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磨洗認前朝 第27章 第五輯  遠去的鼓角爭鳴 (4)
    虞允文到了採石,王權已經走了,接替他職務的李顯忠卻還沒到,對岸的金兵正在準備渡江。宋軍沒有主將,人心惶惶,秩序混亂。虞允文到了江邊,只見宋軍士兵垂頭喪氣地坐在路旁,把馬鞍和盔甲丟在一邊,虞允文問他們說:「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們還坐在這裡等什麼?」兵士們見是一個文官,沒好氣地說:「將軍們都跑了,我們還打什麼仗?」虞允文看到隊伍這樣渙散,十分吃驚,看等李顯忠已經來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軍將士,對他們說:「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這裡來勞軍的,你們只要為國家立功,我一定報告朝廷,論功行賞。」士兵們說:「我們吃盡金人的苦,誰不想抵抗。現在既然有您做主,我們願意拚死作戰。」這時有個跟隨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員悄悄地對虞允文說:「朝廷派您來勞軍,並沒有授權您指揮。別人弄壞的事情,您何必擔這個爛攤子呢?」虞允文氣憤地說:「怎麼能這麼說,現在國家危難,我怎麼能考慮自己的得失,逃避責任。」

    書生指揮的大勝仗

    虞允文從來沒有指揮過戰爭。他命令步兵、騎兵都整好隊伍,排好陣勢,又把江面的宋軍船隻分為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側岸邊,另外兩隊隱蔽在港汊裡作後備隊。宋軍佈置剛剛結束,金兵已經開始渡江,完顏亮親自指揮。幾百艘金軍大船迎著江風,滿載著金兵向南岸駛來,沒有多少時間,金兵已經陸續登岸。虞允文命令部將時俊率領步兵出擊,時俊揮舞著雙刀,帶頭衝向敵陣。兵士們士氣高漲,拚命衝殺。這時江面上的宋軍戰船,也向金軍的大船衝去。宋軍的戰船雖小,但是像尖利的鋼刀一樣插進金軍的船隊,把敵船攔腰截斷。金兵的船隻紛紛被撞沉,金兵一半落在水裡淹死,一半還在頑抗。太陽下山了,天色暗了下來,江面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這時候,正好有一批從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來的宋兵到了採石。虞允文要他們整好隊伍,並發給他們許多戰旗和軍鼓,讓他們從山後面搖動旗幟,敲著鼓繞到江邊來。江上的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看到山後無數旗幟在晃動,以為是宋軍大批援兵到來,紛紛逃命。

    金軍遭到意料不到的慘敗,完顏亮把一肚子怒氣全發洩在士兵身上,他把逃回去的士兵全部拷打死了。

    虞允文料想完顏亮不會甘心,當天夜裡就把戰船分為兩隊,一隊開到上游,一隊留在渡口。第二天初曉時分,完顏亮果然又派金軍渡江,虞允文指揮兩隊戰船夾擊。三百隻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軍放起一把火,把敵船全燒了。完顏亮在採石渡江不成功,又把自己的兵士亂殺了一批,才帶著留下的人馬到揚州去,企圖到那裡渡江。

    採石大勝之後,主將李顯忠才帶兵到達,李顯忠瞭解到虞允文指揮作戰的情況,十分欽佩。

    虞允文對李顯忠說:「敵人在採石失敗之後,一定會到揚州去渡江,對岸鎮江那邊沒準備,情況很危險。您在這兒守著,我到那邊去看看。」李顯忠馬上撥給虞允文一支人馬,由虞允文率領前往鎮江。

    鎮江原來是由老將劉錡防守,可是劉錡已經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鎮江,先去探望劉錡。劉錡對虞允文說:「國家養兵三十年,沒有立過一點戰功,想不到立大功的還是靠您這位書生,我們當將軍的實在太慚愧了。」

