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磨洗認前朝 第8章 第一輯  聖主與昏君 (7)
    南唐後主李煜在歷史上是個政績糟糕的皇帝,但他工詩善畫,擅作辭賦,非常有文采。

    李煜當了皇帝,既是國家的不幸,也是詞人的不幸

    如果一個普通人一夜之間登上皇帝的寶座,那意味著他將獲得一種萬人景仰的位置。這個位置可能使他欣喜異常,從此為所欲為,但也意味著他將成為孤家寡人。因為與帝王寶座緊密相伴的不僅是令人敬畏的權威,還有無人理解、只有他自己能夠感受到的孤獨、悲苦、心酸。假如這個皇位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無奈坐上的,那麼這份痛苦就更非他人所能想像,南唐後主李煜就是這樣一個皇帝。

    李後主在他的若干兄弟中排行第六,依照常理,是輪不到他做皇帝的,但命運之神好像故意捉弄他,他的五個哥哥都在年幼時死了,因此,生在帝王家的他就別無選擇地登上了皇位。

    李後主通曉音律,擅長書畫,多才多藝而又縱情聲色,即位後曾「大展教坊,廣開第宅」,終日與妃嬪一起填詞作樂。在國破家亡之時,他寫道:「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著名的蘇東坡大學士讀到此句後,責怪李煜不該「垂淚對宮娥」,而應「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

    如果把沒有將國家治理好的原因歸咎於李後主的詩詞功夫,這也正好說明了李煜個人角色不可避免的悲劇性。其實,作為一國之君,李後主也不是政績全無,史載李煜愛民如子,在位期間曾減輕賦稅,放寬刑罰,深受百姓愛戴。當李煜被賜死的消息傳到南唐故地時,百姓痛哭流涕,甚至為其披麻戴孝。

    李煜生性仁厚,與世無爭,加上膽小懦弱,因此一直對北宋降格求和、委曲求全,聽任國家的衰亡。

    有人說,假如我國歷史上少了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許多遺憾,正如後人郭磨《南唐雜詠》一詩所云:

    我思昧昧最神傷,予季歸來更斷腸。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被封「違命侯」,被迫戴「綠帽子」

    投降後的李煜到了開封,武人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封他一個不知是抬愛,還是羞辱的「違命侯」。煩惱之餘,李煜只能借酒消愁,醉酒成了他忍受現實痛苦的唯一方法。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暴斃,其弟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趙光義是個飽讀詩書的皇帝,但也是個猜忌心重的人。他雖然沒有要求李煜定期向他作匯報,可是對這個喜作詩詞歌賦的亡國君主非常放心不下。宋太宗下旨摘掉了李煜「違命侯」的帽子,這讓李煜鬆了口氣。政治待遇改善後,李煜經濟上又出現問題,李煜給宋太宗打了個哭窮的報告,請求經濟補助,宋太宗給李煜漲了「工資」。

    可惜好景不長,李煜還沒來得及表達對宋太宗的感激之情,麻煩就接踵而至。宋太宗趙光義是個好色之徒,李煜的皇后小周後是個絕色美女,趙光義看上了她,多次留小周後在宮中過夜。可憐的李後主,剛摘了「違命侯」的帽子,又被迫帶上了一頂「綠帽子」。

    自古亡國投降的皇帝想要保命,除了忍氣吞聲外,還要會裝瘋賣傻,像蜀漢後主劉禪那樣「此中樂,不思蜀」,方可保全性命。可惜李煜是個簡單的人,不會掩飾自己的感情。對亡國君主李煜來說,這樣的真情流露只會給他帶來災難。

    南唐有個降臣叫徐鉉,跟李煜有些私交,南唐亡國後他又繼續在宋朝為官。一天,宋太宗派徐鉉去看望李煜,目的是想探聽李煜來開封後的真實想法。君臣二人見面後,李煜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般大哭起來,他對徐鉉說:「後悔當時錯殺了潘佑和李平。」潘佑和李平是南唐剛直不阿的大臣,他們都曾向李煜提出過種種有益的建議。天真的李煜不會想到,他的這番真情告白竟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徐鉉回去後,把他同李煜會面的情形向宋太宗如實做了稟報,宋太宗由此對李煜心生殺意。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家中設宴慶賀生日。當時有個歌妓唱了李煜的新作《虞美人》,其中那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傳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耳朵裡。趙光義龍顏大怒,派自己的弟弟給李煜帶去一壺下了牽機草的毒酒,李煜喝下酒後痛苦地掙扎了一會兒就死了。

