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2章 趣說中華歷史的廁所文化
    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有很多有趣的、實用的、經典的文化被一代一代弘揚開來。但是,也有一些惹人發笑的,予人在飯後茶餘談笑的文化被一同繼承下來,譬如上廁所就是這樣一種非常有趣的文化。

    上廁所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叫法,譬如南北朝時叫「更衣」。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廁所修得富麗堂皇,一般都有十多個身著艷麗服裝的婢女準備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門口迎候。等到客人在廁所中方便完了之後,婢女便伺候客人換上新衣服出來。這也就是古人把上廁所稱為「更衣」的緣故。

    當然,「更衣」只是有錢人才能玩得起的遊戲,大部分窮苦人家則無福消受。歷史上關於廁所的趣事還真是層出不窮。下面就讓筆者列舉一二,與君共饗:

    關於廁所的趣聞,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記載:公元前581年的一天的中午,晉景公姬獳品嚐新麥之後覺得腹脹,便去廁所屙屎,不慎跌進糞坑而死。

    「流氓皇帝」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一向不拘細節的劉邦在上廁所方面也表現出了他的「瀟灑」。有一次劉邦正在和群臣開會,忽然感到內急,為了節約時間,他竟下令讓其中一位官員取下帽子,讓他直接就地解決。於是沒過多久,那位大臣的帽子就變成了一個滿滿的「尿壺」。更有意思的是劉邦的後代漢武帝劉徹,在上廁所上更是別出心裁。據《漢書·汲黯傳》記載:「大將軍(衛)青侍中,上踞廁視之。」意思是漢武帝在上廁所的時候還在看著衛青。自然,衛青在漢武帝的眼中是一等一的重臣,也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才獲得了在皇帝大便時被接見的機會。

    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四川以後,將後蜀皇宮裡的器物全運回汴京,發現其中有一個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愛不釋手,差點用來盛酒喝。稍後把蜀主孟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召來,花蕊夫人見到之後忙說,這是先王的尿盆啊!驚得趙匡胤怪叫:「使用這種尿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於是馬上將盆子擊碎了。

    在明清時期,有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現象,那就是「京師無廁」。那時候的北京在一片商業、文化極其繁榮的光環籠罩的背後,隱藏的是基礎設施的薄弱和管理制度的嚴重不完善。以至於當時除了寥寥可數的幾個收費的「公廁」之外,再沒有讓人們可以方便的地方了,於是「重污疊穢,處處可聞」。人人都可隨地大小便,偌大的北京城完全陷入一片惡臭和污濁之中。直到清朝末年,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觀。北京各街道遍修廁所,不准隨地便溺。而且,出現了大糞車,以搖鈴為號。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皇帝、后妃們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需要的時候往往要先傳「官房」。那個時候的「官房」製作工藝已經相當不錯,具有和現代的馬桶類似的功能,就是不能沖水。

    說到上廁所,就不能不提到慈禧太后。關於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記載。太后說要傳「官房」,幾個宮女便去準備。太后的「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表形似一隻大壁虎。它的嘴微微張開,上廁所用的手紙就放在裡面。太監要把「大壁虎」頂在頭上送到太后的寢宮外面,然後轉交給宮女,宮女把「官房」拿進來放在淨房(相當於現在的衛生間)裡面,然後伺候太后坐在「大壁虎」的頭頂上,於是太后便可以開始「出恭」了。等到完事之後,宮女把「官房」清理乾淨,再交給門外候著的太監,太監再把它頂著送回去。以後要再想「出恭」的話,一切照舊。

    除了這些有意思的上廁所的故事之外,還有一些上廁所的名稱的演變同樣也很有趣。相傳在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射死臥虎之後,就讓人把撒尿時用的溺具製成和老虎相似的樣子,叫做「虎子」。但是到了唐朝的時候,因為李淵的祖輩中有人曾叫李虎,所以便把「虎子」改稱了「獸子」或「馬子」,再到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馬桶」和「尿盆」。

    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上廁所的時候用什麼來擦屁股呢?如果有紙自然要用紙,還要考慮一下紙的柔軟程度,可還沒有出現紙的時候用什麼呢?那就用竹片!用竹片的話,軟硬估計已經不是問題,竹子的問題在於毛刺甚多,萬一竹片不夠光滑,傷到了使用者的身體,實在是一件令人不快之事。《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

    無論是關於廁所文化的趣事,還是「出恭」時使用的工具,都像一些璀璨的星辰,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之中大放異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