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兩次農民起義雖然最終被瓦解,使大宋王朝渡過了農民革命帶來的政治危機,但是原本千瘡百孔的大宋政權卻從此更加搖搖欲墜。此時,東北女真族迅速興起,以及宋王朝本身內部矛盾重重,這些都成了之後靖康之變的前奏。1125年,金軍南下點燃了滅亡北宋的戰火,並很快攻陷北宋都城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史稱「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慘劇的發生,與宋王朝重文輕武、抑制武將的政策有關。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之後,杯酒釋兵權,將軍權收歸中央由文官指揮。在強化經濟繁榮的同時,積極削弱軍隊的力量,在此基礎上,沿用五代兵制,強幹弱枝,揀選精銳組成中央禁軍,而地方的廂軍、鄉兵則很少參加軍隊訓練,平常只充做工匠和僕役,根本沒有戰鬥力。在這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宋朝時期的地方勢力根本無法與中央抗衡,皇帝的權勢穩固了,國家卻因此無力抗敵,最後不得不賠款求和。這種政策的後果使北宋文化繁榮、經濟發達,軍事卻極度衰弱,因而也注定了其要受周圍各軍閥政權的欺凌。
宋王朝的苟且偷生、軍事衰弱加強了覬覦大宋江山的其他政權的野心。東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國以後,宋朝的頹廢之勢愈發明顯,於是金國開始了入主中原,一統天下。
其時,金國首先將矛頭指向岌岌可危的遼國。早就想收復曾被遼侵佔的燕雲十六州的宋徽宗、蔡京等人以為聯合女真夾擊遼國,進而收復失地的時機已到。因此宋徽宗遣使和金談判,並與其訂立了「海上之盟」。雙方約定:長城以南的燕雲地區由宋軍負責攻取,長城以北的州縣由金軍負責攻取;待夾攻勝利之後,燕雲之地歸於北宋,北宋則把此前每年貢送遼朝的歲幣,如數貢送給金朝。
然而,此時昏庸無能的宋徽宗沒有看出金的野心,他不知道金的真實意圖,金與其聯合抗遼不過是滅宋計劃的第一步。遼國的滅亡,其實就是伐宋的開始。得到了金朝的承諾,欣喜若狂的宋徽宗迅速派兵奪取燕雲十六州,可是他沒料到,遼軍抵不住金兵的進攻,卻不懼怕與實力衰弱的宋軍作戰。結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兩次出兵攻打燕京,都被遼兵打得落荒而逃。相反,此時金兵勢如破竹,在奪取了長城以北的州縣之後,乘勢南下,道經居庸關,攻克燕京。
由此,金人也不願再把燕雲諸州交給北宋。宋徽宗無可奈何之下,派人去交涉。經過雙方討價還價,宋朝方面一再退讓,最後金國答應只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宋朝,卻要宋朝每年除把原來給遼國的40萬歲幣交給金國外,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交給金國並且要宋朝答應每年另交100貫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這樣,金國才答應從燕京撤軍。而在撤軍時,金兵卻把燕京的金帛錢糧全部席捲而去,只把幾座空城交給宋朝。
其實,金在聯宋滅遼之前曾猶豫過是否該伐宋,如果說當時金對宋的力量還有一點擔心的話,那麼隨著攻遼過程中宋軍的不堪一擊,金朝僅存的一點擔心也蕩然無存了,他們已經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軍事的無能,於是下定了南下滅宋的決心。
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在滅遼之後,金兵分兵兩路南下。完顏宗翰率領西路軍從雲中府進攻太原府,完顏宗望率領東路軍由平州進取燕山府。金軍一路勢如破竹,但西路軍在太原城卻遭到王稟領導的宋朝軍民的頑強抵抗,長久未能攻下。東路軍到達燕山府,宋守將郭藥師投降,金兵長驅直入,渡過黃河向東京進軍。
此時,在宋朝皇宮內的宋徽宗得知金兵攻克東京的消息之後,坐臥不安。他擔心金兵攻破城池,自己會背上亡國之君的千古罵名,因此急忙傳位給太子趙桓,然後向南避難。趙桓即位,也就是歷史上的宋欽宗。第二年(1126年),宋欽宗改元為靖康元年。緊急的戰爭形勢讓剛剛即位的宋欽宗不得不起用一直主張對金作戰的代表李綱為親征御營司,部署京城的防禦。在李綱的率領下,京城軍民積極防衛。金兵攻到東京之後,發起猛烈進攻。李綱組織開封軍民堅守城池與金軍展開激戰,把攻城的金兵擊退。
金兵見京城一時難以攻下,便動了歪腦筋,一邊議和,一邊繼續戰爭。和宋徽宗一樣,宋欽宗也是個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金兵發出議和邀請之後,宋欽宗立即派使者接受了金兵的議和。
