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崗、掃竇建德、鎮杜伏威等起義軍,其間殺人無數。登基後,身體極差,夜間夢寐不寧,多做噩夢,常見妖魔鬼怪在寢殿內外拋磚扔瓦,使前後殿宇、三十六宮七十二院俱無寧靜,李世民懼之,告訴群臣,然宮內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僅唐太宗李世民一人有感而日夜恐懼。月餘後,太宗終受不住惡鬼的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眾將提出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於宮門兩旁。是夜,果然無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員齊聲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製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鑭,懸掛於宮門兩旁。此後邪崇全消。」後世沿襲此法,遂將二將永做門神而使他們在民間得以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威望最高、貧富皆愛的門神,至今長盛不衰。
還有一種專貼在後門的門神。後門門神一般只貼一位,為什麼呢?因為後門一般多為單扇門。貼誰呢?多為鍾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鍾馗捉鬼,可謂人人皆知,而魏征之所以成為後門門神也有文字記載。小說《西遊記》中說: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征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征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征下著棋,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向唐太宗索命。無奈宮門外有秦瓊,尉遲恭二將把守,老龍王冤魂自不敢從雙鑭雙鞭下走過,便轉至皇宮的後宰門,砸磚碎瓦。由於秦瓊和尉遲恭已在前門,故丞相魏征只好親自持誅龍寶劍夜守後宰門,時間一長,老龍王的冤魂漸漸地衰落下去,魏征手中那把誅龍寶劍便不再呈高揚之狀而垂立一側了。魏征在《隋唐演義》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縣二賢莊三清觀內當道長,後被民間奉為門神後,其像也仗劍怒目,一派英武氣概。
除神荼、鬱壘、成慶、秦瓊、尉遲恭、鍾馗、魏征外,筆者考證,民間供奉的門神還有《封神演義》中的燃燈道人、趙公明,東漢的姚期、馬武,晉代之溫嶠,大唐開國元勳神箭手謝映登和金蘭之友王伯當,抗金英雄岳飛、韓世忠,《水滸傳》裡的解珍、解寶、呂方、郭盛等。門神在全國各地各有不同:河南人所供奉的門神為三國時期蜀國的趙雲和馬超;河北人供奉的門神是馬超、馬岱哥倆;冀西北則供奉薛仁貴和蓋蘇;陝西人供奉孫臏和龐涓,黃三太和楊香武;而漢中一帶張貼的多是孟良、焦讚這兩個莽漢子;最有趣的是北京密雲一帶供奉的門神竟是夫妻二人——楊宗保與穆桂英。
被民間尊為門神的這些武藝出眾的英雄,大都出自中國古典名著,婦孺皆知,影響面廣,備受民間的崇拜。春節貼門神這種習俗,至今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世上本無神鬼,可是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善良的人們只有寄托鬼神驅邪扶正,這充分體現了人們期盼過太平日子的強烈願望。
李白以何為生
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究竟以什麼為生,千百年來一直是個謎。其實在生活中,他並不靠賣詩稿為生,也非富家子弟。從他的詩中可推測出,他是「礦師」,且自運自販銅鉛等礦石,所以也是商人。
李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他干礦師這行前後至少十年。「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問舞袖,拂盡五松山。」「雞鳴發黃山,瞑投蝦湖宿。」「提攜采鉛客,結荷水邊沐。半夜四天開,星河爛人目。明晨大樓去,岡隴多屈伏。當與持斧翁,前溪伐雲木。」又云:「采鉛清溪濱,時登大樓山。」李白筆下的這些詩句,可謂句句不離本行。
詩中的地名,都在現今安徽銅陵和貴池一帶。唐代甚至更早,這裡就是銅鉛產地。開礦就得有銷售,礦石從這裡裝船運往揚州的市場。當時的揚州,地位相當於今日上海,「舟檣櫛比,車谷鱗集。」手工業很發達,所產銅鏡久負盛名,首飾玉雕製作精湛,船業也很興旺。礦石的熔鑄和製品都在揚州完成。儘管唐開元十七年曾禁止私賣銅、鉛、錫及以銅為器,但又規定採銅、鉛、錫者,官家收買之。
