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翻不過去 第4章 夢碎金陵——假如歷史可以假設 (1)
    以洪秀全等人為原型,假如沒發生所謂的天京事變;假如天國的東南西北各王能夠融洽相處、心有靈犀;假如他們的軍事策略和行動都是正確的,最後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奪取了政權,建立了真正的太平天國,那時候,它能夠像當年承諾的那樣,實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社會嗎?它如何抵制外來侵略,如何管理國家,如何讓中國走向獨立、富強與現代化?

    1851年,當身在德意志的馬克思得知古老的東方王國——大清王朝內部發生了暴亂時,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積極表達了他的欣喜之情,他說:「(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固的帝國,8年來在英國資產者大批印花布的影響下,已經處於社會變革的前夕,而這次變革,必將給這個國家的文明帶來極其重要的成果。如果我們歐洲的反動分子在不久的將來逃奔亞洲,最後到達萬里長城,到達(這個)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的大門,那麼他們說不定就會看見這樣的字樣:中華共和國——自由、平等、博愛。」

    作為無產階級的代言人,馬克思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在了無產階級的進步上,那一年當他聽到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帝國發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時候,他的興奮即使在今天,我們也能體會到。正如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之後,很多人同樣也說,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的陣營,畢竟中國的人口數量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也難怪讓馬克思興奮不已。

    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那時候的馬克思錯了,他預言的失敗就在於他對中國,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和當時的中國現實缺乏瞭解,對洪秀全,及其所領導的農民運動缺乏客觀的認識,以至於出現了他生命中難得的誤判。

    12年後,馬克思在他的《中國紀事》一文中寫道:「(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進步的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舊統治者們的驚惶更多。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的破壞來與帝國的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想要重建的苗頭……太平軍就是中國人幻想中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從興奮異常轉變為無比痛恨,這也體現了馬克思對古老的中國那群正在長大的黑暗勢力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而馬克思的前後反應,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和晚清王朝一樣具有反動的本質。

    從金田起義到太平天國的建立,太平天國與西方列強的關係都是非常模糊的。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之初,洪秀全是利用「拜上帝教」展開運動的,而這個上帝就是西方的基督耶穌。因此對於西方列強,洪秀全一直希望能借助他們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反清需要,直到李秀成攻打上海受挫時,太平軍才與「洋人」結下恩怨,這才掀起了反帝的浪潮,將反清與反列強糅合在一起。

    1858年,英國的一艘軍艦經過南京的時候,守城的士兵因為對列強的入侵深感憤怒,因而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炮擊英國軍艦。惱羞成怒的英艦指揮官下令反擊,並向洪秀全發了抗議信,於是洪秀全把向英軍開火的軍士斬首,並派人向英軍道歉,同時請求英國給予其力所能及的幫助,一舉推翻大清王朝。就此事而論,洪秀全是十足的賣國賊,為了私利不惜引狼入室。

    在此事之後,洪秀全一直都重視和西方列強的關係。雖然他身居「深宮」,但凡是列強有求於他,他通常都會辦的有條不紊,甚至連列強艦船加煤加水這樣的瑣事都會親自過問。

    因此,說太平天國是反帝的運動沒有意義,也非常滑稽可笑。其後來的反帝也只能說是為了自保,為了自身發展的安全保障所需,反帝也是一種生存的所需,而不能給他扣上愛國愛民的帽子。

    那麼,作為農民運動的代表,洪秀全領導的農民運動是不是反封建?如果單從他反清的行為來看,是一種反封建行為,但要從他反清朝的目的來看,卻充滿了欺世的謊言。大量的事實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反清不反封建,他不過是一次更換朝代的農民武裝起義,並沒有進步的意義。

    太平天國在早期可以說是一次正義的運動,隨著其隊伍的壯大,勝利的捷報如雪片般飛到洪秀全的手中。這時的洪秀全才逐漸露出了狐狸尾巴,其天國內部驕奢淫逸的現象也日漸顯現。比如一個天國普通將領可以娶幾個、十幾個老婆,而當時大清王朝的皇帝咸豐有名號的嬪妃也才不過十幾個。而洪秀全更可怕,當建都南京時,僅僅「嬪妃」就有近百個,加上後宮供他縱慾玩樂的女性據說有數千之眾。相比封建帝王,這位道貌岸然的洪天王恐怕更腐敗,更封建。

