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翻不過去 第6章 一個英雄孤獨的抗英戰爭 (1)
    面對強大的英帝國,如果抵抗注定要失敗,而且損失也更為慘重,是否還應抵抗?這是個政治問題。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不應是個盲動者,他考慮的首先應該是國家利益、人民的利益。尤其在國家尊嚴受損、民族存亡之時,一個民族需要竭力去捍衛其道德尊嚴和精神訴求。一個喪失鬥志、甘受摧殘、奴化的民族是一個可悲而低下的民族,也是最沒有希望的民族。林則徐去了,這是大清王朝的悲哀和損失,更是民族的不幸,是華夏大地的不幸……

    1837年,52歲的林則徐因政績突出,被道光帝升任為湖廣總督,成為掌握湖南、湖北兩省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從此,林則徐的仕途也就進入了輝煌期。林則徐是一個實幹家,全憑個人能力一步步走上仕途,並一步步從基層爬上了他一生權力的頂峰。林則徐家境清貧,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是很難維持即使很樸素的生活的,因此他的母親也經常做點手工活來分擔家庭的窘困。但即使是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常常窮困到食不果腹的地步。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達上升。據史書記載,林則徐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中舉人。父親的諄諄教導使林則徐的學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此後由於家庭日難,林則徐只能外出當塾師。在嘉慶十一年(1806年)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這裡的鴉片煙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被招入幕府。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驗,為他日後的「入仕」準備了些必要條件。

    艱苦的環境以痛苦的方式鍛煉和造就了人才,而優裕的環境以舒服的方式培養庸才,這似乎是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在封建王朝,沒有家庭背景的人,如果想飛黃騰達,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勤學苦讀,以此來成就功名。而沒有家庭背景的林則徐何以能在短短60多年的生命中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國史館協修、雲南鄉試正考官,直至浙江杭嘉湖道、江南淮海道、江蘇按察使和湖廣總督呢?如果他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做到的。

    林則徐之所以能步入官場,並一步步向上攀登,主要靠他五個方面的能力:一靠他的才能,二靠伯樂的賞識,三靠科舉制度給他提供了機會,四靠社會機遇,五靠自己的勤學苦讀。在爾虞我詐、腐朽沒落的晚清黑暗官場裡,唯獨林則徐沒有靠山,沒有宗派,他不會結黨營私,更不會逢迎拍馬。

    林則徐一生政績斐然,不過對於後人來說,如果提到林則徐必然要和禁煙聯繫起來,換句話說,林則徐和禁煙運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然了,林則徐一生當中影響最大,最為後人熟知的政績就數領導了禁煙運動,並和英國的鴉片侵略進行了長時間的殊死搏鬥,因而牽動了全國,震驚了世界。

    在腐敗的清朝晚期,出身卑微的林則徐,何以能在官場上一帆風順,並得到道光帝的賞識?何以能在官場上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而且能對自己的主張如此順利地實行?如此種種,都需要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但最重要的是還是自己的智謀。林則徐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因為他沒有靠山,沒有什麼背景,也因為他的結局令人無數次悲痛。但儘管如此孤獨林則徐始終沒有放棄他的目標,那就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人民、為國家鞠躬盡瘁。

    林則徐步入官場政績纍纍,朝野上下到黎民百姓對其無不尊敬。他的所作所為自然讓皇帝看在了眼裡。由於受道光帝寵信,林則徐原本準備告別官場,卻又被委以重任。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林則徐赴任江南淮海道;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一到任,林則徐立即要求審案斷案的官吏秉公執法,同時規定官員嚴格按照有關章程進行審理,清理歷年積壓案件,使犯法者伏法,使冤屈者申冤等等。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並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積壓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案件處理了十分之九,逍遙法外的盜匪、兇犯也一一落網。原來依財仗勢的土豪劣紳也不敢為非作歹了,社會治安迅速好轉。因此,他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林青天」。

    1823年,江蘇在夏秋之際大雨成災,松江饑民聚眾告災,洶洶將變。兩岸的圩堤被衝垮,全省境內三十多個州縣田地房舍被水淹沒,一片汪洋,災民慘狀目不忍睹。

    民以食為天,沒有了食物就只能等死了,因此飢餓使災民們喪失了理智,他們蜂擁而至,包圍了官府,並憤怒地表達了他們的抗議和氣憤。但這樣做,畢竟解決不了問題。當時的江蘇巡撫韓文綺因為擔心災民造反,甚至連夜調兵遣將,準備當災民造反的時候,就以武力驅趕這些災民。

    林則徐反對調兵鎮壓,小時候的生活經歷,讓林則徐深知農民的疾苦,因此當他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親自赴松江安定災民,並給了韓文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頒布命令,禁止那些奸商們乘機囤積倒賣糧食加大農民的負擔,同時廣泛發動富紳們發揚風格,開倉放糧賑災;第二,破除地方保護主義,鼓勵外地商人將糧食運過來銷售;第三,減除本地農民,特別是災民的苛捐雜稅,同時加緊救濟那些受災特別嚴重的災民。

    林則徐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最後那些有造反跡象的農民們總算安定了下來。事實上,封建王朝的農民是最淳樸、最老實的一類人,如果不是天災人禍,他們的中庸思想,是不會使他們動不動就造反的。不管怎麼說,林則徐的一系列措施,緩和了當時一觸即發的階級矛盾,也避免了一場大屠殺。

    道光十年(1830年)秋,林則徐赴任湖北布政使;第二年春又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又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一歲之中,周歷三省,所至之處貪官墨吏望風解緩。疆臣重其才,皆折節傾心下之。」「為清朝統治的長遠利益,銳意整頓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一時賢名滿天下。」十月,升任河東河道總督。面對關係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於瞭解和治理。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林則徐又升任湖廣總督。湖北境內河流密佈,每逢夏季大河常氾濫成災,對此林則徐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里長堤,安瀾普慶,並支河裡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己」,「身教重於言教」,林則徐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逢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仍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最受群眾愛戴的好宮。

    在這裡,筆者之所以將林則徐的這些經歷當作本篇文章重要的一部分來敘述,並非刻意去讚頌他的豐功偉績,只是想說明,道光帝讓他擔任禁煙總指揮,是實至名歸的。沒有一定能力的人,無法勝任這項具有風險的工作。作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沒有人比道光帝更清楚,沒有林則徐這樣的重臣和心腹主持禁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鴉片,是從罌粟的汁液中提煉的一種毒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煙。吸鴉片很容易成癮,常吸食會使人精神上與生理上受到極大的摧殘,輕者喪失勞動能力,重者危及生命。早在明朝末年的時候,鴉片就傳入中國,但由於當時價格昂貴,嘗試者極為有限。

    經營鴉片最高有924%的暴利,因此到了18世紀的20年代,英國殖民主義者開始經營罪惡的鴉片貿易。英國鴉片販子將鴉片偷運到中國,每箱毛利最高時可達一千銀元之多。對於英國殖民者來說,鴉片走私還帶動了英國——印度——中國的「三角貿易」,使英國可以賺取更大的利潤。

    大量鴉片的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比如,造成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而大量白銀外流,直接造成了「銀貴錢賤」的社會悲劇,並大大加重了農民和中小商人的負擔,影響了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至於使得清政府有時支付軍隊糧餉也感到困難。

    同時,鴉片大量輸入,還造成了市場蕭條、工商業萎縮。手中的錢都用來吸食鴉片了,用於購買其他物品的錢必然減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