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翻不過去 第9章 晚清帝國下民族的悲情 (1)
    儘管在遭遇外敵入侵時,人民都進行了抵抗,但是在軟弱的統治框架下,一切民族的抗爭都顯得蒼白無力。他們以勝利者的身份品嚐著失敗者的苦果,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失敗者屈膝。於是他們憤怒著,一步步隨腐朽的晚清走入歷史的故紙堆裡,留給後人無限的悲傷。

    我們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淚史:西方的殖民主義者用堅船利炮炸開了中國的大門,向中國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大肆侵吞中國主權,蠶食中國領土,踐踏中華民族尊嚴,強行將中國納入西方殖民體系,變成其原料產地和銷售投資市場,對中國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欺壓和掠奪。不過,對於不甘心被奴役的中國人來說,血淚史同樣是一部抗爭史,在中國近代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中華民族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把魔爪伸向中國的是比中國先進幾百年的西方列強,他們依仗著自己所擁有的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給中國劃下一道道傷口。

    不論是19世紀上半葉英帝國的鴉片侵略,還是一百年之後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我們的人民始終站在抗戰的最前沿,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民族抗爭篇章;相反,鴉片戰爭時期的清王朝,在面對列強的入侵和國內民眾的抵抗,卻始終搖擺不定,它所追求的始終是抽像權力,即對華夏的統治名義。起初,西方列強採取的是柔性政策。你不反對我,我就和平地跟你貿易。說是和平,實質上一直都是充滿了威脅和恐嚇,最好的證明就是鴉片貿易。但是你要是不聽話,那我就只能拳腳相加。晚清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內部的腐敗,尤其是領導階層對權力的變態渴求,使得其把重心都放在了內部,對外卻漠然視之,選擇了苟且偷生。但在華夏大地上,幾乎沒有人能漠視西方列強對中國殘酷的欺壓和掠奪。

    一個國家不管多麼弱小,只要有抗爭之心,民族團結,就一定不會滅亡,但有時候,統治者的意見和主張直接影響著民眾的生死存亡。

    當時的中國,在西方列強看來充滿了誘惑。他們認為中國國土遍地黃金,於是一個個迫切地想來中國尋找他們的黃金夢。但那時他們的膽量並沒有戰勝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卑,尚沒有實力與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東方大國相抗衡。可是若干年之後,距離之差大顯不同。這個西方通過工業革命,實力猛增,而此時的大清王朝卻已經腐朽不堪,卻依然閉關鎖國,做著天國之夢。

    所以儘管在遭遇外敵入侵時,人民都進行了抵抗,但是在軟弱的統治框架下,一切民族的抗爭都顯得蒼白無力,他們以勝利者的身份品嚐著失敗者的苦果,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失敗者屈膝。於是他們憤怒著,一步步隨腐朽的晚清走入歷史的故紙堆裡,留給後人無限的悲傷。

    一、三元裡人民的抗英戰爭

    中華民族向來不是貪生怕死的民族。當國家和民族受到侵略時,無論對方如何強大,何等殘忍,必然要遭到華夏民族的奮起反擊。這一點在晚清時期反抗英帝國的入侵時就表現的比較明顯。鴉片戰爭爆發後,華夏民族同仇敵愾,紛紛拿起武器,與殘暴的英國殖民者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在反對英國人的鬥爭中,三元裡人民的抗英鬥爭最引人注目。這場鬥爭,就如同一面旗幟,揭開了人們反對侵略的戰爭。

    1841年5月,也就是鴉片戰爭的第二年,英軍為了報復中國的禁煙運動,同時也為了重啟鴉片貿易之門,開始瘋狂圍攻廣州,炮擊廣州城郊及城內。

    在英帝國的堅船利炮面前,守城的清軍官兵潰不成軍,倉皇逃進廣州城內,緊閉城門不敢與英軍正面交鋒。得勢的英軍軍心大振,輪番炮轟,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攻陷了廣州城北的各個炮台。在此次戰役中,清兵除少數戰死外,大部分潰逃,拱手將各個炮台讓給了英軍,使其以四方炮台為司令部,居高臨下控制了廣州城。隨後,清政府派主要代表,即道光帝之侄奕山在廣州城內樹起白旗投降,同時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全權代表向英方查理求和。

    英軍攻陷廣州之後,強盜本性盡顯,開始了四處擄掠,襲擾廣州城郊各鄉。很多人便在地方鄉紳倡導下,舉行聯合會議,決定各級設大旗一面,共同抵抗英國殖民者的侵略。而在廣大民眾正積極組織反抗英國侵略的同時,清政府的代表奕山和楊芳卻以「戰不勝不如和」為由,後撤清朝駐軍,張貼反戰告示,壓制民眾抗英。

    這時候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道光帝已經真切地體驗到了英帝國堅船利炮的厲害,而自己的大刀長矛、紅衣大炮在英軍面前,就像小孩子玩過家家的遊戲道具一樣可笑。因此為了抱住大清可憐的殘餘江山,他選擇了苟且偷生,打消了與英國對抗的念頭,代價就是問罪於林則徐,然後割地賠款。