    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現在,我們只能通過那一首首哀婉淒艷的詞作,去遐想一代詞帝悲劇的一生和他那短命王朝的榮辱興衰了。

    知識堂

    李煜:(公元937年—978年),李後主,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鍾山隱士、鍾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李煜才華出眾,不但詞寫得好,而且在書法、音樂、繪畫上也有很深的造詣,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詞人,被譽為詞中之帝。政治上毫無建樹的李煜在南唐滅亡後被北宋俘虜。

    千秋功罪海陵王——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題西湖圖

    金·完顏亮

    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本篇要談的這位歷史人物,他的經歷比雍正皇帝還要離奇複雜,他就是金海陵王完顏亮。

    信奉狼道,海陵王最初披的是張羊皮

    「在中國暴君的位置上,海陵王有幸佔得一席之地。」《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以這樣一句話展開了金海陵王一朝的敘事。根據這句話,初讀此段歷史的讀者很難對海陵王這個人有什麼好印象。

    海陵王完顏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孫子,其父是金太祖的庶出長子。他自幼聰明好學,曾拜漢儒張用直為師。海陵王從小就打下了深厚的漢文化基礎,他十分傾慕漢文化,平日裡雅歌儒服,能詩善文,又愛同留居於金地的宋遼名士交往,品茶弈棋,談古論今,文韜武略兼備,在那些大字不識粗魯凶悍的金朝君臣中顯得特別與眾不同。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完顏亮這麼出眾,當朝皇帝金熙宗完顏亶豈能不對這個同宗兄弟心懷猜忌?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海陵王並不得志,他看不起金熙宗和他身邊的大臣,他當時的真實想法幾乎無人知曉,但作為後人的我們卻有幸從他遺留下來的詩作中窺得一二:

    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

    這首詩其實寫得不怎麼樣,然而卻暴露了海陵王的野心。金熙宗並沒有看出完顏亮的野心,相反,金熙宗覺得自己對這個弟弟的態度不好,彼此誤會頗多,還在某一天同海陵王進行了一次長談。海陵王在談話中好幾次落下了「真誠」的眼淚,這使金熙宗大為感動,開始給他加官晉爵。在此期間,海陵王提拔了大批親信,廣交名流和學者,還同金熙宗之妻裴滿氏保持著曖昧關係,以便隨時掌握宮廷情況,決定對策。這一切引起了金熙宗的猜忌和不滿,海陵王也看出金熙宗對自己的不信任,怨恨之心與日俱增。

    金熙宗即位之初也算勵精圖治,有所作為,但因愛子的離世和生性潑辣的皇后的干政,皇位繼承人總是定不下來,金熙宗心情抑鬱,終日借酒澆愁,經常大醉不醒。他變得喜怒無常,嗜殺成性。終於有一天,他醉酒殺死了弟弟完顏元、完顏查剌、皇后裴滿氏和眾多妃嬪,弄得人心惶惶,群臣震驚。海陵王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他與當朝駙馬合謀發動宮廷政變,殺死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

    後人大都認為,是金熙宗推動了金朝向封建制的進程,其實金熙宗只是個開端,真正有成效的改革還是在海陵王年間。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完顏亮下了七道詔書,主要內容是勸農、撫恤貧民、節儉、慎刑罰等,可見他還是想有所作為的。完顏亮在政治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正隆初年(公元1156年),廢除中書、門下二省,使權力更加集中。完顏亮上台後的第三年,不顧宗室貴族的反對和抵制,把首都從女真舊地遷到漢人居住地燕京。

    淫亂的海陵王

    海陵王在推動女真民族接受先進制度及文化方面,比金熙宗走得更遠,他破除成規與民族偏見,起用大批漢人,任人唯才。不幸的是,他也破壞了女真王室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族規,其淫亂的程度,超過任何一個漢族皇帝。