在議和過程中,金兵不但要求宋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還要宋朝交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牛馬騾各1萬匹,駝1000頭、雜色緞100萬匹。尤其過分的是,金朝竟讓宋朝皇帝尊金帝為伯父,並且讓宋朝親王、宰相做人質,送金軍北渡黃河。沒想到無能的宋欽宗居然全盤答應了金朝的苛刻要求。為了討好金人,宋欽宗還下令罷免主戰的李綱,廢掉李綱主持的親征御營司。在得到了要求的一切之後,金兵才於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軍撤離開封北還。
此時,落荒而逃的宋徽宗父子在金退兵之後回到東京。但整個統治階層並沒有痛改前非,而是仍然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沒有做任何防禦的準備。由於擔心各地救援的宋軍威脅其統治,宋欽宗不顧李綱等大臣幾次上書請求加強軍備,防止金軍進犯的建議,罷了有聲望的老將鐘師道的兵權,各路趕來的勤王兵也全部被遣返,宋廷又恢復了以往文恬武嬉的姿態。
醉生夢死的徽欽二帝沒有料到,經過一個夏季休整後的金兵,於靖康元年八月,又以宋朝不如約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為借口,派遣大軍,兵分兩路向北宋開來。
在攻破太原之後,金兵乘勝南下,直逼黃河北岸的河陽以及河北重鎮真定府。和半年前的試探進攻相比,此次南侵已擺出了一舉滅亡北宋的態勢。金兵進犯之後,所到之處,各地軍民都拿起了武器,與金兵開始了艱苦的鬥爭。金兵的犀利進攻以及宋王朝內部投降派的專權,金軍很快就兵臨黃河北岸。讓金兵頗感意外的是,黃河南岸的十幾萬宋軍,一夜之間就逃跑得一乾二淨。金兵不費吹灰之力就渡過黃河,然後立即派使臣和宋軍談判,提出劃河為界,將河北、河東地區劃歸金國。
宋欽宗這時再一次全盤答應了金兵的要求。為了討好金朝,宋欽宗更是將他的軟弱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命令侍郎耿南仲和開封知府聶昌與金辦理割地的相關事宜,同時還發佈公告,命令割地軍民開城降金。割地軍民對宋欽宗的投降政策氣憤不已,於是自發掀起了反投降、反割地的鬥爭。但宋欽宗卻一心只想投降,派使者到金營求和,在軍事上消極抵抗。由於宋廷在軍事上未做認真準備,致使兩路金軍未遇大的抵抗,便順利向東京挺進。
金軍駐軍東京城下,城中守軍本來就不多,宋欽宗還阻止抗戰派官員組織抵抗,他相信一個自稱懂「六甲法」,名叫郭京的人,讓他用法術來擊退金軍,結果東京很快就被金軍攻破。
宋欽宗和他的父親決意要投降,但開封軍民不願做亡國奴,抗敵情緒極高,要求參戰的人達30萬之眾。金軍見開封軍民已準備展開巷戰,不敢貿然侵佔全城。於是故伎重施,放出「議和」的口風,向宋王朝索取1000萬匹絹,100萬錠金,1000萬錠銀等錢財。
然而危在旦夕之時,宋欽宗仍不醒悟,派宰相何栗前去金營求和。何栗到了金營,金兵將領宗翰、宗望假惺惺地表示,金兵並沒有滅亡宋王朝的計劃,只不過是來商量割地事宜而已。幼稚的宋欽宗相信了宗翰、宗望的話,並照金人的意思,命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開封進發,對自發組織起來準備抵抗的民眾進行鎮壓,然後金軍大肆搜刮宋朝宮廷內外的府庫,以及官、民戶的金銀錢帛。當時正是嚴冬季節,大雪紛飛,被擄掠一空的開封人民遭受嚴重的饑寒,凍死、餓死的人不計其數。
宋欽宗的卑躬屈膝並沒有獲得金兵的「諒解」,當宋欽宗到達金營後,宗翰、宗望竟然提出要廢掉宋欽宗的帝號,另立國君。這時候的宋欽宗才後悔莫及,後悔當初不該聽投降派的話,但為時已晚。公元1127年,即靖康二年,金兵將宋欽宗和他的父親宋徽宗連同皇后、妃子、公主以及親王、大臣等3000多人,押送到金國當奴隸,另立同金朝勾結的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楚皇帝。宋朝皇室的寶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也被金兵搜羅一空。北宋王朝從此宣告滅亡,這一事變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滅了一個王朝,卻沒有滅掉宋民的反抗之心。做了階下囚的徽、欽二帝也可能沒有想到,在他們度日如年的日子裡,另一個宋王朝在遙遠的南方建立,只不過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那個王朝的盛世了。
凌遲——史上最殘忍的酷刑
凌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千刀萬剮」。就是用刀將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割掉,使受刑人痛苦地死去。
關於凌遲名稱的由來,據說和山陵有關,因為「凌遲」也叫「陵遲」,原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陵」的意思為土丘、山陵,而「遲」字,在古代則有「逐漸鋪平」或「刮平」的意思。綜合起來,「陵遲」可以指逐漸鋪平或刮平的土丘、山陵。那麼用於刑罰,則是將人身上的肉用刀一片片割去。
