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磨洗認前朝 第24章 第五輯  遠去的鼓角爭鳴 (1)
    紙上談兵的代價——四十萬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讀兵書

    長平

    唐·胡曾

    長平瓦震武安初,趙卒俄成戲鼎魚。

    四十萬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讀兵書。

    說到趙括,都知道他是「紙上談兵」的主角,趙括的父親趙奢是一代名將,在對秦的「閼與之戰」中因一舉殲滅對方十萬大軍而成名。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講起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曾經跟父親趙奢討論用兵之道,趙奢也駁不倒他,但趙奢並不看好這個兒子,趙奢對妻子說:「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所關的場合,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真是知子莫若父,這話後來不幸讓趙奢言中,趙括在「長平之戰」中中箭身亡,同時也葬送了趙國。唐代詩人胡曾作詩諷刺趙括道:「四十萬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讀兵書」。

    趙王中秦國奸計,臨時換將

    「長平之戰」是一場生死大戰,當時的戰爭規模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是很罕見的。它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秦趙兩國當時調集的兵力,據史書記載大約有一百萬左右,這場戰爭雙方誰都輸不起,包括強秦也輸不起,實際上這就是一場決定是由誰來統一中國的戰爭。在這場舉足輕重的戰爭中,本來沒有「上位」機會的趙括卻出場成了主角。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繫,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了趙國,趙王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派大將王齕帶兵圍住上黨,趙王派廉頗率領二十萬大軍去解救上黨。廉頗軍隊剛到達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王齕就準備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士兵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秦軍對峙,準備打「持久戰」。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卻不跟他們交戰。廉頗的策略是以逸待勞,把勞師遠征的秦軍拖疲,然後再伺機反攻。

    王齕想不出法子破敵,只好派人回報秦王道:「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秦相范雎向秦王出主意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范雎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散佈流言說:「秦國所畏懼的是趙奢之子趙括,廉頗老頭容易對付,他很快就要堅持不住投降了。」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自信地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要考慮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我打敗他不在話下。」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兩千多年後,清代學者張承綸在途經廉頗廟時曾寫下《廉頗屯》,以此悼念這位老將:

    堅壁收精銳,臨危仗老威。

    蜂屯米子國,虎視武安威。

    一飯心猶壯,千金問已行。

    壽春思趙車,垂白涕縱橫。

    趙括的母親聽說這件事後,忙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自己兒子去。趙王把趙括母親召來問她原因,趙母說:「趙括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他沒有實戰經驗,現在您讓他上戰場去打主力,恐怕不行。」趙王認為趙母愛子心切擔心兒子的安危,就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了。」

    趙括與白起的較量

    趙國換了大將,秦國也換了大將,秦國換的是大名鼎鼎的上將軍白起。秦王下令:「軍中有洩武安君(即白起)為將者斬!」年輕的趙括不知道秦軍主將已經換成了戰神白起,就這樣,不知己也不知彼的趙括上任了。上任之後,趙括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鬥力下降。經驗豐富的白起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

    當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安置在縱深袋形陣地,另以精兵五千人,揳入趙軍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進攻。秦軍假裝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牽制趙軍。趙軍果然中計,傻傻地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防守的壁壘前,秦軍壁壘很堅固,趙軍根本攻取不下。這時秦軍開始收網,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也被截斷。秦軍又派輕騎兵組成的小股「游擊隊」不斷騷擾趙軍。趙軍戰勢危急,只得築壁壘堅守,等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征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斷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後,軍士們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卻始終不能突圍成功。最後,趙括親率精兵出戰突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紛紛扔了武器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四十萬趙軍就這樣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軍覆滅了。

    明代文人於達真為長平之戰寫的詩悲壯淒涼:

    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

    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

    趙將空餘千載恨,秦兵何意再傳亡?

