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後芳草碧紅塵 第2章 斯樂不可作
    《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托。

    兒時歡樂,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此詞平白如話,卻又婉轉溫馨,有著濃郁的李叔同個人風格,故此放在第一篇。

    這首詞是可以唱的,其曲作者是WilliamSHays。李叔同眾多頭銜中,有一個是「近代音樂之父」,因為,他的詩詞大部分都可以唱,而且流傳頗廣。比如《送別》,比如這首《憶兒時》。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彼時,李叔同正受聘於「浙江兩級師範」,主教音樂、西畫,時間為1912年。此時的他,已經經歷過了章台走馬的風流、報國無門的迷茫,最終不得不安居在一所師範學校內教書育人,可謂閱遍了世態炎涼,人心冷暖。正是這樣的閱歷,讓他在回憶兒時時,生出更多的感慨,「斯樂不可作」。

    總體說來,此詞具有李叔同詩詞風格的兩大特點,一是用語簡潔,猶如白話;一是善於細描,極富畫面感。

    「遊子」,典出孟郊《遊子吟》。首句定下基調,營造遊子思鄉,回憶往事的氛圍。「傷」字話盡淒涼,描擬出一幅「孤獨身影,煢煢孑然」的畫面,令人不忍閱讀。

    緊跟著,李叔同筆鋒一轉,「回憶兒時,家居嬉戲」,似乎是歡喜的場景。可是,這種歡喜,不過是曇花一現,「光景宛如昨」。因為得到過,所以更珍惜;因為得到過,所以更痛苦。如此一來,這樣的「家居嬉戲」似乎成了罌粟,不敢回想,又渴望回想。以喜慶場面,反襯心中的傷感,這傷感也就來得更濃郁了。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聊聊數筆,卻刻畫出一個如詩如畫的場景,可見功力。序言中,我已經提過,李叔同出生於富貴之家,就算五歲那年其父過世,也不會居住什麼「茅屋」的。此處,讀者不必較真,就當是李叔同的詩人天性吧。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與上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將頑童「捉鳥摸魚」的場景刻畫得詩意十足。

    緊跟著,李叔同筆鋒直下,連續兩句感慨,反反覆覆,將那種悵然若失的情緒抒發得淋漓盡致。這種用疊句的手法,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李太白的《憶秦娥》,原詞如下:

    憶秦娥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疊句,是指意義相同的句子前後呼應地重疊。李白《憶秦娥》中「秦樓月」、「音塵絕」便是一種疊句,反覆渲染出一種悲冽的氣氛。疊句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如《碩鼠》一詩。

    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在詩詞創作中,疊句手法往往能夠強化作者所要表述的感情,給讀者以「百轉千回」的感受。這種用法,尤其適用於可以傳唱的詞作品。《憶兒時》中,最後一句看似重複,卻一詠三歎,令人欷歔。

    整首詞寫童年,算是比較常見的題材。但,李叔同娓娓道來,寫出現實之悲苦,兒時之歡樂,氣氛不斷堆砌,直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讓讀者產生共鳴,實為不可多得之佳作。

    獨·亂世

    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10月23日,夕陽西下,餘暉漫天。

    天津東郊的一所大宅院內,婢女們腳步匆匆,進進出出,雖繁忙卻不凌亂。李府李筱樓老爺子的第五房姨太太要生產了!對於整個天津而言,這絕對是大喜事,甚至有不少百姓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老者嬉笑,孩童打鬧,齊聲賀喜著李大善人晚年得子。

    廂房外,六十八歲的李筱樓鬚髮盡白,躺在籐椅上,安詳地閉目搖晃著。可是,他的內心裡卻激動無比,新納的五姨太要添子了,能不激動?他想起一路經歷的風塵,官場得志,經商後,亦是風生水起,可謂諸事皆順。可是,他妻妾多人,卻僅育文錦、文熙兩子,未免過少,況長子已不幸早夭。如今,晚來得子,可謂人生一大喜事!

    想到得意處,他的唇邊禁不住牽出一絲微笑,嘴裡竟輕輕哼起一聲京劇——

    「……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

    這是《穆桂英掛帥》的選段,此時的李筱樓哼來,別有韻味。

    約莫過了半炷香時間,一名灰衣中年人奔了過來,遠遠地便大聲喊道:「老爺大吉,老爺大吉!五太太喜誕麟兒,母子平安!」

    李筱樓鬍鬚一顫,猛地從籐椅上站了起來,那個精神勁兒完全不像個花甲老人。「好,好!天祐李家。」

    就在這個一如往日般尋常的日子裡,天津某一個大宅院內誕生了一名小小的嬰兒,此刻,誰也不知道,這樣一個小小的嬰兒將在短短的時間內成長為近代中國最傑出的天才、新文化先驅者、著名戲劇活動家、藝術教育家……

    隨後,李府大宴賓客,麟兒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又喚做三郎。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到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

    李府宅院裡的一間小廈子前,一株芭蕉長勢正好,鬱鬱蔥蔥的,只餘稀疏光影。芭蕉前,一個粉雕玉琢的小男孩半蹲著,不斷向著芭蕉叢中伸頭望去。

    「三郎,三郎,在這兒幹什麼?五太太喊你過去呢。」

    「乳娘,雪團兒跑進去了,你快把它抱出來吧。」

    童年李叔同口中的乳娘名喚劉氏,是他母親王氏的陪嫁丫鬟。至於雪團兒,則是一隻純種波斯貓,潔白長毛,好似一團雪。不知為何,小小的李叔同並不怎麼吵鬧,唯一與別的孩童不同的是,他特別喜歡貓。那貓似乎也與他投緣,安詳地躺在他小小的懷抱內,一幅如畫場面。