將「凌遲」這種酷刑發揮到極致的案件,當屬處決明朝大太監劉瑾。劉瑾入宮當太監之後,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深受明武宗的喜愛和信任。後來太子即位,他更是發揮自己諂媚之能事,極力討好新皇帝,結果又數次陞遷,最後爬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
這時候,大權在握的劉瑾便引誘武宗沉溺於酒色之中,而他自己則趁機專擅朝政,因此,當時有人就稱他為「立皇帝」。劉瑾心胸狹窄、貪得無厭,朝中正直官員大都受他迫害。權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貪慾,使其更加利用權勢,肆意貪污。他的貪婪和專權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後來被人告發,經會審,劉瑾被判處凌遲之刑。
劉瑾被處以凌遲極刑時,共行刑3天。據說劉瑾被割了3357刀,原來受過其害的人家紛紛用一文錢買下劉瑾已被割成細條的肉吃下,以解心頭之恨。
關於對劉瑾被凌遲的案件,史料是這樣記載的:「過官寓早飯,即呼本吏隨該司掌印正郎至西角頭,劉瑾已開刀矣。凌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動刀,則有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矣。人言犯人受驚,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剮畢開膛,則血從此出,想應是矣。至晚,押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瑾尚食粥兩碗。反賊乃如此。次日押至東角頭。先日,瑾就刑,頗言內事,以麻核桃塞口,數十刀,氣絕。時方日昇,在彼與同監斬御史具本奏奉聖旨,劉瑾凌遲數足,銼屍,免梟首。受害之家,爭取其肉以祭死者。」
短短兩百餘字就把劉瑾被凌遲時的慘狀描繪得淋漓盡致:行刑官每剮10刀便停下一次,然後吆喝一聲。第一天劉瑾被剮了357刀,剛開始的時候還有血流出來,慢慢地就不見血了。劉瑾的求生欲非常頑強,被剮了300多刀的時候還能吃兩碗粥。第二天凌遲繼續進行,因為前一天疼痛難忍的劉瑾將宮裡的醜事都說了出來。行刑官再行刑時用核桃堵住他的嘴,就這樣大太監劉瑾在第二天被割數十刀之後氣絕而亡。曾經受過其迫害的人無不爭相食其肉。
而關於凌遲的最早文字記錄,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唐朝宰相房玄齡和大臣魏征、長孫無忌等編撰的《五代史志·刑法志》中,就有「輕刀臠割」的說法,實際上說的就是凌遲。上面的事例中說的劉瑾被凌遲處死的案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案件,而第一次載入史冊的凌遲事件,應該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洋處死蘭欽子京。
高洋的哥哥高澄在攻打梁朝的時候,活捉了徐州總督蘭欽子京,然後強迫他做自己的廚師。堂堂總督,怎堪受如此大辱,蘭欽子京終於找了個機會將高澄殺死。高洋接過哥哥的權柄之後,為了給哥哥報仇,他把蘭欽子京在內的梁朝遺黨「輕刀臠割」,頭顱做成一套精美的酒具。
凌遲正式定為刑名則是在遼代,此後的金、元、明、清各個朝代都規定為法定刑,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殘忍的一種死刑。
剛開始的時候,這種刑法主要是處罰那些十惡不赦的犯罪分子,「十惡不赦」指的是:第一,謀反,指企圖推翻朝政,為帝位發動政變;第二,謀大逆,指毀壞皇室的宗廟、陵墓和宮殿;第三,謀叛,指背叛朝廷;第四,惡逆,指毆打和謀殺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長;第五,不道,指殺死非死罪之人及肢解他人;第六,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嚴,通常為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偽造御用藥品以及誤犯食禁;第七,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間結婚、作樂等;第八,不睦,即謀殺某些親屬,或女子毆打、控告丈夫等;第九,不義,指官吏之間相互殺害,士卒殺長官,學生殺老師,女子聞丈夫死而不舉哀或立即改嫁等;第十,內亂,親屬之間通姦或強姦等。
為何十惡受懲罰如此之重呢?從刑罰的內容可以看出,十惡裡面多是和帝王生活或儒家道德思想有關,由於「十惡」之罪直接危害了封建專制制度的核心——君權、父權、神權和夫權,所以自隋唐確立「十惡」之罪以後,歷代封建法典皆將之作為不赦之重罪,被處以凌遲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