礦石有幸,能由這位堪稱世界級的大詩人親自押運,李白多次隨舟同行押送礦石,人在旅途,多詩興。白天觀山景水色,夜賞月飲酒賦詩。許多傳世之作就這樣在工作的過程中吟出,為盛唐氣象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為了深入瞭解李白的經濟生活,筆者廣泛查閱了有關他的資料以及他所寫的詩文,得出的結論是:李白是個好老闆,常常與勞工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勞動。他詩中多處提到五松山,這是冶礦工地,位於「南陵銅坑西五六里」。李白在炎熱夏季,親至「銅井炎爐」與工人一起勞作。
有人沒讀懂李白一手抓採礦、一手忙寫詩的「兩手抓」與「兩手硬」,以為他熱心求仙學道,說這是他消極的一面。依據是:他采鉛、丹之藥。這是附會,因為煉丹用不了多少鉛,不必自采,更不用船運。退一步說,即便如此,李白詩中何必寫「采鉛」,寫成「採藥」豈不更雅麼?可見,「采鉛清溪濱」和「提攜采鉛客」正是他的本行。
中國五大經典愛情故事之批判
愛情,是人類追求的永恆主題,古往今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也留下了許多感天動地的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流傳著四大經典愛情故事: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些故事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在民間影響非常之大,可謂婦孺皆知。
張聞天曾說過:「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同樣,對許多人來說,愛情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得到理想的愛情。但是,理想之鴿放飛後,只有在真實的天空中才能盡情翱翔,才能擁有無垠的天地,才能擁有地老天荒、能真正浸漫歲月的生命力。以上的中國古代四大經典愛情故事,就為芸芸眾生追求愛情展現了一個理想的天空。那麼這個理想天空的真實性如何呢?
似乎是為了證明愛情的魔力可以打破一切桎梏,在這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差距都非常之大,牛郎織女是仙界美女與凡間農民之戀,白素貞許仙是特別能幹的「妖女」與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的酸文人之戀,梁山伯與祝英台是窮書生與富家女之戀,孟姜女與萬杞良是才女與農民工之戀……無一例外,這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屬於強勢群體,而男主人公都屬於弱勢群體。古代是男權社會,且不說他們這樣的角色錯位很難開始相戀,即便開始了,結婚後會幸福嗎?所以,仔細一分析,這些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愛情毫無真實性可言。
先說牛郎織女和孟姜女哭長城。在這兩個故事中,被愛著的男主人公只是兩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工而已,一個給地主家當長工放牛,吃了上頓沒下頓,還得常常被地主欺凌,時時被其剝削剩餘價值。一個被拉去長城建設工地當磚瓦工,風餐露宿不說,可能連生活補助都不給發,更別提工資了。就這樣兩個收入微乎其微,估計討薪也十分艱難的農村青年,卻擁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人生艷遇:一個獲得了窈窕仙女的垂青,拋棄天界優越的生活條件來私奔;另一個被癡情的女主人公愛得死去活來,淚如雨飛,感天動地,居然把長城都給哭倒了。
難道說織女長期生活在天宮,對人間不瞭解,誤以為牛郎這樣的男人就是人間優秀男人的標本?從民間故事中我們可得知,孟姜女是個方圓百里聞名的才女,十里八村的鄉親們,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針線活好、聰明伶俐,又能彈琴、作詩、寫文章的好閨女。想來她那哭倒長城的歌詞一定是才思俱佳淒婉無比。牛郎織女和孟姜女哭長城中歌頌的愛情無疑是驚天地泣鬼神,千百年來賺足了人們的眼淚。但其愛情基礎是什麼呢?其實只有一個:兩個男主人公忠厚老實。這一點很容易讓現代人納悶:忠厚老實就一定很可愛、很值得愛嗎?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全天下這樣的人多如牛毛,也就都應該得到感天動地的愛情了。
再觀白蛇傳與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充其量只是兩個書獃子而已,而且都特別呆頭呆腦,可以說是一點也不解風情。尤其是梁山伯,老實得匪夷所思,伏爾泰筆下的「天真漢」(又譯「老實人」)也難望其項背。在樓台會的「十八相送」中,一往情深的祝英台通過眼前看到的種種成雙成對的事物來比附,反覆告訴梁山伯自己是個女的,可梁山伯愣是聽不懂,還傻乎乎地說:此地只有咱們二人,哪來什麼一男一女?情商之低,簡直無以復加。許仙呢,迂腐方面比之梁山伯,絲毫不遜色。他性格非常軟弱,遇事沒有主見,任憑那個多管閒事的法海去陷害白娘子,對自己鍾愛的女人竟然沒有一點保護意識!