    虞允文回到軍營,命令水軍在江邊演習。宋軍製造了一批車船,由兵士駕駛,在江邊的金山周圍巡邏,來回像飛一樣。北岸的金兵看了十分吃驚,報告了完顏亮。完顏亮大怒,把探子打了一頓板子,他荒唐地認為打了報告壞消息的人就不會再有壞消息傳來。而這時打了幾次敗仗的金兵都害怕作戰,有些將士暗地裡計劃逃走,完顏亮知道後下了一道命令:「兵士逃亡的殺死將領,將領逃亡的殺死主將;第二天全軍渡江,畏懼不前的處死。」金軍將士對完顏亮的殘暴再也忍受不了,當天夜裡擁進完顏亮的大營把他殺死了。完顏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

    完顏亮帶兵南侵的時候,金朝內部一些不滿完顏亮統治的大臣,另外擁立完顏雍為皇帝,他就是金世宗。採石大戰後,金世宗為了穩定內部,派人到南宋議和,宋金戰爭暫時停了下來。

    在這首詞作中,張孝祥對採石大捷和虞允文作出了極高的評價。他在詞的開頭就說「雪洗虜塵靜」,意思是說,這次擊敗金兵,把之前被侵略的屈辱已經洗刷得乾乾淨淨了。「燃犀」是照妖魔的意思,燃犀處,就是指消滅敵人的地方採石磯。詞人用「駭浪與天浮」描寫採石磯激烈的戰鬥場面。詞的下闋,詞人想到了當年以少勝多,破敵保國的周瑜和謝安,他認為指揮採石之戰的虞允文亦足可與兩位前輩相比。

    知識堂

    虞允文:(公元1110年—1174年),中國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壽(今四川)人。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毅然把散處沿江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組織起來,挫敗金軍渡江南侵的計劃,贏得了採石大捷。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阻截。金軍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部的採石公園內的翠螺山莊,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

    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遊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國姓爺」的千秋功業——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復台

    明·鄭成功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者趁明王朝腐敗無能之機,侵佔台灣南部地區,並修築了熱蘭遮和赤嵌樓兩個要塞,後來進一步侵佔了整個台灣。殖民者對台灣人民進行了殘酷的掠奪和野蠻的屠殺。從殖民者侵略台灣的那一天開始,中國人民就不斷地進行著鬥爭,其中領導抗擊侵略的最傑出的人物就是鄭成功。

    整軍經武,鄭成功叱吒戰場

    鄭成功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其父鄭芝龍海商出身,閩南豪強,後來做了明朝的總兵,其母是日本人。鄭成功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少年時考中秀才,監生,二十歲時赴南京國子監拜當時的大儒錢謙益為師。南明隆武帝很賞識鄭成功,賜其姓為明朝的國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被俗稱「國姓爺」的由來。

    清軍南下,鄭芝龍為了一己之私,秘密答應了清軍的議和條件。與此同時,荷蘭殖民者在台灣強佔百姓的土地,並開槍打傷了台灣百姓郭老爹等人,郭老爹的兒子郭懷一向鄭芝龍求救。鄭芝龍不顧福建和台灣百姓的存亡,不顧妻子和兒子的苦勸,投靠了清軍,從此鄭成功與父親分道揚鑣。

    公元十七世紀,荷蘭殖民者不斷向東方擴張,佔據了台灣。清軍鐵騎攻陷北京,明朝宣告滅亡。此後,鄭成功率領鄭家軍轉戰南北,與清軍和荷蘭殖民者周旋、抗爭。他施巧計攻佔廈門,剷除了與荷蘭人勾結的土豪鄭聯,並以此為基地,養精蓄銳。鄭成功的部將馬信等人為報家仇,紛紛向鄭成功請兵進攻南京,而佔據台灣的荷蘭長官督辦揆一派人來廈門與鄭成功談判,企圖挑起鄭成功與清軍之間的內戰。鄭成功恩威並施,感化了荷蘭翻譯何斌,使其成為自己的內應,並以荷蘭人的蠻橫和傲慢,教育了部將馬信等人。