    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

    白起因坑殺四十萬降卒,被後人評價為「善戰而拙勝」。白起最後的下場是很悲慘的,《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他被秦王命以自裁。對於白起的這個結局,許多人都覺得他罪有應得,明代的李濂曾在詩作《骷髏山》中寫到:

    骷髏山下合秦軍,稚子坑降獨不聞。

    落日沙原重回首,長平雲接杜郵雲。

    「長平之戰」後,由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趙國遭受毀滅性打擊,從而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期的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知識堂

    白起:(?—公元前258年),也叫公孫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牧、廉頗、王翦。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骷髏廟:位於山西省高平市西約三公里的谷口村,據史料記載,這裡曾是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降卒處。趙軍投降後,秦軍將他們誘入山谷盡坑之,後老百姓稱之為「殺谷」。唐明皇路過此地見頭顱似山,於是命官員建骷髏廟一座,把村南之山改為「頭顱山」,更「殺谷」為「省冤谷」。

    說不盡的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懷古詠史詩是杜牧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而寫下的。

    東風幫了周瑜的忙

    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特別是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據《三國誌》、《資治通鑒》等諸多史籍記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十六萬以泰山壓頂之勢,蕩平中原,席捲荊州,順江而下,虎視江東。為了抗衡曹操,孫權、劉備結同盟,委都督周瑜統軍五萬,溯江西上,雄踞江南赤壁,迫曹軍屯兵守烏林,隔江相峙。聯軍雖弱,但眾志成城,且佔地利,兼有周瑜、程普、諸葛亮、魯肅、黃蓋、龐統等一批文武良才運籌帷幄。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弱小的兵力大破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十四歲的吳軍統帥周瑜,正是這次戰役的頭號風雲人物。

    周瑜是個儒將,不但人長得帥,還精通音律,舉止風雅脫俗。周瑜早年跟吳主孫策是好朋友,他比孫策小一個月,二人親如兄弟,後來他們分別娶了東吳國色天香的大喬、小喬姐妹為妻。

    當曹操率八十萬大軍壓境的時候,東吳上下人心惶惶,一些人被曹操的威勢嚇破了膽,張昭就是其中之一,他對孫權說:「曹操像虎狼一樣,挾天子征討四方。以前我們還可以依靠長江天險抗拒曹操,現在他佔據了荊州,我們已失去了以往的優勢。況且雙方實力懸殊,只有投降是上策。」周瑜反駁道:「曹操揮師南下,後邊有關西馬超、韓遂的威脅,他也不是高枕無憂。再說曹軍習於陸戰,不習水戰,與我們較量正好是捨長取短。另外,現在是寒冬十月,曹軍多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必生疾病,這些都是曹操的致命弱點。曹操雖號稱八十萬大軍,可遠途行軍,疲乏之師。從劉表那裡收降的軍隊人心不穩,不一定真的為他賣命。將軍只要給我五萬精兵,我就可以大敗曹操。」一番話說得孫權非常激動,他拔出寶劍,猛地砍去奏案一角,厲聲說:「諸將吏誰再敢說投降,就和這奏案一樣!」

    正如周瑜預料的那樣,曹操軍營中發生了流行病,北方士兵不適應船上的生活,許多人暈船,噁心嘔吐。曹操聽了謀士的獻策,把戰船用鐵鏈連接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這樣就四平八穩,跟在陸地上一樣了。

    周瑜知道這個消息後大呼:「天助我也!」東吳老將黃蓋建議周瑜用火攻破敵。他自己則去假裝投降曹操,以接近曹軍,獲得火攻的時機。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但是時值冬季,天上刮的是西北風,只有刮起東南風的時候才能火攻曹船。但是老天爺好像存心要幫助周瑜似的,就在黃蓋命令士兵點火的時候,刮起了東南風,將那十多條火船吹送到曹軍戰船旁。剎那間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曹軍的連環戰船迅速燃燒起來,並很快蔓延到岸上的營寨,曹軍被燒死、淹死、踩死的人不計其數,曹軍大敗。

    杜牧的詩被自作聰明的人誤解了

    杜牧這首《赤壁》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自然地引出後文對歷史的詠歎: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緣被人記起。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是作者的議論,也是最廣為人們傳誦的兩句。杜牧對曹操提出了不同於其他史家的評價,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他不直言戰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試想英雄如曹操者,於橫掃天下勝利之後,擁江東二喬於銅雀台,絃歌艷舞,享受纏綿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杜牧設想東吳敗亡,他不言河山破碎,生靈塗炭,獨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