儘管這兩位男主人公都乏善可陳,可在兩位女主人公眼裡,卻彷彿都是打上燈籠也難找、踏破鐵鞋也難覓的好男人!白蛇對許仙、祝英台對梁山伯的愛慕之情從未稍減,一直是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歷經坎坷卻忠貞不渝。那麼,是什麼使梁山伯與許仙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因為他們是讀過書、有學問的儒雅之士嗎?可是,在我們可考的信息中,這二人並沒有成就什麼大作,也沒有絲毫作品流傳於世,無非是酸腐文人而已!
女人容易為莫名其妙的感覺而衝動,一個老實本分的普通男人,在她們眼裡也會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男人。古今同理,情人眼裡出西施。所以說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中的奇異結合在古代可能會發生,但絕不可能成為美好愛情的代表。試想一下,假使這四對男女都如願以償結合在一起,即便沒有法海、祝老爹、王母娘娘、長城塌方事故,他們的婚姻也很難度過七年之癢。很可能結婚三兩年後,織女、白素貞、祝英台、孟姜女就都開始抱怨了:「哼,我當初真傻,真是瞎了眼,怎麼就稀里糊塗地看上你,按我的條件,真是下嫁了,嫁誰也比嫁給你強!」
我們熟悉的極富傳奇色彩的愛情戲劇《女駙馬》就更加離奇了。這部黃梅戲的代表作說的是癡情女子馮素貞冒死救夫,經歷了種種曲折,終於如願以償,成就了美滿姻緣的故事。湖北襄陽道台之女馮素珍自幼許配李兆廷,後李家敗落,李兆廷投親馮府,卻不料岳父岳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馮素珍深愛李兆廷,相會於後花園贈一百兩白銀於李兆廷,濟其困厄之急。不巧被馮父撞見,馮父誣李為盜,並將其送官入獄,逼素珍另嫁宰相劉文舉之子。心裡只裝著李兆廷的馮素珍女扮男裝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應試,沒想到名列榜首,竟然考中了狀元,被皇家強招為駙馬。花燭之夜,馮素珍冒死陳詞感動公主。在公主的傾力幫助下,皇帝收馮素珍為義女,又下詔釋放了李兆廷,並改招馮素珍之兄、前科狀元馮少英為駙馬。李兆廷頂了新科狀元之名,兩對新人乃同結秦晉之好。李兆廷一出大牢便不費吹灰之力成為狀元,且與已被皇帝認成義女的馮素珍鸞鳳和鳴,剛去掉枷鎖的腦袋上戴上了高高的烏紗帽,夜夜都抱著美女加才女的皇帝義女共度良宵,其作為男人之待遇令天下所有男人羨慕不已。
毋庸諱言,牛郎織女和孟姜女哭長城反映的是窮男人的愛情夢想,白蛇傳與梁山伯與祝英台反映的是酸腐文人的愛情夢想,而《女駙馬》更將酸腐文人的愛情夢想推向極至,將天下的好事都佔盡了。李兆廷不僅贏得了出身高幹家庭的美女加才女馮素珍,而且馮素珍還不辭辛苦地替他考取了狀元博得了功名。「人生四大喜」的兩喜「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幾乎同時降臨在幸運兒李兆廷身上,事業與愛情雙豐收,而且他還不用做任何努力,坐享其成即可!如此厚顏的文人之想像真讓人臉紅。
文學作品允許虛構和盡情發揮,但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須符合生活的邏輯與常理。愛情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人類情感活動,脫離其基礎,再浪漫的愛情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上五大經典愛情故事顯然都缺乏生活基礎,其折射的不外乎兩種愛情觀罷了:一是窮人愛情觀,一是書生愛情觀。都是男人中的兩類人(窮人與酸腐文人)憑空編造出來的,然後「謬種流傳,誤人不淺」。生活中的許多人特別是女人常常為愛所迷為情所困,甚至把愛情當飯吃,大部分就是受了這類虛假愛情故事的誤導。等醒悟過來時,往往青春不再,只能感慨欷歔,對來時的路不堪回首,驚異自己當初為何那麼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