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 第9章 第二部分·軍事篇 (1)
    史上最巧妙最成功的連環計

    孔子門下有七十二賢人,獨有子貢頗懂兵法長於謀略,孔子對其甚為器重。愛才的孔子曾把子貢比喻為瑚璉。瑚璉者,宗廟之貴器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春秋亂世,戰事頻繁。其時,齊國權臣田常欲作亂,但又畏憚高、國、鮑、晏等大臣,於是勸齊國國君興兵伐魯,企圖削弱諸臣。

    孔子得知消息以後,很是為自己國家的前途擔憂,便對弟子們說:「魯國乃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你們為何不出?」子路、子張、子石等請行,孔子皆不准,知道他們不是那塊料。子貢請行,孔子不僅非常痛快地答應了,還為子貢餞了行,囑咐他一定要不辱使命。

    使命在肩的子貢馬不停蹄地來到齊國,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對齊國權臣田常說:「君興兵伐魯不是步好棋。魯是難伐之國,其城牆薄而低矮,其土地狹而淺薄,其君主愚蠢而不仁,其大臣虛偽而無用,其人民厭惡戰爭。這樣的國家不可與之交戰。君不如伐吳。吳國城高而厚,地廣而深,兵甲堅而新,將士精悍,武器裝備精良。這是最適宜討伐的國家。」

    田常一聽,氣得臉色都變了,說:「先生之所難,乃人之所易;先生之所易,乃人之所難。先生如此教我,卻是為何?」子貢回答道:「我聽說,憂在內者攻強敵,憂在外者攻弱敵。現今君之憂乃在國內。我聽說君曾三次欲加封而不獲成功,就是因為有大臣不贊同。齊國若伐魯獲勝,則齊國疆域擴大,國君威望大增,大臣地位更加鞏固,而君卻無功可言,國君就會日漸疏遠你,君若欲成就大事,就難上加難了。更有甚者,君在齊國的地位和處境也危險了。所以我認為不如伐吳。吳國強大,伐吳不勝,損兵折將,大臣內空,如此一來,孤主在上,只有依賴君了。」

    田常聽後,不覺擊掌稱善,便問道:「我們已出兵伐魯,若轉而伐吳,大臣懷疑我,該怎麼辦?」子貢說:「君暫時按兵不動,我請出使吳國,說動吳國救魯而伐齊,君就可以移兵迎吳了。」

    於是田常就派遣子貢出使吳國。子貢對吳王說:「當今之諸侯國,唯齊與吳最為強盛。現在齊以萬乘之國而伐千乘之魯,與吳國爭強,我為大王深感憂慮,特請大王救魯伐齊。救魯可以顯名,伐齊則有大利。大王揮師北上,誅暴齊,服強晉,存亡魯,鎮撫泗上諸侯,一舉而稱霸,利莫大焉。」吳王說:「您所言極是。但是我憂慮的是,越國有報仇之心,待我滅越以後再北上救魯如何?」子貢說:「越國之弱勝於魯國,吳國之強不如齊國。王若置齊而伐越,齊國早已滅掉魯國了。大王既然追求存亡繼絕的名聲,又畏懼強齊而攻滅弱越,豈能顯示大王之勇!保存越國,可以向諸侯顯示大王之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大王不就成就霸業了嗎?如果大王還擔心越國,臣請東見越王,令其出兵隨大王北上。」吳王大喜,就讓子貢出使越國。

    越王聽說子貢到來,親至郊外迎接。越王說:「此乃蠻夷之國,大夫何以辱而臨之?」子貢說:「我此次前往吳國,勸說吳王救魯伐齊,吳王非常願意,但又擔心越國,想伐越後再北上。這樣,越國就危在旦夕了。」勾踐請求子貢出謀救越。子貢說:「吳王為人凶狠而殘暴,群臣不堪;國家連年戰爭,士卒疲敝,不堪忍受;百姓怨聲載道,大臣人心混亂;忠臣伍子胥強諫而死,佞臣太宰伯專權。所有這些都顯示出吳國的敗亡之象。王若能出兵助吳伐齊,以驕其志,送以重寶以悅其心,卑辭以尊其威,吳王必定揮師北上伐齊。吳王被打敗,此乃大王之福;吳王若勝,必然兵臨晉國。臣請北見晉君,使其共同攻打吳國。其精銳被齊國削弱,大軍又困於晉,吳軍實力必然削弱,然後大王乘其弊,必然滅亡吳國。」越王勾踐聞畢,非常高興。

