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18章 劉禪——被誤會的雄才君王
    目前,四大名著的各種電視劇翻新版本爭相出爐,一直延久不衰的《三國演義》又一次殺入重圍,深深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在人們津津有味地討論起那些戰火紛飛的年代時,難免要提起扶不起的蜀漢後主阿斗了。然而一世英明的劉備的愛子阿斗真的那麼昏庸無能嗎?事實未必如此。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歷史上關於劉禪的故事頗為精彩,從一開始廣為人知的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到後面的劉玄德白帝城臨終托孤,然後放棄戰鬥開城降魏,直到最後被司馬昭封為安樂侯壽終正寢。而從現在世人的觀念來看,劉禪的一生其實是幸福的一生。三國時期,皇帝御駕親征的情況常有發生,而像劉禪這種始終給人以懦弱無能的印象的人竟能夠在多年的戰爭中毫髮無損,不得不讓人慨歎。從一開始的趙雲單騎救主,就預示了劉禪的好運,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劉禪自從在長阪坡撿回了一條小命之後,雖然歷經劉備作秀式的一摔可能摔得不輕,但和《三國演義》上記載的相反的是,他老子並沒有把他摔笨了,反而是把他摔成了一個治國明君,一個胸懷才略的皇帝。

    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上,和《三國演義》中的那位整天不知詩書禮義,只會鬥蛐蛐的紈褲子弟不同的是,劉禪從小開始,就是一個好學的人,而且還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根據《三國誌》記載,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麼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歎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雖然劉備的遺詔中提及的射君是誰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姑且來看一下劉備的遺言的大體意思是什麼。大意是說射君曾對我說過,丞相諸葛亮誇讚你聰明睿智,你的智慧已經超過我的期望,我還有什麼可以擔憂的呢?希望你再接再厲。一代名相諸葛孔明自然不會溜鬚拍馬,而且也沒有必要睜著眼睛說瞎話。所以既然能夠得到丞相的讚賞,後主劉禪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劉禪的智慧雖然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大筆一揮抹殺了,但是無可爭議的是,歷史上的劉禪的確是一位有頭腦的帝王,決非人們臆想之中的庸庸碌碌之輩。

    然而縱使天資聰穎,也還需要在後天培養,才能讓一個有天分的孩子最終成為可用之才。而劉禪是幸運的,他不僅擁有過人的天分,而且還擁有常人難以奢望的運氣。劉禪先是在長阪坡亂戰之中撿回小命,自然被其父劉備倍加寵愛。整天好吃好喝,不管是學文學武,都肯定是最優秀的老師來教。劉備為了讓其成為帝王之才,真可謂煞費苦心。於是乎,當時鼎鼎大名的孔明先生便擔負起了教書育人的重任。諸葛亮親自為其抄寫《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讓其研讀。除此之外劉禪還奉命拜師伊籍,學習《左傳》。然而能文還不行,還得學會防身之道,健身之術。關於劉禪習武,《寰宇記》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在眾多大臣的共同努力栽培之下,劉禪的治國才能得到顯著提升。

    按理說,既然有如此濟世之才,劉禪需要做的不過是好好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爭取全國人民早點過上好日子就行了。可是在那種戰火紛飛的年代,和平卻可望而不可即。公元228∼234年之間,諸葛亮為了完成統一大業,不斷興兵伐魏。在那種背景下,小國只能以攻為守,這樣才能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得以維持和發展。劉禪雖然不愛打仗,可是他也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在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希望北伐曹魏之請得以批准之時,劉禪也是大力支持,並且不負諸葛亮所托,將國家內政治理得井井有條。以至於諸葛亮北伐失敗,不得不撤回蜀地之時,劉禪也能夠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勝負乃兵家常事」。

    然而畢竟北伐勞民傷財,所以到了最後,諸葛亮六出祁山而終將不能統一中原之後,劉禪果斷放棄北伐這樣的無用之舉。而後司馬懿率軍攻打遼東公孫淵,劉禪派遣蔣琬應戰並特意囑咐其:「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等到魏延兵變失敗身死之後,劉禪說:「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同時,為了防止一人獨掌朝綱、權力過重,劉禪任命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者權力縱橫,相互制約。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之後,蜀漢的政權逐步回歸中央。此後,劉禪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並且牢牢掌控著絕對的統治權力。結束了依賴相父諸葛亮的局面,開始了自治時期。

    除此之外,劉禪還是一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拉攏賢才的人。曹爽與司馬懿爭權被殺後,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而入蜀,劉禪親自出迎。在劉禪的一句「你父親(指夏侯淵)的死,是先父曾經的部下黃忠所為而與我無關」的『推脫』之後,又繼續和其攀親帶戚,說自己的兒子(劉禪的妻子是張飛的女兒,張飛的妻子是夏侯霸的從妹)還和夏侯霸是親戚外甥關係。這一套機智嫻熟的拉攏手段,非常人所能比也。

    從上述看來,劉禪的治國才華一目瞭然。劉禪不僅僅只是一位精明細算的統治者,而且還是一位憂民於心、愛民如子的懷有仁慈之心帝王。

    司馬氏篡魏後開始伐蜀,大將鄧艾孤軍深入蜀地,而成都尚有數萬兵甲且城堅糧多之時,劉禪放棄了抵抗,選擇開城投降,這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舉動背後,恰恰隱藏了一位愛惜民眾的君王形象。蜀國國力終究敵不過魏國,天下一統是必然的趨勢。與其拚死抵抗以苟延殘喘,浪費士兵和百姓的生命,還不如直接不戰而降。這個為了平民百姓的安定,而不惜輕易犧牲了自己的統治利益的選擇,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劉禪的這一舉動,無論是在當時看還是在後世看,無疑都是正確的決定。而後來的樂不思蜀和安樂而死,不過是劉禪機智地用自己的演技以換得平靜的晚年罷了。

    千年以來,人們對於劉禪的誤讀由來已久,很難改變了。不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歷史終究不能被淹沒劉禪的帝王風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