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磨洗認前朝 第21章 第四輯  義士的千古悲歌 (2)
    程嬰強忍悲憤,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等罵名,帶著趙氏孤兒來到山高谷深的盂山隱居了十五年。程嬰為趙氏孤兒取名趙武,並苦心撫養,把趙武培養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有一天,程嬰把真相告訴了趙武。這時候,宮裡的另一個知情人韓厥利用機會,勸說晉景公勿絕趙氏宗祀。晉景公就問趙氏是否還有後人,韓厥提起程嬰保護的趙氏孤兒,於是趙武被召入宮中。晉景公命趙武見群臣,宣佈為趙氏之後,並使復位,重為晉國大族,列為卿士。程嬰、趙武帶人去找屠岸賈報仇,在守邊歸來的大將軍魏絳的鼎力相助下,趙武拔劍刺向仇人,並大聲告訴他,自己便是趙氏孤兒。

    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程嬰的忠義也大白於天下,公孫杵臼的忠烈也大白於天下。

    趙武二十歲那年舉行冠禮,這標誌著他已成年。程嬰覺得自己已經完成夙願,就與趙武等人告別,要實現他殉難的初衷,以及了卻他對公孫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實是想以死表明心跡,證明自己存活於世,絕不是苟且偷生。趙武涕泣頓首勸阻,但程嬰還是自殺了,趙武為此服孝三年。

    程嬰和公孫杵臼的事跡,被後人編成戲劇廣為流傳,甚至流傳到了海外。元朝紀君祥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曾於1775年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翻譯成《中國孤兒》,在歐洲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那時的歐洲諸國喜歡一切與中國相關的事物,歐洲、特別是法國的宮廷內外出現了一種對「中國風尚」的特殊愛好,伏爾泰在這股「中國風」中,瞭解和熟悉了中國,並極力推崇中國的傳統哲學,並由此萌發了創作反映中國歷史的戲劇的心願,他讀到了《趙氏孤兒》的譯本,並認定它具有歷史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從伏爾泰在劇本題目下所加「根據孔子的教導,改編成的五幕劇」這一行文字中可以看出,伏爾泰講求「以真實的歷史事實感人」,將中國題材引入戲劇創作是出於他對中國歷史文化一貫地關注和嚮往。

    程嬰忠實於友誼,公孫杵臼不忘舊主的品格,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他們那種捨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更一直為人們所欽敬。

    知識堂

    趙朔:(?—前597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謚趙莊子,趙盾的兒子,趙武的父親,其妻為晉成公的姐姐。趙氏一族趙朔、趙同、趙括等被屠岸賈以「趙盾弒晉靈公」為由率家將殺死,公族幾乎被滅,幸而兩位門客公孫杵臼、程嬰以死相救,才使趙氏遺腹子逃脫厄運,遺腹子即「趙氏孤兒」趙武。

    晉景公:是中國春秋時期諸侯之一,晉國的君主。其父為晉成公,晉成公即位後七年就死了,由其子即位,是為晉景公。他就是「趙氏孤兒」事件中晉國的君主,他信佞臣,聽讒言,殺了趙盾的後代趙朔、趙同、趙括全族。晉景公曾攻敗楚國,使楚莊王、楚共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晉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82年),晉景公亡。

    侯嬴的大智與大勇——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夷門歌

    唐·王維

    七國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

    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

    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王維在唐代詩人中號稱「詩佛」,他的詩多是描繪山水田園風光和優遊林下的隱士生活。這首《夷門歌》是一首歌頌戰國遊俠的詩,與王維其他詩歌的風格不盡相同。此詩題材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即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典故。

    不恥下交的信陵君

    太史公司馬遷為戰國四公子寫傳記時,對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用筆最多。前人說過,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的得意人物。翻閱《史記》,我們會看到,信陵君的確是《史記》中寫得最精彩、最有光彩的人物。

    信陵君為人仁厚,不恥下交,他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信息網。有一次他同魏王下棋,北方邊境傳來消息,說趙國的部隊將侵入魏境。魏王聽後立刻停止下棋,要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信陵君說:「大王放心,那是趙王出來打獵,不是侵略魏國。」說完他接著下棋,但魏王還是很擔憂,過了一會兒,北方邊境傳來消息說趙王是在打獵,不是入侵魏國。魏王很吃驚,問信陵君怎麼知道的,信陵君說:「我的門客裡有能探聽到趙王隱秘的人,我所以能知道。」魏王聽後,覺得信陵君真有手段,從此不敢再委任信陵君重要國政了。

    信陵君在魏國尋訪賢人,有個叫侯嬴的隱士,七十多歲,家境貧寒,在大梁城東門做守城的看守。信陵君帶著厚禮去拜訪他,侯嬴對信陵君說,我修身潔行數十年,不能接受您的饋贈。

    有一次,信陵君在自己府中大宴賓客,賓客都已入座,信陵君卻親自駕車去東門請侯嬴。侯嬴聽說去赴宴,也不換衣服,信陵君請他坐馬車左面的位置,他也毫不客氣。信陵君並不生氣,握著馬韁繩,態度恭敬。侯嬴又對信陵君說:「我有一個朋友在屠宰場,希望委屈您一下,帶我去拜訪他。」信陵君立刻駕車前往。到了屠宰場,侯嬴故意和朋友朱亥高談闊論了很長時間,侯嬴斜著眼睛觀察信陵君,見他神態謙和,沒有一絲不耐煩的表情。信陵君的隨從都不耐煩了,心裡暗罵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老頭。侯嬴跟朱亥聊完了,登上信陵君的馬車來到信陵君的府上。