    當時宮人在外面有丈夫的,都要輪流出入侍奉海陵王。海陵王如果想臨幸哪位宮人,就把她的丈夫打發到上京去,不讓她一同前往。有時,他與宮人淫亂時,還命她們的丈夫在旁觀看。更令人髮指的是,海陵王連自己的堂姐妹也不放過。海陵王不但熱衷於亂倫,而且在淫亂時還有好多下流的癖好,他經常讓教坊樂工在宮中輪流值班,每當臨幸婦女時,就讓樂工奏樂,並命人把幃帳撤掉,毫無遮蔽,有時還命人在旁說些污言穢語,並以此為樂。有時他讓妃嬪坐在一起,他隨意淫亂,還讓許多人圍觀,甚至叫人模仿他淫亂時的樣子以為笑樂。

    海陵王折戟沉沙於他的第二志向

    海陵王曾說自己平生有三大志向:國家大事自己說了算;「率師伐國,抵其君長而問罪於前」,即征服南宋,統一天下;得天下絕色而妻之。

    當上了金國的皇帝,隨著第一志向的達成,第三志向自然也不在話下,於是躊躇滿志的海陵王開始要實現他的第二志向了。說起他的這第二志向,不能不提起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柳永,據說正是柳永寫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詞——《望海潮》,勾起了完顏亮投鞭渡江之志,那首詞是這樣寫的: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宋人謝處厚詩云: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因為一二佳句竟然能引發一場戰爭,這種說法總有些危言聳聽的感覺,可是倘若我們對完顏亮這個人物有所瞭解的話,就不會認為羅大經的說法是想當然了。

    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完顏亮終於要一遂他的第二志向了。他親率百萬大軍(號稱百萬大軍,實為三十二萬)從南京(今北京)誓師出發,意欲一戰席捲南宋的殘山剩水。金軍兵分四路,大舉南下,完顏亮躊躇滿志,滿心憧憬著「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無限風光。

    可惜,「吳山第一峰」並不是那麼好登的,南宋軍民殊死抗敵,金軍勉強開抵和州,正要圍攻廬州,大後方傳來壞消息,留守東京的完顏雍造反稱帝,並傳檄天下,公佈完顏亮的種種罪狀。完顏亮大怒,要回師平叛,卻被隨軍右丞相勸止,出謀劃策說先滅了南宋,再回頭北伐,到時功蓋天下,這不更為名正言順嗎?完顏亮聽後覺得有理,遂繼續南下。金軍自和州渡江攻宋,宋將虞允文大敗金之水師於採石磯,金戰船全被宋軍燒燬,金軍傷亡慘重,海陵王被迫移駐瓜州渡。

    完顏雍稱帝和採石磯之敗,使海陵王顏面掃地。

    危機四伏,海陵王卻仍無退意,並對近侍說:「三天之內要是再過不了長江,我就把這幫沒用的文武大臣全宰了。」他的殘暴終於激起兵變,將士共謀,事先盜走海陵王兵器,然後把他騙到帳外,亂箭將其射死。海陵王死時不過四十歲。隨即金世宗完顏雍改元,大赦天下,同時歷數海陵王罪狀數十事,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貶封他為「海陵郡王」,謚號「煬」,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的墓地。後來金世宗再次下詔降他為海陵庶人。

    海陵王以其作為本可以成為一代明君而名垂青史,可他卻成了世人唾棄的暴君。儘管今天有一些學者試圖客觀真實地重新評價這位胸懷大志又淫亂殘暴的人物,可當我們在讀到有關他的歷史時,更多的還是沉重。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海陵王完顏亮功與過各佔了一半,但古人對海陵王的評價卻是一棍子打死——什麼荒淫殘忍、橫徵暴斂、猜忌剛愎,對他的政績半句話也不提。

    知識堂

    吳山:位於杭州的西南角,西湖的東南濱,因春秋時屬吳之南界而得名。又伍子胥以忠諫死,吳人憐而為其立祠山上,故舊名胥山,山多城隍廟,亦稱城隍山。此山與城外萬松林、鳳凰山相接,前臨錢塘江,後依西湖。立馬吳山,縱目而望,洋洋大觀,美不勝收,故康熙以「吳山大觀」將其列為西湖勝景,並題詩道:「左控長江右控湖,萬家煙火接康衢。偶來絕頂憑虛望,似向雲霄展畫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