    台灣百姓為反抗荷蘭殖民者的統治,在郭懷一的領導下,憑著大刀長矛,發動了農民起義。遺憾的是起義最終失敗,郭懷一被殺,台灣血流成河。

    面對清軍的壓力,荷蘭人的囂張,台灣百姓的苦難,究竟是先北上抗清,還是先攻打台灣,鄭成功陷入了矛盾中。最後,他出乎意料地決定先進攻南京,抗擊清軍。

    鄭成功率軍北上,一路所向披靡,直逼南京城下。然而,包圍了南京之後,他又下令圍而不打。部將馬信對此大惑不解,這時鄭成功才透露了「敲山震虎,以保廈門的安全,然後收復台灣」的軍事意圖。鄭成功以圍城打援、聲東擊西之計,在鳳凰溝殲滅了清軍主力之後,立即下令回師廈門。

    熱堡決戰,收復台灣,結束了荷蘭人三十八年的統治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鄭成功率大軍兩萬五千人,戰船數百艘,越洋過海,踏上了收復台灣的征途。敵艦武器裝備優良,鄭家軍面臨嚴峻的考驗。鄭成功從容鎮定地指揮著這場海戰,其部將馬信等人,以及鄭家軍士兵奮勇作戰。經過浴血奮戰,他們打垮了荷蘭的主力艦隊,又一舉拿下赤嵌樓城堡。然而,敵人憑借堅固的熱蘭遮城堡,負隅頑抗。

    鄭家軍登陸後,荷蘭人妄圖以金錢收買鄭成功,使他撤出台灣,但遭到鄭成功的拒絕。

    鄭成功訪問台灣百姓郭老爹家,見到了當年鄭芝龍所立的石碑,百感交集。郭老爹告訴他可以切斷熱蘭遮的水源。鄭成功隨即下令切斷水源,並派人與城內的暗線李德義聯繫,準備進行最後的決戰。就在此時,鄭家軍由於缺少糧食,陷入了困境。

    城內城外都已安排妥當,大決戰開始了。鄭軍的炮火鋪天蓋地,士兵們像潮水一樣湧向熱蘭遮。敵人殊死抵抗,攻城的士兵一排排倒下。鄭成攻令馬信率領敢死隊作最後的衝擊,馬信率兵冒死攻上城牆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他點燃身上的炸藥,撲向敵群,壯烈犧牲。與此同時,被捕入獄的內應李德義等人也越獄逃出,冒死打開了城門。

    清順治十九年(公元1662年),殖民頭目督辦揆一簽字無條件投降,在台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終於結束。滿懷激動的鄭成功揮筆寫下這首《復台》。

    鄭成功率領他的隊伍在孤島上與侵略者孤軍對抗,沒有任何外援,也沒有朝廷的支持,全憑將士們自身的勇氣,這一點跟困守孤島的田橫以及其手下的壯士很相像。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祭告山川,頒屯墾令,開東寧王國,立鄭家天下,擁有現在台灣南部以及一部分東部的土地,設「承天府」,改台南為「東都」,以示候明永歷帝東來之意,爭取明朝遺臣效忠。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四月,傳來南明永歷帝桂王朱由榔死於緬甸的消息,雖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灣,但鄭成功決定不再擁立新帝,自為台灣之主。

    鄭成功在台灣成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然而,由於熱帶地方衛生條件不好,鄭成功感染時疫,同年五月病逝,享年三十九歲。

    鄭成功出生的那一年,荷蘭殖民者侵佔台灣,台灣收復的同年,他即病逝,就好像是上天專門派他來完成收復台灣這一光榮使命似的。

    知識堂

    田橫島:秦末原齊貴族田橫起事自立為齊王。漢朝建立,橫率部屬五百人逃亡海島,漢高祖召之,橫不欲臣服於途中自殺,其部屬聞之悉於島上自殺。事見《史記·田儋列傳》。後人以「田橫島」指忠烈之士亡命之處。

    鄭芝龍:(公元1604年—1662年),又名鄭一官,號飛黃,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軍事集團首領,先後歸附明清兩朝為官,鄭成功的父親,台灣鄭氏王朝的開創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