    子貢辭別越王,回到吳國,將越國願意出兵助吳攻齊之事告訴吳王。果然沒過幾天,越國大夫文種就帶著重禮來到吳國,向吳王表達了越王願親自率兵助吳攻齊的誠意。吳王大喜,對子貢說:「越王願親自隨從寡人伐齊,先生以為如何?」子貢說:「這不妥。諸侯會認為大王不義。大王只要接受禮物,同意越國出兵,謝絕越王親臨就行了。」吳王採納了子貢的建議,於是舉傾國之師北上伐齊。

    子貢又到晉國,對晉君說:「齊國與吳國即將開戰,若吳國戰敗,越國必然乘勢攻吳。若吳國打敗齊國,吳國必然兵臨晉國,晉國不可不預先防備。」晉君一聽,感到非常恐慌,就問子貢該如何應對。子貢說:「惟有厲兵秣馬,才有備無患。」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子貢所預料的那樣。吳國與齊國在艾陵大戰,大破齊師,然後兵臨晉國。吳晉兩軍大戰於黃池,晉國打敗了吳國。越王得知消息以後,即出兵偷襲吳國。吳王得知越國攻吳,便急忙撤兵而回,與越國交戰,最後被越國打敗,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越王勾踐奪得了霸權。

    子貢不愧為春秋時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外交家,他之所以遊說成功,關鍵在於他能準確掌握當時的「國際」形勢和各國之間的關係,又能把握田常與夫差的心理和性格,因勢利導,設下連環計,使各國按其部署行事。故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讚歎道:「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一句玩笑引發的弒君悲劇

    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曾發生過一次離奇的弒君案。《春秋公羊傳》中記載,宋閔公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南宮長萬,是當時聞名於世的大力士。由於宋閔公的一句玩笑話深深傷害了南宮長萬,故「萬怒,搏閔公,絕其脰。」結果,宋閔公被南宮長萬所弒。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雙方決戰於長勺(今山東曲阜北)。魯國國君聽從曹劌之計,一鼓作氣,大敗齊國軍隊。齊桓公本想通過此仗揚威於諸侯進而稱霸,不料想卻吃了敗仗,非常憤怒。

    鮑叔牙獻計說:「齊魯都是大國,軍事力量相當,互相比較起來,攻則不足,守則有餘。今長勺之戰,魯為主,是以敗於魯。臣願以君命乞師於宋,齊宋聯手出兵,可雪敗於魯國之恥。」

    齊桓公於是派鮑叔牙聯絡宋國,一起攻魯,以報長勺慘敗之仇。

    宋國是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的封地,原本在商朝時就已經築邑,當時就叫「商丘」,也就是今天的商丘,位置在河南東部,與山東交界。宋國因為邊土紛爭的事,跟東邊的魯國關係很糟糕。

    公元前688年,宋莊公去世,兒子子捷即位,就是宋閔公。這時候,距離西周建國已經三百多年,周天子的威望日益下降,而第一個春秋霸主尚未稱霸,中原諸侯當中,鄭齊魯宋屬於比較強大的幾個。宋閔公這個人非常聰明能幹,文有太宰華督、大夫仇牧,武有南宮長萬、猛獲,國勢蒸蒸日上。

    齊國來人提出聯合出兵攻打魯國,宋閔公一聽就爽快地答應了。他不顧仇牧等人的強烈反對,派出大力士南宮長萬為主將,猛獲為副將,領了百十輛戰車,往東北350里,進入山東,殺向魯國。

    齊國則派遣鮑叔牙為主將,仲孫漱為副將。齊宋兩軍集於郎城。齊軍駐紮於郎城東北,宋軍駐紮於郎城東南。

    齊宋聯軍一起攻過來,大敵當前,魯國上下都很緊張。為了做到知己知彼,魯國大夫公子偃乘夜間認真地觀察了齊宋兩國的營地,回來報告:齊國鮑叔牙領軍,軍容整齊不可小視,宋國南宮自恃勇力不足懼,我們先打宋營,只要戰勝宋軍,齊軍就會退回。魯莊公擔心公子偃不是南宮長萬的對手,就親自出馬。

    公子偃讓手下兵士蒙上老虎皮,天色朦朧時接近宋營,宋兵一看老虎來了,陣營大亂,紛紛逃跑。主帥南宮長萬卻臨危不懼,表現勇敢,手拿大戟,左刺右殺,所向披靡。

    魯國軍隊都被南宮長萬的神勇震懾了。情急之下,魯莊公請出了他的國寶級武器,聞名天下的殺傷力極強的弓——金僕姑。魯莊公拿起金僕姑,彎弓射箭,一下子射中了左衝右突的南宮長萬。南宮長萬還不明白怎麼回事,就倒在地上,被魯國人活捉回國。南宮長萬做了魯國的俘虜。