    再說太平天國運動本身。根據史料記載,太平天國早期領導人有200多位,出身能得以查證的僅有50多位,而其餘絕大部分都是各會黨成員、盜賊、地主、塾師、各類商販、戲子。這些人裡面有很大一部分又是一直不滿滿族主宰中國命運的封建殘餘分子和反清復明殘渣,真正農民出身的只有14人,所以說它是「農民革命戰爭」完全是信口雌黃。

    最與其運動性質相悖的是當天國的官員犯法之後,他們的懲罰措施竟然是將犯法官員貶為農民——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裡,農民階級最被人看不起的階級。由此可見,所謂天朝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政治綱領也只不過是洪秀全等人欺騙民眾的小把戲而已。

    那麼,太平天國唯一可取之處是什麼呢?梁啟超認為:清朝道光帝以後,官場、社會越來越黑暗和腐敗,同時列強的入侵給苦難的中國帶來了災難!而統治者仍然苟且偷安。於是,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等,進行了反抗鬥爭;同時也讓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也就是說,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使得腐朽、沒落的清王朝加速走向衰落,而一些有能力的王公大臣因為清王朝的衰落才有了表現的機會。我想,曾國藩為什麼能左右中國的政局呢?後來的袁世凱和孫中山為什麼能以不同的身份和命運影響中國呢?這應該感謝洪秀全。

    從洪秀全自身來看,當他創立拜上帝教,決心反清時,已經在自己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死結,這顆結就是封建帝王之結。也許洪秀全他自己也在想,自己多年寒窗苦讀,為什麼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樣登天子堂,過把官癮;為什麼其他人能夠功成名就、吃香的喝辣的,而他洪秀全卻不能呢?這樣一種近乎變態的心理使他決定鋌而走險,也為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從1828年開始,和所有舊時代的讀書人一樣,16歲的洪秀全就開始應試。他一樣夢想那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生活,因為他僅僅是一位普通的封建書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是亙古不變的封建書生情結,但經過十五年的寒窗苦讀,卻未得任何名分。美麗的幸運女神並沒有眷顧他,沒有垂青他這位苦命的書生,於是由怨生恨,洪秀全決定豎起反清大旗,推翻大清朝自己做皇帝。

    太平天國運動之始,中國國內環境極為複雜,可以用「內憂外患」、「滿目瘡痍」來形容。19世紀中期,法國、英國等都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國內需求已經不能滿足其自身工業發展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都出現了瓜分殖民地的戰爭。而中國,當時已經經過了鴉片戰爭,中國的國家實力已經與歐洲國家相距甚遠,國內各個階層都出現了謀求國家發展與變革的人士。而且中央的實力明顯的有所衰弱,對地方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原有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是為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雲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曆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並且實行財產公有制。

    從1851年的金田武裝起義開始到1853年,歷經三年,洪秀全和他的將領們一舉拿下南京,並定為都城,號天京,而洪秀全則號稱天王,開始了他短暫的帝王生涯。

    在偌大的中國大地上,太平軍為什麼要選擇南京建都呢?南京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其中最響亮的名字莫過於「金陵」了。時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別稱。

    南京歷史悠久,早在3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生活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作為軍事前沿,吳、越、楚三國先後建有城邑。南京建都史自東吳定都建業開始,其後,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都定都南京前後長達450年。洪秀全之所以把都城設在南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從地理因素來考慮,南京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緊扼長江門戶。沿江而上,可控制長江中游地區;溯江而下,可控制江浙一帶,且南京位於長江南岸,長江可作為抵抗清軍的天然屏障。

    從政治因素來考慮,佔領南京後,建立都城,可以建立穩定的根據地,克服當時流動作戰的不利局面,便於集中力量與清政府對峙。

    從經濟因素考慮,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是江浙一帶,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相對比較富庶。在此建都,可使太平天國獲得有力的物質支持。

    從歷史因素來考慮,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許多王朝在此建都,是著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都條件優越。

    而後人認為太平天國也正是因為建都南京才使得天國失敗,他們主要認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