    到了府中,信陵君請侯嬴上座,向賓客介紹侯嬴乃修身潔行的賢士,賓客們都很驚異。信陵君起身為侯嬴敬酒,侯嬴對信陵君說:「今天我這一番做派,都是為了成就您的美名。我只是一個看門的守衛,您這麼禮遇我,我還這麼傲慢,魏國人都會認為我是小人,而認為您能夠禮賢下士啊!」接著,侯嬴又對信陵君說:「我所拜訪的屠戶朱亥,其實是個賢能之士,世人尚不知曉,現在隱身在屠戶間。」

    這以後,信陵君多次前去拜訪朱亥,朱亥卻表現的比侯嬴還不識抬舉,從不回禮致謝。

    竊符救趙的「總導演」侯嬴自刎

    王維這首《夷門歌》,前四句交代了故事背景。史載:「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進攻邯鄲。」詩中用「益急」二字傳達出一種緊張的氣氛。信陵君的姐姐是趙國平原君的夫人,秦國攻打趙國,她多次給魏王和信陵君寫信,請求他們出兵援趙。魏王派將軍晉鄙率領十萬大軍救趙,秦王知道後威脅說:「趙國危在旦夕,誰敢救趙,等破了趙,就先打誰。」魏王害怕了,就叫晉鄙停止進兵。魏王不救平原君,平原君很失望,他一次又一次派使者謁見信陵君,催促信陵君說服魏王出兵,信陵君於是決定帶一百車騎人馬去救趙國。

    寫到這裡時,詩另起一線,引出了故事的主角侯嬴,「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這講的是上一節中信陵君禮賢下士訪侯嬴與朱亥的故事,使這首短詩有了一種起伏波折的跳躍感。其實,實際情況是,當信陵君帶著人馬路過都城東門時,信陵君下車向侯嬴訣別。侯嬴說:「公子您去吧,我老了,不能跟隨您了。」信陵君走出幾里地,心想:「我待侯嬴不薄,現在去拚死,他為何沒有一言半語送我呢?是不是我做的有什麼不對?」於是信陵君又返回去找侯嬴,侯嬴見信陵君回來,笑著說:「我就知道您會回來的。公子您禮賢下士,天下聞名,您現在去趙國那不等於以肉喂虎,何功之有?又要賓客來幹什麼呢?」

    信陵君忙向侯嬴請教,侯嬴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在魏王的臥室裡,如姬最受寵幸,經常出入魏王的臥室,肯定能偷到兵符。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所殺,三年之久都沒有抓到仇人,如姬向公子您泣求,公子派門客斬了如姬殺父仇人的頭,並獻給如姬。如姬殺父之仇得報,全出於公子您,公子您只要開口,如姬可以為公子萬死不辭。」信陵君於是去求如姬,如姬果然盜出了晉鄙的兵符。拿到兵符後,侯嬴又對信陵君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晉鄙如果看到兵符仍然不交出兵權,事情就危險了。你把朱亥帶去吧,晉鄙如果不聽,就讓朱亥殺了他。」侯嬴於是去拜訪朱亥,告訴了他這件事,朱亥大笑說:「我只是一個屠夫,公子多次登門拜訪,我之所以不回禮致謝,是覺得勇士應該不拘小節。如今公子急難,正是我效命的時候。」信陵君臨別時向侯嬴辭謝,侯嬴說:「本來我也應該跟隨公子一起去的,可是我老了,沒什麼用處了。我會計算時日,等公子到了晉鄙軍中,我將面對北邊公子的方向,刎頸而死,以此送別公子,感謝公子的知遇之恩。」

    信陵君拿著兵符來到晉鄙軍中,假借魏王的命令要晉鄙解職。晉鄙把兩片兵符合在一起,一臉狐疑,朱亥見狀,從長袖中取出四十斤重的鐵椎,椎殺了晉鄙。信陵君下令道:「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兄長回去;獨生子的,回去贍養父母。」然後挑選精兵八萬人,向秦軍大營進發。秦軍不敢和趙、魏聯軍迎戰,解圍而去。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界處迎接信陵君,平原君替信陵君背著箭囊在前領路,趙國的圍解了,信陵君再一次名揚天下。

    侯嬴在信陵君到達晉鄙軍中的時候,因自感對魏君不忠,北向刎頸而死。

    知識堂

    夷門:戰國時魏國都城大梁城的東門,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城內東北角。因在夷山之上,故名。

    荊軻刺秦王——田光自刎何足雲,惜哉枉殺樊將軍

    易水行

    明·何景明

    寒風夕吹易水波,漸離擊築荊卿歌。

    白衣灑淚當祖路,日落登車去不顧。

    秦王殿上展地圖,舞陽色沮哪敢呼。

    手持匕首擲銅柱,事已不成空罵倨。

    吁嗟哉!燕丹寡謀當滅身,

    田光自刎何足雲,惜哉枉殺樊將軍。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為國為民而英勇捐軀的人自應熱情謳歌,但有些人的犧牲卻讓人無限歎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就是這樣一位讓後人無比歎惋的英雄。

    為助荊軻刺秦成功,兩位義士先後自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