    然而大清的子民不答應,華夏子孫不答應。面對大清政府的無能和一紙慘不忍睹的賣國條約,人民義憤填膺,決心用生命去捍衛國土,捍衛這個沒落的封建王朝。好吧,朝廷不打,我們打。這就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三元裡人民抗英戰爭。

    1841年5月27日,清政府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裡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與二戰時的日軍並無兩樣。

    1841年5月底的一天,三元裡一個名叫韋紹光的菜農的妻子到廟裡去拜神,正巧半路上遇到了從四方炮台上下來到三元裡搶劫的一群英軍。韋紹光的妻子相貌俊美,鄰居都稱她為「皇帝喜」,也就是皇帝看見她,也肯定會喜歡。英兵看見這麼一個美人走在路上,怎麼能不有所企圖。然後不由分說,上前施暴,企圖姦淫。

    這時見狀的旁人立即召集眾人,怒吼著率領眾鄉親向英兵撲過去,把英兵團團圍住,鋤頭、鐵鍬、木棒都成為憤怒的武器,紛紛擊向罪惡的英兵。結果當場打死11名英兵。

    三元裡村民狠狠教訓了侵略者,附近群眾無不歡欣鼓舞。他們估計到英軍一定會尋釁報復,就自動聚集在三元古廟前商討對策,約定以廟中黑底白邊的北帝三星旗為「令旗」,對旗立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誓言表達了三元裡村民同仇敵愾,血戰到底的決心,他們還宣言:「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周邊鄉村的地方士紳,以及本地有威望的人,都聚在一起組成了特別的領導小組,共商抗英保鄉大計。但要對付頑敵,單靠一兩個村莊的力量還不行,舉人何玉成等發起,聯絡附近一百零三鄉的群眾代表,聚集於三元裡北牛欄崗前,共商組織群眾和戰鬥部署。

    三元裡是個有幾百戶居民的鄉村,離廣州城僅五里路,貼近泥城、四方炮台。村莊周邊丘陵起伏,阡陌縱橫,有利於用兵佈陣。

    5月30日清晨,三元裡和一百零三鄉義勇約五千人,樹起「平英團」的大旗,手持鋤頭、刀矛、鳥槍,浩浩蕩蕩地向英軍佔據的四方炮台進發。他們按照商定的計劃,來炮台引蛇出洞。

    正吃著早餐的英軍,突然聽見殺聲震天,急忙報告司令官義律和臥烏古:「不好,清軍殺來了。」臥烏古登上炮台觀望,只見遠處奔來的隊伍服裝各異,武器簡單,剛剛嚇掉的魂又收了回來,「哈哈!原來是一群老百姓,瞎起哄。」他集合英軍,留下幾個看守炮台,其餘統統出動,準備痛殲反英群眾。

    侵略軍瘋狂般地撲向群眾,「平英團」並不和敵人正面交鋒,而是按照原定計劃,佯攻速退,牽著敵人的鼻子來到牛欄崗。

    敵人以為民眾怕了,越追越猛。衝在前頭的英兵追進一片稻田,田里灌滿了水,行走不便,一望四周,山岡和丘陵環抱。臥烏古如夢初醒,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只要四面設兵埋伏,就是插翅也難飛出。他邊發急邊安慰自己:這些鄉民哪會玩弄戰術。

    英軍正轉身要跑,就聽到鑼鼓齊鳴,殺聲震天。埋伏在牛欄崗的五六千名武裝群眾,猶如天兵天將,殺了過來。鳥槍、弓箭雨點般射向敵人,群眾衝到跟前,用大刀、長矛打得敵人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轟隆隆」聲聲巨響,狂風驟起,雷雨大作。鄉間土路,一經雨淋便成了稀泥,英軍的皮靴在水中泡得又重又滑,走不了幾步就要停下喘息。走慣了農田的農民,在泥濘道上追殺敵人,越戰越勇。英兵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有的跪地求饒,不可一世的「海上霸王」一時威風掃地。

    三元裡一仗,打死打傷英軍近五十人,並獲得大量戰利品。大捷的消息很快傳遍四鄉。31日上午,廣州附近的佛山、番禺、南海、增城、花縣等縣四百餘鄉的群眾數萬人,趕來與「平英團」會合。

    這時,面對聲勢浩大的人民抗英隊伍,很多人向奕山建議,出動清軍主力,協助武裝村民消滅英國侵略軍,活捉英國全權大臣義律,使其下令讓所有前來進犯的英軍軍艦退出廣東海面。但是奕山不相信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堅決不同意出動軍隊。這時英國侵略軍被人民軍嚴密圍困不得脫身,義律、臥烏古也對此無計可施,為了避免全軍覆滅,義律花重金密派漢奸混出包圍圈,去廣州威脅知府余保純速來解圍。

    在信中義律威脅奕山說,你要是不設法解散民兵,這就證明他們的行動你是同意的。那麼,別怪我們違背和議,炮轟廣州城。一邊又利誘奕山,表示如能解圍,英軍情願撤兵上船,退出廣州城郊,以後不再滋擾廣州。

    接到信的奕山慌忙派余保純趕去,向三元裡等地的紳民誘騙威嚇,在清朝官吏的庇護下,英軍才灰溜溜地逃脫重圍。不久,在廣州周邊流傳有民謠:「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