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磨洗認前朝 第4章 第一輯  聖主與昏君 (3)
    呂不韋本是戰國時韓國的一個商人,靠經商起家,後又到秦國從政。他把自己的商業理念也運用到了政治領域中,當時秦國國君秦昭王的太子故去,次子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其中有個叫子楚的庶子被派到趙國當人質。趙國對子楚非常不友好,子楚也是鬱鬱不得志。一次,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偶然認識了子楚,他用精明的生意人的眼光看子楚,認為他「奇貨可居」,於是主動提出幫助子楚,呂不韋向子楚分析說:「秦王老了,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無子,但是有能力決定誰做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你在你的兄弟裡排行居中,在你父親眼中資質平平,不堪見幸。一旦大王去世,安國君為王,你就沒有機會和兄弟們爭奪太子位了。」子楚聽後很著急,忙向呂不韋問策,呂不韋說:「不韋雖貧,願以千金為子西遊,說服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你為太子。」子楚忙謝道:「若如君之策,將來子楚願以秦國一半土地與君共有。」

    呂不韋給子楚五百金,讓子楚用這五百金結交賓客,購買珍奇,並把珍奇都獻給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大喜,加上眾賓客贊子楚賢且智,華陽夫人對子楚的印象就更好了。呂不韋等時機成熟後就勸華陽夫人說:「以色事人,色衰則愛弛。夫人甚愛安國君,可惜無子,不如此時結交諸子中賢且孝者,將其立為太子。即使丈夫去世,您所立的這個孩子為王,可保終生不失勢。」華陽夫人聽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將子楚認為兒子,並對安國君說了立子楚為太子的事,安國君答應了。事情已成,呂不韋又將自己從邯鄲娶來的一個女子獻給子楚,此女在送給子楚時已有身孕,但子楚並不知情,到了產期,此女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嬴政。

    安國君繼承秦王位,死後子楚即位,他就是秦莊襄王,子楚即位三年後死去,年僅十三歲的太子嬴政成為秦王,呂不韋為相,被尊為「仲父」。因為秦王年紀尚幼,秦國的政權就完全落在了呂不韋的手中。嬴政的母親常常和呂不韋私通,秦王嬴政長大後對呂不韋的行為忍無可忍,而這時其母又與假宦官嫪毐私通,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謀反,嬴政將嫪毐下獄審問,事情屬實,並且還牽扯到相國呂不韋,於是嬴政下令夷嫪毐三族。他本想殺呂不韋,但很多人為呂不韋說情,嬴政就沒有殺他,但免了呂不韋的相國,後又令他全家遷往蜀地,呂不韋到了蜀地後始終戰戰兢兢,後來飲鴆而死。

    兼併六國,統一中國,夢想大秦帝國傳萬世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六國的最後一國齊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

    秦王嬴政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願再用「王」的稱號,想改用一個更尊貴的稱號,於是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由於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就自稱始皇帝。他是第一代,就是一世皇帝,他的兒子是二世,他的孫子是三世,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

    統一全國後,接下來就該考慮怎樣治理國家了。李斯向秦始皇建議,周朝因分封諸侯,以致天下四分五裂,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此言正合秦始皇心意,於是他決定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郡的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秦始皇還採取措施,使「書同文,車同軌」,各地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起來。為使買賣交易更加順暢,秦始皇又統一了度量衡。

    秦始皇正在進行國內改革的時候,北方的匈奴人打了進來,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徵用大量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接起來,又新建了許多城牆,建成一條完整的防禦工事。秦王還把囚犯罰去修長城,這一做法在當時看來好像無可厚非,但也反映了秦始皇勞民傷財,好大喜功的做派。

    唐詩人胡曾《詠長城》詩曰: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牆內,虛築防胡萬里城。

    詩人認為,如果秦始皇傚法堯舜那樣天下歸心,根本用不著修建長城這樣龐大的防禦工事,因為真正的安全隱患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內部、在人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秦始皇好像不明白這個道理,長城還未修築好,他又「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給自己造起了墳墓。

    據史料記載,驪山陵墓高五十餘丈,周圍四五里廣,墓基很深,裡面灌注銅液。墓中建有各式各樣的宮殿和百官位次,用水銀做成江河湖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為防止後人盜墓,墓中設有許多機關暗器。為了修築這座墳墓,秦始皇在征戰六國時就開始在全國徵用人力物力,最多的時候征發刑徒和奴隸七十多萬人。

    秦始皇焚書愚民,到頭來卻上了一個方士徐福的當

    秦始皇其實很怕死,他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不相信身邊的大臣,對天下的讀書人更不放心。丞相李斯揣摩到了秦始皇的心意,他向秦始皇說,有些儒生置法令於不顧,標榜私學,誹謗朝政,惑亂人心,如果不加禁止,必有損皇上的權威。他建議秦始皇把除秦以外的各諸侯國史書和私家收藏的《詩》、《書》等統統燒掉,以後凡是有敢議論這些禁書的,處以死刑;敢以古非今的,殺掉全家。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了焚書令。大批書籍被付之一炬,致使「經書缺失而不明,篇章棄散而不具」,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事件。秦始皇以為,焚書後,禍亂根源即斷,天下就沒有任何威脅了。結果適得其反,秦王朝很快陷入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境地。唐代詩人章碣在《焚書坑》中辛辣無情地諷刺道: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秦王朝沒有亡在讀書人手中,最終卻亡在了長期廝混於市井中的劉邦和行伍出身的項羽之手。

    秦始皇晚年篤信方術,希求長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在東巡途中,齊國方士徐福上書說,在東海之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那裡有仙人和長生不老藥。秦始皇信以為真,派徐福帶著千名童男童女乘船入海,尋找仙藥。徐福出海後找到一座大島,就地稱王,不再回來。如果說秦始皇焚書是愚民,那麼聽信徐福尋找不死藥就是自愚。

    白居易的《海漫漫》就是一首描寫徐福下海為秦始皇尋求不死藥的詩,他在詩中說: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君看驪山頂上茂陵頭,畢竟悲風吹蔓草!

