了當年的秦皇漢武。單從這一點而論,朱棣為後代留下了六項令人驚歎的傑作:北京皇宮、長城、運河、鄭和航海遠征、永樂大典和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寶塔。

    在這六項鴻篇巨製中,皇宮是證明其正統性的核心,因殺人過多,寺廟也成了他因過度殺戮而懺悔、贖罪的地點;長城作為國土北端的堅硬屏障,保護大明江山一傳萬世;京杭大運河是為了貫通兩京和解決漕運而挖掘的;史上聞名的《永樂大典》,作為史上最強大的百科全書之一,實現了朱棣對於信息的徹底壟斷;鄭和下西洋,則是他的權力在全球範圍內的巨大延伸,為的是樹立中央帝國的形象。如此一來,這六大傑作便構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宏偉的「形象工程」。紫禁城,作為朱棣六大傑作的核心,歷史上能與其比肩的,唯有阿房宮。紫禁城和阿房宮,就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分別坐落在中國專制史的兩端,成為漫長的權力敘事的開端和結尾。朱棣在打造紫禁城這一宏偉工程時,是以元宮和南京宮為藍本的。據說這個勞民傷財的工程僅徵用的民工就有上百萬。1421年,這個耗時14年之久的宏偉工程正式啟用。其佔地72萬餘平方米,擁有各式木結構的殿宇樓閣9900多間,皆以琉璃瓦為屋頂、青白石為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其空間的宏大性因超過凡爾賽宮而名列世界第一。

    紫禁城,作為朱棣龐大的形象工程中的一個章節,已經暴露出篡位者的合法性焦慮。始皇帝嬴政是帝國土地的征服者,他的偉大性融合在廣袤的大地上,猶如他所安睡的臥榻。而朱棣,則是嬴政的模仿者,和秦始皇一樣,他們有著殘忍、暴虐、充滿政治智慧的共性——都熱衷於征服廣闊的土地,同時因為崇尚權力,客觀上對建築工程有著巨大的貢獻。

    不過,和秦始皇不同的是,朱棣最大的心結是他是以一個篡位者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從即位的那天起,朱棣就一直處於非法篡位的指責當中,而且這種聲浪直到他死都未能完全平息。朱棣對民間輿論、國際視線和歷史敘事的恐懼,也促使他在篡位之後,把下半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為自己正名的事上。

    而篡位的羞恥感也在瞬間轉化成了強大的精神推力,這種羞恥感促使朱棣成就了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師。巍巍紫禁城,屹立在600年以後的世界上,成為國家和民族偉岸的象徵。這不僅是建築和紀念碑,而且也是朱棣本人的巨大雕像。經過這些宏大的權力建構,朱棣完成了他本人的歷史敘事和偶像塑造。相比於始皇帝嬴政,朱棣似乎更勝一籌,他不僅建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形象工程,還把個人權力擴展到了建築以外的各個領域。

    奪權之後的朱棣整合與統一了歷史上所有的權力符號——華表、日晷、圜丘、九龍圖式、琉璃瓦頂、層疊的雕欄、鑲有巨型銅釘和門環的大門等等。其中一部分權力符號被鄭和的艦隊帶往南洋,成為此後中國海外移民(華僑)建築「唐人街」的核心元素。而另一部分則被留在本土,繼續被皇帝的家族所壟斷。

    在北京「十三陵」的長陵裡,長眠著這位中國歷史上最瘋狂的建築師,被用於舉行死後追穰儀式的祾恩殿仍然那麼宏大。但這種權力美學的打造,因其宏大性而成本過高,令朱棣在生前就陷入了類似嬴政的財政危機之中。徵集民夫打造長城和阿房宮,激起嚴重的民怨和民變,成為秦帝國滅亡的邏輯動因。而朱棣的大興土木和六下西洋,同樣大肆消耗了明王朝的資源,引發嚴重的銅錢荒和白銀荒,宮廷財政虧空嚴重,經濟危機爆發,從1405年起到1421年,僅僅過了16年,物價就飛漲了300多倍。

    民眾的怨恨、抗議和反叛事件(如白蓮教叛亂)如洪水般包圍著紫禁城,甚至文官集團都開始私下議論永樂大帝的過錯。朱棣的權力美學和宏大敘事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價。