    魯莊公兩戰兩勝,但他知道這兩個鄰居得罪不起,就分別向齊宋示好。第二年,魯宋通使,兩國關係得到改善。宋國就請求把南宮長萬釋放回國。回國後,宋閔公跟他開玩笑說,以前我尊敬你,現在你是魯國的囚犯,所以不敬重你了。大夫仇牧悄悄勸宋閔公:「主公身為人君,怎麼能跟臣子開玩笑呢?!這樣說他會出大亂子啊……」宋閔公笑著一擺手:「我跟南宮這小子隨便慣了,沒事。」歷史學家記載說,南宮長萬當時聽了,沒說什麼話,「病之」,落下心病了。也就是說,南宮長萬從此對宋閔公懷恨在心。

    宋閔公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話,卻從此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接下來的幾年,幾個國家暫時沒有戰爭,時間過得很快。六年後的一天,宋閔公在園子裡大宴群臣,喝到高興之處,他讓各位大臣都露一手絕活,有的唱,有的舞,有的練劍……輪到南宮長萬,他把自己的大戟拿過來,玩起了拋戟功夫:接近三米長的大鐵戟單手拋到天上,然後接住,再拋再接,一連幾十次,眾人連聲叫好。

    宋閔公見人們給南宮的喝彩太多,就不樂意了,要跟南宮長萬下棋,並說誰輸了罰酒一大杯。

    南宮長萬沒有辦法,只好跟他下。可是下棋卻是宋閔公所長,不長時間,南宮連輸五盤,五大杯酒下肚,人也暈乎了,非要接著下。宋閔公又咧咧上了:「你小子當俘虜的手,再怎麼下也還是輸!」把南宮長萬氣得差點蹦起來,眾人趕緊拉開。本來事情就算過去了,巧合的是這時候來了周天子的訃告。

    天子駕崩,諸侯都得派員去弔唁。南宮長萬主動請願:「臣從未到過都城,我去。」

    宋閔公說了他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宋國再沒有人,也不能派個俘虜到天子之都啊……」

    南宮長萬再也忍不住了,大吼一聲:「欺人太甚!你知道俘虜也會殺人嗎?」輪起棋盤就砸過去,宋閔公的頭被砸碎了,人軟軟地倒地而死。

    弒君後,南宮長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著一股殺氣要在宋國做主。他在城門口遇到大夫仇牧,一巴掌便打死了仇牧。他在東宮的西面撞見了宋國的執政大臣華督,又把華督殺了。殺完這些人後,長萬立宋國公子子游為國君。一時人心惶惶,宋國的公子們都逃亡到蕭邑(江蘇蕭縣),而公子御說逃亡到亳地(河南商丘縣北)。長萬看見這些人並不服自己,就派親信南宮牛、猛獲率領軍隊包圍了亳地。

    南宮長萬的弒君之惡冒犯了當時的整個貴族上層,顛覆了三代以來的宗法傳統,因此,他的行為是在跟整個諸侯社會、貴族階層為敵。這年冬十月,宋國大夫蕭叔大心和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莊公的族人借調曹國的軍隊討伐南宮牛和猛獲。他們在陣前殺死了南宮牛,在宋國都城殺死了子游,擁立公子御說為國君,即宋桓公。猛獲逃亡到衛國,南宮長萬逃亡到陳國。

    南宮長萬在倉皇出逃的路上卻顯示了自己的勇力和孝心。他自己駕車拉著母親,從宋國到陳國那麼遠的路程(據說有260里),他僅用了一天。

    宋國人到衛國請求引渡猛獲,衛國人不願意。衛國大夫石祁子說:「這怎麼能行呢?普天下的邪惡都是一樣可惡的,在宋國作惡而在我國受到保護,保護了他有什麼好處?得到一個人而失去一個國家,結交邪惡的人而丟掉友好的國家,這不是好辦法。」

    石祁子的話很有道理,於是衛國人就把猛獲歸還給了宋國。宋國又到陳國請求引渡南宮長萬,並且施以賄賂。陳國人讓女人勸南宮長萬飲酒,灌醉了之後用犀牛皮把他裹了起來。南宮長萬就這樣被押回了宋國。但等到達宋國時,南宮長萬的手腳都已掙破犀牛皮露在外面,他的力氣太大了,但也太遲了。

    新即位的宋桓公(也就是公子御說)命人將南宮長萬與猛獲一同綁至市曹,剁為肉泥(醢刑),並使人治為酪(肉餅),遍賜群臣曰:「人臣有不能事君者,視此酪矣!」南宮長萬的八十歲老母,也被誅殺了。

    《東周列國志》作者馮夢龍曾有詩歎之:「可惜赳赳力絕倫,但知母子昧君臣。到頭驕戮難追悔,好諭將來造逆人。」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