    唐末詩人羅隱在其詩作《始皇陵》中寫到:

    荒堆無草樹無枝,懶向行人問昔時。

    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

    歷史上吟詠秦始皇的詩很多,有些熱烈歌頌,有些無情諷刺。相對而言李白這首詩還是比較客觀的。這首詩暗諷唐玄宗,據說唐玄宗跟秦始皇有些相似,兩人都曾勵精圖治,卻在晚年變得驕奢無度,迷信方術妄求長生,結果是害國害民又害己。

    知識堂

    徐福:即徐巿,秦代方士。相傳徐福曾告訴秦始皇,海中有三座仙山,山上有不死藥。秦始皇派徐福帶數千童男童女去海中神山求長生不死藥。幾年過去後沒找到仙藥,徐福說是因海中有大魚阻隔,不能到達蓬萊仙境,秦始皇親自來到海邊射死一條大魚,但徐福他們入海後再也沒有回來。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他們都是原始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三皇年代早於五帝,但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有不同說法。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被稱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被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

    莫以成敗論英雄——遣行人到此,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

    六州歌頭·項羽廟

    宋·李冠

    秦亡草昧,劉、項起吞併。鞭寰宇,驅龍虎,掃欃槍,斬長鯨。血染中原戰。視余、耳,皆鷹犬,平禍亂,歸炎漢,勢奔傾。兵散月明。風急旌旗亂,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對,泣聽楚歌聲,玉帳魂驚。淚盈盈。

    念花無主。凝愁苦,揮雪刃,掩泉扃。時不利,騅不逝,困陰陵,叱追兵。嗚咽摧天地,望歸路,忍偷生!功蓋世,何處見遣靈?江靜水寒煙冷,波紋細、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

    這首詠史懷古詞慷慨悲壯,氣勢不凡,表現出一種壯懷激烈的慷慨之氣,有力地開拓了詞的意境。它表現了楚漢相爭這一歷史事件,高度凝練,色彩鮮明,形象突出,構思巧妙,佈局精巧,大氣磅礡,富於歷史的形象性和藝術的感染力。

    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一直是個讓人爭論不休的問題。歷史上的很多英雄人物,無論他們怎樣努力過、奮鬥過,命運之手在不經意間輕輕一撥,便瞬間扭轉了時局,改變了命運,更換了江山。

    破釜沉舟,大敗秦軍的項羽讓天下諸侯腿發軟

    項羽名籍,羽是他的字。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貴族的後代。他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少年時,項羽隨叔父項梁避仇於吳中(今江蘇蘇州),一天,秦始皇南巡到錢塘江,在人群中看熱鬧的項羽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與嚮往之情,突然喊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說,我可以取代他。嚇得項梁趕緊用手摀住他的嘴,讓他不要亂說話。

    秦朝施行暴政,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天下豪雄並起,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後舉兵響應。他們在吳中召集八千精兵,很快佔據了江東。項梁和項羽叔侄又渡江進入淮南,隊伍發展到六七萬人。為了便於號召南方的百姓,他們採納了謀士范增的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盱台(今江蘇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領導的起義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一直打到定陶(今山東),但由於項梁驕傲輕敵,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也在這一戰中戰死。

    不久,秦軍主力在巨鹿圍攻北方剛稱王的趙歇。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遊說各地諸侯前來救趙,並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然而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後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說不練,靠著這群人肯定是不能解趙國之圍了。這時候南方的楚國內部發生了權力鬥爭,傀儡楚懷王趁項梁戰死之機,奪了項羽的軍權,派自己的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范增為次,率大軍去救趙。可是,宋義率軍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即停止不前,四十六天按兵不動。又趕上連日陰雨,士卒們又凍又餓,宋義自己卻每天花天酒地。項羽多次催促宋義進軍,宋義都置之不理,他的理由是等秦國和趙國打得兩敗俱傷,他們楚國再去坐收漁翁之利。項羽對宋義這種不顧大局的做法非常憤怒,在帳中將宋義斬首了。楚懷王知道消息後只好封項羽為上將軍,統一指揮救趙的大軍。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生死豪賭,賭注就是自己和幾萬楚軍的性命,輸則全軍覆滅,身死當場,贏則贏來大秦的天下。在率軍北進渡漳河的時候,項羽發表即興演講鼓舞士氣,他下令全軍只帶三天的乾糧,打碎炊具,沉掉渡船,表現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概與決心。在接下來與秦軍的戰鬥中,楚國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殺得酣暢淋漓,因為他們都知道,破釜沉舟的他們已沒了退路,唯有拚命殺敵,才有可能絕處逢生。楚軍在巨鹿連打了九仗,大破秦軍,擊斃俘虜秦軍將領各一名,還有一名秦將王離戰敗後絕望自殺。當時,各路諸侯來救趙攻秦的軍隊有十幾支,可是他們都害怕秦軍的強大,作壁上觀,不敢進攻,後來見楚軍將士這樣勇猛,喊殺之聲震天,更是嚇得戰慄不已。項羽在擊敗秦軍後,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走到項羽的轅門後,都膝蓋發軟,跪著向前行走,不敢仰視項羽。這一戰,項羽打出了威名,從此各路諸侯軍均歸其指揮。

    鴻門宴上放虎歸山,項羽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