    明孝宗朱祐樘——一夫一妻制的榜樣

    中國歷史上,皇帝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而且老婆多也是其一大特點,「三宮六院」、妻妾成群,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三千粉黛聚積一身」!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晉武帝之流,後宮佳麗數量足可組建一個整編師。即使差到像光緒一樣,也有一後兩妃共3人,此乃封建社會的畸形和摧殘人性的又一表現。所謂的一夫一妻制似乎永遠跟皇帝們無關。

    然而,中國的幾百位皇帝中還真有一位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的皇帝——這個皇帝便是明孝宗朱祐樘。以清明勤政著稱的朱祐樘即位後,身邊沒有妃嬪,只有一個妻子,兩人過著民間式的恩愛夫妻生活。這在歷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而他的這個唯一的妻子就是張皇后。

    張皇后,興濟(今河北滄州)人。她的父親張巒,原只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秀才,後來以鄉貢的名義才得以進入國子監,成了國子監的監生。雖然家境一般,但畢竟父親為官,家教自然還可以。1487年,即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初六,在明憲宗的主持下,張氏與年僅18歲的皇太子朱祐樘成婚。同年九月,即被正式立為皇后。

    四年之後的九月二十四日,張皇后生下了皇長子朱厚照,即後來的武宗。朱厚照一生下來,面貌清秀,用「粹質比冰玉,神采煥發」形容毫不為過。孝宗對這個兒子疼愛有加,自然不會忘記張皇后的「功勞」。晚明學者黃景昉說:「時張後愛最篤,同上起居,如民間伉儷然。」皇帝、皇后像民間的夫婦一樣,每天一同起居,這在封建皇帝的私人生活中,真是少見。

    朱祐樘和張皇后之所以如此恩愛,和朱祐樘苦難的童年也有著很大關係。1470年朱祐樘出生,他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他的父親明憲宗在位23年,擁有皇后、妃嬪加宮女不下千人,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只對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感冒」,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憲宗對「姐弟戀」大有興趣。據說,在佳麗如雲的後宮裡,萬貴妃長得是最醜的,「腰如水桶」大腹便便,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在憲宗面前「三千寵愛在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他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從小就伺候自己的女人。

    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感到很奇怪:萬貴妃要才沒才,要貌沒貌,憲宗為什麼如此寵愛萬貴妃?憲宗的回答很滑稽:「有她在,我睡得才安穩。」如此看來,憲宗寵溺萬貴妃,更多的是依戀,而非愛情。據說憲宗從小就患有疝氣病,每次都是萬貴妃幫他按摩,時日一長,憲宗也就再也離不開她了。萬貴妃年輕時曾經懷過一次孕,可惜流產了,以後因為年齡的問題再也未能生育。於是她傷心欲絕,把一腔怒火都發在其他妃子身上,凡懷孕者均被她暗中墮胎或尋機殺害。

    至此,憲宗連一個子嗣都沒有。但焦急的憲宗似乎已經忘記了他登基的第三年,曾與一位紀姓廣西籍宮女發生過「一夜情」。紀氏懷孕後被萬貴妃得知,遂派宮女去強行墮胎。由於紀氏的人緣很好,派來的宮人不忍下手,回報萬貴妃時就謊稱是肚內長了瘤子而不是懷孕,萬貴妃仍不放心,下令將紀氏打入冷宮。這樣,紀氏偷偷生下了後來的皇子朱祐樘。所以孝宗乃是生不逢時的「私生子」。洪福齊天的朱祐樘在一群宮女的呵護下成長著,而萬貴妃始終被蒙在鼓裡。

    憲宗九年的一日,年已30歲的憲宗在太監張敏替自己梳理頭髮時,望著鏡中憔悴的面龐,為仍無子嗣神傷不已。張敏乘機拜伏於地,將皇子朱祐樘的事情和盤托出,一旁的司禮監太監懷恩也為張敏作證。憲宗聽罷大喜,慌忙召人迎接小皇子,隨即下詔,告知皇子出生之事並大赦天下。萬貴妃聞訊哭得死去活來,恨得咬牙切齒,並很快下毒手害死了紀氏,庇護朱祐樘的太監張敏自知最終難逃萬氏毒手,也吞金自殺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