    「哎呀,我的小祖宗,快別找貓了,五太太喊你呢,到了學習的時候了。」

    李叔同撇了撇嘴,向南屋走了過去。

    天津的這所三合院,北房為上房,呈南北方向。他的母親地位低下,只能住在最南邊的屋子內。

    剛走沒幾步,他停了下來,對跟在其後的劉氏道:「乳娘,你就別跟著了,快將雪團兒抱出來吧,它孤零零地躲在芭蕉裡,肯定很害怕。」

    「你呀,都愛貓成癡了。」

    雖如此說,劉氏卻照辦了。

    南屋內,王氏端坐著,面上不苟言笑,手中更是握著一方戒尺。或許是生下李叔同後,心情、境遇大好的緣故,王氏微微有些發福,卻不顯得難看,反倒是添了些許富態。

    「昨日教你的詩可背下了?」

    「背下了。」李叔同低著身子,不敢看母親。過了片刻,他見母親沒有回話,忙匆匆背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昨日王氏不過教誦了一遍,沒有想到年僅四歲的李叔同竟然能夠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她心中甚慰。

    「其中的意思可明白?」

    「三郎明白,就是說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王氏笑了,她知道,李叔同能夠背下全詩已經算是天才,若要理解其中的意思,恐怕很難。李叔同的回答雖然了了,卻也說到了點子上,想必是問過了父兄。

    「這詩意是誰告訴你的?」

    「是二哥。」

    李文熙,字桐岡,是李筱樓的續絃王氏所出,已近中年,棄文從醫,是天津有名的中醫。

    王氏抱過李叔同,心裡寬慰了不少。這個家裡,有李文熙照看著三郎,或許會好很多吧。可是她怎能不擔心呢?老爺子已經七十有二了,且患了嚴重的痢疾,指不定哪天就撒手歸去。真有那麼一天,他們孤兒寡母的,恐怕難以為人所容啊。

    李叔同歪著腦袋看著王氏,心裡卻在想著雪團兒,不知被抱出來了沒?

    又學了一首五言,王氏終於讓李叔同離開了。

    不知從何時起,李叔同發現家裡多了許多僧人,皆是慈眉善目,一遍遍地低誦著《金剛經》。初起的時候,李叔同聽到後心裡覺得煩悶,時間長了,竟覺得這些梵音特別入耳,似乎有種獨特的召喚力。

    孩童天性總是頑皮的,此後,李叔同常常攜著子侄們玩放焰口的遊戲,自居上座扮起大和尚,嘴中唸唸有詞。

    這種時日,持續了並沒有太久。忽然有一天,他被告知,父親過世了!

    對於這個年邁的父親,他並沒有太多的印象,只是忽然覺得整個三合院內暗淡了下來。人多了,來來往往,進門的時候總是一臉悲慼,遇到熟識的人聊起來,卻又是偷偷洋溢起笑容。李叔同被王氏抱在懷裡,猶如看一場人生大戲。

    忽然一聲唱響,四下皆靜。

    「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李中堂大人到!」

    李叔同偷偷張望,進門的是一個威武老人,剛到便開口:「筱樓兄,你怎麼就先去了啊。想當年,我們同年進士,相約共輔大清,你怎麼就先去了啊!」這位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號稱「坐鎮北洋,遙執朝政」。

    此後的一切,有些混亂。但無非是放焰口、施食、下葬……終於,人都散了,空曠的李府宅院裡愈發冷清了下來。

    家道衰落是必然的。

    李叔同的學業卻未中斷。約莫六七歲時,他的二兄文熙每日授其《百孝圖》、《返性篇》、《格言聯璧》,主攻的卻是《文選》;八九歲時隨乳母劉氏讀《名賢集》,從常雲莊讀《毛詩》、《千家詩》等;十歲開始讀《孟子》、《古文觀止》;十一歲讀《四書》;十二歲習《爾雅》、《說文解字》等,並開始臨帖,此後,對於書法藝術的追求,他終身未斷;十五歲讀《左傳》,此時,他的詩詞已作得不錯,能寫出「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花」之類的詩句;十六歲上下,從趙幼梅學詞,又從唐靜巖學鐫刻……

    十來年的時光,對於李叔同而言是充實的,他如饑似渴,飽讀詩書,為日後涉獵眾藝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可是,這十來年,對於大清朝政府而言,卻是極其動亂的。

    中法戰爭爆發,清廷命李鴻章統籌邊防戰事,雖在廣西和台灣地區戰場分別取得勝利,最終還是不得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戰爭結束。法國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中越邊境對法國開放等特權。時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次年,同樣是李鴻章,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一次,整個中華民族滑入了災難的深淵。

    可是,這世俗興衰,這國難當頭,干李叔同何事?彼時,他不過是個在天津小小三合院內讀書的少年,用著天才的眼光,冷淡地看著這個看似繁華卻趨向落魄的家,看著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誰也不知道,終究有一天,他一襲僧衣,將這一切都埋葬。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